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龐大的單身群體,其消費行為表現在在消費市場上便是完全以自我為核心,消費動機基本都是以自我需求為導向。

圖片來源:unsplash
人口狀況是一個國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國情。2021年5月11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這是近10年間我國人口發展變化的總結。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發布會上透露,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與此同時,本次統計的主要結果顯示,中國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2.62人,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比2010年的3.10人較少了0.48人。這主要是受到了我國人口流動日趨頻繁和住房條件改善年輕人婚后獨立居住等因素的影響。
而與家庭規??s小相對應的是,越來越多單身成年人群體規模逐步擴大,在一二線城市的某些地區,一人獨居的情況屢見不鮮。此前有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獨居人口數量已經達到7700萬,預計到2021年,獨居人口數量會達到9200萬。
根據民政部數據顯示,我國的結婚率在2013年達到峰值9.92‰,此后便逐年下降,2018年為7.3‰;離婚率則持續上升,從2002年的0.9‰升至2018年的3.2‰。人們結婚少了,離婚多了,晚婚晚育,形成的結果就是社會單身群體逐步擴大,一人獨居成為常態。
這個龐大的單身群體,其消費行為表現在在消費市場上便是完全以自我為核心,消費動機基本都是以自我需求為導向,旅游、化妝品、小家電、寵物和一人量餐飲外賣等行業獲得了高景氣的發展。但“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他們精神生活也同樣多姿多彩,電子競技、游戲、直播、短視頻、智能陪聊也為“單身貴族”提供豐富養分。這種獨特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變化,會給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獨居時代來臨:從非主流到主流現象的突破
“一人經濟”最初的說法叫“單身經濟”,最早是由經濟學家麥卡錫于2001年在《經濟學人》雜志中首次提出。2013年,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過一本名為《單身社會》的書將“單身人口在大城市里越來越多,并逐漸趕超核心家庭數量”的社會定義為“單身社會”。
在書中,克里南伯格教授對海量的第一手資料與調查統計數據加以詳細分析后指出:單身社會,正成為一次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不少發達經濟體都已經進入了這一社會形態。
當初人們習慣用單身、非單身來區分,這種無疑是將“人”局限于婚姻組合中去定義,但隨著經濟快速騰飛,社會文化多元化發展,人們的觀念也有所轉變,“一人經濟”成了更為常見的統稱,一方面,以“個人”作為關注目標,核心放在個人本身以及生活品質上,另一方面,“一人經濟”體系背后呈現出的是社會對單身群體真誠的包容與認可。
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寫過一本書《一個人的經濟》,便提醒企業界注意這樣的一人消費群體,在他看來,一個人經濟的核心在于,“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消費主張是,即使不便宜,也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年輕人中,他們多半去購買了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則注定了“一個人的經濟”囊括了各種消費場景和領域,背后不光是消費觀念的轉變,還有整個商業社會需要解決的商業難題。
人口結構發生變遷
在單身人口比例更高的日本,一人經濟早已成為成熟產業,并且發展出了多種多樣的形式。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數據,到2015年日本的一人戶數量達到1841萬,而全國才有5000多萬戶。與我們毗鄰的韓國單身人口數比例也到達23.9%。歐美發達地區也不列外,有數據顯示,瑞典的單身人口已占到總人口的51%,美國為45%。
回到中國的發展趨勢,從單身人口分布地域和城市來看,智研咨詢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單身經濟市場發展模式調研及投資趨勢分析研究報告》顯示,當前黃金單身族分布最多的前八位城市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長沙、南京和武漢。另一組速途研究院的數據則顯示,29.7%和26.4%的單身青年們分別散落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單人青年占比也已經高達32.39%。
綜合國內外研究數據,我國單身人口比列增長和一人經濟崛起,我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重大變遷。
-
年輕人更多選擇單身,不愿結婚,生育意愿下降和育齡人口減少,一孩生育率持續下降。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一孩生育率僅為 1.6%,相比較 2004年下降了1個百分點,同時適婚女性的未婚比例大幅度提高,20-24歲和 25-29歲年齡組女性未婚率分別提升15和 17 個百分點,晚婚現象更加普遍。
-
不可避免的老齡化。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3.8億,占總人口比例近30%;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占總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站在“一人經濟”的風口,哪些產業能夠起飛?
1.“一人食”產業走紅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184家企業的名稱、經營范圍、產品服務或商標中包含“一人食”。2020年,全國范圍內“一人食”相關企業新增注冊79家,年增速達82.29%。
有需求市場就會滿足,產生出新的產品與服務形態。在餐飲業,半份菜品、單人食盒、自熱小火鍋、一斤裝的大米、200毫升的紅酒、迷你小火鍋等針對單身消費的產品正在涌現。
以內陸城市昆明為例,筆者在實地考察中發現,網上搜索“一人食”店鋪,一人食套餐、一人食小吃、一人食水果、一人飲品等等都是主打產品。位于護國路的一家云南風味小吃,店鋪裝修以黃色為主,采用木制材料,中午時正碰到用餐高峰,店外已經有很多人在等座位了。店內有眾多小隔間,一個隔間一個座位一張桌子,一個人悠閑享受午餐時光,十分愜意。
而店家主打一人食的小包間,無論是空間布局,還是食物食材的挑選準備各方面都精心設計,目的就是為迎合一人食主力軍的喜好,增加用戶粘性,提升品牌知名度。
對于單身群體的生活習慣和性格特性,這種一人食的店鋪實際上成為了他們的剛需,生活節奏忙碌,吃飯時間變成他們不多的放松時刻,不希望被別人打擾,希望有獨立的空間,對于普通餐廳,大堂過于開放,沒有隱私,包間成本太高,因此這種一人小包間成為首選,這也是未來的一大趨勢。
除了單人堂食,單人快餐也正興起。據天貓發布的《2019—2020國民味道》數據報告指出,2019年一人食的商品銷量在天貓同比上漲30%,一人食的商品成為2020年六大年度美食趨勢之一。
筆者的好友X,他工作是在企業做財務,經常會加班,空閑時間少且單身的他便熱衷于來自重慶的一人量速食品牌自嗨鍋,自嗨鍋自2018年成立以來便打造出有顏、有料、有趣、有味的自熱鍋系列,同時幫助都市單身年輕人從廚房中解放出來。
火鍋代表企業海底撈推出方便小火鍋以及單人陪伴玩偶,眾多零食商家推出“單身狗糧”薯片,零食品牌關注到對個性、素質及包裝文化的探求,除了滿足對口味的需求,同時打造個性化的精神文化吸引力。
2.“一人用”迷你個人小家電需求旺盛,蘊藏無限潛力
根據淘寶天貓的數據顯示,2019年,迷你微波爐和迷你洗衣機的購買人數較過去一年分別增長了973%和630%,180L以下的迷你冰箱,2019年購買人數增長33.33%,功能細分的迷你家電這個新物種在不斷誕生,迷你語音智能音響銷售增長更是達到160倍,一人消費市場對小家電便攜式安裝家具需求旺盛。
(圖片來源:淘寶官網)
在淘寶電商平臺銷售中,迪派羅迷你電飯煲,主打1人升一人食一人小型家用電飯煲,單個淘寶店鋪月售1200+,月流水16萬多。而其他類型小型冰箱,便攜式榨汁機銷量甚至達到10萬+,這些產品推薦語基本都是:輕便、小巧、適合一個人居住使用。
無論是網上電商平臺還是像家樂福、沃爾瑪、蘇寧等大型線下實體店,這些一人用小家電家具都因輕便小巧特點深受單身人群喜愛。我相信未來將會有更豐富更全面的針對單身人群的小家具產品進入”一人經濟”這一大賽道。
3.養寵物讓我不孤單,一個人更需要陪伴
著名的媒體人竇文濤說過這樣一段話:人是不可能一直處于孤獨狀態的,可以沒有伴侶沒有家人,但一定需要親密關系,這個親密關系可以是很多種表現形式,可以是親友、伴侶也可以是寵物或者虛擬世界產物。
《2019年中國寵物行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為9915萬只,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2024億元,在這千億市場中,80、90后養寵物人群占比超過70%,且以單身居多。在這個消費市場中由寵物衍生的食品市場規模占據第一;其次是醫療服務市場;寵物用品、服務和活體銷售的規模均在持續增長。
有消費能力的單身人群舍得為寵物付出,強化寵物生活儀式感,并愿意為此付費,在“一人經濟”的推動下,有著生活陪伴功能的寵物需求巨大,這一市場也在迅速崛起。
筆者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人,同事小Z和小L,喜好養寵物,愿意為自己的寵物花費而獲得陪伴滿足和情感寄托。在和他們的交談中發現,作為單身的他們沒有過多來自家庭的經濟壓力,收入水平中等,他們有相應的經濟能力和生活需求,不時便在朋友圈分享他們的擼貓日常,追求著他們向往的精致生活。
貓已經不再是以單純的寵物形象存在,而是成為了一種情感的寄托,成為了安全感的來源和減輕壓力的精神符號。
4.愛玩從來都不只是孩子的天性,而是人的天性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社交需要也被稱為歸屬與愛的需要,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或者說虛擬世界也能很大程度上滿足單身人群歸屬與愛的需要。
數據顯示,在線上娛樂活動方面,66.7%單身群體偏好看視頻/追??;53.5%單身群體偏好聽音樂/在線音頻;43.3%單身群體偏好打游戲。
在單身人群持續增長的娛樂需求下,線上娛樂市場迎來巨大發展空間,各種哄睡、唱歌、念詩、在線陪聊服務百花齊放。
網易旗下的網易云便針對年輕的單身人群推出“聊愈服務”。什么是聊愈服務,針對年輕人群,尤其是一個人生活,內心孤獨帶有抑郁的這一群體,以直播的形式陪伴著你,陪你聊天,聽你訴諸情感,讓你達到治愈的目的。網易云也正是通過抓住這一細分市場,吸引巨大流量,增強用戶粘性,也不斷探索形成自己一套:會員+直播+社交+廣告的盈利模式。
其實類似的服務在很多直播平臺和陪伴類APP均有推出。眾多陌生交友軟件成為排減孤獨寂寞,與世界互動的窗口。
根據靈魂找到你的靈魂匹配軟件Soul,2019年日活躍用戶已經超過千萬,探探在2020年已擁有3.6億用戶。
隨著單身群體的持續擴大,物質及精神文化需求提升,這些五花八門的陪伴類型APP確實滿足了單身人群不同層次需求。在其他細分市場中,網絡視頻付費、線上追星、虛擬戀人等等在未來都會迎來巨大發展空間。
單身人群在線上線下滿足心里心理需求的同時,生理需求也是他們生活中必要一環,線上線下成人用品消費也會越來越大。因此,圍繞成人用品產生的周邊衍生品也必將迎來巨大市場機會。
5.二次元——最硬核的單身群體
很多調查數據都顯示,中國的年輕人正在與婚姻漸行漸遠,結婚意愿越來越低,晚婚率越來越高,離婚率居高不下。對不少人來說,單身并非主動作出的選擇,而是生活節奏和現實壓力帶來的被動結果。但有這么一群人,主動單身的意愿以及實際單身率之高令人咂舌,他們便是二次元群體。
對于二次元群體他們具有強烈而典型的特征:疏離感強,沉迷于ACNG二次元虛擬世界,將精神寄托于虛擬物品、人物及手辦等衍生物,線上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占比極高。他們更多的是主動接受而非被動接受,因此對于他們喜歡的事物認可程度更高。速途研究院數據顯示,在對二次元項目的喜好方面,48.2%的二次元人群選擇動漫,排在第二的是游戲,占比16.8%,作為虛擬經濟中變現效率最高的品類,游戲未來將伴隨二次元群體的擴大以及付費能力的提高而持續增長。
二次元群體的上述特征,天然決定了他們是現在和將來最硬核的單身群體,其“硬核”之處體現在:動漫、衍生品、游戲、虛擬偶像等在三次元人群看來是改善性消費的項目,對他們而言卻是某種程度上的剛需,因為他們對之有著更強烈的“花錢買寄托”的需求。作為90后的筆者便有著最深切的感受,90后、00后從小受到的二次元文化熏陶遠遠超過80后,隨著這部分人群的成長以及二次元文化在中國的迅猛發展,未來由二次元鏈接的產業鏈經濟勢必會成為“一人經濟”的重要一環。
6.悅己+休閑,”一人經濟“的極致體驗
自古有“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如今,單身人群更加愿意花錢取悅自己,以自身愉悅為核心,變得更美更健康也同樣是他們的核心訴求。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化妝品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并且年輕單身人群更傾向購買品質好的美容商品和服務。
未來,高質量的護膚品和化妝品行業,以及針對個人提供定制健身服務的健身行業,也會因“一人經濟”的迸發迎來新的增長動力。
悅己+休閑生活的極致體驗,不可或缺的便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人旅游在單身群體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風潮,未來會有更多的一人游,因此旅游行業也在陸續推出針對一人的旅游攻略和套餐,旅游景點也正在鏈接更多的一人服務設施。
7.帶有主動型社交屬性的青年公寓將會是單身青年未來租房的首選
隨著“一人經濟”的崛起,房地產行業也將迎來一些新變化,對于有著一人住房需求的單身群體,理想的單身公寓更受他們青睞。首先他們雖然一個人居住,空間不需要太大,所以完備的配套設施以及酒店式的服務,小巧而精致便是他們需求核心。
一方面入住方便,居家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在很大程度滿足年輕人日常生活輕松便捷的特點。另一方面,周邊設有運動休閑類的配套設施,健身房、桌游吧、迷你KTV、圖書館等等,這些都是未來房地產行業吸引單身群體的重要營銷手段和產業發展布局方向。
結語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消費模式的加速轉變,“好看皮囊+有趣靈魂”的認知將推動旅游、化妝品、網絡互娛等行業的高景氣發展,同時電競、二次元和長短視頻則將成為精神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以家庭為單位“大眾消費大量消費”的經濟增長動力,逐漸轉變為個性化、多樣化、定制消費的經濟增長新引擎。同時,多年齡段的個人經濟開啟,更加注重消費品質。共享意識和社會意識增強,消費呈現出去品牌化、本土化、地方化傾向。
本文轉載自來咖智庫(ID:laikazk),已獲授權,版權歸來咖智庫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