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露營”在微信指數的熱度急升,一度趨近于“王者榮耀”。

圖片來源:Unsplash
五一假期各地的露營盛況,讓很多人意識到,“露營”已不再是一項專屬”中產階級“的休閑活動。
網友戲稱,疫情之下的假期,有一半人在家跟著劉畊宏跳操,剩下的一半都去了戶外露營。
不知不覺,曾經帶著“輕奢”標簽的露營,已經融入了大眾生活。北京朝陽群眾在亮馬河畔“精致露營”的場景傳遍網絡,令人嘖嘖稱奇;而西安西漢皇帝劉詢陵墓遺址公園中,空中俯拍的扎滿帳篷的場景,被網友調侃“上次這么熱鬧還是在漢朝”。
亮馬河畔的“中產”
即便是隔離在家足不出戶的人,也在朋友圈里扎扎實實地感受到了露營的熱度。
五一假期,北京女孩米靜因居家隔離而足不出戶,但她的朋友圈里卻充斥著天南海北小伙伴們的露營照。
“說半個朋友圈都在露營,一點不夸張。”米靜說,深深震撼了自己的,還是北京朝陽亮馬河畔的露營場面。“看了網上的照片,感覺挺逗的,有網友把一張世界名畫的標題改成了《五月初北京亮馬河的下午》,竟然沒什么違和感。”
但這一場景的“當代寫實版”,卻發生在2022年的北京亮馬河畔。
亮馬河,也被網友戲稱為塞納河亮馬分河、北京的泰晤士河,或是朝陽鴨川。隨著這一輪疫情管控趨嚴,北京各大公園不再允許市民露營野餐,人們便將自己假日露營的“最后的倔強”,寄托在了亮馬河沿岸。
幾米寬的河沿上,鋪著各式花花綠綠的野餐布,游客們三五成群,支起小桌和躺椅,有些人帶著寵物,有些人還擺上精致的果盤,圍坐在旁一頓擺拍,休閑露營的氛圍呼之欲出。
年輕的“精致派”露營黨們,還將“日咖夜酒”的生活方式帶到了“河畔露營”中。
一位網友曬出的露營照里,流淌的河水將前景一套高價咖啡壺襯托得分外顯眼。即使低調配文“河邊煮個咖啡,看看大爺游泳、釣魚”,但露營圈人士一眼便能看出,這套咖啡壺由號稱“露營界LV”的頂級戶外品牌出品,售價動輒過千元。這瞬間為看似平凡的河邊露營,又打上了“中產”的印記。
當夜幕降臨,精致露營黨們呼朋喚友攜酒加入“營地Party”。有人在紅白格子的野餐墊上支起小木桌,自帶的紅酒被講究地擺入冰桶保冷,在桌上小夜燈昏暗光線籠罩下,幾個朋友頻舉高腳杯品酒夜聊,將“精致”兩字表現到極致。
不僅是亮馬河畔,北京市民還將露營地延展到了街心綠地、小區花園,甚至是自家陽臺上。
而傳統的“山林露營”,也早已一位難求。“五一出行怕聚集,全家去了北京郊區深山玩。但沒想到的是,到了目的地發現路邊只要有點地方,就有人搭了帳篷。人們可能都快憋瘋了。”北京白領唐夏說。
去哪兒大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期間,露營相關產品(住宿、旅游)預訂量是去年的3倍。其中,可露營公園的門票銷量同比上漲5成,部分城市露營地周邊的酒店預訂量同比上漲150%。僅小紅書平臺上,有關“五一露營”的筆記就超過了6萬篇。
大眾露營帶動“新奇玩法”
2020年被稱為國內的“露營元年”。疫情下,出境游遙遙無期,跨省、市出游也充滿不確定性。
這讓露營這項原本自帶“小眾”“中產”標簽的休閑活動,成為了久居家中人們的一種替代性旅游需求,近兩年發展速度驚人。
2021年下半年至今,僅攜程平臺錄入的露營產品數量就增長了近10倍。
“疫情下市場內縮,不能出省、出市,需求推動著大城市行政區范圍內的旅游業態發展,營地成了風口浪尖,也讓我看到了機會。”
80后創業者金木,也是露營創業潮中的一員。本身做戶外旅游定制的他,在與客戶接觸中嗅到了市場需求的變化。自2020年4月拿下第一塊營地至今,他經營的51camp品牌旗下已有4塊營地對外營業。
“五一假期前兩周,營地就已經被預訂一空了。”金木告訴霞光社,其中一個較小的營地,預定推文發出不過兩小時,訂單量就已飽和。
假期露營需求大增,相關裝備也一度供不應求。金木說,五一期間露營裝備出現了斷貨現象。自己的營地雖然有成熟的長期合作供應商,但仍然拿不到貨。
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露營大軍”,多元消費業態的融入,為露營活動增添了新奇體驗和社交屬性,露營玩法不斷升級。
在如今的網紅營地,露營體驗包含的遠不止看風景,或是在戶外吃頓便飯那么簡單。
深圳白領陸穎,在五一假期前早早預定了兩天一夜的獨立帳篷露營+瑜伽體驗團。到達當晚,她和閨蜜就與其他露營者共同體驗了一把“熒光音樂瑜伽”。
所謂熒光瑜伽,首先需要參與者發揮創意,用熒光顏料在身上進行涂鴉。完成創作后,大家帶著熒光手環來到夜晚的營地中央,在霓虹燈光營造的氛圍中,伴隨音樂開始瑜伽練習。而這時,每個人身上先前的涂鴉就會發出綠色的熒光。
陸穎形容當晚的體驗“有種原始與新潮的沖擊感,有趣且神秘”。
在帳篷中夜宿一晚后,陸穎還參加了第二天一早營地組織的爬山觀日出和晨間瑜伽活動。“對我來說是非常棒的體驗。在空氣這么好的森林中練瑜伽,貼近自然讓人覺得身心放松。”
“我第一次真正體驗飛盤運動也是在露營地,一幫朋友在草坪上玩得很開心。之后大家圍坐在天幕帳篷里,就著昏黃的燈光吃燒烤喝啤酒,非常愜意。”陸穎說。
小紅書《2022年十大生活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露營、漿板和飛盤同為“山系生活”趨勢,平臺上的發布量分別同比增長5倍、5倍和6倍。
而露營地根據所在位置和時令季節的不同,也衍生出更加多樣的玩法體驗。其中,騎行、釣魚、沖浪、射箭、觀星、采摘等相對傳統,而劇本殺、露天電影、熒光瑜伽、飛盤活動等更受年輕人喜愛,也成為不少近郊營地招攬游客的“必殺技”。
熱潮中的營地從業者:半年回本
露營熱度下,有數據顯示,2021年露營產業市場規模達299億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50億元。
火熱的市場也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近年,露營行業融資消息不斷。僅最近半年,就有多筆資金投入。
營地經營者林南告訴霞光社,他認為營地游輕資產的投入模式,回報周期可能比重資產的民宿或是度假村更短,且露營裝備具有可移動性,組合更靈活,未來業態將會更加多元。
林南經營的營地在前期投入上一次性花費了上百萬元,主要用于土地平整、整體規劃設計、規整草坪、搭建帳篷基礎平臺以及購置第一批裝備。相對前期投入,后期投入就少得多,錢主要花在更新陳設布景和提供營地服務上。
林南算了一筆賬。拎包入住的帳篷售價千元左右,營地一整套精致的帳篷布置價格約為5000元。帳篷一般的更新周期為6至8個月,但保養得好能用1年以上。這樣算下來,部分營地的一整套露營裝備成本,可以低至400余元/月。
林南認為,露營熱潮下,如果能控制好經營成本,利潤“還不錯”。目前,他的營地在開業半年后已經“回本”,而他正計劃進一步拓展更多營地。
雖然身處行業熱潮,但林南也很清醒。對他來說,營地發展如火如荼,但由于相關法規仍不完善,營地經營面臨不少壓力,個中坎坷只有自己知道。“而且沒有一個產業會一直走上坡路,我們也要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相應調整。”
金雨認為,疫情推高了露營的火爆,但這不應該是露營成立的根本原因,只是短期加速了大家的認知。疫情終會過去,雖然露營的熱度會慢慢恢復正常,但需求是持續存在的。從投資者的角度,他并不寄希望于近一兩年靠短期流量紅利大賺一筆,而是應打好基礎,對營地基礎設施、服務和內容進行長期且獨具運營優勢的維護。
本文轉載自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已獲授權,版權歸霞光社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CBNData行業社群會員免費招募啦!
人脈拓展 資源對接 情報分享 影響力打造 多重福利 ……
掃碼添加客服,加入精英社群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