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單快返轉向龍頭供應商?

圖片來源:pexels
近日,美國Sensor Tower數據顯示,2022年二季度,中國跨境電商平臺SHEIN在美國的App下載量超過亞馬遜,下載量約為680萬次,亞馬遜下載量則為630萬次,下降7%;但其2022年Q2的MAU是SHEIN的三倍。
2021年,SHEIN銷售額達157億美元,較2020年的98億美元同比增長60%;全球活躍消費者有4370萬,其中750萬分布在美國。同年,SHEIN的下載次數為1.57億次,是當年下載量第二大的購物App。
但上述已是昔日光輝,Bloomberg Second Measure數據顯示,SHEIN今年一季度的銷售額增長率已經下降至57%,而2021年一季度增長率在105%-264%的區間。
彭博社報道,SHEIN的增速減緩引起部分投資者擔心,在其4月估值達1000億美元后,一些股東正尋求以1000億美元的70%拋售掉他們手中的部分股份。具體交易金額尚未確定,但一旦拋售,將會使得SHEIN估值下滑,預計跌幅將會高達300億美元。
SHEIN成立于2008年,最初定位是主打女性快時尚、平價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B2C跨境電商平臺,女裝價格多在20美元以下,目前主要有三大市場——美國、歐洲和中東?!该髁凉尽公@取信息顯示,從GMV來看,中東是SHEIN最大的市場,訂單主要來自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從包裹單量看,美國發貨量最大。
2015年左右,SHEIN將供應鏈團隊從早先的南京慢慢轉到廣州,之所以將供應鏈放到廣州,是因為在轉到服裝品類后,SHEIN發現無論是工廠還是面料,幾乎都“仰仗于廣州的十三行或者中大”。遷至廣州后,SHEIN提高了對供應鏈的控制力,將各個生產環節都盡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小單快返」的另一面
對標Zara這個傳統快時尚巨頭,SHEIN背后的供應鏈管理邏輯卻逐漸發生變化。從Zara財報看,它超一半的供應商都位于總部西班牙及周邊國家,目前有近2000家供應商、6000余家工廠為它們提供產品和服務。
齋藤孝浩在《如此不同如此成功》中分析,Zara基本不會把訂單集中在一個或數個供應商,一般每家供應商的購買額都不超過4%,是為了保持其供應鏈的柔性,防止過度依賴某個供應商,另外借此帶來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其采購質量和速度的提升。
SHEIN最初也是靠此分散供應鏈的“小單快返”模式被熟知,即先小批量生產不同款式的產品進行市場測試,再通過終端數據反饋,對其中的“爆款”進行快速返單,以此實現利潤最大化,同時減少庫存風險。據一接近SHEIN人士,SHEIN針對暢銷款會通過營銷推廣、網紅裂變等方式,進行“病毒式”傳播,此打法同拼多多的某些打法類似。
一直以來,性價比是SHEIN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因此SHEIN在成本控制方面有著極強的競爭力,成本一方面是面料等原材料,另一方面生產周期、反應速度、供應商磨合程度也會影響總體的成本效率。比如,據「明亮公司」了解,一位接近SHEIN人士稱公司在2018年在工藝上進行了升級,但并沒有調整輔料,原因就是因為會使產品的成本有所上升。
據悉,SHEIN供應鏈端管理的工廠數量龐大。ODM工廠的數量超過2萬家,OBM工廠數量相對較少,大約在2000家以內,但這正是旗下高端品牌MOTF等品牌正在嘗試的方向?!该髁凉尽公@悉,包括曾為某內衣品牌代工的龍頭服裝企業,正在為SHEIN旗下GLOWMODE和LUVLETTE品牌代工,目前量還不大,但將繼續對SHEIN提供支持。
品牌高端化和平臺化
今年5月,BoF時尚商業評論報道,SHEIN或有意競購英國快時尚品牌Missguided,其它潛在買家包括服飾零售商Asos、JD Sports以及私募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和Carlyle Group。
對此,SHEIN方面答復稱,該消息不實。
但SHEIN的收購之路早已開啟,2014年11月,SHEIN收購了同樣來自中國的跨境電商Romwe;此后又接連收購Makemechic、ZZKKO和外貿零售商廣州隆義仁服飾有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Romwe創始人李鵬是SHEIN創始人許仰天早期在南京點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合伙人。
從SHEIN官網看,現在其旗下品牌拓展至8個,包括SHEGLAM、MOTF、LUVLETTE、DAZY、EMERY ROSE、CUCCOO、GLOWMODE和PETSIN,涵蓋美妝、高端女裝、內衣、休閑服飾、田園風(cottagecore)、鞋履、運動健身服飾以及寵物領域。上文提到的龍頭企業幫其代工的GLOWMODE和LUVLETTE分別主營健身服飾及女士內衣。
2020年,SHEIN開始走向高端領域,推出SHEIN premium系列,后更名為MOTF,并將其作為獨立子品牌。同時,SHEIN還把自己的獨立站開放給其他品牌,允許他們在SHEIN銷售,并承擔物流運輸。
據一業內人士,SHEIN現在入局包括彩妝、運動內衣、睡衣、內衣等在內的多個品類,并把平臺開放給其他品牌的主要原因是想實現平臺化,并不錯過內衣、運動內衣和瑜伽褲這三個品類的紅利。
LADYMAX此前報道,入駐的品牌多是些遭受訂單取消打擊的服裝外貿公司,有投資人透露,SHEIN無論從流量還是履約能力上來看,除了滿足自有產品還有富余能力,因而把這部分能力開放出來變現。
現在看來提供給SHEIN的有兩條路,一個是做大平臺化,成為美國淘寶或另一與亞馬遜抗衡的平臺;另一個則是通過供應鏈優勢拓展多個子品牌,完成品牌化擴張,與其他DTC消費品牌競爭。
「明亮公司」認為,如果SHEIN的小單快返模式是其此前建立“極致性價比”的關鍵,而其背后是包括多類數字管理系統支撐起來的數字化能力。但隨著品牌的高端化嘗試,供應鏈從小廠逐漸向大廠轉移,關于對上游管理數字化的能力能否同頻遷移,也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本文轉載自明亮公司(ID:suchbright),已獲授權,版權歸明亮公司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