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什么會覺得生活費不夠花?錢都花在哪兒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眼下正是開學季,新一波的大學生即將開啟新生活。
大學是一個人從學校走向社會的轉型期,學生們往往可以在這個時候拿到自由支配的第一筆大錢——“生活費”,而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習慣,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此前,浙江一位媽媽每月給1200元生活費卻被女兒懟問“是否是親生”一事引發爭議。2019年,還有一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女生稱母親之前給的2000元生活費捉襟見肘,希望能將每月的生活費提高到4500元,但最終遭到了母親的拒絕。
大學生為什么會覺得生活費不夠花?錢都花在哪兒了?
深燃就這些話題和7位“高消費”的在校學生聊了聊,其實,基本的吃喝用度花不了多少錢,大部分人將更多的生活費投入到了自己的愛好上,包括追星、買動漫周邊、買盲盒、玩劇本殺、旅游等等。比如,有人最多在一個月的時間里花了一萬元買動漫周邊。
而買衣服、買護膚品也是大學生們大一重要開支,有些人熱愛買潮牌、名牌,有人為此甚至開通了花唄分期付款。
在大學期間,人情消費是必不可少的,有學生為了交朋友,一晚上吃飯蹦迪能花費上千元;有學生因為戀愛而花銷陡增,每頓飯都得花費三四百元。
錢不夠的時候,除了伸手向家長要之外,不少大學生們也會自食其力兼職賺錢養活自己,有人甚至最多接了6項兼職。
在這些學生眼中,大學期間沒必要鋪張浪費,但是也不應該特別委屈自己。當然,更多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意識到父母賺錢不容易,花錢需理性。
爸媽平均每月給我七八百,不知道我最忙時接了六份兼職
我一直都是在北京讀書,大三之前一個月花銷4000多:僅吃飯這一項,每個月差不多花2000元;談戀愛和男朋友出去玩、給閨蜜朋友買禮物、參加學校社團的聚會,這些花銷平均每個月也需要1000多元;我對化妝品、衣服要求不是很高,但唯獨對口紅沒有抵抗力,有次看上了一支800元的口紅,我毫不猶豫就拿下了,這塊兒平均每個月也需要1000元左右。
到了大三、大四花錢更多,當時我搬到學校附近租房住,每個月得在房租水電上支出2500元。我還養了只狗,一個月平均下來也得花1500元左右。單是這些固定支出就增加了4000元,每個月花銷已經高達七八千甚至上萬。
我覺得我的花費應該算是中等水平,沒有鋪張浪費或者追求大牌,也沒有特別委屈自己。
不過,我父母給我的生活費并不多。我們家庭年收入大概五六十萬,父母不會定期給我打生活費,而是想起來才給我轉點錢,比如過年給我轉三四千,接下來好幾個月就不會再給我錢了,平均下來每個月也就七八百。在我們家的家庭教育下,我一直有個觀念:父母的錢是他們的,不是我的,所以我不會主動跟他們要錢。
父母給的零花錢遠遠不夠開支,那就只能自己賺了。從大一開始,我就做兼職,做家教是最基礎的,我送過外賣、在雙十一時去快遞站分揀過快遞、做過游戲陪玩,甚至還接了晚上幫別人遛狗的活。
最忙的時候,我接了六個兼職。早上五六點就起來翻譯文章,七八點去上課,中午接送外賣的單子,下午下課后去培訓機構帶班,晚上回來幫別人遛狗,一直忙到十一二點,周末還會帶旅游團、做家教。我的收入每個月能達到五六千左右,多的時候近萬元。
現在讀研究生,父母不會再給我生活費了,不過我也不會像以前那么拼。我現在每個月在學校工作的工資有1500元左右,開的淘寶店每個月能賺一兩千,再加上周末的家教,就已經能覆蓋所有支出了。
最多一年花了近八萬,其中三萬是在追星
季瑩 | 22歲 研一學生
我是在北京上的大學,上大學是個人消費的一個分水嶺。高中的時候,衣食住行基本都是在學校內部解決,沒太多額外花銷。但上了大學之后,各種五花八門的消費項目就來了
我沒有仔細算過賬,但每個月的花銷四五千應該是有的,多的時候一個月花了一萬多。最基本的項目——日常吃飯、聚會、買衣服、買化妝品、交通費等等,這些加起來每個月至少得有兩三千。
這些還只是常規消費,真正的大頭是一些演唱會門票。我從大學開始追星,有一個男團我特別喜歡,他們的演唱會我基本每場都會參加。但其實,錢還主要不是花在票價上,而是黃牛和交通費。在北京,演唱會門票根本不可能通過正常渠道買到。通過黃牛買票,一張票至少得花四五千。在國外的相對好買一些,但位置靠前的票價依然得好幾千,而且要自己承擔往返交通和住宿費。前年有一場在韓國的演唱會,我去參加了,來回兩天,我花了接近一萬塊錢。
上大學期間,花費最多的一年,我花了近八萬,其中三萬是追星。我在北京的同學都挺有錢,很多人都有車,日常用的東西都是名牌,還有同學收藏潮鞋,我的消費水平應該也就算中等。
家里人對我的消費也不怎么管,也不是每個月定期給生活費。一般是我需要錢了,就跟我媽撒嬌,我媽直接就打錢過來了。家里人也知道北京生活成本高,但我估計她也沒算過賬,不知道我把錢花哪兒了。我猜,如果她知道我花好幾千塊錢買一張門票,估計她也不會這么干脆地打錢了。
但我不會去借錢,大二開始我做過一些實習,掙了點生活費?,F在上研究生了,不像大學時候那樣沖動了,在花錢的時候,會斟酌一下花得值不值。另外最近飯圈被打擊,一些不是非常有必要的演唱會我也不參加了。這部分的花銷應該能省下來。
月生活費上萬元,有時跟風買奢侈品
四季 | 20歲 大三學生
我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讀商業分析,現在大三,一個月生活費算下來差不多2400美金,換算成人民幣大概1萬5左右,算是正常中產階級留學生的消費水平了。生活費有一半左右是固定的房租水電開銷,而日常的花銷都是刷信用卡,沒有限額。
我生活中,最大的開支應該是出去旅游。有一次和同學去滑雪,幾個人租了一個滑雪區的房子,算上機票、酒店、吃飯、租雪具等等,每人一趟花了1萬多人民幣。
平時買衣服、買化妝品基本百元起刷,看起來每一筆都很小,結果刷著刷著就少掉很多錢??吹街車耐瑢W都用LV、GUCCI這類的奢侈品,自己也盲目地跟著去買過一些,但大多數買的還是正常的潮牌。
家里計劃每月給我3000元,我連續四個月都花一萬二
赫利 | 20歲 大三學生
我也玩樂高、盲盒,也會買一些手辦。上學期我買了個音箱2600元。這些東西具體到每個月花多少也不太好統計,我買什么主要看心情,喜歡就買。
在“富婆”稱號里迷失過,曾一口氣花1萬多買動漫周邊
王菜菜 | 21歲 大一學生
這兩天我喜歡上了喝奶茶,和姐姐兩天就把一箱奶茶喝完了。我喜歡這種“我想要,現在就能要”的生活節奏。
最愛買大幾千元的AJ,必要時會用花唄
桃子 | 20歲 大二學生
我還買過一些設計師店鋪的鞋子。這些鞋子也很貴,但是想到花錢就是為了買個設計,心里就舒服多了,而且穿出去不會撞款,上課還有同學過來問鏈接。
為愛奔波兩地,每星期光機票錢就得2000元
Andy | 21歲 大四學生
當然,談戀愛是最費錢的。我大一大二的時候談過一場戀愛,而且還是異地戀,每周周五飛過去見對象,周日再飛回北京,來回的機票錢就得2000元左右。談戀愛期間,一頓飯也得花三四百元。那段時間基本花錢如流水,天天打車出門,出入各大酒吧、餐廳、最新的娛樂場所,每天就是玩兒、開心地玩,過得像不食人間煙火一樣。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晨、季瑩、四季、赫利、王菜菜、桃子、Andy為化名。
本文轉載自深燃(ID:shenran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深燃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