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下未必有魚群,卻一定有不容忽視的市場。
圖片來源:Pixabay
你永遠想不到男人有多愛釣魚。
一根魚線,一只魚鉤,就能讓人頂著烈日坐在水邊,心甘情愿地消磨一個下午。更癡迷的釣客甚至不惜在凌晨出動,享受“夜釣”的快感。
網絡社區上,各路釣友爭相分享釣魚的快樂。
更著名的是百度貼吧“釣魚吧”,有人聲稱:釣魚吧老哥“除了釣魚,什么都會”。
這里有千奇百怪的漁獲,也有驚險刺激的垂釣歷程。在各路烏煙瘴氣的網絡社區里,這個始終專注于釣魚的小圈子,儼然成為了一股清流。
男人對釣魚的狂熱,有時簡直讓人難以理解。他們愿意投注在這份愛好上的資金,往往也叫人咋舌。
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休閑漁業產值達943.18億元。尼爾森數據則顯示,2020年中國休閑漁業規模預計突破1100億元。
水面下未必有魚群,卻一定有不容忽視的市場。
一入釣場深似海
一個經典段子:在消費能力上,女人>孩子>狗>男人。
身處鄙視鏈底端的男人輕蔑一笑,轉身就在釣魚領域找回了主場。
26歲的小徐向我展示他的淘寶購物車:魚竿、魚線、魚漂、釣墜、脫鉤器、餌料盒……不是資深釣友,很難對這些五花八門的釣具如數家珍。
首先是魚竿。
魚竿分為手竿、磯竿、海竿。釣越兇猛的魚類,對釣竿的強度、韌性要求越高,價格自然也隨之抬升,并且,竿子若是壞了還需要不斷購買新的。
在淘寶,8月前半個月,至少有14個魚竿鏈接銷量過萬單;在河北肅寧西乾泊村,每天有超過萬根魚竿從這里賣往全國,去年,這個村子的魚竿漁具銷售額達到1.2億元,同比增長近一倍。
其次是魚線。
魚線分為主線和子線,前者連接魚竿和浮標,后者連接魚鉤。小徐介紹,魚線和魚竿一樣,資深釣友往往配備多種,皆屬易耗品。
然后是魚鉤、魚餌。
小徐侃侃而談:魚鉤有帶倒刺和不帶倒刺的類型,倒刺能降低脫鉤幾率,但對魚的傷害也更大。餌料的種類則豐儉由人,貴的有上百元一條的擬餌,便宜的有蚯蚓和紅蟲。
但由于釣魚前需要把餌料大量拋撒,即使是使用漁具店中常見的活餌,釣一次魚的成本也要幾十到上百元。
再往下,還有用于撈魚的抄網,用于暫養的魚護,釣椅、遮陽傘、速干防曬服、魚塘消費……
粗略估計,一場完整的釣魚活動需要超過10種配件。
這些釣具分門別類,歸置到一個臺釣箱里。臺釣箱從數百到上千元不等,既能用作臨時座椅也能儲藏漁獲,收納了男人對釣魚這項運動的所有熱愛和野心。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男人的臺釣箱,就等同于女人的化妝盒。
“臺釣窮三代,路亞毀一生”
釣魚圈里也有個段子:釣魚的都是百萬富翁,哦,他們之前是千萬富翁。雖是句玩笑話,但足以看出釣魚開銷之高。
小徐對釣魚的熱情,傳承自他53歲的父親。
老徐是一名公職人員,“釣齡”已有十多年,家里林林總總的釣具堆滿了一間儲物室,光是釣竿就有十余根,單竿價格最高在2000元以上。對這些“貴重物品”,老徐的使用反饋是“不咋地”,還得加錢上更好的。
臨近退休,老徐把更多熱情傾注在“路亞”上。
路亞釣,是模仿弱小生物引發大魚攻擊的一種方法,它不需要固定的釣臺,只依靠釣手反復地拋竿和回線。這一釣法更強調“主動出擊”,由于所釣的多是肉食性魚類,對漁具的損耗也更大。
除此之外,路亞所用的魚竿質量更好、價格更高,還需要配合專用的轉輪。一個優質的金屬水滴輪,叫價動輒就要數百元。
更癡迷的釣客,甚至會購買小型充氣筏,或者租借船只出海釣魚。
“臺釣窮三代,路亞毀一生。”小徐笑稱。
雖有夸張,但愛釣魚的男人們,確實養活了龐大的產業鏈。
由于起步較晚,國內的高端釣具市場仍然被國外品牌所占據,國產品牌則開始在中低端打開局面。其中,“百湖之市”湖北武漢、盛行海釣的山東威海,由于其優越的水文環境,形成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產業集群。
一大批漁具企業以此為根據地,把釣魚所需的上下游產品賣向全國。
前有老鬼、龍王恨,從研制售賣餌料起步,又把版圖擴張到其他漁具;后有光威、天元,依托專業優勢不斷豐富產品線,甚至專門為釣友開發App。
線上,還有積極擁抱互聯網的漢鼎體育,稱霸百元價格帶,在2015年就登上了漁具電商行業銷量第一。為了增強電商嗅覺,漢鼎還在杭州設立了品牌營銷中心。
你方唱罷我登場,釣具企業對釣魚人的爭奪,是一場隱伏在水底的暗戰。
涌入釣場的年輕人
男人不但愛釣魚,還愛看人釣魚。
就像街頭的象棋局,圍觀者比當局者還要熱情。56歲的老朱一度沉迷釣魚,曾有凌晨4點出門夜釣的習慣,“脫坑”之后,又一頭栽進了“釣魚主播”的直播間。主播全神貫注,觀眾也心無旁騖。
隔著屏幕看高手揮竿,直播行業興盛以來,這樣的“云釣魚”也讓釣魚佬們成癮。許多品牌承辦的釣魚賽事直播中,日觀看量常有千萬人次。
他們為什么那么癡迷釣魚?
有人猜測:史前社會中,男性負責漁獵,女性負責采集。這種分工模式潛藏在基因里,釣魚和狩獵能喚醒男性心中的原始沖動。
狩獵的機會難得,釣魚的門檻卻并不高。在歷經漫長垂釣后,魚兒上鉤的那一刻,最能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這種快樂無關地域,跨越年齡,甚至超越了經濟利益:許多人釣魚并不是為了食用和出售,他們只是享受“爆護”(豐收)的滿足感,以及與志同道合的網友分享漁獲時的自豪。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釣魚市場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指出,釣魚運動在國內蔚然成風,垂釣人數保持上升趨勢,并呈現出花費不斷增長、人群年輕化的特征。
據中國漁協不完全統計,中國約有1.4億釣魚愛好者,其中24歲以下的人群占到總人數的23%。天貓披露的消費洞察數據也顯示,有200萬95后每年都在購買垂釣產品,銷量增速遠超球類、游泳等其他體育項目。
不難發現,釣場里的年輕面孔正在增加。
明星的帶貨效應,也是釣魚運動出圈的一環。國內藝人易烊千璽、《哈利·波特》中馬爾福的扮演者湯姆·費爾頓,都是資深釣魚愛好者。前者在雅加達的釣魚照片帶火了“漁夫”穿搭,后者曾被粉絲調侃為“所有的新聞都和釣魚有關”。
有人將釣魚比作拆盲盒,認為年輕人愛上釣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釣鉤那頭的未知性,和拆盲盒很像。
在小徐看來,年輕釣客的入場,加速攪動著這場“水底”暗戰的漩渦。“在第一次消費竿餌線鉤漂等基礎裝備之后,一定還會為更多種類的漁具產品買單。”
為了留住新入場的釣客,品牌們也煞費苦心。
國產漁具品牌致力于沖擊高端市場,在承辦釣魚賽事、擴大影響力之外,內容社區和電商平臺也成為了他們較量的陣地。這條賽道的消費者看似沉默,實則喧鬧又精明,被人津津樂道的“釣魚吧”,只是縮影之一。
被壓在消費能力底層的男人們,在釣場上掀起了浪花。
作者:朱之叢
本文轉載自天下網商(ID:txws_txws),已獲授權,版權歸天下網商所有,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