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界的“健康化”蔓延到了粽子之上。

圖片來源:Pixabay
粽子市場規模:線上粽子銷售呈明顯的周期性,5/6兩個月銷售額占全年89%,2021年粽子線上銷售額達16.1億元。
品牌格局:2021年粽子市場CR5達47%,較2020年有下降;2021年五芳齋市場份額為37%,遠超其它品牌。
地域表現:從銷售額看,嘉興粽子最受市場歡迎,2021年市場占有率達70%。
粽子新玩法:
-
鮮肉棕銷售額占比51%,咸粽更受市場歡迎
-
健康需求下衍生出低脂低糖粽子
-
食用場景得以延申,預制粽出世
-
可樂跨界,粽子也能甜品化
用美食象征傳統節日是我國的文化之一。隨著端午節的到來,粽子又將迎來其粽子人生的高光時刻。
端午節要吃粽子的傳統,目前最目前主流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后,附近的人為了防止江中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將粽子投入江中喂魚。不過,端午節以及粽子的起源遠比這更早,只是后來恰逢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端午和粽子才逐漸演變成與屈原有關的節日和食物。
在臨近端午,我們將從電商數據的角度出發,來講講粽子的市場表現以及在粽子這一傳統食物上有哪些新機會點。
銷售呈明顯周期性,五芳齋“一家獨大”
根據魔鏡市場情報數據,線上(淘寶+天貓)粽子呈現明顯的周期性,端午節為銷售高峰期,銷售高峰僅能維持兩個月,非端午節時期對粽子的需求量較低,月銷售僅在千萬上下。2019、2020、2021年粽子市場規模分別為7.6億元、16.5億元以及16.1億元。據五芳齋招股書,預計到2024年我國粽子整體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02.91億元,2020年至2024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 7% 。
線上電商市場中,2020年同比漲幅達128%,超過方便速食市場整體增幅(+70%),2021年增速放緩,較2020年輕微下跌。2020年銷量大幅度提升,主要原因為直播帶貨的興起,爆款商品銷量均突破10w+。粽子銷量上升的同時,價格也不斷攀升,呈現明顯的量價齊升的趨勢。
2022年4月粽子銷售額達7600萬元,同比增長65%。
2021年端午節前后(5、6月)對粽子的需求量占全年的89%,且近5年該占比呈上升趨勢,粽子的節日屬性不斷加強。但今年考慮到居家隔離對于囤貨的刺激,粽子作為主食的可替代品,不少消費者在電商評論中表示靠粽子度過了隔離期,預計今年該占比將降低。
除了自己吃,粽子具有明顯的社交屬性,根據魔鏡電商聆聽,送禮是除了買給自己吃之外的第一大消費場景,是端午期間獨有的“社交貨幣”。
為了在送禮時讓“面子“充分到位,商家們在包裝上煞費苦心,有面兒的同時也拉動了產品價格的上升,這也部分解釋了粽子均價為何呈上升趨勢,對比top商品,散裝粽子越來越少,市面粽子多為禮盒裝出售。
這種由包裝帶來的高溢價最終還是由消費者買單。不過,今年有新規,5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發布《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今年8月15日起實施。根據這一強制性國家標準,粽子、月餅的包裝層數最多不得超過3層,包裝材料不得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
根據魔鏡市場情報數據,五芳齋在線上粽子市場“一枝獨秀”,2021年市場份額達37%,銷售額達4.6億元,遠超其它品牌。2021年CR5達47%,較2020年有下降,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擠進粽子市場,許多其它賽道的品牌也正在跨界,但就目前的top品牌來看,粽子這種傳統食品,老字號更具品牌優勢,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南北粽子之爭話題火熱,嘉興粽子最受市場歡迎
粽子不僅是端午文化的象征,也是各地地域特色的代表。每當端午來臨,南北粽子之爭就會重新燃起熱度,以#南北粽子battle大賽#話題為例,該話題在抖音播放量高達3.8億次。
粽子種類繁多,從口味看,大致可劃分為北甜粽,南咸粽;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咸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在不同派別的粽子當中,要選出最出名的,嘉興粽子絕對榜上有名。曾有詩云:“若夫嘉興角粽,粽子之王,江南獨一,天下無雙”。可見,嘉興粽子的地位之高。嘉興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而著稱。Top品牌五芳齋、真真老老便是嘉興粽子的典型品牌,根據魔鏡市場情報數據,線上70%的粽子來自于浙江嘉興,當之無愧為最受歡迎的粽子產地,排名第二的產地為杭州,占比4%,北京排名第三,占比僅為3%。
嘉興粽子的聞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而嘉興粽子中最出名的,還當屬嘉興鮮肉粽,它還有“粽子之王”的美譽。作為“天下糧倉”浙江嘉興,在歷史上就是非常出名的稻作區,當地產的糯米糯而不爛,非常適合做粽子。此外,早在宋朝時期,嘉興地區的養豬產業就已初成規模,嘉興黑豬也是公認的優良豬種。
粽子的主要輸出地為江浙滬地帶,唯二的兩個北方城市為北京和菏澤,占比僅占5%,可粽子在地域分布還存在較大差異,以咸粽為主的南方粽更勝一籌。
鮮肉粽占比過半,傳統粽子還有哪些新玩法
從線上數據來看,蛋黃+鮮肉的餡料搭配占據了主要地位,蛋黃鮮肉及鮮肉粽市場份額達51%(考慮到多sku的原因,不同餡料口味中存在重疊),傳統口味在粽子界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鮮肉粽,咸味粽在餡料的選擇上也有很多的新花樣。
高端食材成為了被“選粽“的新料,品牌” 朕的心意“以佛跳墻為粽子的靈感,推出了故宮端午禮盒,售價289元,含8種口味,平均售價36元/只。在其薈山海套盒中,還有鮮鮑魚火腿佛跳墻粽、花椒土雞佛跳墻粽、松茸牛肝菌佛跳墻粽、高湯川味臘肉粽、高湯泡菜牛肉粽,平均售價43元/只。
5月茅臺推出了茅臺冰淇淋,售價39元每份,被人調侃為“年輕人的第一口茅臺,或將來自于冰淇淋”,而對于佛跳墻粽子而言,消費者的第一口佛跳墻,或將來自于粽子。
除此之外,市面上還有如藤椒牛肉粽、鴨肉粽、梅干菜扣肉粽等產品,“把菜搬進粽子里”成為了各品牌口味創新的主流方式。
除了在餡料上推陳出新,對于同一種餡料,品牌也能卷出新花樣,不少品牌推出了七龍珠粽子,粽子內含7顆蛋黃,寓意一舉高粽,諧音梗表示還得是我。
粽子盡管好吃,但也具有高糖高熱量的屬性。食品界的“健康化”也蔓延到了粽子之上。
根據魔鏡市場情報數據,低脂低糖類粽子銷售額逐年上升,2021年銷售額466萬元,同比增長72%。2022年4月銷售額為30萬元,從目前銷售額來看,該類粽子市場規模還處于較低的水平,top1品牌為兵王的炊事班。該類產品的創新點在于用糙米代替糯米,多數不添加其它餡料,主打低脂、減肥代餐,在形式上更像換了個形狀的糙米飯。
預制菜在今年有多火不用多言,與此同時,預制棕也火了起來。實際上自熱棕并不是什么新新物種,根據魔鏡的數據追蹤,預制棕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4月,彼時糧午齋推出一款自熱粽,不過當月銷量不足10件。
2022年4月線上平臺自熱粽銷售額為1.7萬元。爆款商品為來自于仟吉的“蒸鮮粽”,4月月銷量為278件,內含4只粽子,售價59元,單只售價約為15元,為普通的鮮肉粽價格的兩倍左右。
自熱粽拓寬了原有粽子的食用場景,更適合沒有加熱條件的環境食用,比如學生宿舍、露營、外出、上班族等,在便捷性上有了較大的提升。
根據魔鏡市場情報4月的熱銷商品數據,在清一色的肉粽中,來自榴芒一刻推出的榴蓮冰粽顯得格外突出。食用方式上也區別于傳統粽子,無需加熱,只需解凍即可食用,該款產品僅在外觀上沿用了粽子的造型,在口感口味上與傳統粽子完全不同,這種將西式做法融入中式產品的方式,實際上是品牌在以更年輕、更高顏值的形象來吸引消費者。
榴蓮因其氣味向來是備受爭議的水果,將其做成粽子,消費者是否買賬?
根據魔鏡電商聆聽,榴蓮粽子在味道的差評率為8.53%,整體粽子的味道差評率為16.17%。僅從口味角度而言,榴蓮棕更受消費者好評。對于品牌來說,將食材跨界做出新口味的粽子是快速抓住消費者的好方法,畢竟對于普通粽子而言,由于珠玉在前,想要做出令人驚艷的傳統口味粽子并非易事。
不只新品牌在搞創新,老品牌也在創新粽子上頗費功夫,真真老老和百事聯名推出可樂流心粽,產品宣稱采用獨家工藝技術,將米浸泡于可樂中,顆顆入味。糯米的醇香和可樂清爽,全新的跨界搭配,從口味和噱頭上賺足眼球。
隨著90后成為消費主體,年輕人成為了粽子最大的買家。為了吸引年輕人,粽子品牌們絞盡腦汁,不少口味呈現獵奇化,比如螺螄粉味粽子、臭豆腐味粽子、冰紅茶味粽子。相信隨著消費場景變多,未來傳統美食會越來越跳出節日美食的范疇。在口味、造型、包裝上,也會變得更日?;?、多樣化、趣味化。
本文轉載自魔鏡市場情報(ID:gh_4cb26cb5ab0a),已獲授權,版權歸魔鏡市場情報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CBNData行業社群會員免費招募啦!
人脈拓展 資源對接 情報分享 影響力打造 多重福利 ……
掃碼添加客服,加入精英社群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