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負重前行,并不妨礙在劇本殺線下實體店在媒體上為自己叫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6年年初,隨著明星推理真人秀節目《明星大偵探》上線,劇本殺這一桌游延伸的推理游戲走進了大眾視野之中,并迅速在“90后”、“00后”年輕一代中流行起來,成為了Z世代社交娛樂新風尚。
循味而來的創業者紛紛投身這一未來可期的賽道,根據艾媒咨詢統計,國內劇本殺線下實體店規模漲勢驚人,僅在2019年一年間,劇本殺線下實體店的數量由2400家飆升至12000家。
然而,在火爆的光景背后,野蠻生長的劇本殺線下實體店也漸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居高不下的經營成本、難以約束的盜版劇本、入行門檻低導致的店鋪質量良莠不齊……
當然,負重前行,并不妨礙在劇本殺線下實體店在媒體上為自己叫好。只不過,故事的最后結局究竟如何,恐怕已經不能由劇本殺店們自己書寫了。
線上線下差價達20倍,年輕人被價格勸退
對于劇本殺的火爆,從2019年年末“入坑”的玩家山竹感覺可以理解,但也依舊有些意外,“它火主要還是靠綜藝帶出來,但要說它作為一項線下娛樂,受歡迎程度能僅次于電影和健身,說實話我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令山竹產生懷疑的,是前兩者都是高度普及的事物,并且對人數沒有限制,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參與其中享受樂趣,而劇本殺則是必須要求多人組隊游玩,線下實體店雖然也可以和陌生人組隊“拼本”,但面對形形色色的陌生人,玩家們能收獲的體驗其實與“開盲盒”無異。
“陌生人有好有壞,遇到性格極端的就很麻煩,我就曾經遇到過玩情感本跟人起爭執最后吵起來的情況,線上玩你還可以一走了之,線下的話會涉及到付錢的事情,店老板也會出來當和事佬,讓你們把劇本玩完,大家憋著一肚子氣坐在那里幾個小時,那體驗真的很糟。”山竹感慨道。
當然,和熟識的朋友一起玩,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矛盾沖突問題。不過,在這方面,山竹又遇上了新的問題——朋友們都不想去線下店了。
而據山竹表示,朋友們不愿再去線下店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近年來線上娛樂表現亮眼。直播和短視頻的熱潮自不必多說,在移動游戲領域也是精品井噴,拉開工業化序幕,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將空閑時間留給智能手機。
根據騰訊《2019 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數據顯示,Z世代網民手機娛樂時間花費遠超線下娛樂,71.7%玩手機時間超過3小時,而61.3%線下娛樂不超過1小時。
“周末就那么點時間,比起出去玩劇本殺,在家躺床上舒舒服服聯機打游戲不香嗎?”山竹的一位朋友這樣表示道。
而在線上娛樂沖擊之外,劇本殺線下實體店的價格太貴,也是使山竹和朋友們漸漸選擇放棄劇本殺的重要原因。
現在劇本殺線下實體店和它同在高轉讓頻率的“難兄難弟”密室逃脫店一樣,都因為自身性質導致復客率不高。想要持續盈利,就只能和同行激烈競爭新顧客,聘用能力更出眾的DM/NPC,選擇更大的場地,投入更多資金在室內布置和機關上,購置供玩家換裝的道具服裝……而這一切的直接后果就是店鋪經營成本直線飆升,為了盡快回本,店鋪的單價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山竹的一位朋友跟她抱怨劇本殺線下實體店單價貴時表示:“現在玩盒裝本要70元起步,城限本(一個劇本在一座城市僅向限定數量的店鋪授權購買使用)要100元起步,獨家本(一個劇本在一座城市僅授權一家店鋪購買使用)要130元起步,這些都還只是在桌面上玩的,而那些場景更講究、提供服裝道具的‘沉浸式’劇本殺,價格更是要兩三百一局,真是太貴了,我們在線上小程序玩一局劇本殺最貴也就花了6塊錢。這錢我拿去買點好吃的、去看電影、跟大家一起租個場子打羽毛球、甚至是給游戲充值,感覺都比花錢在店里坐一下午劃得來。”
根據騰訊2019年發布的《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數據顯示,Z世代的月均可支配收入為3501元,已經超出了國民月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線,但同時,Z世代所面對的消費陷阱,也比父輩更多。消費電子產品、游戲虛擬道具、三坑服飾、美妝、直播打賞、快消品、潮玩、偶像經濟、知識付費、寵物……這些事物已經成功榨干了年輕人的精力和錢包,根據《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信貸產品在年輕人群體中的滲透率高達86.6%,3成“90后”處于零存款狀態。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年輕人雖然仍舊保有悅己的消費觀,但在花錢這件事上也越來越過得精打細算。過去傳統游戲高氪金的機制遭到Z世代反感,親民的蜜雪冰城被Z世代捧上神壇,高性價比的國潮品牌成為Z世代新寵……而這個勢頭,無疑也會慢慢逼近以劇本殺為代表的線下娛樂行業,當忙著燒錢炒劇本、造實景的店老板們回過神來時,年輕人可能早已對壘起來的單價“高墻”敬而遠之了。
劇本殺作為游戲,游戲玩法這一本質卻一直被忽略
眼下,劇本殺線下實體店仍在充滿干勁地開拓新玩法,比如為客人提供道具服裝、讓DM cosplay成游戲人物、在游戲室內加入機關等等,甚至有些劇本殺企業將劇本殺與文旅相結合,推出了入場費高達上千元的大型實景劇本殺。
然而,在兼職劇本殺作者的網文寫手瓊芳看來,現階段實體店所做的一切,仍顯得有些盲目。而這一點在劇本上尤為明顯。
“劇本殺是一種對于故事高度依賴的游戲,而大部分的劇本都無法重復游玩,這就導致劇本殺店為了吸引新人,只能源源不斷地投身新劇本的購買或者創作中,而這么做的后果就是,市面上短時間內涌出了大量高度同質化的劇本。”瓊芳表示,同質化的劇本充斥賽道,抄襲、洗稿、融梗,各種亂象層出不窮,嚴重破壞了新“入坑”的玩家的游戲體驗,會使他們對整個劇本殺行業產生誤解,進而喪失繼續游玩的意愿。而失去新用戶,無異于就是判了整個行業的死刑。
在瓊芳看來,劇本同質化是劇本殺游戲玩法所致,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由于劇本殺原本是小圈子,所以這個問題過去并不突出,而隨著劇本殺被綜藝帶出圈,被資本盯上,大量玩家涌入,市場開始野蠻生長,劇本玩法本身的問題才變得急迫起來。
“大部分劇本殺企業都沒有開始考慮劇本殺的玩法創新,只是一門心思燒錢做更多的劇本、更好的場景,想著如何‘卷’贏同行,把腦袋瞄準往這個行業的上限去撞,至于撞上上限之后又該如何,感覺大家都沒有明確的想法。”瓊芳表示道。
也許,當劇本殺店們無法繼續在劇本數量和場景質量上繼續精進時,就會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劇本同質化的問題了。而劇本同質化的問題也并非不可解,瓊芳認為,可行的辦法之一便是讓劇本殺將重心從劇本轉向玩法,為游戲加入更多隨機性的設計,增加游戲重復游玩的樂趣。
不過,這又引出了一個新問題——誰來設計玩法?
由于劇本殺劇本和玩法的緊密關系,導致劇本作者也是玩法的主要設計者,然而目前劇本殺行業的作者,大多是受到行業熱潮吸引而來的兼職寫手,他們的本職大多是像瓊芳這樣的網文寫手,也有部分是小說作者或影視編劇。
而這些兼職寫手們,對于劇本殺乃至桌游的了解其實大多十分淺薄,他們往往只能按照既定模板撰寫故事和背景資料,并沿用當下比較熱門的劇本殺里面的小游戲玩法,很少會主動發起創新。
“畢竟寫劇本殺就是寫個多視角的短篇,寫完掙個三四千買斷錢就完了,去糾結玩法,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有翻車風險,得不償失。”瓊芳補充道。
劇本殺行業的成長令人驚異,然而前來淘金的,無論是店家還是作者,都在有意無意回避游戲玩法這一觸及劇本殺本質的元素,而當熱潮減退,年輕人轉向新的娛樂方式時,留給劇本殺店的,恐怕就只有一堆沉甸甸的劇本了吧。
沒有桌游、密室打配合,單一經營劇本殺店鋪其實很慘
劇本殺店,正在被年輕人簇擁上王座。
根據艾媒咨詢統計,在2021上半年中國消費者偏好的線下潮流娛樂方式中,劇本殺以36.1%排名第三,僅次于看電影(38.3%)和運動健身(36.4%),成為了年輕人休閑娛樂的又一選擇。
而在6月,美團發布了《2021實體劇本殺消費洞察報告》,其中數據顯示2021年劇本殺線下實體店規模預計將達到154.2億元,消費者規模達到941萬,超七成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超四成用戶消費頻次在一周1次及以上。漂亮的表現驗證了劇本殺在年輕消費者中的巨大魔力。
不得不說,《明星大偵探》《犯罪現場》等推理類綜藝節目的出現,著實給劇本殺揚起了“東風”,加上后疫情時代來臨,消費者回歸線下娛樂,劇本殺線下實體店變成了被市場寄予厚望的好生意,文旅相關企業也是紛紛入局,期待著與Z世代一同狂歡。
然而,在這股熱潮的背后,有些冷冰冰的事實,卻仍被賽道中的選手們有意無意地忽略著。
比如說,同樣的2021年,在分析機構還在暢想行業未來時,已經有不少選手迎來關門大吉,收拾行李退出了賽道——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5月13日,國內已注銷近200家劇本殺相關企業。其中,4月共注銷近百家相關企業,環比增長102%。
而根據媒體爆料,4月在閑置交易平臺咸魚上,以“關店甩賣”、倒閉”為由轉賣劇本、道具、門店桌椅等的商家數量同比增長了110%。
劇本殺究竟冷暖如何,恐怕只有實際“入坑”后才能知曉。
村雨在重慶經營著一家桌游店,眼看這幾年劇本殺熱度很盛,便試著在店內開展了桌游業務。
最開始,村雨對劇本殺業務充滿了期待:“劇本殺人均消費80塊起步,按劇本按人頭收費,聽上去是個有劇本就行的、一本萬利的生意。”
然而,很快她便發現,這門“一本萬利”的生意,實際上還不如桌游業務能掙錢。
“劇本殺跟跑團桌游有些相似,游玩時間較長,差不多都是3、4個小時起步,并且游戲流程還要求玩家全程參與,一旦有玩家因為種種原因‘跳車’(指退出游戲),就會給剩下的玩家的游戲體驗造成嚴重損害。”村雨指出,經常光顧店里的玩家都已經習慣了狼人殺、阿瓦隆一類一局流程較短、一天可以重復多次且中途有人離場也不會對剩下玩家造成太大影響的游戲,即便是樂于嘗試新桌游的玩家,也鮮有對劇本殺感興趣的。
并且,由于劇本殺游戲本身的性質,導致其很難像其他桌游一樣可供玩家反復游玩,因此它也被戲稱為“一生只能玩一次的游戲”。換句話說,玩家來店里游玩劇本殺的次數,基本上是不會超過店內劇本的數量的,想要維系玩家的留存,就必須源源不斷地購入新的劇本,這不僅提高了運營成本,也增加了DM(游戲術語,指主持人)學習游戲的負擔。
“過去基本是我在店里兼職主持人的工作,桌游的話,只需要學習規則,幫忙主持一下游戲流程就好,甚至于在狼人殺這種游戲里,很多玩家自己就可以充當‘上帝’,能幫我節省了不少精力。但在劇本殺里,主持人不僅需要熟悉游戲規則,還要了解游戲劇情和每個玩家的故事,游戲過程中基本也要求全程在場,沒有玩家‘分憂’,讓人頭疼。”村雨吐槽道。
為了不讓自己的主持水平影響到玩家的游戲體驗,村雨最后雇傭了一位職業DM,又做了一些促銷活動,但即便如此,店里的劇本殺業務也依舊不見起色,“劇本殺一局時間太長了,桌游平時也會有人下了班來打兩把,但劇本殺就只有周末才有客人,而且每周也就那么兩三桌,雖說劇本開過一兩次就能回本。但就這個情況,把場地費用和員工工資算進去,你讓我開一家只經營劇本殺的店,那我覺得我是肯定掙不到錢的。”村雨總結道。
根據美團《2021實體劇本殺消費洞察報告》數據,有82%的商戶都選擇了將劇本殺與桌游或是密室逃脫放在一起混合經營的模式。對于單一經營劇本殺能不能維持店鋪的存活,這部分商戶可能也沒有拿出肯定答案的信心。
隨著像是騰訊、西山居等資本陸續進場,《萌探探探案》、《奇異劇本鯊》等《明星大偵探》的同類綜藝越來越多,劇本殺的熱潮無疑還將繼續延續,但在倒閉潮不斷、價格愈發昂貴、玩法失去新鮮感等問題的困擾下,年輕人還會簇擁這個行業多長時間,答案仍是未知數。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