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們加速上位,“前浪”在淘汰與求變中前行。

圖片來源:Pixabay
2020年、2021年消費市場投融資事件,較2019年明顯增多。其中既有從成熟大品類里跑出來的創新者,也有另辟蹊徑,重新開辟一個新賽道和新品類的品牌。
“后浪”們加速上位,“前浪”在淘汰與求變中前行。
說明:
1、本文所指“消費品牌”圈定范圍大致為餐飲、美妝護理、服飾、兒童親子、生活服務、時尚精品、酒水/飲料、商超/生鮮、寵物、健身等核心業態,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品牌。
2、“新興品牌”指2017年后成立的品牌。
3、為了方便統計,Pre-A、A+、A++輪次,都歸入A輪;B、C、D輪同理。
投融資總數“三連漲”,IPO、CVC大爆發
疫情重創實體商業,但資本對消費市場的熱情絲毫不減。
2019年投融資事件數雖然同比下跌兩成,但在2020年光速反彈,并在2021年迎來“大爆發”:2021年,消費品牌投融資事件為525起,遠超2019年、2020年之和。
具體看,2020年二季度起,消費品牌投融資數量穩步增長,消費市場從因資金困難導致的“冷清”中復蘇,并逐步走出疫情的陰霾。
資本青睞早期項目,資金加速流向餐飲、美妝賽道
從融資輪次來看,早期融資占主流。2019年-2021年,B輪及以前融資占比分別為67.59%、59.44%、75.81%。2020年起,中后期融資開始活躍起來,在鞋服、美妝、餐飲、健身等領域,部分品牌甚至進入了E輪或F輪融資,意味著賽道邁向成熟階段,頭部玩家跑出。
從融資金額來看,大額融資占比持續下滑。2019年-2021年,億元或以上的融資占比分別為42.07%、34.54%、30.67%,且加速流向餐飲、美妝等賽道。資本變得更加謹慎,他們更愿意將資金投向成熟的品類。
疫情過后,市場出現一個罕見的現象——不少品牌1年完成多輪融資。
2019年-2021年,融資輪次(包括IPO)在兩輪及以上的品牌分為4個、33個、78個,其中新興品牌占3個、16個、49個,創立時間主要集中在2018年、2019年、2020年。興盛優選是名副其實的資本寵兒,2019年-2021年分別獲得3輪、2輪、3輪融資;理然、NOWWA挪瓦咖啡、溪木源亦連續兩年獲得多輪融資。
2020年以來,品牌上市熱潮一浪接一浪,從中誕生了多個本土“第一股”。
具體來看,2020年共有10個消費品牌登陸資本市場:疫情前夕九毛九赴港上市,疫情爆發初期良品鋪子“云上市”,其余8起IPO事件都集中在下半年爆發。2021年有9個品牌成功“上岸”,其中WeWork以SPAC方式登陸紐交所,孩子王“轉板”創業板。
餐飲是IPO大熱門,3年內有7個品牌上市,既有“中華老字號”同源樓,也有“咖啡新秀”瑞幸。休閑零食同樣“吃香”,有5個品牌上市,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高端零食品牌受關注。
進入2022年,品牌IPO熱度有增無減,年初至今已有七欣天、鄉村基、楊國福麻辣燙、百麗時尚、Keep赴港遞交招股書。此外,紫燕百味雞更新A股招股書,撈王二次遞表,絕味食品“官宣”和府撈面擬境外上市消息,綠茶餐廳通過上市聆訊......
與此前“上岸”的品牌相比,今年這一批品牌受眾面更為聚焦,如綠茶餐廳有明顯的江浙地域屬性,撈王主打粵式火鍋,口味較為清淡。
中國新消費品牌IPO集中爆發,背后離不開政策引導。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曾表示,“由于疫情刺激,注冊制逐步放開,面向傳統的民營經濟的IPO審批放款,是對國家經濟的一種刺激手段,讓老百姓的資產有處可去。”
“創而優則投”,越來越多新消費頭部品牌轉身做起了投資。
2019年-2021年,全年CVC投資案例(即由企業獨立投資或企業與VC共同投資的案例)分別為42起、62起、129起,呈現逐年走強之勢。CVC投資事件分布于餐飲、美妝、寵物、潮玩等領域,其中餐飲最集中,2020年-2021年分別有20、56起CVC事件,占比分別為32.7%、43.7%。
以2021年為例,餐飲CVC投資主流力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來自本土互聯網科技公司,如阿里、騰訊、美團(主要以旗下美團龍珠為主體);另一種則是頭部餐飲企業,主要有喜茶、茶顏悅色、西貝、喜家德、豪客來、西貝等。
過去數年雖有餐企做投資,但一直掀不起水花,直到2021年才真正“爆發”。2021年,餐企做CVC投資的案例共有15起,占比為26%,其中喜茶最積極,共有5起投資。
就模式而言,主要有兩類:一是瞄準與主業務相關品牌,如喜茶投資WAT雞尾酒,茶顏悅色入股果呀呀;二是“跨界”投資其他品類,如豪客來投資蠻霸。
頭部餐企大玩CVC,既為了補齊短板,尋找增量,亦為分散風險,實現更長久的發展。
餐飲、美妝被瘋搶,小品類強勢上位
橫向對比過去3年數據可以看到,餐飲賽道“吸金力”最強,投融資總數持續領跑;美妝護理、鞋服、休閑零食、酒飲等業態在2020年強勢崛起,潮玩、營養保健等小眾業態在2021年迎來了“春天”。
疫情反復,加之政策變動,部分業態如酒店、線下健身房、教育培訓等,正被資本“拋棄”。
茶飲、咖啡、美妝、服飾賽道“常旺”
茶飲、咖啡、美妝、服飾在資本市場持續紅火,潛力誘人。
-
咖啡、茶飲“新秀”涌現
咖啡、茶飲被資本看好,過去3年投融資數量逐年翻倍增長。
在消費升級大潮下,消費者追求“高品質”咖啡,精品咖啡逐漸走俏,一批本土咖啡品牌乘勢崛起,并走入資方視野,Manner、NOWWA 挪瓦咖啡、M Stand已進入B輪中期融資。中期耐力賽階段,各品牌加速拓店,今年更“卷”出新高度:瑞幸1月開店360家,刷新單月開店總數紀錄;Manner 3天開店200家,平均每小時2.7家店開業。
茶飲賽道上,資本“移情”養生茶、純茶、水果茶等細分品類,奶茶“霸主”地位遭到挑戰。去年下半年,檸檬茶意外“翻紅”,成為當年最火的單品型茶飲,季檸、丘大叔檸檬茶、LINLEE、王檸檸檬茶均獲得融資。
-
美妝護理“起風”,資本押注男士個護
2019年-2021年,美妝護理投融資事件分布為5起、48起、82起,疫情之下,資本對美妝賽道的信心不降反升。
人們長期佩戴口罩,彩妝需求讓位健康護膚需求,推高了健康護膚細分品類的資本熱潮。2020年、2021年分別有7個、29個護膚品牌完成融資。
男性消費意識覺醒,開始精致、悅己。2020年、2021年男士護理品牌的融資事件分別為8起、6起。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品牌成立時間較短,融資也以早期融資為主,賽道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
-
鞋服持續走高,“三坑”、無性別服飾表現惹眼
2020年,鞋服業態融資暴增明顯,同比翻了約3倍達到23起,2021年增加至28起;其中,運動品牌、內衣品牌最受寵,連續3年有品牌獲得融資。更進一步看,女性運動服飾潛力可觀,明霓菲完成Pre-A輪融資,MAIA ACTIVE完成C輪近億元融資。
另有兩個細分品類值得關注,一是無性別服飾,bosie是“課代表”,該品牌自成立以來連年獲得融資;二是“三坑”服裝,該品類在2020年“冒頭”,次年成功出圈,十三余、十二光年、重回漢唐、貓星系、詩與萬花鏡均獲得融資。
資本加持下,消費市場“新故事”不斷,多個細分賽道跑出了新“明星企業”。
-
粉面、烘焙、酒館接連“刷屏”
2021年,粉面、烘焙成為了資本眼中的“香餑餑”,分別有27起、14起融資,大額融資頻現。
粉面賽道戰況激烈,譚仔國際成功上市,遇見小面、五爺拌面、和府撈面、霸蠻、陳香貴、肥汁米蘭斬獲過億元融資,其中和府撈面E輪融資金額高達8億元,刷新行業單筆融資紀錄。烘焙賽道同樣看點十足,墨茉點心局半年內連獲3輪融資,虎頭局也獲得2輪融資。
微醺經濟持續升溫,酒館成為“新風口”,貓員外、RISSE銳肆酒館、Blue Ark獲得融資,但融資輪次均為天使輪或A輪。海倫司登陸港股,成為“小酒館第一股”。
-
潮玩、劇本殺熱度高,但問題不少
2020年12月,泡泡瑪特上市,帶火了潮玩賽道,2021年相關投融資事件達9起,同比翻了4倍多,ToyCity、子非魚、52TOYS、KataWorld、AMAZING PANDA 潘噠、模言文化等都有融資動態。
劇本殺同樣火熱,2021年共有7個相關品牌獲得融資,其中探案筆記、推理大師、洛陽卡卡、來鬧LIENOW、天劇均以“劇本殺”定位,定位中國首家民營戲劇文化產業園的“繁星戲劇村”、沉浸式游樂園“戲精桃花源”提供劇本殺娛樂形式。
潮玩、劇本殺業態融資輪次以天使輪、A輪為主,融資金額以千萬元級為主,表明資本對它們態度保守,行業仍處早期階段。
因缺乏標準的管控約束,這兩個行業均存在不少問題,潮玩行業“炒盲盒”之風盛行,劇本殺行業不良內容頻現、侵權盜版嚴重。不過今年,上海、遼寧先后發布劇本殺管理相關規定,明確規定了內容自審制度、在經營活動中的限制行為,將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
-
三胎政策紅利下,兒童經濟全面爆發
去年5月底,國家正式宣布開放“三胎”政策,瞬間點燃了兒童經濟市場,資本市場也緊跟沸騰。
2021年,與 “四腳吞金獸”消費相關的融資事件共28起,同比翻了將近一倍,且各個細分賽道都有品牌跑出,可謂“全面開花”。兒童零食和母嬰零售火力最猛,分別有7起、6起融資,較前兩年明顯增多,其中兒童零食品牌“天然”、“健康”標簽明顯。
新一代父母自主意識較強,他們追求個性化與精細化育兒。伴隨消費升級,母嬰家庭對于天然、健康概念的需求,將帶動相關健康食品和健康護理品的增長。
-
“健康風”勁吹,營養保健食品、健康零食走紅
疫情之后,人們健康意識增強,健康消費品市場迎來一波高速發展紅利期,營養保健食品一躍成為資本新寵,2021年共有19個品牌傳出融資消息,其中KOOYO連續完成4輪融資,薄荷健康完成2輪融資,另外17個品牌均獲得1輪融資,以種子輪/天使輪、A輪和B輪為主。
工作學習和熬夜通宵讓90后成為養生大軍的急先鋒,他們不滿足于基礎的泛保健,更關注營養保健品的細分功能,其中口服美容、腸胃營養、熬夜養護需求旺盛。
休閑零食品類發展趨勢亦呈現“健康化”特點,新興品牌狂打“健康牌”,如健康即食品牌“鯊魚菲特”從即食雞胸肉切入,去年完成B輪億元融資;功能性食品品牌“minayo”已布局“功能零食線”和“專業補劑線”兩條產品線,去年獲得數千萬元融資。
新消費融資火熱,但不代表每個玩家都能從中分一杯羹,有人受困于疫情,有人因政策變動而“熄火”。
-
“雙減”之下,教培行業熄火
2021年7月,“雙減”政策出臺,提到“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教培市場隨即進入“極寒模式”。2021年,教育培訓行業投融資事件僅有5起,與2019年13起、2020年23起相比,降溫明顯。
細看過去3年數據,可以看到行業“風口”不斷變化:
2019年,兒童教育機構是融資“主力軍”,13起投融資事件,兒童教育占了8起,其中又以嬰幼兒早教、少兒英語教育為主。
2020年疫情爆發后,全國線下教培機構被迫按下“暫停鍵”,在線教育“爆火”,資本聞風而動,紛紛涌入,猿輔導1年獲得4輪融資,吸金額超過35億美金,火花思維、作業幫均獲得過億美元融資。
2021年,“雙減”政策正式落地,K12賽道快速降溫,非學科類教育培訓悄然升溫,育想家、火星人俱樂部、猩猩橙、種子新星累計獲得5輪融資。
-
疫情反復,線下健身房、酒店日子不好過
2019年,有8個線下健身房品牌合計獲得8融資,其中超級猩猩進入D輪融資,金額高達3.6億元。
2020年疫情沖擊下,線下健身房頻傳倒閉,資本對其態度也發生180度轉變,全年僅有3個品牌獲得融資,金額均為數千萬元。全民被迫宅家,居家健身需求井噴,健身APP迎來流量高光,Keep時隔兩年再獲融資,金額高達8000萬美元;Fiture、金史密斯等智能健身器材公司也獲得大額融資。
2021年,資本目光再回到線下,4個線下健身房品牌合計獲得5輪融資,但遠不及2019年。
被疫情“重創”的還有酒店行業。2019年,酒店行業發生6起投融資事件,次年這一個數字銳減至2起,至2021年直接變為0。
過去3年,資本對消費市場的熱情只增不減,大量資金涌入消費賽道,催生了多個“新物種”。
正所謂“漲久必跌”,消費品牌投融資市場不會永遠紅火,去年4季度已現降溫苗頭,投融資事件總數開始回落,潮水退去,投資人開始回歸理性。
資本“哄搶”單個品牌的大戲,今年或難再上演。
本文轉載自贏商網(ID:winshang),已獲授權,版權歸贏商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CBNData行業社群會員免費招募啦!
人脈拓展 資源對接 情報分享 影響力打造 多重福利 ……
掃碼添加客服,加入精英社群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