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熱只不過是 2022 年整體戶外運動趨勢的一小環。

圖片來源:pexels
年中,愛馬仕 16 萬元一輛的 “天價” 自行車售罄一事鬧得沸沸揚揚。讓騎行這件事走上小資之道的,還有消費者對來自英國的高端自行車品牌 Brompton 的 “一時興起”。
整車標價在萬元之上的 “小布” 自 2012 年入華之后曾一直被 “無人問津”,但今年卻意外成了 “小布” 在中國的爆發之年,直營店現貨不僅屢屢賣斷貨,小紅書上和品牌有關的話題標簽瀏覽量幾乎都在千萬級別以上。
騎行熱只不過是 2022 年整體戶外運動趨勢的一小環。Vogue Business 已經報道過,像年初的滑雪,年中的陸地沖浪和飛盤、槳板等戶外運動都在大面積開花,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趨勢當中,還有一個特征,那就是這些戶外運動大多同城市生活結合。
同這股戶外運動熱潮惺惺相惜的 “山系風格” 也不斷出現在大眾視野,這一風格也被稱為 Urban Outdoor 或者 Gorpcore,因其注重機能性并同日常通勤著裝結合的特質被熟知。“山系風格” 最早從日本興起,如今趁著戶外潮的勢頭,正醞釀著新的時尚文化和生活方式。
講求機能性的 “山系風” 是何來頭?
2013 年,當戶外運動愛好者陳炫宇剛從香港輾轉來到上海的時候,他發現,他習以為常的戶外活動在這邊還沒多少人參與,“那時候的潮流就是街頭風”。
但潮流來得很快。在昆明經營戶外服飾買手集合店 Rookie Lance 的楊振宇現在想起來,大概在 2017 年的時候,他注意到 ISPO 運動用品和時尚展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戶外品牌參展,“那一年的 Yohood 和 Innersect 這樣的潮流體驗展也開始把戶外品牌帶入視野了”。
興趣是一切的導火索。陳炫宇在 2019 年時創辦了專門介紹戶外文化的媒體平臺 “山系文化 Mounster”,而楊振宇不僅加入了一家上海的機能包袋品牌負責新媒體推廣,還在昆明組建了一個飛盤社團。“我本身喜歡往戶外跑,爬山、爬樓、逛濕地公園。” 楊振宇告訴我們,一部分人因為喜歡上這種穿衣風格才去接觸這類滿足這種穿搭的活動,但他相反。
要總結 “山系風格” 到底有什么固定特征有些難度。但楊振宇和陳炫宇都指出,機能性是一大特點,而另一特點就是將具備機能性的服飾同都市通勤和日常生活中的需求結合在一起,“既實用也實穿。”
嚴格一點,“山系穿搭” 應該被稱作 Urban Outdoor,戶外媒體 “山系文化 Mounster” 的創始人陳炫宇指出,Urban Outdoor 的起源應該歸咎在日本,這種風格在日本也被稱作為 Yama Style,中文直譯便就是 “山系風格”。
“這種風格其實也根據不同場景會細分出不同的造型特點,Urban Outdoor 其實就是將帶有功能的裝備和穿在城市的日常著裝結合,既能滿足在城市生活的需求,也能在戶外給到一些防護;它沒有嚴格的公式,A、B 加上 C 的混搭也可以,每個人對功能的要求不一樣,會慢慢組合出自己的需要,哪怕只是背上一個多功能的背包再搭配其他服飾,我覺得也滿足。” 陳炫宇解釋道。
香港零售媒體 RetailinAsia 曾撰文總結,日本的 Yama Style 往往強調和自然環境的融合,通常以灰黑色、深綠色、黃褐色或者土色系色調來搭配,服飾在功能上也往往比較適合徒步旅行。
日本人崇拜山神,每年的 8 月 11 日還是他們的 “山之日” 公共假期,這一天,日本人往往會徒步旅行來靠近自然。而就地形而言,日本 70% 的土地都是丘陵和山脈。這些文化背景和地理因素促成了 “山系風格” 誕生的溫床。
這些雖然都成了醞釀山系文化的因素,但要成為一種穿搭潮流似乎還遠遠不夠。在大衛·馬克斯所著的《原宿牛仔:日本街頭時尚五十年》一書中,日本在戰后深受美式時尚影響,尤其是日本男性在當時將時尚視為校園精英打扮、粗獷的戶外風格等。而像 Popeye 這樣的風格雜志則在 1976 年創刊時,成功將美國加州的滑板、慢跑和沖浪等 “運動潮流” 帶進日本。不過和美式運動風格有所不同的在于,日本人將這種硬核式的運動機能風進行了 “軟化” 處理,更加適合都市通勤,并具備時尚造型感。
“曇花一現” 的快餐時尚還是 “細水長流” 的生活方式?
“不過 Popeye 雜志所宣傳的比較偏向于一種穿搭風格,而 urban outdoor 則走得更遠。” 陳炫宇說道。真正讓 Urban Outdoor 刮起一陣風的,還是依靠雜志媒體的功勞。楊振宇指出,像 Go Out 這一日本戶外雜志承擔了宣傳 Urban Outdoor 的重要媒介。陳炫宇也說道,Go Out 雜志從 2008 年左右開始就會舉辦非常盛大的露營戶外派對,這本雜志也是殿堂級的戶外類刊物。
“在 Mounster (這個媒體)剛創辦的時候,我們就寫了很多 Urban Outdoor 風格的露營內容。” 陳炫宇說道,“我當時就在想,為什么日本能如此專注在這樣一個文化上。” 陳炫宇創辦 “山系文化 Mounster” 的一點初衷便是培育這樣一個文化生態,而非只是傳播一種穿搭風格。“因為我覺得潮流總會過去,但文化是沉淀的。”
到今天,這樣頗具戶外機能特點,但又結合城市日常穿著風格,滿足消費者多場景使用的運動品牌正越來越受到追捧。據 Haiyaa飛盤社群發起人之一 Chihheng Chiu 透露,“像素然集團旗下的 AnKoRau 安高若、法國戶外品牌 Salomon、加拿大戶外品牌始祖鳥等品牌,在飛盤圈都很受歡迎”。
在這次上海時裝周期間,聚焦城市戶外生活方式的運動時裝設計師品牌也在崛起。創立于 2020 年的 Outdoger 遛狗人便入選了 Ontimeshow 的 Young Talents 環節。
據品牌主理人作輝介紹,品牌目前價位在 300 元至 3000 元之間,品類往往以男女同款的無性別風格為主。“其實,我們更傾向于將 ‘山系風格’ 稱為城市戶外(Urban Outdoor)或者戶外運動風格(Gorpcore)。” 作輝認為,這一風格保留了戶外功能屬性,但又完美地融洽在日常通勤著裝中,并滿足不同場景切換。
總體來看,這些偏向 Urban Outdoor 的品牌基本上都符合無性別、環??沙掷m、機能性等特質。
但過快的熱潮也讓人不由猜疑,Urban Outdoor 會不會成為消費世界的快餐品,最終被其他崛起的風潮所取代。楊振宇否定了這一說法,他認為,擴大的市場規模和陡增的消費興趣已經派生出許多戶外營地、露營社團和戶外運動俱樂部等這些推動和深化文化和生活資料發展的媒介。
Urban Outdoor 的熱潮和其頗具潮流風格的特色,也讓人懷疑是否會走上街潮的后路。在楊振宇看來,相比之下,街頭潮流更注重街頭文化的表達,往往代表著小眾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態度。但 Urban Outdoor 則更像是一種穿著和生活方式,它更實際,也正是因為這種普適性、實用性,Urban Outdoor 其實擁有一個更廣闊的受眾群,而它相比依托滑板文化延伸而來的街頭潮流,也少了一些圈層屬性。Urban Outdoor 也沒有任何承擔圈層內部交流的符號意義,它的風格屬性不在于炫耀,而是一種實際需求。
潮流的盡頭是戶外
和如今越來越大眾化的趨勢相比,像露營、沖浪等戶外運動在以往都局限在小眾的專業圈子里。“其實也并不沒有戶外文化,只是國內在剛開始都把戶外視作有非常高的門檻,而且玩得都太硬核了。” 陳炫宇說道。
他也承認,改變已經來了,“大家意識到戶外沒有那么困難。” 而這種認知的打破,為 Urban Outdoor 風格的流行創造了有利條件。“因為大家意識到,去戶外也可以享受,也可以穿的很好看,也可以找到自己的 Style。”
這種更具普適性的穿著和生活方式在近兩年有著迅速的覺醒,也離不開疫情之后,大眾對戶外生活的渴望。人類學家項飚所提出的 “重建附近性” 在城市空間當中,依托這些極具社群性的戶外活動席卷而來。
這一點,也是戶外運動潮流在 2020 年后迅速發展,到今年達到一個短暫的頂峰的原因。公眾號 “窄播” 亦將 2022 年稱之為戶外元年,并認為大戶外正在以一個更為整體、更全產業鏈的形式崛起。
“其實,像潮流走到最后,都會走向戶外。” 陳炫宇認為,像藤原浩這樣玩潮流的鼻祖,最后還是會走到大山野雪上,擁抱這種戶外的活動,“因為發展到后面,人會越來越注重內需,而不是外在形象。” 他舉例了這幾年發展迅速的健身文化、瑜伽文化,其走紅都源自大眾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
但陳炫宇也擔心國內這種熱潮存在一定的泡沫性,即吸引了一大部分并不尊重自然但追逐潮流的人。這也是為什么他認為有必要去推廣各種戶外文化,而不是只讓 Urban Outdoor 停留在穿什么衣服更出街、去哪里露營更好拍照的層面。“中國不欠缺消費力,但缺一個沉淀的學習或了解怎么去怎么來怎么走的一個規則,怎么去保護自然??赡苈纬蛇@樣的一個文化,還要花一點時間。”
本文轉載自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已獲授權,版權歸Vogue Business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