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松動”真的將成為花炮行業翻身的信號嗎?

圖片來源:unsplash
如今,年關將至,與煙花爆竹相關的新聞明顯增多。元旦恰逢防疫政策放開,很多人選擇用煙花釋放壓抑已久的情緒,然而,這一行為與現行的禁燃政策產生了矛盾。
關于禁燃令是否該放開的討論一直存在:一派認為燃放煙花爆竹會污染環境,也存在安全隱患,所以要遵循國家政策,嚴格禁燃;另一派認為燃放煙花爆竹是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一部分,代表著大家對新年的美好祝愿,是“年味兒”的體現,定時定點燃放并不會對環境產生太大影響,應該放開。
隨著今年各地禁燃限燃政策的相繼出臺,兩方的討論愈演愈烈。
自去年12月以來,全國多地針對煙花爆竹的燃放時間和區域做出了調整,以山東為首,東營、濱州兩市兩地率先明確春節期間可以有限制地燃放煙花爆竹;大連市也發布通告,控制燃放區域以及之外區域,除夕燃放煙花爆竹不限時。雖然禁燃的城市依舊占據多數,但仍有人將此視為政策松動的信號。
對于普通民眾來說,禁燃令放開可能只是意味著年節的娛樂多了一項。但煙花爆竹從業者們,卻嗅到了已走了數年下坡路的花炮行業的一線生機。
那么,“政策松動”真的將成為花炮行業翻身的信號嗎?
限燃放開又禁燃,花炮行業的前世今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禁燃令首次出現,在隨后的三十幾年間斷斷續續對全國各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以北京為例,1993年開始,北京城八區禁放;到了2005年,北京市由“禁放”改為“限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的“大腳印”煙花,使煙花爆竹一度銷量火爆,也讓花炮行業迎來了數年來的銷售巔峰,2009年春節,北京市三大花炮批發商的備貨量是75.5萬箱,最終賣出60萬箱,比前一年增加了37%。
2015年,全國各地開始出臺政策,大規模禁止煙花爆竹的燃放,違者將被罰款處罰。
2016年修訂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規定了煙花爆竹禁止燃放的地點,并指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確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地點和種類”,雖然各地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調整政策,但整體趨勢還是在轉向禁燃。
北京也于2017年規定,在五環路內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到了2022年1月1日,除限定區域外,全年全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可以說煙花爆竹基本上已經退出了北京市民的視野。
可以將北京視為全國各地煙花爆竹燃放現狀的一個縮影。2017年,北京的煙花爆竹臨時銷售網點有511個,到了2019年迅速縮減為37個,2021年僅剩10個,而到了2022年,煙花爆竹臨時銷售網點已不復存在。
放眼全國,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煙花爆竹相關企業60.8萬家。近幾年,新增注冊的煙花爆竹企業總體呈下降趨勢,2019~2021年分別新增5.5萬家、4.7萬家、5.0萬家,2022年僅有4.5萬家新注冊企業。很多相關人士都覺得,如果政策再不放開,這一行業將名存實亡。
2022年底,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初步放開,人們壓抑已久的情緒急切需要一個出口,恰逢年關,煙花爆竹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人們借以發泄的娛樂工具。
隨著部分城市禁燃政策的調整,一則“國內將放開煙花燃放政策”的傳聞在網絡中流傳,不禁引發網友的激烈討論,甚至讓市場燃起了對“煙花概念股”的追捧。
ST熊貓作為國內唯一一家煙花上市公司,2022年12月5日以來,在13個交易日內收獲9個漲停板,階段漲幅達40%。
花炮行業內部似乎也恢復了部分信心,拿“花炮之鄉”湖南瀏陽舉例,根據企查查數據,目前存續、營業的煙花爆竹企業有2111家,2014年新增注冊企業140家達到峰值,但2015年之后每年新增注冊企業呈現斷崖式下跌,每年新增注冊企業僅數十家。
而到了2022年,新注冊企業數量一躍而起,變成292家,幾乎接近之前4年的總和。有業內人士認為新的轉機即將到來,并開始對未來產生期待。
朋克過年的年輕人,追求“賽博儀式感”
煙花爆竹行業的春天真的要來臨了嗎?很多從業者認為不該盲目樂觀,且不論政策是否真的放松,單就消費者需求而言,最近幾年已經遠不如前。
一方面,煙花爆竹下長大的一代人正逐漸步入中老年,另一方面,生長于城市的年輕人中,有不少嫌鞭炮聲吵鬧、不環保,還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在家里看個熱鬧還好,親自燃放還是算了吧,聲兒大吵得慌不說,還凍手凍腳,關鍵也不安全”。
顯然,中老年人大多覺得煙花爆竹與年味掛鉤,而對于Z世代年輕人來說,慶祝年節的儀式并不只有這一項,一頓飯、一份紅包、或者是微信轉發一條下載的煙花視頻,都比費時費力的燃放要方便得多。
此外,電子煙花爆竹正逐漸成為傳統花炮的替代品。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的電子煙花是通過內部的電子元器件發熱點火,利用噴向空中的彩色紙屑反射彩色燈光,再結合哨子發出的嘯叫聲來產生火藥煙花的燃放效果。
與傳統煙花相比,電子煙花屬于環保煙花,不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不會污染環境,但仍屬于易燃品。在一些城市的傳統煙花禁燃區域,電子煙花卻是可以燃放的,因而成為了喜歡年節熱鬧氣氛的年輕人的新選擇。
而對于并不熱衷于“熱鬧”的年輕人,他們更熱衷于“賽博過年”——通過小小的一方手機屏就能獲得所有的儀式感。
打開蘋果應用商店搜索煙花,可以搜到各式各樣的煙花模擬器,結合AR功能和3D聲效,對于“只聽個熱鬧”的年輕人來說就已足夠。
還有一些專為年節準備的線上煙花燃放App,點擊“放鞭炮”的按鈕,屏幕上的鞭炮便會被點燃,手指上滑,屏幕上還會綻放出絢爛的煙花,結合分享給好友送祝福的功能,便能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其實不止燃放煙花爆竹,年輕人的很多儀式都可以在網絡上完成。比起提前選購煙花,他們可能更傾向于搶一個好看的紅包封面,大年三十當天發給親朋好友,與眾不同的各式紅包封面便成為了自己的社交貨幣。
顯然,年輕人中流行的不可阻擋的趨勢是,賽博掃墓、數字祭品、電子木魚、Hi-Fi梵音……任何“神圣”的線下行為都可以被搬到網絡上,比起現實中繁縟的禮節,他們更加注重心理上的行為滿足。
對于年輕人來說,就算禁燃限制不復存在,他們對于煙花的消費需求仍不算旺盛。而這一點,正是花炮企業從業者們面臨的一大問題。
堅守自我,還是轉型?
禁放限放政策之下,結合市場現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花炮企業選擇了轉型。
以“煙花第一股”ST熊貓為例。2001年,熊貓煙花的前身瀏陽花炮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熊貓煙花因參與北京奧運會的煙花燃放后一炮而紅。2008~2012年,公司營收從1.73億元持續上升至2.55億元。
但隨著政策的收緊,2013年熊貓煙花的營收跌至1.62億元,同比下滑36.37%。2014年,公司選擇轉型當時比較火爆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更名為“熊貓金控”,但后續便出現了兌付危機。
一番折騰之后,在2020年熊貓金控又轉回了老本行,專注于煙花出口貿易,并依靠煙花出口成功地渡過了難關,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熊貓金控營收分別為1.75億元、2.89億元和2.40億元,經營指標持續向好。
選擇轉型或走向出口的花炮企業遠不止熊貓金控一家。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煙花爆竹生產、出口國。據悉,中國煙花爆竹產量占全球的90%,出口量約占世界貿易量的80%。
據海關總署數據統計,2021年度,中國煙花爆竹累計出口32.29萬噸,金額累計51.9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2%和16.5%,亞洲、北美和西方國家都是中國主要煙花爆竹出口市場。
2022卡塔爾世界杯開幕式上燃放的煙花便來自江西萍鄉;而據美國煙花協會數據顯示,全美大型表演中使用的煙花75%都產自中國,個人燃放的煙花則98%來自中國。
僅2022年,“煙花之鄉”瀏陽的煙花企業在國內外燃放節慶焰火已經超過了500場。
這些數據似乎預示著,出口貿易已成為花炮企業的新生機。
最初更換主營業務方向或是從事出口貿易,可能是花炮企業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但行動較早的企業往往占據主動權,已經嘗到了甜頭。
然而,企業轉型與跨界若是走得太遠,往往得不償失,容易出現虧損,轉型失敗的熊貓金控即是最佳例證。
對于想要實現持續經營、轉型升級的煙花爆竹企業,還是應當在抓住市場機會的同時,找準自己的發展道路,逐步向高端智能多元方向發展,適時向外尋求出口,而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把自己放在一個被動地位,等著市場和政策轉好。借東風是其次,花炮企業是否能夠成功翻身,最終還是得靠自身的硬實力與前瞻的規劃。
畢竟,自己點燃的引線和等著別人點燃再炸響,感受還是大為不同的。
本文轉載自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已獲授權,版權歸新零售商業評論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8月24日,CBNData歷時5個月、攜手27家數據研究機構、集合5031位受訪者、匯聚100+專家意見、沉淀【23萬字】的《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正式發售!
此外,掃描下方二維碼,還可進入專屬社群,領取10元白皮書直減券,解鎖群友專享價。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