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價的原創漢服品牌依靠爆款走量,這讓制作周期長、難以量產、降價空間低的線下漢服店更為尷尬。

圖片來源:漢尚華蓮官微
盡管此前從沒買過漢服,小微還是決定趕在五一出游前入手一套。“本來沒想著買,但在小紅書上搜了搜河南開封的旅游攻略,發現小姐姐們穿漢服拍出來的照片太美了,實在沒忍住,去直播間挑了一套。”
和小微有相同想法的漢服萌新不在少數,都抱著“平時不好意思穿,旅游拍照好出片”的心態,決定在假期過一過漢服癮。根據CBNData《2020線上漢服消費洞察報告》,旅游拍照成為消費者購買漢服的最重要驅動因素之一。
在年輕人聚集的豆瓣上,一位用戶發布了“五一假期適合穿哪種類型的漢服出去旅游”的討論,并附上了幾組漢服圖片,評論區堪稱大型種草現場:“齊胸的別買,太容易掉,建議看看宋制的”,“都好好看,請問倒數第二個是哪家的漢服?”在五一假期前,年輕人們在豆瓣、美圖秀秀、小紅書等平臺,密集討論著漢服相關的話題。
近年來,被稱為“三坑”的漢服、JK制服、Lolita已經不再“圈地自萌”,而是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納和追捧,據2020年天貓雙11公布的數據,“三坑”的成交額已經是女士成衣的1.26倍。其中的漢服更為出圈。據艾媒咨詢《2020-2021年中國國潮經濟發展專題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達500多萬人,漢服市場銷售規模高達60多億元。根據預測,2021年漢服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101.6億元,幾近翻倍。
一方面,漢服貼合了當下的國潮趨勢,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帶貨的興起,也為漢服的出圈助力不少。不但有很多博主通過拍漢服變裝視頻大量吸粉,還有不少漢服商家通過直播獲得了不菲的收益,資本方也嗅到商機,紛紛入局漢服市場。
而這場狂歡背后,“本本分分”的線下原創漢服工作室則備受煎熬。他們在這個市場堅持多年,懂漢服文化,有原創能力,卻因為沒有線上運營經驗,沒有量產的資金實力,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市場被更加投機的線上漢服商家搶食。
漢服市場的線上化趨勢已無可避免,新老品牌在快斗淘展開激烈交鋒,但誰又愿意等等在線下苦熬多年的原創工作室呢?
短視頻,漢服的流量密碼
早在2019年,據艾媒咨詢統計,抖音上“漢服”相關話題數達到近200個,比如“漢服出行”、“漢服日常”等,截止目前,以“漢服”為話題的視頻播放量已超500億。
一開始漢服的破圈,其實是一場大型的“文化輸出”活動。2019年,一位去西安大唐不夜城旅游的網友,在與其他游客一起圍觀景區內穿漢服的“不倒翁小姐姐”時,恰好拍下了小姐姐伸手過來的畫面,在抖音上收獲了360多萬點贊。越來越多的人聞風趕到西安,都要去小姐姐所在的地方打卡+拍視頻。
一個網紅火了,還意外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經濟,“不倒翁小姐姐”也從一個普通的景區工作人員變成了如今的陜西文旅推薦大使。
在抖音上的漢服話題中,點贊量最多的,是2019年年初抖音博主“晨妍”拍的一條穿著漢服對口型擺pose的視頻,收獲超300萬的點贊數,“晨妍”是一名穿搭博主,這條置頂的漢服視頻,為她吸粉無數。話題中排名第二的視頻是抖音博主“小橙子”的一條漢服變裝視頻。如今,這兩個博主分別收獲了1300多萬和2550多萬的粉絲。
新銳玩家:線上狂歡
其中擁有2500多萬粉絲的抖音博主“小橙子”成立了國風工作室。她在抖音上更新漢服視頻,帶的是自家淘寶店的同款,一邊吸粉,一邊帶貨,實現了自己的小商業閉環。截至目前,“小橙子”的淘寶店鋪顯示,一款價格為458元的衣服,月銷量超100+,粗略計算,該款商品一個月的銷售額就能超4萬元。
在快手、抖音,輸入“漢服”關鍵詞,能看到大量商家在直播間里營業,女主播們只是說著“太仙了”“絕美”,便引導用戶下單。
擁有衣服鞋帽之后,發飾配件也需要配套,商家們自然不愿丟下這塊大蛋糕。開菠蘿財經發現,在抖音快手的直播間中,很多漢服商家都是漢服和周邊商品搭配著一起售賣。
有些商家還盯上了萌娃,在直播間賣起了童裝漢服。抖音賬號“萌乎”的背后就是一家童裝漢服店,商品櫥窗顯示,一條標價158元的襦裙,銷量達1626件,一雙標價39元的繡花鞋,銷量近1600雙。粗略估計,“萌乎”商家僅靠這兩件商品,銷售額就已超30萬元。
根據CBNData《2020線上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數據顯示,天貓漢服品牌榜前三名為“漢尚華蓮”“重回漢唐”“如夢霓裳”。其中,“漢尚華蓮”淘寶店月銷量最高的一款漢服,標價530多元,月銷量800+,粗略估計銷售額為42萬多。“重回漢唐”淘寶店中月銷量最高的漢服價格為300多元,月銷量1000+,粗略估計銷售額為30多萬。“如夢霓裳”淘寶店中月銷售額最高的漢服粗略估計為4萬多元。
傳統商家:線下難安
“十年前,我就篤定漢服一定會火起來。”漢服店老板梅歌告訴開菠蘿財經,他這么多年一直經營著一家線下原創漢服工作室,眼看著漢服火了起來,證明自己的判斷沒有錯,但漢服店卻開始內卷,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開漢服店的人越來越多,那苦的就是梅歌工作室這種傳統的“老漢服人”。
梅歌想要轉型線上,但線下原創漢服室們想轉戰線上并非易事。
他們面臨的第一道關卡,就是營銷爭奪戰。抖音快手上的漢服店擁有專業的運營團隊和經驗豐富的主播,對于如何迎合年輕用戶喜好、如何引導年輕用戶下單,十分在行。線下漢服工作室,想要從他們手中搶用戶,恐怕還需要學習一段時間。
線下原創漢服工作室還存在另一道無法忽視的致命傷——無法量產。“量產是我們這么多年面臨的最大問題,量產能降低成本,但難度很高。”梅歌進一步解釋道,生產一件漢服,最花時間的是構思和采購布料環節。商家需要提前定好漢服的形制款式,包括布料的類型、薄厚、質地、配色、花紋和圖案,以及衣服上要不要印花和繡花等等。這些確定之后,才能采購布料、打版、裁剪和縫制。
如果批量生產,前期的工作量不變,只需后期加大裁剪量即可成倍生產,其實更節約成本。但是,批量生產的前提是有足夠的資金,這對年輕的漢服商家來說,是一道很難邁過去的坎。
梅歌給開菠蘿財經算了一筆賬,一件漢服一般都會用到兩種以上的布料,一米布料一般不低于20元,一卷布料100米起購,布料采購成本最低為4000元。此外還需要縫紉機、鎖邊機以及裁剪和熨燙等一系列專門制作漢服的設備。刨除租金、人工和水電費,最大的風險是庫存。
如果想和有廠房、有設備、有工人的服裝廠合作也不太現實,梅歌稱,一套漢服需要8米的布料,而工廠的起做量一般是200套,雖然解決了勞動力和設備的成本問題,但這也意味著,漢服商家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來采購布料。
據皓水觀察,這兩年在電商平臺出現了很多白菜價的原創漢服品牌,比如“蘭若庭”、“太平有象”等。這些品牌將價格壓至200元以內,依靠爆款走量,這讓制作周期長、難以量產、降價空間低的線下漢服店更為尷尬。
脫胎于“網紅+電商”模式的“十三余”,其創始人“小豆寇兒”本就靠內容創作起家,在淘寶、抖音等各大平臺有先發流量優勢;擁有30多家線下門店的“重回漢唐”,作為老牌漢服品牌也在淘寶店鋪做得有聲有色;集漢服、Lolita、JK制服為一體的集合店“十二輪光年”,是比較新興的線下店,將“三坑”合并成“一坑”,擴大顧客群體。
除了線上漢服店的沖擊,傳統的影樓也來漢服市場分一杯羹。“以前漢服工作室主要有兩大收入來源,漢服租賃收入占2/3,銷售收入占1/3。其中占大頭的租賃業務經常和當地影樓合作,但這幾年逐漸變少了。”梅歌稱,因為很多影樓自己也做起了漢服生意,且發展速度很快。比如,國風攝影品牌“盤子女人坊”在2019年進入漢服市場,2020年底就獲得挑戰者資本的億元融資。
像梅歌一樣,處于尷尬局面的漢服原創工作室并不在少數。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3000家漢服相關企業,其中73%為個體工商戶。
一邊是火熱的線上漢服店,一邊是無人問津的線下漢服店,“周一到周四,租用漢服的顧客明顯不如周末人多,有時一整天都開不了張。”梅歌感嘆道,“目前,像我們這樣的工作室,只能將最后一張牌堵在原創設計能力上,自己提供設計方案,工廠發揮產能優勢,形成資源互補,或許還有機會走出讓人煎熬的困境。”
本文轉載自開菠蘿財經(kaiboluo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開菠蘿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