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網紅書店依舊找不到成型的商業模式,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言幾又”倒下。

圖片來源:unsplash
當言幾又撕下溫情、文藝的“網紅書店”標簽以后,只剩下資本家冷酷的嘴臉。
11月1日,有前員工在微博發文控訴,從言幾又離職以后被拖欠五個月薪資以及大半年社保,揭幕了言幾又從去年開始的“欠薪亂象”,引起各大媒體網站的廣泛關注,全國各地的言幾又離職員工也紛紛爆出自己的欠薪經歷。
當員工離職以后索要勞動報酬時,HR卻將他們全部拉黑冷處理,而言幾又官方和創始人但捷至今沒有任何發工資的許諾。
言幾又,一步步從精神家園,變成剝削者。
書店2.0時代
2013年前,實體書店陷入“關店潮”,大大小小的書店因客流量少、收入低紛紛倒閉。而當時的誠品書店卻以“精英”為定位,制造“美好生活”的概念,開創性地將圖書結合藝術、文創售賣,這種“書店+”的模式一時間火遍全國,開啟了書店2.0時代。
但捷被誠品書店的商業模式震驚到:原來書店還能這么玩?于是他全面學習了誠品書店的運營模式,創立了言幾又。
比起墨守成規的傳統書店1.0時代,復合化的網紅書店2.0時代,有更豐富的表現形式。言幾又憑借高度視覺化的設計,將咖啡、文創、音樂等多種人文藝術帶給消費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關注。
據天眼查統計:截至目前,言幾又分別在2014年5月、2015年4月、2017年11月、2018年12月,獲得4輪融資,融資總金額達2.4億元。
頻頻獲得資本支持的但捷躊躇滿志,在2019年的宣傳文章《突破邊界的言幾又》中,但捷表示:2018年言幾又的進店客流量達2000萬人次,2019年將實現盈虧平衡,并計劃在全國新增超過100家門店,除了一線以及新一線城市之外,還要拓展16個二線城市。
然而,疫情來了。
言幾又成“老賴”
資本市場對實體書店的熱潮開始減退,在投資人興致缺缺和疫情的雙重打擊下,言幾又徹底失去了造血能力。
言幾又開100家門店的“豪言壯志”成了笑話,現在的它不但淪為壓榨員工的資本家,還深陷官司,被自己的供應商聯合起訴,一度淪為“老賴”。
據新浪科技報道:有供應商和言幾又合作了4年,被拖欠貨款3年,甚至被言幾又要求先提供商品,等它們銷售后,再扣掉部分利潤,才能付貨款。而言幾又回復供應商的統一理由是:公司困難、沒有錢、又開了新店、資金周轉不開……
大量經銷商在社交平臺控訴言幾又:
“剛開始一切都挺好,貨款賬期一個月,基本上都能隔月付清上一個月的銷售貨款。從2017年開始,慢慢拖欠到3個月一付,一直到2018年3月就徹底不付了。”
“拖欠的時間越來越久,我們一去要賬,言幾又直接把所有產品全部退回,甚至三年前的東西,沒有外包裝了,破舊不堪的商品,都統一給我們退回了。”
“拖欠2年貨款,一分錢不給,就是一句話沒有錢,舊社會都沒有這么黑!”
……
憤怒的供應商直接把言幾又告上了法庭。
據天眼查顯示,總公司四川言幾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涉及30宗起訴;分公司上海言幾又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涉及15宗起訴。其中因為上海言幾又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敗訴,卻執行全部未履行,老板但捷被列入失信名單,限制高消費。
欠薪、官司累累,大量負面消息的言幾又大批量關店,目前只剩下59家門店正常對外營業。
網紅書店的纏斗
《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有4061家實體書店新開面世,同比凈增2488家。其中不乏熟知的網紅書店連鎖品牌。
當網紅書店開始升級競爭,言幾又成為了第一個失敗者。
網紅書店行業缺少最核心的競爭壁壘,以設計自我標榜的言幾又,過分“網紅化”,一味的追求空間打造,很容易同質化,缺乏辨識度,很容易遭受到競爭對手的狙擊。例如頻頻登上小紅書推薦的鐘書閣,它把設計做的更好,消費者就會立刻拋棄言幾又。
鐘書閣憑借光怪陸離的設計風格,將打卡式“網紅書店”做到極致,令人目眩神迷,被網友稱為“最美書店”。一度火到了國外,在INS上有大批外國粉絲簇擁留言。
在疫情之下,鐘書閣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逆勢而上,在一線新一線城市開疆擴土,搶占網紅書店市場,讓言幾又不幸成為競爭升級的犧牲品。
網紅書店的打法并不是只抓設計,例如西西弗書店,它的市場定位是大眾讀者,而且不開大店,標準店面積僅僅在500平米以內,利用高坪效與精細化運營,打造“便利店式”的書店網絡。
西西弗因占地面積小,更受商業體歡迎;市場的精準定位,讓西西弗有很高的周轉率;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西西弗,截至目前,已經在全國80多個城市擁有300多家實體連鎖書店、300多家直營咖啡館,和超過500萬活躍會員,成為網紅書店賽道的龍頭。
西西弗雖然是“最成功”的網紅書店,但線下實體書店受到電商的沖擊,銷量低利潤差。西西弗的成功,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空手套白狼”的資本運作模式:
通過大型商場的房租減免、文化產業的稅收減免和申請財政補貼,多重加持下雖然西西弗賣書不賺錢,卻出現了“另類”的盈利;再把連鎖書店開起來,不斷循環的減租、減稅、申請補貼,把財務報表做的好看,去吸引資本,進行滾雪球的游戲……
這種資本運作的模式本身并沒有什么錯,但這并不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也對書店行業產生不了積極作用。
網紅書店各有各的打法優勢,但目前來看始終是缺乏系統化、規范化的商業模式。不是過多的追求網紅化、設計化,就是只沉醉于“資本運作”。如果網紅書店依舊找不到成型的商業模式,只靠賣書、賣設計度日,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言幾又”倒下。
本文轉載自鋅財經(ID:xin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鋅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