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健身還會成為風口嗎?

圖片來源:unsplash
什么商品最容易從快樂種草到閑魚半價?
在閑魚發布的2021年度十大“無用”產品的榜單上,空氣炸鍋、跑步機、電子閱讀器獲得前三名。
這一排名依據是以“用不上”、“積灰了”為轉賣理由的商品量,跑步機喜提第二名的成績,似乎折射出家用健身器材買后日漸積灰的命運。
家用健身器材對社恐來說可能是福音,對追求氛圍感的人來說也可能是雞肋。疫情反復之時,在家健身還會成為風口嗎?
疫情中的健身器材玩家
縱觀整個健身器材行業的競爭格局,全球健身器材行業集中度較高,而國內行業競爭較激烈,市場分化較大。
國內高端市場主要由國際品牌占據,包括愛康、諾德士、力健等,這些品牌產品研發能力較強,渠道較完善。中端市場主要是國內知名企業,如喬山、舒華、金陵體育、英派斯等等。低端市場方面,產品要求和行業門檻較低,大多是為知名企業貼牌加工,競爭較為激烈。
聚焦到家用健身器材,疫情使得人們更加注重運動習慣和健康體質的養成,消費者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激活了家用健身器材的需求。
根據頭豹研究院的數據,目前國內的主要健身群體是26-35歲的人群,其中約20%更傾向于選擇居家健身,帶動家用健身器材銷售增長。
從模式上看,居家健身模式主要分為三種:軟件、硬件、軟硬件相結合。
軟件模式主要是針對用戶如何訓練(如Keep、每日瑜伽等)和如何健康飲食(薄荷健康、健身食譜等)。硬件模式主要是使用跑步機、劃船機等大型器材,或瑜伽墊、啞鈴等中小型器材進行運動。軟硬件相結合的模式,如健身環大冒險,通過身體動作來控制游戲人物,強化健身時的代入感與趣味性。
對于模式的選擇,多數公司以開發硬件模式為主,同時投入健身軟件和軟硬件相結合模式的研發。
健身硬件器械參與者中,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以硬件切入市場的企業,以FITURE、麥瑞克、喬山為代表;一類是以軟件起家擴展至健身硬件領域的企業,以Keep為代表;一類是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跨界發展智能健身硬件。
疫情反復之際,國內健身硬件玩家如何應對機遇與挑戰?全球社交健身公司中的“頂流”Peloton提供了很好的啟示。
創立于2012年的Peloton,最早的產品是動感單車,隨后試水了跑步機、瑜伽等領域,并聘請多名網紅教練,打造直播課程體系,同時設立了線下體驗店。
通過優質的內容以及直播互動等方式,Peloton極大地提高了用戶的參與度,維持用戶產品粘性?;有詮姷慕∩碚n堂、實時運動數據、高保真音響等細節,為品牌積攢起了可觀的認可度。
到2019年末,Peloton不僅賣出了50萬輛健身自行車,還吸引眾多買家購買流媒體課程。對流媒體的投入使得Peloton成為了“健身界奈飛”,成功顛覆整個健身業,降低了大眾健身門檻。可以說,在疫情之前,Peloton就已經是流媒體科技融合健身器材的典型成功案例。
吃到了居家健身紅利之后,Peloton從2020年4月開始迎來爆發式增長。到了9月這家公司收獲了首個盈利季度,銷售額比19年同期上漲172%,營收入達到6.07億美元。
但Peloton在物流配送和安全質量方面的問題也逐漸暴露。
伴隨業務量的增長,公司的生產供應和運輸能力卻沒有跟上,不少用戶因配送延遲而取消訂單。同時,一名3歲男童疑似因跑步機受到頭部撞擊而死亡的事故,也導致Peloton的股價跌跌不休。
錯判疫情變化后的形勢,造成了Peloton因非理性擴張而布局失誤。隨著歐美疫情常態化,Peloton開始走向下坡路,大幅裁員、高管離職、更換CEO,甚至在近期傳出要賣身的消息。
2019年上市時,資本市場對Peloton的估值超過80億美元,巔峰期市值一度飆至500億美元,但今年2月初總市值不足80億美元,已跌回疫情前的水平。
時至今日Peloton并沒有迎來真正的大敗局,也無法代表國內家庭健身賽道的未來,但它的興與衰,值得國內家庭健身玩家研究。
健身器材怎么卷?
居家健身器材如何才能在用戶家中長久存在呢?目前企業選擇了什么措施?
1、小型化、防護強、噪音少
對于家用健身器材來說,占地小、易收納的產品更適合居家場景,因此,可折疊、可移動的功能大受消費者歡迎。
此外,在居家場景下,還有兩個特點也值得關注:第一,防護性能,如能更有效避免對膝蓋損傷的劃船機、橢圓機等器材更受歡迎。第二,靜音產品是用戶最大訴求。觀察各電商平臺上的負面評價不難發現,靜音對于優化大型健身器械來說是尤為重要的。
銳步跑步機、金史密斯跑步機等產品,都在可折疊、免安裝上下了功夫。以金史密斯跑步機為例,設備能180度對折,直立放置不占用空間,搭配滾輪設計便于移動,靜音效果較好,順應消費者對家用健身器材的基本要求。
2、平價化
健身器材的消費者往往對價格更加敏感,更愿意選擇優惠力度大的商家。據阿里數據,2018年購買跑步機/大型健身器械的用戶,客單價在1000元以下的最高,占40%。在天貓平臺上,前五名的跑步機和橢圓機也大多是千元以下。
例如Keep跑步機k1(不可折疊)、k2定價相對較低,順應了平價化的趨勢;米家走步機,接入了米家生態鏈,并增加了智能性和安全性,定價在消費者可接受的2k以內。
3、社交化
健身與教育一樣,是一件有些反人性的事。在居家條件下,缺少他人的監督與陪伴,要做到自律健身,就更是困難。事實上,居家健身的一大阻力是缺少健身房式的鍛煉氛圍。
針對這一現象,已有不少健身品牌在社交化方向上發力,幫助用戶堅持健身。以速境為例,如果選擇組隊健身,用戶可以查看其他成員的訓練天數、訓練時長、訓練成績,并可以相約線下打卡等等,這些功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群氛圍,體現健身產品的社交屬性。
4、智能化
健身器材的智能化,為提升趣味性和準確度帶來了更多可能。智能化健身器材通過搭建智能健身平臺,不僅具備健身計劃制定、運動數據采集等功能,還能實現用戶間的游戲互動、運動競技等。
例如Tonal這款健身器材,自帶配件,主打功能是電磁發動機產生類似普通下拉式重量集齊的阻力,還能個性化定制健身目標,查看體能運動數據。AI教練會督促訓練計劃的完成,用戶完成不了的動作會被檢測到,等到完成了才會進入下一個練習,實在完成不了也能調整到可接受的程度,稱得上是黑科技,不過售價比較勸退。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種智能健身器材,包括智能跑步機、智能健身鏡、智能小啞鈴、智能跳繩、智能動感單車等。隨著家用健身器材智能化程度日益上升,居家健身也可以達到高效的程度。
5、軟硬件結合
上文提到的Peloton成功通過硬件產品+優質內容打開市場,而這條軟硬件結合路徑被認為是可行的。
在這方面,國內玩家也有著不錯的表現。以野小獸為例,在提供智能健身硬件的同時,保持全年無休的課程直播,及時更新課程內容,注重從視聽角度進行體驗優化。
聽覺體驗方面,野小獸打造音樂主題課,與音樂人進行運動音樂原創,實現課程音樂定制化。視覺體驗方面,推出系列實景騎行課程,將現實騎行還原在課程中。
不僅健身器材企業積極開發直播課程等優質內容,以軟件起家的Keep等線上健身平臺也半路出家做起了硬件。這也表明,通過硬件+內容的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專業有趣的服務,是目前家庭健身行業的一大趨勢。
居家健身器材的時代會來嗎?
新冠疫情和技術升級的影響下,居家健身被認為是一個風口,但越來越多企業涌入這片藍海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從健身大環境來看,發達國家的健身意愿更高,健身人口的滲透率也更高。根據三體云動的統計,2020年我國國內地健身人口滲透率為5.02%,而同期美國和歐洲的健身人口滲透率分別為15.2%和8.1%。
從健身時間來看,很多加班的打工人缺少充足的時間健身,一時心血來潮購買的健身器械,也往往因為工作繁忙而閑置。
從居住環境來看,發達國家人口較少、居住面積普遍較大,有充足的空間來擺放跑步機等硬件設施,而部分國人受到居住環境限制,購買大型健身器械意愿較低。
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據第一財經報道,2020年線上健身器械銷售金額占比中,二至四線城市都普遍高于一線,或許也正是與家庭使用面積有關。
不過,這些挑戰似乎沒有澆滅資本的熱情,由于國內智能健身賽道的增量市場樂觀,發展前景廣闊,互聯網巨頭們紛紛進軍智能健身市場。
在國內智能健身市場中,最受矚目的產品莫過于FITURE的智能健身鏡。用戶購買鏡子和會員后,可以在家上健身課,鏡子內嵌的系統提供社交互動,AI技術提供糾正、反饋,鏡子里的真人教練也能起到互動和督促的作用。
這一概念被投資者看好的同時,也有健身達人提出質疑,認為設備并沒有提供個性化的測評,智能敏銳性和糾正運動體態的準確度不夠。
正如對FITURE的兩極化評價,部分智能健身產品是真風口還是偽需求,也受到市場關注。就市面上現有的智能健身產品而言,仍存在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
家庭健身產品在居家風潮下迎來發展機會,但要做好這門逆人性的生意,需要吸引用戶持續健身,應對千人千面的需求。至少目前,相對于資本的熱捧,消費者還稍顯冷靜。
參考資料:
1.商用健身器材先行軍,家用健身器材助增長,東莞證券
2.“宅”式健身:2021家用健身器材消費者洞察報告,艾普思咨詢
3.Peloton的慘烈遭遇能為時尚產業帶來什么啟發?,WWD 國際時尚特訊
本文轉載自消費界(ID:xiaofeijie315),已獲授權,版權歸消費界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CBNData行業社群會員免費招募啦!
人脈拓展 資源對接 情報分享 影響力打造 多重福利 ……
掃碼添加客服,加入精英社群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