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的一千多萬粉絲在丑聞面前,終究還是不值錢了。

1月18日,娛樂圈本年度的第一個“大瓜”誕生了。熱搜女王鄭爽又一次上了微博熱搜榜,被曝出了代孕、棄養的丑聞。
兩份出生證明和兩段錄音“捶”死了鄭爽和前男友張恒曾經在美國找人代孕,又因分手想要棄養。特別是錄音中一句“打也打不掉,我TMD都煩死了”,引起了網友的滔天怒火。
代孕在我國是被明令禁止的,棄養在中美兩國的法律和道德體系中都是不能被原諒的。只是,輿論仍舊在鄭爽的偶像光環下被分成了兩個世界。
在相關報道的評論區和鄭爽本人的頭條微博下,路人網友們紛紛表達了對這位狠心母親的唾棄和批判。而在鄭爽的超話和貼吧里,“相信姐姐”、“清者自清”的評論依舊不絕于耳,甚至還有人組織起粉絲去刷“爽子睡著了,卵子被偷了”,堪稱迷惑性行為大賞。
兩極反差的輿論場背后,一個疑問誕生了:在接二連三的實錘下還有粉絲忠心維護,到底是誰在粉鄭爽?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鄭爽在粉絲經濟里的角色,這是一個在近十年時間里發展而來的全新商業角色:流量明星。在這個新的商業模式里,投資人掏錢、挑人,然后雇傭專業的團隊運營流量,對粉絲群體和大眾群體進行媒體轟炸
路人差評不斷,粉絲繼續擁護,這一種怪象不僅發生在鄭爽身上,是粉絲經濟里誕生的畸形現象,真正粉“鄭爽”們的,是商業模式里的利益既得者:經紀公司、品牌方、媒體平臺。
而粉絲們,不過是被資本裹挾著制造了一場又一場的數據泡沫,擁躉著愛豆陷入流量旋渦,和外界的真實世界隔絕。
控評、沖榜、輪博,千萬粉絲打造的數據泡沫
M是一個90后的資深飯圈女孩,她的追星生涯從“飛輪海”時代開始,貫徹了“流量初期”的李易峰、張藝興,到最新的“博君一肖”(肖戰和王一博)。
對她來說,追星真的是一件耗錢耗時耗精力的事情,控評、輪博和打榜是日常操作。
每當明星有新的作品要推出的時候——比如說出新的EP、新的影視或者新的綜藝——就會迎來一場惡戰。她需要從早到晚刷數據,因為每個微博號的轉贊評有效次數是有限的,需要有好幾個小號輪番切換。
M算不上專業,通常明星后援會有專門的數據組負責做數據,“哪個人手里沒有一百個小號啊”。
明星后援會有一套完整的分工。
除了數據組,還有專門的網宣組,負責輸出各種類型的文案、照片、視頻;反黑組則類似于企業的輿情監測,勘探任何對明星的負面言論,然后進行舉報和轟炸;甚至部分頭部的明星粉絲群體里還有公益組,以明星后援會的名義進行公益捐贈,從而提高自家藝人的形象。
除了日常維護數據之外,粉絲還要氪金,EP兩百張起買,各種周邊都要集齊。“像我這種墻頭滿地的人,沒點家底真的追不起”,M笑著說。
其實,最開始也不是這樣的。
M想起最初在微博上追李易峰的日子,那個時候她也每天在各種超話、粉絲群里出沒,沒事就轉發各種愛豆的新動態。因為文案和圖片質量高,她的號還積累了一批粉絲,成了一個能接廣告的“小V”。
但是很快,飯圈對數據越來越執迷,為了自家的愛豆不在這場永無止境的數據比拼中落后,M也加入了每天的控評、打榜、轉發,原本令人愉悅的追星生活變成了現在高強度、機械性的重復動作。
無數像M這樣的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粉絲們,吹起了一代流量明星的數據泡沫。
實際上,早在2019年初,央視就曝光過流量明星的數據作假。彼時的“頂流愛豆”蔡徐坤發布了出道后的第一支MV,粉絲們把“轉發破億”作為一份禮物獻上,生生把那一條MV的輪博記錄刷到了一億——那個時候微博的月活用戶只有4.65億。
10塊錢買400個粉絲,1億轉發8成作假的流量真相被公之于眾,一度撕開了粉圈熱鬧背后的灰色陰影。但是,兩年過去了,情況并沒有好轉。即便是面對鄭爽如此負面的丑聞,粉絲們仍舊選擇用控評的方法去掩蓋真相。
但對于業內人士來說,粉絲對于數據的狂熱并不讓人意外,一個被曝光的蔡徐坤或者鄭爽,改變不了整個行業的商業模式。
新的商業模式:用注意力換取金錢
雷鳴在影視圈子里混了十幾年,親眼見證了行業的變遷。
在他看來,從前的娛樂圈是一個典型的內容經濟產業,演員靠作品吃飯,盡管有些人也會去操作互聯網、媒體上的所謂新聞,但是基本上是屬于打輔助,為了維持熱度。他們的生存更多地是依靠頂層關系,比如導演、制作人、投資方等。
近十年里,隨著社交媒體和資本的興起,流量明星們發展出了一套完全不一樣的、新的商業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投資人負責投錢,經紀公司負責包裝,專業的粉絲運營公司(頭部公司會有專門的粉運部門)負責增強粉絲粘度。
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吸引公眾的注意力,雷鳴將這種商業模式形容為“用注意力換錢”。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明星的首要任務是打造人設,而不是專業能力。演技不過關沒關系,唱歌不好聽沒關系,舞姿不優美也沒關系,只要在圖片里的那個人可以讓粉絲舍得花錢花時間花精力,這就是一個好愛豆。
一系列灰色動作開始因此產生。
養號是最基礎的行為。2020年11月,一篇來自豆瓣的文章《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一點》走紅網絡。
作者“背減塔”是一名新人編輯,負責的第一本新書《記憶記憶》在公開發售不到10天內就有了上百條“讀過”。這些評論內容相似度極高,要不就是萬金油似的籠統概括,要不就是和書本根本不相關的心得感悟。
行業人士一看就知道,這些不過是飯圈粉絲在養號——豆瓣的評分系統規定只有獲得一定權重的用戶評分才有效果,所以粉絲在給愛豆打分前需要提高賬號的權重,比如,刷評論。
這位藝人在當時有作品上映,作為新書被放到豆瓣首頁的《記憶記憶》成了粉絲集中養號的重災區,背減塔的悲憤之聲從豆瓣破圈,一度引來了整個圖書出版行業的反抗。
除此之外,流量明星還催生出了一堆新的職業,比如說粉絲運營。
雷鳴告訴鋅財經,頭部流量明星或者公司都有著非常強大的粉絲運營團隊,負責最大程度地擴大粉絲規模,提高粉絲的粘度,從而激發最高的商業轉化價值——沒錯,一切的最后都是為了利益。
一名粉絲運營要熟練掌握各種讓粉絲花錢的技巧。比如說,“提純”這一化學術語在粉圈有獨特的含義,指將粉絲從團粉或者cp粉轉化為唯粉,因為唯粉比前兩者擁有更高的忠誠度,能貢獻出最高的購買力。
花錢買流量反而不是粉絲運營的首要任務。行業人士告訴鋅財經,對于這些流量公司來說,花錢買流量是最低級的手段,將運營目標傳遞到粉頭手上,粉頭再分攤到各個粉絲群里,自有粉絲日以繼夜地去沖數據——或者買數據。
也就是說,灰產的頭號買家不是經紀公司,而是為愛發電的粉絲們。
粉絲們心甘情愿沖鋒陷陣,但不少粉頭卻和公司有利益往來,有些可能就是官方人員,有些則能夠以此獲取傭金。
目前供職于某時尚雜志平臺的M也曾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不過她發現,這種行為以二線流量明星居多,真正的頂流反而很少有這種需求。她的推測是,頂流們已經取得一定的流量地位,二線更需要補充新的流量。
如今的追星更像是一場人造的數據狂歡??赐噶诉@里面門道后,M的追星熱情再不如以往。
品牌、平臺、媒體:泡沫背后的隱形甲方
粉絲們陷在這場泡沫游戲里,而真正的甲方們從來不是粉絲。
品牌是收割粉絲經濟的第一把鐮刀。不能為偶像買單的粉絲不是好韭菜,粉絲的消費能力直接影響了廣告主選擇品牌代言人的權重,他們在微博上投出的每一票,轉發的每一條微博都影響藝人的片約、通告和代言。
鄭爽曾經在綜藝節目上“耿直”地表示,每一次上熱搜都會讓她的片酬往上漲。也就是說,決定她片酬的不是她的業務能力,更多的是粉絲營造出來的熱度。
這在近幾年出現的各大偶像選秀節目上更加明顯,從《創造101》到《青春有你》,粉絲們的購買力能夠直接“兌換”成為偶像的資源。
購買一箱《青你2》贊助商真果粒的花果輕乳可以兌換15個助力值,也就是粉絲口中的“奶票”;《創造101》結束比賽的第二天,品牌方伊利就給粉絲們安排了眾籌挑戰,要求粉絲買滿一定數額,火箭少女中的五位妹妹才能獲得品牌大使的身份。
另一方面,衡量明星商業價值的平臺同樣是獲利方,微博在收割粉絲方面首屈一指。
2014年,吳亦凡脫離彼時極盛的EXO歸國,TFboys嶄露頭角并在后來的六年里一直霸占在微博明星榜的前十,涌入的粉絲給微博帶來了巨大的用戶增長。
也是在這一年,微博開辟了包括超話社區、粉絲打榜、粉絲頭條等一系列功能,構筑起一個龐大的粉絲生態,正式進入了轉型“娛樂化”的紅利期,迎來了數據飆升的黃金時代。
粉絲想要為自己的愛豆投票打榜需要消耗積分,粉絲要想獲得積分必須每天簽到、評論與被評論。這樣的機制下,日活數據像被吹起來的氣球一樣膨脹,同時也天然地成為了數據造假的催化劑。
而本次事件的主人公鄭爽,曾經在2017年推出了自己的專屬APP雪糕群,并在年底停用了自己的微博小號、宣布徹底退出微博。但是2020年初,她以新年祝福的方式重回微博。
或許是她發現了,她需要的不僅僅是和粉絲交流的空間,更是通過社交平臺的熱度和數據來量化她的商業價值,用粉絲筑起流量的高墻。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此茻狒[非凡,充滿了愛、理想和美好的飯圈,其實不過是用流量堆砌起來的一個夢幻泡影,獲利的是資方、品牌、平臺,卻唯獨沒有粉絲。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鄭爽代孕棄養丑聞爆出后,其代言的奢侈品品牌Prada的股價應聲下跌3%,今天已經宣布和鄭爽終止所有合作關系。鄭爽的一千多萬粉絲在丑聞面前,終究還是不值錢了。
本文轉載自鋅財經(ID:xin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