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光一時的初代婚戀網站,為何淪落到這般地步?

圖片來源:Pexels
你已經有多久沒有聽到傳統婚戀網站的消息了?
在探探、陌陌、Soul、blued等基于Z世代戀愛、社交需求而涌現的社交軟件層出不窮的當下,傳統婚戀網站正在慢慢失去用戶,尤其是年輕人群體。
沉寂已久的傳統婚戀網站,最近一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也并不是因為好消息。
2022年7月18日,有微博用戶稱,世紀佳緣CEO(首席執行官)、COO(首席運營官)、CFO(首席財務官)及幾名副總裁失聯,還有多名高層管理者“被帶走調查”。隨后世紀佳緣控股股東復星國際確認,公司個別管理層,因個人涉嫌職務侵占,目前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然而比起“消失”的高管,網友們顯然更在意過去發生在婚戀網站的種種亂象。在世紀佳緣高管被拘留的相關熱搜里,熱評大多為“早該嚴查了,都是婚托”、“里面充斥著騙子、色狼”。
曾經風光一時的初代婚戀網站,為何淪落到這般地步?
傳統婚戀網站式微
中國網絡婚戀交友起步于20世紀末,1998年,珍愛網前身中國交友中心成立。進入互聯網時代,一大批借助網絡提供男女個人信息的婚戀交友平臺相繼涌現。
成立于2003年的世紀佳緣網站打出了“嚴肅婚戀”口號,鼓勵用戶提交真實信息,“嚴肅婚戀網站”很快成為它的“金字招牌”。隨后珍愛網采取網絡紅娘模式,百合網率先實行實名制,一方面針對線上推出匹配推薦與精準搜索的“心靈模式”,另一方面在線下提供紅娘服務。有緣網則避開了三大玩家聚焦的中高端婚戀市場,切入了中低端婚戀市場,包括工人、農民、學生等,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及加工型企業較集中的長江、珠江三角洲地區。
盡管經營模式有所不同,但它們都吃到了中國第四代“單身潮”的紅利。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在《中國人真的都不結婚了嗎——從隊列的視角看中國人的結婚和不婚》披露的數據顯示,2000-2017年間,20~24歲、25~29歲以及30~34歲人口中未婚者的比例明顯上升。2000 年,20~24歲人口中未婚者的比例為 68.05%,而2017年該年齡組中未婚者的比例達到 81.51%;25~29歲人口中未婚者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16.71% 上升到36.01%,增加了一倍;30~34 歲的未婚群體也在擴大,占比由 2000 年的 4.43% 上升至 2017 年的 11.56%。
龐大的單身人口規模給婚戀交友行業帶來巨大的用戶基礎。
東京索非亞大學的社會學家James Frarer在他的著作《開放》中寫到,在千禧年代,因為互聯網的到來,從前找對象所依靠的家庭和社會人際關系網絡已經分崩離析,人們有一種強烈的錯位感,年輕人不知道該找誰幫忙。
網絡婚戀平臺以其便捷的服務、龐大的數據庫、快速的匹配方式等優勢,極大地拓展了年輕男女交友潛在對象的數量,為一段戀情的開始提供了諸多可能性。
人們開始學習在互聯網上尋找伴侶,網絡婚戀交友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2015年,網絡婚戀市場規模為 27億元,五年內翻了一倍,滲透率為 32.5%,較2011年增長了18.7%。
經過近十年的整合,世紀佳緣、珍愛網、百合網以及有緣網成為四大婚戀網站巨頭,均稱注冊用戶超過千萬。
世紀佳緣招股書顯示,2008年10月起,世紀佳緣開始針對網上提供的通訊服務費用收費。2009年便實現盈利。2011年,成立8年的世紀佳緣率先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開創了婚戀行業在資本市場的先河。而后的2015年,百合網也在新三板掛牌,成為國內婚戀網站第一股。珍愛網計劃借殼德奧通航上市,有緣網直接沖擊A股IPO。
2015年網絡婚戀市場收入格局顯示,世紀佳緣、有緣網、珍愛網、百合網四家廠商已占據行業近 63%的份額,營收占比分別為 26.7%、15.0%、11.0%和 10.2%。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婚戀交友平臺的投融資數量在2015年達到頂峰,一年共33起,僅對外披露的融資額就超過了18億元。
只不過好景不長。2015年后,資本速度進入冷靜期。近三年,婚戀網站的融資幾乎陷入沉寂。2020-2022年間,融資事件僅5起,融資總額為3.23億元。
四大婚戀網站的黃金時代,也在2015年達到頂峰后便逐漸走向終結。
2016年,上市僅5年的世紀佳緣宣布從納斯達克退市,隨后與“百合網”合并,成立了“百合佳緣”。從營收上看,兩大巨頭的合并并沒有達到“1+1>2”的效果。到了2018年,百合佳緣的凈虧損超過了8000萬元,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達到-720%。次年,百合佳緣宣布摘牌新三板,此后未再披露利潤數據。
而珍愛網在2017年借殼上市未果后被亞洲投資公司太盟投資集團收購,之后再無新的融資動作。有緣網兩次沖擊IPO也無疾而終,截至目前最新的有關有緣網市場份額的數據來自《2022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市場報告》,從收入來看,有緣網目前市場份額跌至5.8%,在曾經的四大網站中排名墊底。
年輕人不相親?他們正在把所有APP變成相親神器
市場環境的巨變成為初代婚戀網站阻力之一。20年前,“婚戀生子”被視為通向幸福的必經之路,不婚獨居被視為一種失敗,適婚人群愁婚恨嫁成為常態。
打開電視機,2003年播出的《粉紅女郎》創下當年國產劇收視冠軍,其中塑造的結婚狂方小萍成為這一時代的經典角色,引發廣泛共鳴。她作為幼稚園老師,周圍的人類不是已婚同事就是小孩,長期處于非常想要結婚卻找不到對象的焦慮之中,原生家庭里的三姑六婆時常對她逼婚,陣仗嚇人。
相親節目更是紅極一時,多年來占據同時段收視第一,在其后誕生的另一檔相親節目《中國式相親》,主持人金星一開場就拋出了“一人脫單,全家光榮”的口號。
然而這樣的光景,在這個走到哪都能聽到“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年代,已經變得難以想象。
隨著經濟環境與家庭觀念的變化,婚姻不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種選擇?!斗钦\勿擾》這類電視相親節目逐漸離開舞臺中心。智聯招聘發布的《2021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關于未婚職場人不打算結婚的原因,58.9%的女性受訪者表示“婚姻不是必選項”。
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數據,中國結婚登記人數已經連續三年下降,2021年首次降至800萬對以下??雌饋恚峭獾娜嗽絹碓讲幌胩と牖橐鲞@座圍墻。
在互聯網上,年輕人更決絕地宣告著新時代的婚戀觀。在豆瓣、小紅書、知乎等各大社交平臺的情感貼里十有八九都在勸分;女明星爆出戀情,萬千網友在線勸分,呼吁“搞事業”,拒絕“戀愛腦”。
表面上看,初代婚戀網站靠著龐大的單身人群及其炙熱的婚戀需求迅速崛起,如今需求消失,相應的產品自然也逐漸褪去光環。
然而從事實來看,“斷情絕愛”的輿論看似聲量大,但對于許多人來說,婚戀仍是剛需。《95后“單身”地圖》顯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越容易“單身”。一線城市單身率達到34%,二線城市為29%,三線城市為28%,四線城市為26%。沒遇到合適的人、圈子小、缺社交、工作忙是城市青年認為自己單身的重要原因——并不是因為不想。
因此在互聯網上,8 分鐘約會局、48 小時線上CP、高校精英相親會等自發組織的脫單活動琳瑯滿目,渴望婚戀的年輕人們跑遍中國互聯網的各個角落,他們在網易云寫情書,在豆瓣寫相親貼,在小紅書發相親筆記,在b站發求脫單視頻,甚至一些跟戀愛交友八桿子打不著的App上,如脈脈的交流帖、支付寶的基金討論區、閑魚的交易帖都變成了單身青年的賽博相親角。
據報道,在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討論區中,曾有超過50%的內容都是相親貼。而“招商白酒相親會”話題,更是幾次沖上了熱門榜,瀏覽次數超過412.4萬,7.9萬人參與討論。
B站發出的《青年戀愛白皮書》顯示,2021年B站脫單向視頻播放量高達7億次,戀愛技巧相關視頻播放量破億。無論是90后、95后還是00后,“想談戀愛”的樣本用戶占比都過半。
換句話說,當代年輕人幾乎在用一切渠道拓寬愛情的可能性,除了傳統婚戀網站。婚戀網站的目的性非常明確,這對于戀愛追求感覺和自由的年輕人來說,負擔過重。比直奔結婚,他們更愿意從社交開始。
后來崛起的大量陌生人社交平臺,對年輕人在意的“三觀契合”、“有感覺”等需求點更加關注,這反而在擴大年輕人社交圈的同時,更容易促成婚戀。
社交平臺的火爆也擠壓了婚戀平臺的生存空間。比達咨詢2021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婚戀交友平臺累計活躍用戶達3655.7萬人。而在年輕人社交領域,僅Soul一個平臺2021年活躍用戶就達到3160萬人。
近五成注冊者信息不實,“詐騙就當沒看到”
《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正式發布,預售直降70元!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