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教育必然會成為主流,但能否有成功突圍的創業獨角獸出現,目前依然是未知數。

圖片來源:pexels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流傳甚廣的話,但鮮有人告訴你后半句“你若理財,風險同來”。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教人們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學問——“財商教育”,化身在線理財教育、理財在線培訓等“身份”遍地開花。
2021年以來,爾灣科技(啟牛商學院)、小幫規劃兩家財商教育公司先后獲得投資。微淼商學院在市場獲客上“無處不在”,長投學堂作為老牌財商教育先行者在行業積累已超10年。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目前有接近1萬家“財商教育”、“理財培訓”相關企業,直接與“財商教育”、“財商培訓”相關的企業有846家,其中接近75%的企業處在存續狀態。接近20%的企業在近1年內成立,約50%的企業已經成立1-5年。
財商教育市場發展迅猛,源于民眾日益覺醒的投資理財意識,與匱乏的理財知識和實踐不匹配。
根據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合支付寶發布的《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近7成人愿意拿10%以上的工資進行理財,近2成人愿意拿工資的50%理財,這意味著民眾的理財意識逐漸開始覺醒。
與之相對的是,截至2020年7月,支付寶平臺有35%的用戶存在因頻繁交易而導致的虧損,這又體現了民眾金融素養以及投資實踐教育的缺失。
這樣的不平衡,進而引發有意愿理財的人群往往希望通過培訓和學習,來快速提升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
財商教育行業正是基于此背景,瞄準特定用戶群體的痛點,服務增量用戶的癢點,將整個互聯網流量池中有理財意愿或需求的人群進行分層,再基于這些用戶群體構筑多樣的商業模式。
從理論上講,上述分析是財商教育公司初步的商業模型。但在具體商業落地過程中,財商教育公司目前的發展依然受制于三大問題的困擾。
草莽初期,亂序生長
2021年年初以來,人民日報和新京報等權威媒體平臺紛紛發表評論文章告誡消費者:別被魚龍混雜的財商教育課收割“智商稅”。
這一事件的背景是——伴隨著財商教育行業火熱,各類理財訓練營廣告鋪天蓋地。不管是在抖音、百度、微信還是愛奇藝等平臺,總有一款財商教育廣告在“等候你”。然而與廣告宣傳的“12元小白理財課”、“財富自由”不符的是:低價誘導、虛假宣傳、花式割韭菜、投資詐騙、投訴無門……
導致上述亂象頻發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財商教育行業發展尚屬初期且行業入局門檻較低。甚至一些內容平臺上的自媒體,往往只需要注冊公司或者更簡單地注冊一個賬號,即可從事所謂的“在線財商教育”。
二是業內玩家眾多,但課程質量、培訓體系往往參差不齊。甚至機構中的部分老師不具備專業資質,不足以為消費者提供成體系的財經素養教育。這就導致一些企業借著“財商教育”的幌子,提供低質量的課程,甚至直接進行薦股等操作進一步誤導消費者,或者銷售人員賣完課便“人間蒸發”。
呼吁監管,亟待規范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在財商教育行業發展初期尤為重要。
在金融市場相對成熟的歐美國家,財商教育已被納入教育體系,對于財商教育的內容也有著明確的規范并且管理嚴格。同時,針對可能涉及到的理財產品推介業務,歐美金融監管部門也會對其進行資質審核。
例如SEC(美國證監會)通過RIA(注冊投資顧問)牌照對于從事證券投資建議相關的機構和個人進行監管,只有擁有該牌照的機構和個人,才有資格向投資人提供證券類的投資建議服務。
反觀國內財商教育行業,起步雖晚但發展過快,相關規章制度的空白及監管缺失是行業亂象滋生的重要因素。
2021年3月19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中國標準化協會等單位制定的《理財在線培訓服務規范》正式開始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這意味著第一份財商教育行業規范正在推進中。
該標準主要對財商教育服務行業的基本要求、課程設計、營銷活動、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做出一系列規范。在標準研討會中也有業內人士專門強調:“教育屬性的培訓機構應明確培訓內容,應限定在理財知識的教授,不應涉及理財金融產品的推薦。”
“定位”不清,影響深遠
事實上,“定位”問題一直是困擾財商教育公司的“難題”。
簡而言之,目前“財商教育”到底是屬于“泛教育類公司”還是屬于 “泛金融類公司”?這個問題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
從《理財在線培訓服務規范》的“話語體系”中觀察,財商教育就是一種理財在線培訓服務,其歸根結底應該是屬于在線教育體系。
但是從商業模式上拆解,不少財商教育公司的在線培訓服務,其實只是商業模式構建的第一曲線,其重點在于迅速搶占用戶和市場。
據億歐EqualOcean了解,有部分財商教育創業公司在設計商業模式時,將服務券商、保險、銀行等財富管理業務作為公司經營的“第二曲線”。如此一來,“財商教育”實際是充當了“金融中介”的身份,那其必然屬于泛金融體系。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金融賽道的估值肯定會高于教育行業的估值。
從監管和準入門檻角度看,金融和教育都是強監管領域,但金融領域相比會更嚴格一些。
更為尷尬的是,在螞蟻金服上市擱淺后,金融科技公司普遍遇冷。而在線教育行業,頗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鳴——伴隨著多家在線教育機構被點名、罰款,在線教育行業的余震還在繼續,整改遠未結束。
如此看來,夾縫求生存的“財商教育”公司更是左右為難。
放眼國際,將財商教育作為創業方向的選擇并不多。因此,國內財商教育公司發展并無典型成功案例去借鑒和對標。但一個可以確定的事實是,財商教育必然會和智商教育、情商教育一樣,成為主流。至于在此基礎上,能否有成功突圍的創業獨角獸出現,目前依然是未知數。
本文轉載自億歐網(ID:i-yiou),已獲授權,版權歸億歐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