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年,美妝集合店躺贏的時代似乎正在走向終結。

圖片來源:unsplash
一整面美妝蛋組成的彩虹墻、造福強迫癥的彩妝架、沒有導購跟隨、目不暇接的小眾品牌,美妝集合店完美迎合了Z世代的消費心理。
過去幾年,以調色師、話梅、黑洞、WOW COLOUR等為代表,新型美妝集合店俘虜了一大波少女心,一邊成為小紅書的探店打卡熱門目的地,另一邊不停地創造融資紀錄、大舉擴張門店。
“美妝界的喜茶”、“少女心販賣場”、“所有女生的快樂星球”等等,都是外界賦予這類美妝集合店的標簽。
但短短兩年,美妝集合店躺贏的時代似乎正在走向終結。
據媒體報道,調色師在北京的門店已多數關停,僅剩新奧天虹的一家店,但未來消費近日走訪發現,其最后一家門店目前也已暫停營業。而調色師母公司KK集團也在近日陷入上市失利、售假等風波中。
除了調色師大舉關店外,WOW COLOUR在2021年關閉了60家門店,黑洞在杭州與西安的兩家門店也在2022年正式閉店。
這波關店潮的背后,美妝集合店不香了嗎?
大起又大落
過去幾年,無論在資本端還是消費端,美妝集合店都經歷了高光時刻。
“去年調色師剛開的時候經常約朋友去打卡,每次都興致勃勃沖過去,當時覺得店面很漂亮、沒有店員打擾、產品豐富多樣,體驗非常好”,立立告訴未來消費。
在光彩奪目的新式集合店出現后,屈臣氏們扮演的角色更偏功能性、剛需性了,也因此少了些吸引力。“還是會去屈臣氏買東西,但場景基本都是臨時缺個化妝棉、卸妝水之類的,急用時進去買了直接就走”,立立說道。
這一時期,從拓店態度與融資頻率上,都能明顯看到這些美妝新物種們勢如破竹。
2020年,擁有5家門店的話梅估值就已達到50億元;2021年7月調色師的母公司KK集團完成3億美元F輪融資,成為當年美妝行業金額最大的一筆融資,投后估值達到200億元。
在這股熱潮中,包括高瓴、華平、CMC資本、真格基金、騰訊等在內,各大一線資本悉數進場。品牌們對線下門店的擴張也信心滿滿,“一城一店” 、“一城雙店”等目標相繼被提了出來。
蓄謀已久的癥結
然而,隨著賽道的日漸擁擠和疫情帶來的消費場景減少,這些集合店們曾經開拓的新店在近一年中又一批一批地走向了關閉。
“大批關店其實算是必然”,大悅城的一位招商人員告訴未來消費,“消費者心智成熟、看得多后,自然會疲勞,在消費端沒有增量甚至萎縮、但供給端同類增多時,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優勝劣汰就產生了”。
表面看,調色師此次關店潮的原因在于對“直營還是加盟”這一問題上的重新選擇。
據新奧天虹門店的工作人員透露,調色師在北京關閉的門店大多是加盟店,而同時從KK集團的招股書中也能看到,該品牌全國范圍內的門店都在經歷從“重加盟”向“重直營”的轉換。
招股書顯示,2021上半年調色師的加盟店由170家減少至111家,而直營店則由59家增至129家。
最初“找加盟商上車”的擴張模式幫助調色師一路快跑,以相對較低的成本迅速占領了市場,但來到同質化競爭激烈的新時期,龐大的鋪店體系也成了轉型的絆腳石。
對于近幾年持續虧損的KK集團而言,通過調整經營模式來更快實現轉型的意味明顯。但直營還是加盟只是手段上的表層問題,核心還是在于產品供給與消費需求的適配能力。
萬科招商人員Eddie向未來消費表示,“目前有較大關店動作的集合店都是以國產或中低端品牌為主的,其實跟完美日記業績下滑的邏輯相似,主要是產品不能滿足現在國內消費者的需求了”。
“而國際化特征明顯、偏中高端的一些化妝品集合店,都還能起到為商場引流的作用,比如話梅的業績表現一直都很好,甚至傳統形式的絲芙蘭業績也是不錯的”,Eddie說道。
據了解,調色師的主要入駐品牌以國產中端品牌和海外中小品牌為主,包括谷雨、蜜絲婷、碧柔、爾木萄、稚優泉等。
與之相比,話梅則更偏高端一些,店內入駐的品牌包括LA MER、科顏氏、IPSA等,以及一些歐美的中高端小眾品牌,雖然處于專柜與免稅店之間的價格不具有絕對優勢,但店內產品覆蓋了許多專柜買不到的商品。
不同集合店出現了分化,換句話說,“集合店的競爭”回到了集合店里內銷售的“品牌的競爭”。
一個值得注意的品類周期變化是,最初調色師崛起時,正是以完美日記為代表的一眾主打性價比的國貨美妝品牌風光之時,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的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元。
但近兩年由于新品研發能力下滑、復購上不去、品牌忠誠度遲遲無法建立,這類品牌的熱度正逐漸散去。
“完美日記最開始開線下店的時候坪效蠻高的,當時絲芙蘭也感受到了威脅”,Eddie對未來消費表示,“但現在再看的話,那時候應該是它的廣告投入和個別質量不錯的單品創造了爆點,但是之后產品質量沒有持續性表現,對白領、學生的吸引力也大幅減弱了”。
完美日記作為國產美妝品牌的代表,其發展軌跡一定程度上也是以這類品牌為主的美妝集合店的縮影。
未來消費在近日走訪中發現,調色師(新奧天虹店)的對面是一家名為“得色”的美妝飾品集合店,入駐品牌也以國產及日韓小品牌為主,店內折扣雖已低至兩三折,但進店的顧客仍然寥寥無幾。
如果說過去幾年網紅式的追捧、資本的寵愛掩飾了美妝集合店的選品難題,那這波關店潮則更像是一次“祛魅”,將本質的產品與盈利問題重新拉了出來。
模式優勢還在
盡管面臨風波與質疑,但市場并未因此而否定新型集合店這一模式。
“其實這種集合店的模式是很好的,顧客的選擇會更多”,Eddie對未來消費表示,“只是更考驗產品能力,就像對品牌而言研發能力很重要一樣,對集合店而言買貨能力是核心”。
一位二級市場分析師對未來消費表示,“一級市場現在也還是在關注這個形態,但不像之前那樣投概念,而是會更謹慎地評估單店模型,比如坪效、回收周期等指標。
對美妝集合店而言,多品牌、體驗佳的優勢依然存在,只是單靠網紅打卡風的設計就能吸睛的上半場已經結束了。
本文轉載自未來消費APP(ID:lslb168),已獲授權,版權歸未來消費APP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CBNData行業社群會員免費招募啦!
人脈拓展 資源對接 情報分享 影響力打造 多重福利 ……
掃碼添加客服,加入精英社群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