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的學習成本到底能不能帶來更好的成績,可能是個玄學。

圖片來源:pixabay
敬告各位9095后,去逛文具店時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為了趕時間隨手從貨架上拿了就走。
因為一支樸實無華的中性筆,或一本平平無奇的筆記本,背后都可能是兩位數的價格。
在收銀臺聽到價格再反悔已來不及,你只能磨磨蹭蹭掏腰包付錢,回到家向弟弟妹妹吐槽“現在的文具好貴,你們念書負擔好重。”
沒想到,得到00后10后弄潮兒們的一枚白眼:“這個筆就是這個價的好不,你也太摳了,無語子。”
半夜,你悄悄檢索弟弟那個“丑到令人發指”的鉛筆盒的價格——看到三位數的數字,你不禁感嘆:
一根筆芯5毛,一支中性筆2塊,一盒20塊的晨光用一學期的時代,終究是過去了。
10后的文具盒里裝的不是筆,是打工人一個月的工資
十多年前,95后對文具的要求多是“能寫、好寫”,如今的00后10后們,更追求起了“好看、高級、設計感”。
秋季限定、國風治愈系、銀河探索禮盒……這些聽上去來自某奢侈品牌新品發布會的名頭,正逐漸成為文具淘寶店的日常招牌。
除了設計,越來越高大上的功能也成為如今文具商家的賣點。
電動削筆刀,鉛筆放入三秒變鋒利;電動橡皮擦,無需出力輕松擦除;喵喵機,打印錯題神器……就差研究個電動鉛筆直接幫小朋友做題。
設計師加持,高端設計專利,價格自然不會低。某橙色軟件上,一個“高效學習五件套”的價格往往50元起步,豪華禮盒更可賣到上百元。
面對高價禮盒,家長怒瞪一眼撒潑打滾的孩子并表示:“文具買那么貴的干嘛,有得用就行了!”
這是90后們的家長。
00 后10 后們的家長,也就是已為人父母的 80 后、90 后,得知文具禮盒出了新品,沖得能比自家小孩還快。“別家小孩有的我家小孩怎么可以沒有”、“用最好的文具才能考最高的分數”……內卷的焦慮已然入侵文具界。
但這些高價文具真的能帶來更加高級的體驗嗎?未必。
某藍色軟件上,“哪些文具其實根本沒必要買?”的問題獲得了700多個回答,其中包括喵喵機、固體熒光筆等多個被大力鼓吹“學生必備”的文具單品。
但這并不妨礙小學生及其家長們對高級文具的熱情。
小學門口的文具店招牌逐漸從“xx 文具店”變為“xx 精品文具店”再變為“xx 文創生活館”,只為配得上里面出售的越來越高檔的文具。
而當小學生們還熱衷于奇形怪狀的異形筆時,大中學生的筆袋們已經走出國門,收入了精致的日本文具。
04年生的元元在初一時入了日產文具的坑,“(第一套是)媽媽給買的,因為她看我特別喜歡文具。然后我就深陷其中啦”。
她認為日產文具質量更為到位,“例如日產筆很少出現漏墨斷墨之類的問題,墨色更漂亮,書寫也更流暢。本子也是,隨便找一個紙質就很細膩順滑”。
除此之外,日產文具精致的顏值也是吸引元元的重要因素。她曾經對日本品牌國譽的一米新純系列筆袋一見鐘情,一口氣囤了好幾個。
由于更加精致的制作工藝和進口關稅,日產文具的價格也相對偏高。元元喜歡逛線下的日產文具店,每次消費基本是 500 塊打底,“因為實在忍不住自己的手,不過媽媽也同意”。
派通、斑馬等文具大牌還會與知名動漫IP合作推出聯名限定款,價格自然不菲。
限定款售賣周期短,國內進貨渠道較少,不及時購入的話很快就會斷貨,因此售價水漲船高。部分“絕版”款甚至能在國內炒到三位數甚至四位數的價格。
不愿透露年齡的打工人林熙在工作之后也開始使用日產文具。“一開始是用了同事的百樂P500,覺得很好用,就一直買這款了,之后也漸漸會買其他牌子的日產筆。確實很好寫,就是貴,還好現在工作了不費筆。”
“以前都是用國產來著,我的筆買多了老丟,就只買一支兩塊的‘孔廟祈福’黑色中性筆加一盒十幾塊的20支裝替芯換著用。”
林熙上學時慣用的牌子是愛好、晨光、得力。她就讀的高中門口開滿了愛好和晨光的加盟店。店面雖小,五臟俱全。
而如今,元元的學校對面開的是日產文具專賣店,校區外邊的正街上都是各大品牌的旗艦店。店面狹窄的文具小賣部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淡出了學生們的視線。
學習裝備越買越多,真的都能派上用場嗎?
林熙剛上高中時桌面相當干凈,只有一支筆、一本筆記本。但隨著年級增加,學習裝備也不斷升級。
不同顏色的中性筆和熒光記號筆;草稿本、活頁本、小便簽本;膠帶、膠水、小裁紙刀……做筆記、做批注、做糾錯,都有對應的一套工具。
但當她看到當代高中生的學習裝備時,還是自愧不如。
如果說90后一代買的都是文具單品,那么00后一代買的都是文具套裝——單品之外,有更多“文具伴侶”。
活頁本不能光買裸本,要搭配相同尺寸的活頁紙以及方便裝卸的打孔器、隨意活頁圈。
糾錯題除了購入糾錯本之外,還要搭配喵喵機、膠帶、切膠帶機、標簽指示帖使用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這些“文具伴侶”發明的初衷一定是提高學習效率,但有時卻可能幫上倒忙——
例如號稱“快速打印錯題神器”的喵喵機,等連上藍牙、拍下照片、裁好尺寸,隔壁手抄的同學已經下一題了。
由此我們得知,所謂“黑科技”還真不一定比人工來得有效。但隨著“無紙化學習”熱潮在年輕人中流行,學生們學習的“書本”、“筆記本”逐漸轉移到了網上。
上網課,閱讀電子書,做在線筆記……學習裝備自然也隨之更新換代,筆記本變成iPad,中性筆變成Apple pencil,實體書變成kindle,圖書館出入卡變成百度文庫中國知網會員。學習成本翻了不止一倍。
大二學生清潭最近正在籌劃購入一臺iPad。他身邊有不少同學會帶著iPad去上課。“準備考研了,我是英語專業,很多時候需要閱讀外刊什么的,iPad查詞標記會比較方便。”
但他還在觀望。畢竟購買一臺iPad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光是計算折扣就要下一番功夫研究。
千辛萬苦算好折扣疊加了教育優惠將iPad買到手,接下來就該享受……挑選Apple pencil、iPad保護套、類紙膜、外接鍵盤、外接鼠標的愉快過程了。
而為了將iPad打造成為學習型設備,下載notability、good notes等付費軟件也勢在必行。
等一套程序折騰下來,有人被功能完備的pad激起了學習的熱情,從此沉醉圖書館不知歸處;但也有人三天后就把它變成了泡面專用蓋,還能邊泡面邊看劇。
月充千元找個陪讀,值得嗎?
當代學子不僅要提高裝備質量,還要為自己創造一個最佳的學習環境。
宿舍太吵,圖書館占不到位,不少學生將視線轉到最近興起的付費自習室上。
付費自習室借鑒自韓國,為學生提供一個個“格子間”進行封閉式沉浸式學習,還有免費零食或文具毯子等領取,一小時租金5元到10元不等。
來到付費自習室學習的一般是需要長期備戰的考研黨,他們往往訂購包月套餐,以1000元左右的價格獲取無限期的學習時間。
對只是進行期末復習的學生來說,1000元/月的價格顯然過于高昂。但偶爾去通宵做一次小組作業還是不錯的。
林熙大學時就有過深夜到付費自習室學習的經歷。她回憶道:“當時我們要趕一個小組作業,學校圖書館的自習室只開放到晚上10點,我們就找了一個24小時開放的付費自習室熬夜討論。”
付費自習室雖好,但獨自終究有些寂寞。一個人學習沒動力?
古有陪讀,今有b站學習主播在身邊。
他們往往不說話、不露臉,只是默默做自己的作業,讓你在每次學習的間隙抬頭,都能看到有一個人和你在一起努力。對觀眾來說,這既是一種陪伴,又是一種監督。
出于這種陪伴和監督,長期收看直播的觀眾往往會為up主充電,或開通“艦長”等直播間頭銜來獲得更多特權。
一些粉絲還會購買部分學霸up主推出的“同款自用文具”。劍橋在讀的up主@彭醬醬開售的文具套裝曾經在豆瓣引起爭議,原因是定價比之內容物過于高昂。
但不少粉絲為了獲得“醬醬同款”以及注入學霸之力的“能量腕帶”,還是會選擇購買。
成功上岸了自然是“能量腕帶”做法成功,失敗了嘛,當然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啦。
學習,怎么越來越貴了?
月充千元只為找個陪讀,文具一定要買最高級的,學習裝備越堆越多……現在學個習,成本為什么越來越高?
一部分原因是儀式感太重。當代學子總要做好“萬全準備”才能開始學習——例如說提前沐浴焚香戴上耳機,又例如將桌面擺得像皇帝批折子一樣隆重。
如此,開始學習的時候就能保持最佳精神狀態和最好的學習環境。
同時,使用高價文具也能帶來些許補償心理。
不少消費者購入高價文具的初心都是“畢竟花了錢,可以激勵我用得更多學得更好”;而即使成績沒有提升,用好看舒適的文具學習,起碼收獲了愉悅的學習體驗。
對文具愛好者尤其如此。清潭表示,好的文具能提高他的學習效率。用自己喜歡的文具學習心情會更好,學習效率自然也高一些。
但也有人質疑,高于文具價值本身的價格是否是一種消費陷阱。
對于經濟半獨立/獨立的大學生和打工人來說,買貴文具一部分心理是出于“便宜沒好貨”,有錢當然往貴里買。但其實文具的成本都差不多,除去使用功能之外,剩下的全是商家的營銷。
但其實文具商家并非故意制造消費陷阱。不轉型不營銷,文具商家就死了。
今年上旬,晨光被罵上熱搜,評論者大多指責其過度營銷、壟斷市場。但不可否認的是,晨光正是靠聯名設計和網絡營銷,在日產文具不斷擠占中國市場時,為自己打開了更寬廣的道路。
總而言之,更高的學習成本到底能不能帶來更好的成績,可能是個玄學。
畢竟,能不能學進腦,看的可不是你用的文具到底是20塊一支的斑馬,還是2塊一支的得力。
本文轉載自有間大學(ID:youjian-university),已獲授權,版權歸有間大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