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網紅品牌來說,如果產品和營銷做的好,那就是長期生意,反之,就是短期生意。

圖片來源:Unsplash
前一段時間,廚具品牌康巴赫和蘇泊爾之間歷時兩年的訴訟大戰落下帷幕,最終以康巴赫賠償蘇泊爾300萬并要求公開道歉作為最終結果。
對于康巴赫這個品牌,或許很多消費者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然而康巴赫的系列產品卻在電商平臺賣的異常的好。去年,康巴赫借著直播帶貨的勢頭大紫大紅,并且還利用德國品牌給自己加碼,高端品牌的形象在消費者心中屹立不倒,可以說,康巴赫是一個實打實的網紅高端品牌。
對于網紅品牌來說,如果產品和營銷做的好,那就是長期生意,反之,就是短期生意。那么問題來了,一直打著高端旗號的康巴赫有著怎么的底層增長邏輯呢?同時又是怎樣慢慢失寵的呢?
康巴赫的網紅鍋是如何“煉”成的?
相比較蘇泊爾,愛仕達等老牌廚具品牌來說,康巴赫可以說是一個發展沒幾年的新銳品牌,其憑借著獨特的蜂窩不粘鍋在這個細分化賽道中闖出了一片天地。
天眼查信息顯示,巴赫廚具成立于2012年,注冊資本為500萬元人民幣,是集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企業,擁有1項發明專利、12 項實用新型專利、27項外觀專利。
而康巴赫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有互聯網的助推。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廚房僅僅是烹飪的場所,而廚房里的配件設施僅有鍋具和灶臺。此時的鍋具由于技術的落后,很難滿足消費者的硬性需求,炒菜做飯往往會伴隨著油煙大,粘鍋糊底的現象,這些潛在的痛點使得消費者無法擁有更好的廚房體驗。本來是享受做飯這個輕松愉悅的過程,反而卻成為了吃苦的過程。
當然隨著生活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已經從過去滿足簡單的基礎生活需求邁入了全新的廚房生活體驗。
在消費大升級的背景下,人們對廚房需求也快速提升,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愈發迫切。當健康生活成為一種常態時,它不在僅僅拘泥于醫療衛生領域,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都與健康掛上了鉤。尤其是在飲食方面,消費者已經不再以“吃飽”為主,還要“吃好”, 而鍋作為國內消費者做飯的主要工具,其功能方面的突破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不粘鍋作為其中的一個品類,近幾年來市場份額高速增長,備受消費者關注,深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一方面源于易清洗,不沾等的自身優勢,另一方面充分迎合了當代消費者的個性化和舒適化需求。
2013年,康巴赫憑借著第一代蜂窩不粘鍋,打開了銷售市場。
一直以來產品力都是各大品牌基石,康巴赫也不例外。自創立以來,康巴赫一直追隨著時代發展的腳步,不斷對產品進行創新迭代,先后在2018年和2019年推出不銹鋼材質的蜂窩不粘鍋。而蜂窩不粘鍋也成為了康巴赫的立根之本。
不僅如此,康巴赫的眼光還是非常獨特的。
當蘇泊爾,愛仕達占領線下市場,并具有一定優勢時,康巴赫避開了和它們的針鋒相對,同時也沒有選擇傳統的電商平臺,反而選擇社交電商這一新興渠道。其實,康巴赫并不是沒有想過傳統電商平臺,但是由于此時的品牌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再加上電商平臺特殊的搜索推薦機制,進入傳統電商平臺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在康巴赫初入市場時,社交電商這一領域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2019年,康巴赫借助云集等社交電商平臺發力炊具單品市場,一戰成名。2020年,借助直播迅速走紅,并通過直播將流量導入電商平臺,實現快速出圈。
據公開報道,自從2018年將渠道策略從賣場轉為線上后,康巴赫僅一年時間便攫獲2億元的銷售額,2019年更是猛增至8億元,而在2017年,該公司銷售額僅為3000萬元左右。
如今,線上也成為了康巴赫的主要增長渠道。
數據顯示,2019年天貓雙11戰報中,康巴赫同比2018年銷量增長336%;2020年康巴赫天貓雙11總成交額率先突破1.88億,占據天貓廚具行業總成交五分之一,同比2019年爆增600%;2021年年貨節康巴赫再度成為廚房/烹飪用具類目店鋪銷售額排行榜第一名,并且還在炒鍋類目、煎鍋類目、奶鍋類目以及菜板類目中單品銷售額第一。
總之,取得如此的成績,離不開康巴赫產品與用戶之間的用心耕耘。
市場寵兒正逐漸失寵?
隨著時間的發展,康巴赫不粘鍋這個網紅品牌好像正逐漸失寵?
從康巴赫的發展歷程來看,它無疑是一個營銷高手。但康巴赫興于營銷,但也敗于營銷。
前文提到過,康巴赫和蘇泊爾的訴訟之戰落下了帷幕。有人說,康巴赫當年是故意碰瓷蘇泊爾,旨在營銷炒作,提高自身知名度,打壓蘇泊爾。
其實,在初入市場,康巴赫在打響知名度這一方面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在早期發展階段,康巴赫宣稱自己是德國品牌,大家都知道,德國的刀具,鍋具在世界上是非常出名的,在新國潮還沒有興起的時候,國內的消費者還是非常重視國外品牌的,康巴赫可以說非常準確的抓住了消費者對產地認同的心里。
但是,在隨后的日子里,有媒體爆出,康巴赫只是披上了德國的外衣,骨子里的技術還是中國制造。
對此,康巴赫也有回應表示,康巴赫廚具是一家在德國注冊的公司,并在德國有生產、研發、銷售,擁有自己的蜂窩不粘技術,并在德國取得該技術專利。所以,康巴赫系德國品牌是不爭事實。
然而,如今, 不管是官網還是電商平臺,都以看不到以“德國”為修飾詞的康巴赫。不知道是不是心虛了。
在去年12月,央視《正點財經》節目就發布了一期針對虛假宣傳現象的報道,康巴赫由于屢次假借“德國品牌”名號進行虛假宣傳,被央視作為反面教材。
借助外國文化在國內營銷這是很多國內品牌樂此不疲的事,就比如名創優品,元氣森林等等,這些國內品牌都或多或少的參雜了一些外國的文化潮流,以此來打開國內市場,并占領一定的市場地位。
過度營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優質的產品去支撐你的營銷。雖然營銷可以實現短期的市場突破,但是具備核心技術的產品研發卻不是一日之功。
而康巴赫不粘鍋這幾年產品質量也是頻出問題。
在黑貓投訴上我們可以看到,關于康巴赫的投訴多大93條,其中大部分都是關于炒鍋的涂層脫落,并且不粘鍋有粘鍋的現象。
此前海報新聞報道稱,一位消費者在抖音直播間購買的康巴赫廚具,其中蒸籠為304不銹鋼材質。但是在廚具到手后,這位消費者并未在廚具中發現304不銹鋼材質標識。通過不銹鋼錳含量自測盒檢測發現,廚具材質并不是304不銹鋼。
當然,任何品牌都不敢保證產品質量絕對可靠,在工藝制作中難免會出現極個別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如今,康巴赫在敗訴之后,也陷入到了品牌信任危機,而接下來康巴赫需要做的就是,重新構建起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挽回品牌形象。著力去提高自身的產品質量,畢竟依靠技術創新尋求新突破,才能獲取消費者的認同。
話說回來,如今廚具行業的競爭已經從價格戰,渠道戰,營銷戰過度到了技術戰,品質戰。但是在一系列競爭之后,整個行業不僅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反而阻礙了行業健康發展。因為競爭不僅影響的是市場,在大力宣傳下,反而會對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也造成影響。
對整個市場大環境而言,其實,消費者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打開 ,尤其是對產品的認知也不足,所以往往會導致消費者不能正確的使用產品,從而降低產品的使用壽命,進一步影響整體體驗。對品牌來說,加強消費者的市場教育已經迫在眉睫,因為只有消費者真正了解產品,接受產品,才能夠進一步推動市場和行業的進步。
數據顯示,目前廚具市場規模大概400億元至500億元。如今,在消費大升級下,我國廚具市場規模日益增長,尤其是在去年疫情的催化下,居家行為的增加,使得居家烹飪也大幅增加,對于各類廚具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尤其是對于年輕的群體來說。
對品牌來說,新一代消費群體對品牌粘性并不高,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這對品牌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對于任何企業來說,品牌認知都是一個需要“潛心修行”的過程。而在這背后離不開對技術的持續耕耘和對渠道的深度布局。
本文轉載自藍莓財經(ID:ITparty),已獲授權,版權歸藍莓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