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主辦、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作為獨家學術支持的第四屆【界面財經年會】于2021年12月15日上海舉辦。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根據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的初步核算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其中,二季度兩年平均增長5.5%,高于一季度增幅5%。諸多數據充分顯示了中國經濟發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韌勁。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國際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調整,各國經濟大幅下行,但中國經濟表現一枝獨秀,憑借顯著的制度優勢實現長期向好的發展,經濟穩中有進。
砥礪奮進中,中國經濟增速喜人,為世界經濟的增長也做出積極貢獻。隨著我國社會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矛盾的轉變其實也是對發展效率和公平之間的一種全新權衡。因此效率、公平與再平衡進入我們的視野,因時而定,新時期的發展要求又該如何看待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系?在此背景下,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于2021年12月15日在上海舉辦第四屆【界面財經年會】,并集結國內政商學界領袖與專家學者最強陣容,圍繞“效率、公平、再平衡”三個關鍵詞,合力探尋提高企業、經濟良性、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框架、企業舉措。
馬蔚華:可持續發展金融現狀與未來展望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指導委員會委員、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深圳)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主旨演講中提出,由于人類竭澤而漁的發展模式,生態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生活,可持續發展是人類應對這一危機的唯一選擇。他表示,可持續金融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應當積極改變自身的發展方式,在投資決策中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關注環境社會的平衡,減少治理成本和扶貧成本,我國也應當把握好雙碳目標和共同富裕的機遇,推動可持續金融的發展。最后他呼吁,用公益的初心,商業的模式,金融的工具和科技的手段來解決我們面臨的社會問題,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人類偉大、美好的目標。
姚景源:疫情下中國宏觀經濟與發展新格局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在分享中提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和撞擊,為應對本次疫情,中央以六穩和六保作為基本方針,在嚴峻的局面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今年,雖然疫情仍在蔓延,但是許多目標可以預期實現,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他表示,如今,中國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發展正是達成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根本。中國經濟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比較優勢和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比較優勢變化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主要矛盾變化為經濟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空間。他呼吁,讓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抓住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讓協調發展成為內生的最根本特點;讓綠色發展成為普遍形態;讓開放成為一條必經之路;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發展的福祉。
凌鴻:未來可持續的智慧城市建設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商業智能系教授凌鴻表示,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初見成效,而今已進入轉型區,形成了“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全新概念。城市數字化轉型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堅持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社會和諧發展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他提出城市數字化轉型對策,首先需要持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尋找城市數字化轉型場景;其次,形成新的城市數字化底座,制定數字時代的社會規則。最后,基于技術帶來的能力及以人為本的理念構建新的邏輯,實現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目標。
張潔寧:從共同富裕角度出發,數字化下的文旅金融新創想
中傳華夏企業管理集團高級副總裁張潔寧指出,在脫貧攻堅戰中,我們國家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并且在未來,也將堅持不懈地進行這一偉大的事業。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必定會到來。基于區塊鏈的技術下,共同富裕的時代目標下鄉村振興有了新途徑。生態、生活、生產資源資產化以及數字化的文化資產化。不僅如此,他還提出了對中國特色市場體系的新思考,這提供了對資產市場的助推力和風險保障。
圓桌論壇1-戰略縱深與韌性:好公司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年來企業發展水平的提升明顯帶動了我國經濟發展。企業是市場主體,是社會生產力的基本載體,對推動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肩負著重大使命。上午的圓桌對話由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院長傅蔚岡、笑果文化集團CEO賀曉曦、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許瑩瑩、飛書深諾集團首席財務官朱金華共同參與,圍繞好公司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開展戰略對話,思維交鋒,觀點碰撞。
賀曉曦認為,文化行業等生產內容的行業,理論上都可以規?;?,有好的前景、好的內容產出,再打通人才晉升的通路,這些都有助于行業規?;热莸漠a出者本身就是文化消費產品供應鏈中的一環,可以用供應鏈思路去推動文化內容產出的規?;?,但核心是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并進入這個行業。他認為,用戶端會激發產出端,內容行業在新時代背景下,核心競爭力就是產出足夠好的內容。例如笑果文化作為喜劇產業公司,搭建足夠完整的渠道和平臺,讓所有有才能的人可以在不同的渠道平臺上展現他們的才華,專注于喜劇,產生足夠好的喜劇內容,這是核心競爭力。
許瑩瑩表示,對于入華已經37年的洲際酒店集團來說,深入的本土化和長期秉持的“在中國,為中國”理念確保洲際在競爭激烈的本土市場能夠保持領先地位。談到企業競爭力,她提到,洲際最不能忽視“人”的因素。酒店行業本身更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將員工視為企業最重要的部分,一直都是洲際重要的企業價值觀。
朱金華認為,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全球化是企業內驅的需求,中國企業進入全球市場的時間并不長,“走出去”是中國企業發展勢在必行又較為挑戰的一步,新背景下需要企業從自己的運營管理的目標,從全球化的角度布局謀篇,這樣的話,中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將更加全面。同時,中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相當于中國是主場,到客場會倒逼企業的管理能力、戰略能力、產品能力的提升,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利用全球化的市場環境能夠獲得潛在的增長動力。同時他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組織運營能力,如果整個組織非常高效、敏捷、人才密度高,那么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都能保持優秀。
宋小明:國際港航形勢淺析
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宋小明指出,近兩年,港航物流界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行業平衡和物流鏈漸漸被擾亂。通過港航業的供給關系看,航運具有高風險、高運量、高競爭和高粘性的特點。與此同時,由于有疫情持續影響特別是國外疫情控制不力的因素,體現出港航物流鏈效率低下和供應鏈難以保障的問題。而在未來,港航物流業界顯現出馬太效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由于疫情和新船難以第一時間補充到市場,航運物流緊張的局面2-3年內難以緩解。不僅如此,宋小明先生還特別指出國外部分港口嚴重塞港對于全球港航物流界的傳導和一系列負面作用。面對港航物流界的現狀,他將供需、疫情和效率總結為港航物流提高方向的三個關鍵因素,并對政府、港航、出口企業以及物流企業四個方面提出了相對應的建議。最后,他表示港航物流界的核心訴求始終圍繞著出口企業和船公司二者之間平衡,建議雙方簽訂長協,最大化消除不確定性,根據訂艙能力而不是訂單多少安排生產節奏。
巢清塵:碳達峰碳中和助力經濟發展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認為,為解決全球不可持續和氣候變化危機,人類需要大幅度減少碳排放,及早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她以氣候系統的各個指標為例,對不同緯度進行分析,指出整個氣候系統由于人類的活動而出現了劇烈的、前所未有的變化。而氣候變化則會為企業帶來物理性風險和轉型風險,最終引發金融體系的風險。她指出,在碳中和背景下,機構應當加大氣候適應、低碳技術和綠色低碳領域的投資力度,企業應當積極進行轉型或是開拓新的市場。對此,她建議我國需要設立系統解決方案和轉型戰略,通過目標、政策、技術與行動相互結合,明確責任,推動良治,短中長期目標的結合,最終達成雙碳目標。
圓桌論壇2-ESG目標下的企業戰略轉型
政策風起云涌,企業扭轉乾坤。下午場的圓桌環節由界面新聞編委李慎主持,來自申能環境、和合資管、渣打銀行等嘉賓進行深度對話,立足政策風向,圍繞ESG目標下的企業戰略轉型等話題進行討論。本次圓桌對話由界面新聞編委李慎擔任主持,申能環境副總裁孫玨、和合資管董事長王泓量、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投資產品與投資顧問總監閔成參與,圍繞ESG目標下的企業戰略轉型展開深度對談。
孫玨提到,中國現在對環保非常重視,不斷推出新政策,環保標準在逐漸提升,這對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來自監管壓力和合規壓力,要求企業不斷提升自工藝創新以符合環保標準,另一方面來自成本壓力,包括運營環保處理成本、技術級標改造成本、檢測管理成本等。但這會促進企業對自身重新認識,提高核心競爭力,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踐行環保,各地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措施,例如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主導成立了線上智能化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化、智能化、互聯網的手段,后臺搭建數據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環保方面的咨詢服務。同時,各大金融機構在不斷推廣“ESG”綠色金融概念,也期待金融主管部門把“ESG”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促進綠色金融市場發展,助力創新金融產品引導資金流向高ESG評分的企業。另外,我國碳交易權的市場正式啟動,將會實現社會的碳排放權的優化配置,從而降低整個社會碳排放的成本,促進整個產業結構轉型,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王泓量指出,在雙碳減排的熱潮之下,碳稅和碳配額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的焦點,并可能成為可投資的金融工具。而中國也應該積極加入這一市場,為中國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與ESG實踐最為相關的三個行業是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碳減排技術產業,對于企業自身而言,他們掌握的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金融工具。而在金融行業中,金融機構對于有低碳減排的綠色企業給到了優質的融資工具,并助力他們共同推進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實踐。不僅如此,這一舉措也同時帶動了金融工具的開發,提供了更多元化金融工具,并出臺新的金融產品,服務給所有綠色先鋒企業。
閔成提出,綠色可持續投資將會逐步滲透入許多行業、企業和個人。同時,他指出ESG投資在全球呈現三大發展趨勢,一是ESG的資產管理規模在持續增長。二是ESG投資在中國迎來了了非常良好的發展時期;三是全球投資者對ESG投資的興趣已經達到歷史的最高點,并且內地投資者對ESG投資興趣、信心和資產配置是高于其他市場的。
中國已經在新能源,電池,電動車行業取得了顯著進步,中國可以從一個國際標準的跟隨者,成為一個國際標準制定者。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