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康佳的評價的轉變,就如同康佳的發展史一樣,從稱霸彩電行業到一落千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人生的第一臺電視就是康佳,用了11年。”
20年前,家里有一臺康佳彩電是極有牌面的事情。
如今,康佳成了部分消費者買到的“雷品”。
“康佳的電器我服了,買了個康佳電視卡的要命,給退了!”
消費者對康佳的評價的轉變,就如同康佳的發展史一樣,從稱霸彩電行業到一落千丈。
康佳是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電子企業,1999年,康佳成為深圳第一個產值過百億的工業企業,曾連續5年霸榜國內彩電銷量第一,成為國內“彩電一哥”。巔峰之后,康佳連續10年虧損,靠賣地賣股賣總部苦苦支撐。
作為昔日家電行業巨頭、深圳首家百億工業霸主,康佳為何淪落至此?
8年80個億,康佳反超長虹成“彩電一哥”
改革開放后,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電子企業——廣東光明華僑電子工業公司(康佳前身),于1980年在深圳成立,主要生產收錄機、音響等電子產品。
當康佳牌收錄機在國內名聲大噪時,康佳的管理層瞅準了前景更好的彩電行業。
當時,彩電行業技術含量高,康佳沒有獨立生產彩電的技術和資質。于是,康佳先為港方生產彩電機芯,積累技術和資金。四年后,康佳拿到國家頒發的最后一張內銷彩電生產許可證,開始發力彩電產業。
讓康佳彩電產業發展壯大,繞不開康佳的傳奇人物——陳偉榮。
陳偉榮是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專業的高材生,畢業后被分配到康佳,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他從基層技術員一路晉升,成為康佳集團的總裁。
陳偉榮時期的康佳,是康佳最好的時期。
在位7年,陳偉榮帶領康佳創造了一段輝煌時期,他大力發展彩電業務,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在2億元以上,一連斬獲了三十多項彩電技術專利,穩居全國第一。
1992年,康佳在深圳上市,隨后康佳回購香港港華的股份,成為國有企業。一年后,康佳北上,并購瀕臨破產的牡丹江電視機廠,成立牡丹江康佳實業有限公司,創造了“牡康模式”:即牡康公司完全按照康佳的管理模式運營。次年,牡康扭虧為盈,實現利稅5000余萬元,年產值上萬臺。
江澤民視察牡康時,給予“牡康模式”充分肯定,并題詞:沿海內地優勢互補,開拓創新攜手發展。
之后,康佳在陜西、安徽、重慶等地推行“牡康模式”,開始了全國版圖的擴張。
1997年,康佳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實現了廣東省和深圳市“中國馳名商標”零的突破。一年后,康佳彩電國內市場占有率躍升第一,反超長虹。兩年后,康佳研制出中國第一臺高清晰數字電視,并正式投產,成為深圳首家營業額超百億的電子企業。
那一年,國慶大典的閱兵儀式上,現場直播用的是康佳電視,天安門城樓和中央電視臺演播室用的也是康佳電視。
不僅如此,康佳電視還走出國門,在拉斯維加斯國際博覽會驚艷亮相,榮獲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創新2000獎”,這標志著康佳彩電研發技術達到世界水平。
在陳偉榮的帶領下,康佳的規模和產量不斷擴大,先后在東北、西北、華南、華東、西南分別建立了五大生產基地,在印度組建了合資生產企業,年產量突破1000萬臺??导芽傎Y產從1992年的5.49億飆升到2000年的89.13億,8年翻了16倍,從行業57位躍居亞軍。
“彩電王者”10年虧70億,淪為二三流品牌,賣地求生
當時,陳偉榮和他的同班同學TCL的李東生、創維的黃宏生,組成了彩電“三大巨頭”,但陳偉榮卻是最早離開彩電行業的。
那些年,電視行業競爭激烈,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彩電業經歷了6次大規模的價格戰。有數據顯示,在2000年,彩電業因價格戰造成了高達150億的損失。
各大品牌一邊深陷價格戰泥潭,另一邊面臨彩電業生產能力過剩,供大于求的局面。當時,彩電業的需求量只有供給量的一半,賣不出去的彩電堆滿了倉庫,虧損嚴重。
康佳也難幸免于難,2001年5月,康佳宣布虧損近7億元,大股東華僑城對此很是不滿,于是陳偉榮選擇離開創業。
隨后,康佳迎來巔峰時刻,2003年—2007年,連續5年霸榜國內彩電銷量第一,被譽為90年代國產四巨頭之一。
那時的康佳,表面上風光無限,實則是咬牙硬撐。靠低價策略搶占市場,雖然換來了行業老大的位置,但不僅不掙錢還賠了不少。
為了扭轉虧損局面,康佳將目光瞄向了房地產,成立了地產事業部及開發投資公司。
當時,房地產市場十分火爆,造富神話每天都在上演:北京房價3個月翻一倍、深圳新樓盤5小時售罄、溫州炒房團一次性買80套房……
于是,康佳貸款買地,大力投資,斥資17億,拿下江蘇昆山36萬平方米土地,建設旅游度假區。之后,康佳又斥巨資在深圳南山區科技園建立研發大廈。
大力發展房地產時,康佳的彩電主業卻開始慢人一步。
當康佳在房地產大手筆買進賣出之時,中國彩電行業正從傳統CRT向液晶電視升級,國內各大彩電巨頭爭相建廠投產,卯足了勁進行產業升級。而康佳卻因房地產業務占用大量資金,建廠之事一拖再拖,1年后才在昆山建廠。
康佳液晶電視面世的第一年,出貨量約為400萬臺,僅為TCL的一半。也遠低于創維、海信的出貨量。之后,康佳彩電業績持續下滑,市占率也直線下降。
數據顯示,在2016年上半年,康佳電視市占率僅剩9%,掉出國產電視第一梯隊,與酷開、VIDAA這類二三線電視品牌處于同一梯隊。
一邊是競爭激烈、虧損嚴重的電視主業,一邊是投資大、來錢快的地產副業。那些年,康佳在彩電上賠的錢,全都在房地產上找補。
2017年,康僑佳城70%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進行拍賣,龍光地產以69.8億元拍得此項目,此外,還支付了8.4億元保證金,以及為康佳償還了16.1億元貸款本金和利息。之后,康佳陸續轉讓康佳視訊、昆山康佳、深圳康橋佳城、滁州康佳科技等十多家公司股權,換來90億元。
有媒體統計,近10年來,康佳累計虧損金額高達72.6億元。而康佳接連出售房產業務,也飽受外界質疑,被解讀為:康佳缺錢,“賣地求生”!
昔日的彩電霸主,如今艱難求生,做錯了什么?
根據洛圖科技公布的2021年國內彩電銷售推總數據,小米以900萬臺的出貨量位居國內市場榜首,海信以近700萬臺的出貨量緊隨其后,TCL、創維的出貨量均為500多萬臺,而康佳的出貨量不到300萬臺,排在第7位。
康佳作為昔日的彩電霸主,如今的日子卻并不好過。一方面傳統的老牌廠商競爭激烈,步步緊逼。另一方面小米、華為等互聯網家電企業強勢崛起,對傳統企業進行降維打擊。
目前,康佳處在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既沒有老牌廠商的實力,也沒有新廠商的沖勁,只能在夾縫中艱難求生。
回顧康佳的發展之路,康佳之所以逐漸衰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缺乏核心技術
陳偉榮在位時,十分重視科研,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在2億元以上?;诖耍导巡拍茼樌邪l出中國第一臺高清晰度數字電視樣機,反超其他廠商,成為行業老大。
隨著陳偉榮的離開,康佳的重心轉向房地產,研發經費越來越少。康佳財報顯示,2016年,康佳投入的研發資金只有0.88億元。研發經費的直線下降,導致康佳深陷低研發困境,缺乏核心技術,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其他廠商超越。
在科研方面,TCL、創維、海信都給康佳好好地上了一課。
TCL斥資200億元用于液晶面板的研發,成功躋身全球面板業前五強。
創維在全球設立10個研發中心,累計申請專利破萬件,在代表高端和前沿的OLED電視領域具有絕對領先性。
海信自研電視芯片,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全系列芯片產品,在超高清顯示領域遙遙領先。
面對行業的不斷進步與市場上新勢力的加入,康佳原有的品牌逐漸老化,與其他廠商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業內人士曾這樣評價康佳:康佳沒有規模、沒有科技含量,不能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沒有差異化,只能做炮灰。
二、高層內斗、內耗嚴重
從康佳決定入手房地產時,公司高層之間就開始明爭暗斗。僅僅兩三年時間,康佳的CEO就更換兩三個,同時康佳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變動就發生了42起,包括6位集團管理層、1位董事局主席和1位監事的辭職。
在2015年報中,康佳承認其管理層“內斗”對公司產品銷售造成了不利影響。年報稱公司管理層,特別是內銷彩電業務管理層變動較為頻繁,對公司凝聚力、員工士氣、產品規劃戰略以及經營效率帶來了較大沖擊。
康佳長時間“內斗”,除了消耗自身大量精力,導致內耗嚴重外,最為致命的是:康佳“內院著火”之時,也是國產電視市場轉型發展最快的時候,而“內斗”拖慢了其發展進度,讓康佳在產品、營銷、互聯網轉型等方面總是比別家慢一步。
等康佳回過神時,海信、TCL、創維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經形成,康佳已無法打破這種局面。
三、成也轉型敗也轉型
康佳的轉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創業初期,康佳采取多元化經營,經營的產品多達20個門類,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之后,康佳聚焦彩電行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發展,讓康佳成為彩電王者。在彩電業競爭格局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康佳再次轉型,向多元化經營轉型。
2017年,康佳對外表示:“康佳未來不只是彩電企業。”企圖摘掉“電視”的標簽。
目前,康佳在智能家居、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AIoT、產業園區、環保、半導體、芯片等領域均有涉獵。
盤子大,花錢多,掙錢少,便是康佳目前的現狀。比如,半導體、新能源、芯片等業務均為“燒錢大戶”,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康佳并沒有多少家底,只能一直借錢。
截至目前,康佳令人眼花繚亂的多元化業務,沒有一個有所成就,其資產負債率連續多年高達70%。
未來,康佳的發展之路究竟要走向何方?或許,康佳自己也不知道。
結語:
在上個世紀,中國家電是中國制造的一個標志性符號。造就了康佳、TCL、海信等一眾老牌企業。
如今,“電視不是客廳主角”的觀點逐漸成為當代年輕人的共識,彩電對很多家庭來說只是一個充當大型擺件的“裝飾品”,彩電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未來,傳統家電如何破局,成為康佳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1.4%至1705億元。隨著互聯網家裝市場滲透率的提高,預計到2022年將突破2000億元。
站在智能家居的風口上,傳統家電企業能否抓住機遇,實現逆襲,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華商韜略:賣地賣股賣總部,深圳首家百億工業霸主為何衰到這一步?
搜狐:一代巨頭康佳, 隕落了!
天下侃財:一代“彩電霸主”跌下神壇,10年虧損72億,曾蟬聯5年銷量冠軍
本文轉載自(ID:gucangchanpinjia),已獲授權,版權歸谷倉新國貨研究院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