醬油、蠔油、調味醬是海天味的三大單品,是收入增長的關鍵。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核心觀點
1.海天味業近年增長能力不高,但非常穩定,與其強大的渠道滲透能力、高毛利有關。
2.強大的渠道布局和對消費者心智的提前占領,是海天味業能夠領跑行業的主要原因。
3.海天味業的多元化探索仍在調味品行業之內,布局相對安全,未來仍值得看好。
今年以來,海天味業不斷被推到行業和資本市場的風口浪尖。
疫情下,海天股價逆勢增長,從3月20日的最低值75.92元,半年內漲至最高203元。截至9月2日,公司總市值沖上64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遠超中國石化、美的集團、恒瑞醫藥等一眾名企。
在市場對其高估值是否合理的質疑聲中,海天交出一份頗具實力的財報數據。
據公司2020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115.95億元,同比增長14.12%;凈利潤實現32.53億元,同比增長18.27%。其中,僅核心單品醬油收入66.29億元,占總營收57%。
與之相比,同賽道的千禾味業、中炬高新等企業,不論是市值還是營收規模,都難以望其項背。
截至10月23日,千禾味業總市值為277.92億元,中炬高新總市值為531.99億元,營收和凈利潤方面,幾家同行業上市公司的數據之和,都難抵海天一半。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營收同比、凈利潤同比以及毛利率等方面,千禾味業、中炬高新以及區域型新興調味品企業,同樣有良好的市場表現,表現出強勁追趕之勢。
作為眾所周知的強勢企業,海天味業也有著自己的問題——逐漸放緩的營收增速、隱憂凸顯的單品牌模式,以及多元化探索帶來的不確定性,都需要海天的管理層與股東們提高警惕。
股價一路“暴走”
自2014年上市以來,海天味業的股價就不斷走高。
6年時間里,除2016年處于微跌狀態,其余年份均呈上升狀態,2020年以來的漲幅更是超過100%。
業內人士表示,海天味業處于調味品領域的大消費龍頭,業績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小,且市場已經看到海天味業近幾年的高速增長,和未來繼續發展的潛力,因而獲得資本市場的持續青睞。
公司業績的長期穩定增長,無疑是獲得高估值、持續上漲的關鍵所在。
從公司歷年財報來看,2014年至2019年,海天味業營收和利潤都保持穩步增長,增速維持在10%-17%和13%-30%區間。
即使是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2020年一季度,營收增速和凈利潤增速也分別達到了7.17%和9.17%。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凈利潤增長曲線與營收的增長曲線基本一致,表明公司并不依賴處置資產或補貼類進賬拉高收益,盈利質量不錯。
與同行業公司相比,海天味業的營收和凈利潤也表現出較高水平。
以2019年為例,海天實現營收198億元,分別是千禾味業/中炬高新的14.61/4.23倍。實現凈利潤54億元,分別是千禾味業/中炬高新的27.00/7.46倍。
除此之外,毛利率也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項關鍵指標。由于消費者對調味品價格敏感度低,被認可的大品牌有提價能力,使其毛利率一直高于行業整體水平。直到2019年,海天毛利率小幅下滑至45.44%,被千禾味業以46.21%毛利率趕超。
據海天內部員工解釋,此次毛利率下滑多受采購成本影響,主要是醬油的主材大豆價格走高所致。2019年,公司的全年直接材料整體成本同比增長了18.72%,導致成本端承壓,拉低了毛利率。
此外,毛利率更低的蠔油產品在海天總營收中的占比提升,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毛利率的走低。
不過,海天的凈利率在2019年再創新高,達到27.06%,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年的凈利上漲。業內人士告訴億歐,海天的凈利率在調味品行業內競爭力極強,對主要競爭對手幾乎呈碾壓之勢。
此外,海天味業還在不斷加碼產能,擴大生產力。據海天味業透露,2019年,公司三大主營產品——醬油、蠔油和調味醬的產量合計已達328萬噸,銷量為319萬噸,產銷率超過97%。
零售行業分析師宋勇認為,隨著海天味業產能的不斷擴大,以及這幾年在品牌、渠道、廣告和資本市場的表現,未來很大可能會進一步拉大與其他品牌的差距。
持續增長的邏輯
盡管股價一路走高,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近幾年海天味業的增速在放緩。與之對應的,是中炬高新、千禾味等調味品小巨頭的強勁表現。
目前,我國調味品行業格局分散,行業前五大品牌(海天、李錦記、老干媽、太太樂、廚邦)市占率共計20.4%。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9年海天品牌市占率為7.5%,居我國調味品品牌首位。
調味品的生產門檻并不高,口味差距也不算特別大,定位高端的千禾醬油、廚邦、李錦記產品市場表現都不錯,為什么仍難與海天比肩?
零售行業分析師王君對此解釋,海天之所以能夠領跑行業,一是遍布全國的渠道建設,二是及早完成了對消費者心智的占領,即品牌建設。
快消品之間的競爭,與其說是產品的競爭,不如說是渠道的競爭。誰能布局的更廣,占領更多的貨架,誰就擁有最廣闊的市場,娃哈哈、達利、立白等快消巨頭都是很好的例子。
渠道起家的海天,幾乎完成了在各大連鎖超市、各級批發農貿市場、城鄉便利店、鎮村零售店的全面滲透,其他醬油企業望塵莫及。
但控制渠道并非易事。為了避免傳統品牌構建渠道時常見的問題,海天采取經銷商、分銷商(聯盟商)兩級架構的銷售體系,盡量減少經銷環節,并將經銷商納入企業管理系統。
這種模式不僅與經銷商、分銷商形成利益共同體,還能實現對渠道端細節的實時掌控,出現問題及時調整,這是傳統模式所不具備的。
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天味業的一級經銷商數量已經達到6433家,較2019年凈增長627家,實現了在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100%覆蓋率,在中國內陸省份中,90%的省份銷售過億元。
而同期ST加加、中炬高新、千禾味業的經銷商數量均在1000多家的量級,約為海天味業的1/5。這意味著,如果有1個人幫其他品牌賣醬油,就有近4個人幫海天賣醬油,產品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海天必然勝出機會大。
在這種以經銷商為主的銷售模式中,海天味業也非常強勢,采用“先款后貨”的結算方式,連續多年,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都為0。
當渠道在全國遍地打通后,企業的品牌形象也就逐漸深入人心。
“對于調味品行業,尤其是醬油類產品來說,更講究購買的方便性和口味依賴性,早于對手下沉市場,就相當于提前完成消費者購買渠道、口味和消費習慣的培養,對海天來說,品牌只是渠道和消費者心智占領的一個結果。”王君對此說道。
盡管已經擁有先發優勢,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近幾年,海天在拓展新客群、新市場方面仍有不少新動作,比如冠名多部熱門綜藝,邀請名人做代言,為自己打造年輕化形象,吸引更多消費群體。
急需新的增長點
醬油、蠔油、調味醬是海天味業最主要的產品,海天收入增速的關鍵,也多取決于三大單品的爆發力。
但在過去幾年,三大單品的爆發力并不出色。
以營收占比在60%左右的核心單品醬油為例,其營收增速在不斷收縮。2017年至2019年,醬油類產品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6.59%、15.85%、13.60%,整體呈下滑趨勢。
就目前醬油市場競爭環境來看,中低端醬油市場的已經逐漸趨于飽和,而海天味業大部分產品集中在此領域。
調味品行業渠道商鄧輝表示,由于對健康飲食的重視,近年來消費者開始傾向于消費有機、零添加的高端調味品,以中炬高新和千禾味業為代表的品牌,已經在著重強調“高端”和“有機”等概念,這也是其業績獲得增長的原因之一。
高端醬油市場的競爭正處于百家爭鳴,像李錦記、欣和、魯花、金獅、廚邦等都推出了涼拌醬油、有機醬油、頭道醬油和兒童醬油等高端品類。
面對競爭,海天醬油也及時推出諸如第一道頭道醬油、零添加頭道醬油、365高鮮頭道醬油等概念。
但想要從中低端市場突圍至高端市場并不簡單,像千禾、李錦記、廚邦等在高端醬油市場耕耘已久,而日本醬油行業的領頭羊龜甲萬、法國達能等外企也紛紛進軍國內醬油行業。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消費者新的需求,醬油領域的升級戰爭,只會愈演愈烈,海天將面對一輪全新競爭。
醬油產品之外,海天也在嘗試將觸角伸向更多領域。
2014年,海天并購開平廣中皇食品有限公司,2017年,并購鎮江丹和醋業,并瞄準了腐乳、醋和芝麻油、野山椒等產品線。今年8月份,海天味業推出海天牌火鍋底料“火鍋@ME”,正式進入火鍋底料行業。
海天的一系列的探索,被業內人士解讀為試圖通過尋求新增長點,來打破原有業務面臨的增長瓶頸。
但拓品情況暫時并不理想。消費者對海天的關注仍在調味品甚至醬油上,對火鍋底料新品的接受度有限,在海天的電商旗艦店,新品的銷量和評論數皆寥寥。
不過,王君表示,行業內仍看好海天的平臺優勢和增長活力。“海天已經在醬油領域積累了品牌、渠道、產能等優勢,這些優勢和經驗是可以復制到其他領域的,也就是說,海天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開發一個新產品,試錯成本低。”
此外,數據顯示,2018年火鍋底料市場規模在200億元左右,近幾年增幅達到15%左右,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310億元,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400億元,海天在此時進入火鍋底料市場,還“有利可圖”。
多元化的布局也引起外界質疑,是否會轉移公司發展重心。鄧輝表示,海天涉足的領域看起來廣泛,但實則仍立足于調味品行業。
“海天的多元化,其實仍是在調味品行業內進行相關多元化,這是一種相對安全的布局和嘗試,加上自身優勢,從長期發展來看,海天的探索仍值得看好的,我們只需給出時間。”
結尾
根據wind、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0年到2019年,中國調味品市場的復合增長率約為12%, 預計未來5年收入的復合增長有望維持在10%左右。
作為調味品行業的領跑者,海天有機會可以借助技術、渠道、品牌的優勢,繼續擴大商業版圖,搶占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并以此推動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站在存量規模大,增量空間廣的優質賽道上,海天味業唯有繼續高成長,才能滿足投資者的高期待。所謂“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正是如此。
參考資料:
1.海天味業歷年財務報告
2.《規模經營彰顯龍頭優勢,產品渠道雙輪驅動業績放量》東方財富證券
3.《A股醬油故事:賣醬油的市值為何能超過賣石油的?》節點財經
本文轉載自億歐網,已獲授權,版權歸億歐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