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的二級市場之路并不好走。

圖片來源:pexels
12月7日,數字零售SaaS平臺多點數智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多點”)向港交所遞表,申請在港股主板上市,瑞信和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多點是張文中“第二次創業”的產物,作為一家零售云解決方案服務商,目前多點主要提供零售核心服務云、電子商務服務云、營銷及廣告服務云等服務。而在多點之前,去年3月,張文中曾嘗試將“第一次創業”的物美集團和收購而來的麥德龍中國打包成“物美科技”,沖擊港股。但6個月后,招股書失效,物美也未再更新招股書。
多點始終未能摘掉“物美”的標簽
雖然張文中曾公開表示,多點和物美是兩個獨立的企業,但長期以來,在外界眼中,物美和多點就像是張文中的左右手。
從招股書來看,多點對物美系的依賴頗深。這一點,不只體現在多點的招股書中至少提了237次“物美”,更反映在多點近年來的收入、貸款以及融資上。
成立于2015年4月的多點,曾是創投圈的明星企業,天使輪就獲得一億美元融資,但前期由于燒錢過度出現大面積裁員和業務緊縮,創始人劉江峰離職。此后多點改變策略,與物美采用“Dmall+”合作模式,實現線上線下系統級打通,在商品、物流、倉儲、技術、會員、營銷等方面進行了一體化改造。彼時,張文中在物美集團旗下的所有業態中全面推行多點APP,特別是超市,實行了減少人工收銀臺、增加多點自助收銀設備的措施。
2020年8月,物美集團正式完成了整理業務系統的切換,由SPA切換為多點OS,從采銷平臺、電子圍欄、數字化會員、手機工作臺四個方面,實現超市整體結構數字化。在當下整個商超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中,對于每年約有10億人次到店消費的物美來說,多點數字化所帶來的效益,顯而易見。
從收入來看,盡管多點聲稱目前已擁有458家客戶,但其主要客戶仍為物美系企業。招股書顯示,在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多點來自物美集團的收入占比分別為59.1%、54.5%、45.3%、44.4%。此外,在今年前三季度,包括物美集團、麥德龍中國、重慶百貨、新華百貨四家物美系企業貢獻的收入,占比高達73.3%。
同時,有物美這座“大山”做背書,多點在近年來的融資也較為順利。招股書顯示,多點成立至今,在完成的6輪融資中募集資金超7億美元,其中不乏有騰訊、IDG、興業銀行等知名投資機構。在2021年10月C+輪融資完成后,多點估值高達30.52億美元。
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張文中累計持有多點58.36%股權,為絕對大股東。其余投資者方面,IDG持股7.67%,興業銀行持股3.32%,騰訊持股3.26%,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通過永祿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9%。
市場份額第一為何3年多巨虧42億元?
另一方面,與京東到家、美團等平臺占據海量用戶組成的流量池,然后導流給實體零售商家不同的是,多點APP的流量能力有限,大部分情況下消費者只有使用物美才會打開多點。也就是說,多點在無法掌握巨大的流量下,第三方客戶數量少,變現、抓手能力也弱,這也是其毛利低、盈利能力比京東到家差很多的原因。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就此表示,對于多點來說始終帶著物美系的標簽,在面對買菜、到家業務的白熱化競爭下,多點更加需要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有獨立性地發展,從而穩固自身優勢。
負債高企,多點的二級市場之路并不好走
難解盈利問題的多點,會有怎樣的未來?
在常年虧損下,多點目前已債臺高筑。招股書顯示,在2019-2021年以及2022年前9個月,多點資產負債率分別約為316.28%、305.03%、469.93%、513.43%。這意味著,多點面臨著資不抵債的系統性風險。
事實上,多點在虧損不止的情況下,近年來一直靠貸款、融資來維持正常的運轉。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以及2022年前9個月,多點通過融資活動獲得的現金凈額分別高達5.92億元、10.42億元、8.34億元和2.96億元,而經營活動流出的現金金額高達7.08億元、4.81億元、12.75億元和 1.64億元。但目前來看,承受著30億美金巨額估值壓力的多點也只能尋求二級市場的資金。
但其實多點如今尋求上市的時間點并不理想,受宏觀大環境等因素影響,2022年港股市場SaaS行業的估值低迷。
以有贊為例,在客戶數量、毛利率等方面,零售SaaS服務商有贊均高于多點。2019-2021年以及2022年前9個月,有贊營收分別為11.69億元、18.21億元、15.70億元和10.99億元,累計付費商戶分別有58981家、97158家、88395家、89178家。同時,有贊的毛利率也不斷攀升,同期內分別達到51.9%、59.4、60.7%、62.9%。
但盡管如此,截至12月13日,有贊的市值僅約39.61億港元,約合5.09億美金。相比之下,多點30多億美金的估值,顯得不切實際。
多點雖然號稱是國內零售云解決方案龍頭,但鑒于主要客戶為關聯商超企業,且在后疫情時代,超市紅利逐漸消失、行業激烈愈發競爭下,其真實市場競爭力究竟如何,尚未得到充分驗證。
多點之所以在2020年、2021年開始出現高速增長,是因為彼時國內的商超企業深受疫情影響,有更多的消費者開始習慣在線上買菜、日用品等商品。為此,不少商超急需數字化轉型,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多點的發展。
多點之所以選在此時上市,一方面是因為虧損不止、資金短缺,另一方面則是在防控優化后,恐難以抵擋營收增速變緩的難題。至于多點是順利上市,還是像物美科技一樣“擱淺”,壹覽商業會保持關注。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