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全民炒鞋熱潮中,消費者的從重攀比心理、品牌方的饑餓營銷、炒鞋客的惡意囤貨,共同助推一雙本來百元的球鞋漲到離譜的程度。

圖片來源:unsplash
“炒股不如炒幣,炒幣不如炒鞋”,這話還真不假。
最近,“一雙李寧球鞋原價1499元,轉手價高達48889元,暴漲31倍”的新聞,讓球鞋瞬間火出圈,也讓年輕人的暴富法則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只要有球鞋在交易,鑒定就一定是剛需。這樣的鞋圈定律,由此誕生了一個新興職業——球鞋鑒定師。
在全民炒鞋熱的鏈條里,球鞋鑒定師可謂是特殊的存在。他們既是球鞋交易的關鍵一環,一個“假”字就決定了一雙價值不菲球鞋的命運,讓假鞋販子恨得牙直癢癢;他們又是“炒鞋熱”的受益者和圍觀者,幾乎每天都在目睹著各種一夜暴富、一夜破產的江湖故事。
很多人可能難以理解,一雙穿在腳上的球鞋,為啥溢價了幾十倍上萬塊還有人愿意買?但在圈內摸爬滾打多年的球鞋鑒定師們看來,這并不足為奇,因為鞋圈從來都不缺“韭菜”。
“接盤俠中既有真正的球鞋愛好者,也有不少投機客。”在資深球鞋鑒定師路哥看來,炒鞋就是暴利行業,只要利潤空間足夠大,總有人愿意相信會有下一個更傻的人,以更高的價格來接盤,只要自己不是最后一個接盤就有得賺。
來鑒定的多是二手鞋
鞋盒、鞋標、鞋墊、拉幫線……短短幾十秒,“蘇克薩哈”就能通過翻看網頁上不同角度的球鞋照片,判定出一雙鞋的真偽。
這樣的鑒定過程,“蘇克薩哈”每天要重復幾百甚至上千次。熟人眼里,他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客戶眼里,他是國內球鞋平臺nice的鑒定師“蘇克薩哈”。
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實姓名,但這并不影響其知名度。比如,“蘇克薩哈”是專做匡威鞋的鑒定師,“皓”是專做耐克鞋的鑒定師……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綽號,在各自領域擁有不小的話語權。
但不管是專攻哪個領域,幾乎每位球鞋鑒定師都遵循相似的成長軌跡:早期在虎嗅等各大論壇貼吧吸收球鞋知識,隨著兩三年的經驗積累,逐漸可以判斷一雙鞋的真偽。積累一些口碑后,他們轉移到球鞋交易、電商平臺,將鑒定作為副業賺取收入。
他們一個“真”或“假”的結論,牽動著消費者、鞋販子和球鞋平臺方的利益和名譽。“蘇克薩哈”記得,有一個來鑒鞋的男生,備注上求鑒定為正品,以免女朋友知道買假鞋鬧分手……
可能有人會好奇,消費者去正規平臺購買球鞋就好了,這樣根本就無需因擔心真假而跑去鑒鞋,況且球鞋鑒定師又憑什么給一雙鞋判定”生死“呢?
這么說,可能是因為你不太懂鞋圈。如同股市一樣,鞋圈也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即官方售賣的市場,比如線上線下的官方專賣店、微信公眾號等等;二級市場則是通過幾大非球鞋官方的手機APP進行交易,如得物、識貨、nice等平臺。
由于一級市場的球鞋多是限量發售的,因此這是一個二手轉售交易更火爆的市場。而想要在二手市場上流通,需要將球鞋寄到交易平臺方查驗鑒別后,才會到下一個購買者手里。畢竟,不管是真鞋迷,還是炒鞋客,為自保利益誰都不愿意承擔假貨的損失。
這在“皓”的對話中得到驗證。在他鑒定過的上萬雙鞋子里,二手鞋比新鞋還多。“比如有的人穿到九成新,打理打理去賣,買的人一雙鞋就省了好幾千塊,穿一穿還是‘很香的’。”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場規模已達60億美元。其中,中國二手球鞋轉售市場規模就已超10億美元。
二手鞋龐大的交易量,帶動球鞋鑒定師的收入蹭蹭上漲。通常在主流二手交易平臺,每雙鞋鑒定費5元,平均每位球鞋鑒定師一天鑒鞋量在幾百雙左右,按此每天月入千元沒問題。
“像大平臺的頂級鑒定師,每月靠看鞋賺幾十萬、上百萬不是難事,靠這行買房買車的年輕人不在少數。”資深球鞋鑒定師路哥說。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失手。通常,路哥們的判斷失誤不是技能問題,而是因為“高仿實在太厲害了”。
“一雙李寧球鞋原價1499元,轉手價高達48889元,暴漲31倍“,這樣一夜暴漲的故事并不是神話。只不過,以前炒的是耐克、阿迪達斯,這次轉戰到了國貨。
肉眼可見幾十倍甚至百倍的高額利潤,讓假鞋販子趨之若鶩、不計成本造假,這讓假鞋和真鞋的差距越來越小,也令路哥們對鑒定工作不敢有一點松懈。
據“皓”介紹,由于球鞋的種類很多,國外、國內、各地的代工廠也各異,因此每個代工廠走線、拉幫等造鞋工藝也不一樣,球鞋鑒定師必須不斷更新信息量,否則就很容易看走眼。
而且,由于這行沒有權威統一的標準,品牌方既不參與鑒定也不認可鑒定,因此往往會陷入“各說各話”的境地。
路哥就曾遇到很厲害的高仿鞋,各家平臺給出了不一致的結果。背后的操盤手就是假鞋販子,他們先在代工廠先制造樣鞋,再拿到交易平臺測試真偽,如果能蒙騙過鑒定師的“火眼精睛”就放心投入市場銷售。如此一來,球鞋鑒定師相當于間接成了背書人。
當然,蒙騙只是初級攻略,有些假鞋販子則直接走捷徑——在鑒定環節賄賂鑒定師。
“大神,我這里有一批做的比較厲害的鞋子,給通過下,這里給你XX回扣……”在鞋圈,幾乎稍微有點名氣的鑒定師,都收到過假鞋販子類似賄賂的信息。前幾年還有同行收到假鞋販子人身威脅的恐嚇。
由于大多數球鞋的代工廠都位于莆田、河源等地的縣城和鄉鎮,管理相對不是很嚴格,假鞋販子溜進工廠偷主要的原材料,再購買一批假的邊角料,真假摻和在一起混入市場,以假亂真。
2020年9月,廣東河源警方打掉一個20人的盜竊犯罪團伙,現場查獲成品籃球鞋、鞋面各1000余雙,各類原材料7千余雙,查封倉庫3處,涉案價值50多萬元。
據鞋友爆料,有人通過這個團伙頭目名叫“AJ猛哥”的假鞋販子,以1450元一雙的價格買了近300雙耐克Air Jordan 6,被騙金額高達40余萬。
道高一尺,魔就高一丈。假鞋販子的猖獗,倒逼行業規則不斷改變。如今,球鞋鑒定師只會告訴客戶鞋子假在哪里,但并不會直接解釋假在哪里,“因為高仿實在太厲害了,要避免假鞋不斷改進。”話語間,路哥頗為無奈。
在聊到假鞋販子時,路哥也一再確認要信息保密,拒絕透露真實姓名,尋求自我保護。
“賺大錢是極少數的”
起初,路哥也很費解,一雙百元的球鞋,是誰賣到了幾千甚至上萬,又是誰愿意高價接盤?直到,他真正踏入這一行,這一看似瘋狂的行為卻又是如此邏輯自洽。
路哥曾眼見,一雙發售價969元的耐克 DUNK SB鴛鴦鞋,如今在得物平臺上的轉手價最高已漲到99999元。相當于暴漲了102倍,“只要買到就是賺到”。
由于球鞋一級市場多是品牌方限量的發售,因此要買鞋就類似于股票打新,購買人需要先到官網或電商旗艦店抽簽搶購。
路哥曾抽中耐克一雙發售價1499元的球鞋,但貨還沒到手,不生產鞋的二級交易市場,這雙鞋的預售價早已漲到四五千元。
“換句話說,只要抽中一雙鞋,倒個手就能賺七八百甚至上千,誰不愿意呢?”路哥坦言,品牌方的饑餓營銷,由此間接催生出一個包括代抽簽、搶鞋軟件、販賣抽簽賬號等黑色產業鏈。
“甚至有鞋販子一次買10萬個抽簽賬號,賬號越多,中簽概率越高,一個周期7天就能賺幾十萬,這不是暴利是什么?”路哥直言。
這只是鞋販子在預售期的第一波囤貨。等新鞋正式發售,各大線下門店人頭攢動,擠滿了中簽取鞋的消費者,當然還有鞋販子。
發售價與二手交易平臺之間肉眼可見的差價,令不少鞋販子看見拿鞋盒子的就堵,哪怕是加價千元也要屯貨。
在這場全民炒鞋熱潮中,消費者的從重攀比心理、品牌方的饑餓營銷、炒鞋客的惡意囤貨,共同助推一雙本來百元的球鞋漲到離譜的程度。
而這其中,炒鞋客是最主要的幕后推手。一雙限量球鞋要滿足暴漲幾十倍的條件,通常炒鞋客只需要100萬元資金囤貨,就能哄抬起來價格。
而暴漲的結果,不管是炒鞋客、還有品牌方都是樂見其成的,受傷最深的毫無疑問只有真正的球鞋迷。
“但高收益與高風險是并存的,這行真正賺大錢的只是極少數的人。“在路哥的朋友圈中,不管是炒鞋新手還是老手,有人一夜暴富,就有人一夜破產。
而炒鞋炒到破產的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買入的時間點和款式不對,高點買入跟市場看法不一致的某款球鞋,等到幾天后價格暴跌,這批囤貨只能爛在炒鞋客手里;二是炒鞋客被假鞋販子騙了,線下門店加價買到的卻是假貨。
更狠的玩法是搞“球鞋期貨預售”。由于被炒的球鞋多是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這類球鞋通常國外發售時間早于國內。有炒鞋客就利用這預售的時間差,在朋友圈打廣告集資預定。
據路哥介紹,其實這時候炒鞋客手里也沒有球鞋,但是動輒幾十萬的鞋款拿到了。等轉了一圈他們真正拿到球鞋了,預定的十個人只會給其中七八個人發貨,如此每次總有幾個人付了錢但卻收不到貨,卻也投訴無門。
而炒鞋客則不斷地拆東墻補西墻,用下一輪的預付資付上一輪球鞋的賬,一旦球鞋進價覆蓋不了售價,最后只剩下跑路的炒鞋客了。
“大家都著急賺快錢,一雙鞋倒賣,只要賣了就中了。相當于七天內什么都不用做,手指點一點搶購、發貨,七八千甚至上萬塊就到手了,誰不愿意呢?”言語間,路哥表示出不解,怎么現在就“全民皆販”呢?
本文轉載自騰訊財經(ID:financeapp),已獲授權,版權歸騰訊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