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環保低碳、循環經濟標簽的二手生意在備受資本青睞的同時,也迎來了巨頭的持續加碼。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1年二手市場十分熱鬧,公開數據顯示,光是上半年,國內二手電商領域有8家平臺共獲得9起融資,融資總額超57億元人民幣。一片融資熱中,二手3C平臺萬物新生(愛回收)更是搶跑國內二手電商第一股。
帶有環保低碳、循環經濟標簽的二手生意在備受資本青睞的同時,也迎來了巨頭的持續加碼——
從阿里、京東、騰訊、快手宣布進軍二手電商,到今年3月,看準了二手奢侈品市場的潛力,Gucci母公司開云集團也向二手奢侈品電商Vestiaire Collective投資1.78億歐元,以獲得5%股權和董事會席位。
資本熱捧、巨頭入場,二手生意看似火熱,卻非一路坦途,如同阿里給閑魚的定位“離錢最近,離賺錢很遠”。在信用體系有待完善、上游貨源尚不穩定、大部分消費意識還未覺醒等因素下,這門“環保又時髦”的二手生意又能述說多性感的故事?
二手巨頭的“千層套路”
二手生意,玩家眾多,模式各異。
綜合品類領域,閑魚、轉轉們依靠to C優勢,逐漸在新品交易主導的中國消費市場“翻身”,迅速成為國內二手交易領域的領跑者。
垂直細分領域,紅布林、多抓魚、愛回收等平臺主要采用C2B2C模式,表現特征為“小而精”,服務范圍覆蓋回收、檢測(鑒定)、評級、定價到再銷售、售后(維護)等流程。
在商業模式層面,不同垂直領域的獨角獸們正以各自的“一套”,吸納一批死忠粉。
二手奢侈品:
紅布林以“供應鏈+精準運營”突圍
二手奢侈品市場流通產品主要為箱包皮具、服裝鞋帽、高檔腕表等,其被包裝為中古、古著或vintage,以no money妙變old money的誘惑,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性價比之王”。
而年輕人所追捧的“孤品屬性”,恰恰也是二手奢侈品的非標性,主要體現為SKU通常一件僅一個庫存,且商品品牌、款式、尺寸、瑕疵各不相同。因此,如何給非標品建立一套商品標準化系統,對于二手奢侈品平臺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以二手奢侈品平臺頭部玩家的做法來看,權威鑒定、定價策略是建立競爭壁壘的要義。
紅布林自建專業的鑒定團隊,通過20道專業鑒定流程審核商品,并根據平臺統一的分級要求標明商品使用痕跡情況、當下的市場價格等關鍵信息,從而為商品的定價策略提供基礎的一線保障。
2019年紅布林啟用了超過1萬平米的商品處理中心,更高效地處理商品,成為國內二手時尚行業處理貨量最大的平臺。一件二手商品從賣家到紅布林商品處理中心用時2天左右,從處理中心完成標準化動作到上架銷售,則只需1.5天,代表了目前行業的最高效能。
2020年,紅布林平臺買賣家數量逐年上升,一件代表性商品的流轉多達5次。
建立鑒定保真的壁壘以外,紅布林在精準化運營上亦有一套法則。
創立之初,紅布林通過互聯網內容布局,無孔不入地滲透“中古文化”。在微信、微博、豆瓣、小紅書、抖音、B站等目標用戶聚焦的地方發力,在各類時尚穿搭、開箱測評、奢侈品等話題上尋找切入點,以優質內容圍獵粉絲,平臺引流效果顯著。
在產品的運營服務上,紅布林通過直播展示高價商品、圖文展示平價商品的形式,實現更精準引流。疫情期間紅布林加大了與網紅直播機構、短視頻平臺的合作,同時直接在原APP 上增添直播入口,迅速參與到直播賣貨戰場。
紅布林平臺數據顯示,直播客單價為常銷課單價的三倍。紅布林CEO徐薇表示,“從2020年1月算起,紅布林過去一年單月GMV翻了約十倍,還是有一條非常陡的增長曲線。”
二手圖書:
多抓魚文藝外皮下,商業模式健壯
二手圖書市場,因于多樣化的消費訴求,形成了不同玩家割據一方的態勢。
成熟玩家,堅持專業辨識度的基礎上拓相關品類:孔夫子舊書網、中國圖書網,兩者分別以二手書、滯銷書為主要類目,拓展文玩、團購書目等品類。其中,孔夫子舊書網,秉承“花少錢,買好書”專心賣書理念,依托絕版書籍建立核心用戶群,做著一小撮人的生意。
新興玩家,以“圖書處理+社區內容”圍獵用戶:多抓魚采用C2B2C買斷的模式切入二手書交易,用集約化、標準化的方式,提供了一套二手書的循環服務。
作為國內最早嘗試二手圖書處理的企業,多抓魚自建工廠,完成回收圖書的拆箱、貼碼、正盜版鑒定、品相審核、分揀、打磨、清潔、修復、消毒、塑封、入庫等一系列流程。
這種處理方式打破了二手書以往泛黃、帶有污漬的形象,是多抓魚二手書業務之所以表現強勁的重要原因。不少用戶表示,“在多抓魚買二手書,就像用便宜的價格買了新書”。
除了交易平臺,多抓魚也兼具社區屬性。多抓魚創始人貓助曾表示,二手交易平臺本質上是社區,而多抓魚團隊自己內部也花費了較大精力在社區氛圍營造上——
一封賣家寄給買家的單向魚郵、一份區別于常規分類的另類書單、一個無法關注點贊的互動社區……多抓魚線上社區,不僅是文青的自留地,更是社恐的精神角落。盡管多抓魚不做社交互動,但從用戶搶書的熱烈程度來看,活躍度絲毫不差。
多抓魚用另類書單以及閱讀偏好標簽來淡化目的性搜索,“這本書沒大家說的那么好”、“譯者必須有姓名”、“可以隨時拿起隨時放下的小書”等書單,對于新用戶來說,多抓魚社區就像一個能夠買書的“豆瓣讀書”, “有目的性的購物”和“無目的性的社交”在這里碰撞出新的火花。
圖片來源:知乎@貓助
從2018 年起,多抓魚開始在線下開辟新場景:舉辦巡回“書中生物展”,將收到的舊書中夾著的一些舊物(包括舊照片、舊樹葉、火車票等)進行展覽,為二手書賦予情感價值,引起了一批文藝愛好者的強烈共鳴,吸粉無數。
線下展覽的成功激勵了多抓魚繼而開辟線下門店,其逐漸把業務從線上拓展到線下。北京首店后,2020年12月,多抓魚魔都首店“循環商店”,落座于有“文藝鼻祖小馬路”之稱的徐匯區安福路。
和傳統書店相比,多抓魚店中陳列的書籍并不多,且基本沒有重復,完全仰賴用戶主動發掘自己想要的書,類似尋寶的驚喜感,也正是多抓魚線下體驗的重要一環。
二手3C:
萬物新生橫跨供需兩端,占山為王
目前,我國二手3C交易市場存在渠道分散、標準缺失、交易效率低、信息不透明等特點,考驗的是二手平臺貨源供給、流量獲取、履約服務等一系列能力。
單純的流量型互聯網打法,未必奏效,需要深入產業鏈才能創造價值。深諳此道,萬物新生集團以“平臺+自營”重模式展開四大業務線:愛回收(全場景回收解決方案平臺);拍機堂(商家線上交易平臺);拍拍(二手優品零售平臺);以及海外業務AHS DEVICE和城市綠色產業鏈業務“愛分類·愛回收”,橫跨產業鏈供需兩端。
萬物新生打通了C2B+B2B+B2C的全產業鏈閉環,實現了從供給端,處置端,到銷售端的一體化平臺模式。依托控貨能力、運營周轉效率和服務能力方面的優勢,萬物新生帶動了供應鏈效能提升,成為“都市礦山”搬運工的一把手。
根據CIC報告顯示,就二手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行業來說,2020年從GMV的角度看,萬物新生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一位,已經達到6.6%。
同時,萬物新生通過技術能力實現更好的可持續性市場規模增長。就具體技術來看,目前,萬物新生集團的技術實力包括收貨端技術、處理端技術和數據端技術。
依托成熟的線上模式,萬物新生加速布局線下戰場,截至2021年3月,萬物新生已開拓近800家門店、超1500個自助服務站。門店業務整體呈現高坪效和輕運營的特點,并將獲客、服務和品牌建設融合為一體。
“輕運營”戰略,首先表現為門店面積、人力投入“輕”,運營模式線上線下融合。據媒體報道,開一家愛回收門店前期裝修7-10萬人民幣,占地僅需5-8平方米。其次,位于商業中心的門店,作為萬物新生的一張名片,幫助其以相對低的成本獲客。
貨源、產業鏈、消費群業已形成,二手生意恰逢其時
隨著市場環境、消費觀念與方式發生轉變,二手經濟的故事愈發引人入勝。
一個孕育二手市場的溫床正悄然成型
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提出,2005年至今,日本已進入第四消費時代,即二手經濟的全盛時代。表現特征為過度化、個人化消費理念轉變為有共享意識,為滿足感與幸福感而理性消費。
而經過一定程度的“貨源積累”,輔以二手消費觀念的成熟,中國消費市場已有日本第四消費時代的雛形——
首先,近幾年GDP高速增長下,國內市場已逐漸入物質過剩階段。商家產能過剩、消費者沖動消費,使得閑置物品大爆發。如,隨著5G商用的推進,更多的二手手機流通到市場上,給二手3C交易行業帶來充沛貨流量。貨流量大爆發的現象放之其他消費領域亦有體現。總的來說,二手經濟上半場——“貨源的積累”已完成。
其次,疫情的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讓人們開始“斷舍離”,二手消費觀念的塑造成為撬動二手市場的支點,以疫為機,二手經濟的“下半場”正緩緩拉開帷幕。
二手電商一路向“C”,產業鏈有效運轉
目前,國內二手交易市場已初步形成“綜合賽道兩超、細分領域多強”的格局:綜合性二手平臺閑魚、轉轉以90%的市場份額占據頭部地位;愛回收、回收寶、紅布林、多抓魚、得物等平臺則在細分領域各顯身手,分一杯羹。
各賣方渠道不掌握定價權,同一廠家生產的同種型號產品在渠道商出售的價格具有一致性,對終端消費者具有平等性;
C2B2C打破了大型電商平臺的暴利,產品價格的組成結構更為合理;
通過產品品牌的共享,實現產品供應鏈和渠道的透明化。
“摳門”成生存哲學,二手生意恰逢其時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下年輕人正在掀起一場“省錢行為”大賞。
他們以省錢為榮,開源節流,聚眾摳門,貨比三家,在各種二手app里研究“怎么買最劃算”,在“摳門聯合會”小組鼓搗省錢妙招。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下,二手交易,讓年輕人摳出一份“安全感”。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二手電商行業用戶規模超1.8億人,年輕人成為二手交易的主力軍。靠出售二手“回血”,購買二手“嘗鮮”,「摳門青年」可能比父母一輩更“懂生活”。在經濟相對寬裕環境下長大的一代年輕人,對品牌概念的忠誠度更模糊,更關注產品本身和性價比,而這恰好給了二手生意發展的極大空間與包容性。
從細分領域來看,年輕人亦以不同的消費姿態穿梭于各個生意場,如《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90后、95后和00后陸續進入二手奢侈品消費場,且超過半數的年輕人一年會買1-3次二手奢侈品,購買4次以上的也不少數。
二手平臺如何打破「信任困局」?
二手巨頭們通過新玩法、新概念,將舊商品翻新盤活,創造出別樣的新鮮感。
但這份新鮮感中,還暗藏著品牌以及整體大環境尚未解決的“信任難題”。在黑貓投訴上,搜索愛回收,共有1248條結果。投訴內容主要為售賣假貨、惡意壓價、私自拆機、霸王條款等。這樣的消費端投訴在在其他二手平臺亦同樣常見。
就目前國內二手市場現狀而言,“信任”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如同阿里巴巴集團閑魚業務負責人諶偉業所說,“信用體系像分享經濟發展的水電煤一樣,如果信任這個基礎環境沒有建設好,就不會有好的用戶體驗,平臺的運轉效率會大打折扣,規模也就很難做起來。”
當下,國內二手市場的信任困局主要體現為——
信息不對稱,難以精準評估商品殘值;
“一錘子買賣”現象頻發,可信賴交易場景難建立;
售后保障機制缺失,評價機制不完善。
而縱觀全球二手經濟市場,國內二手信用體系的建立,在借鑒日本,學步歐美的過程中亦有了方向——完善信用體系、優化評價機制、凈化交易環境。
日本二手市場的成交額已經達到了40多萬億日元,相當于中國市場的2倍。日本最大的二手交易平臺Mercari,創立于2013年,不到5年的時間,就成功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焖侔l展的背后,離不開日本的二手文化和會員制的社會信用體系。
在交易模式上,Mercari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與淘寶類似。買家拍下二手商品并付款后,款項由平臺暫時保管,等買家收到商品并確認無誤后,再由平臺將款項打給賣家。
Mercari專門成立超過100 人的團隊來審核賣家身份,禁止專業商販嵌入破壞二手交易氛圍和用戶的信任機制。還有大量員工從事客戶支持服務,若買賣雙方發生爭議,便立即介入。
此外,Mercari通過建立平臺獨立的信用體系,由買賣雙方共同維持,實現用戶反哺平臺信用體系。作為國際二手電商領頭羊的eBay,同樣有著平臺自己搭建的信用體系,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用戶互評機制以促進買賣誠信,使其在拍賣網站中脫穎而出。
在信用體系建立的基礎上,英國二手平臺Depop主張的社交式購物亦極具參考性。與一般的網購店鋪相比,Depop強調賣家與買家之間的情感鏈接,其使用規則是由賣家親自打理自己的賬戶,分享自己的真實生活,順便帶貨。
Depop鼓勵賣家積極與消費者互動,用心經營粉絲群,與之建立信任關系,這樣的模式使其在Instagram、TikTok、YouTube等平臺上積累了一定粉絲。
目前,國內各二手電商平臺信用體系較也在持續完善,頭部平臺閑魚的優勢在于相對權威的“芝麻信用”,轉轉利用公安網數據和人臉識別技術的第三方實人認證。細分領域平臺則憑借差異化服務建立用戶的信任感,如多抓魚的“舊書翻新”、“舊書清理”服務、愛回收的“隱私清理”服務、紅布林的“直播”服務等。
未來,通過完善信用體系、優化評價機制、凈化交易環境等方式加固“信任護城河”,二手平臺或將迎來新的增長脈絡。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