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休閑零食品牌相比,“零食一哥”良品鋪子的動作更多,觸角更廣,但這些動作迄今為止也沒見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些動作的背后,是良品鋪子“無處安放”的焦慮。
繼高瓴資本清倉式減持后,良品鋪子發公告稱公司將在3月24日有一筆總數高達1.773億股的限售股解禁,而這些股份占據總股本的44.22%。
財報顯示,2019-2021年,良品鋪子營收從77.15億元增至93.24億元,規模凈利潤的同比增長從42.68%到-18.06%,毛利率從31.87%降至26.77%,可謂是一直在走下坡路。到2022年第三季度,良品鋪子已經出現了從2021年四季度開始的第三次單季度凈利潤下滑的情況。
知名投資機構減持,“創新動作”不息,業績下滑“不止”,良品鋪子到底怎么了?它都做了哪些失敗嘗試?未來應該怎么做?
接二連三做細分人群的零食生意,卻一直在自嗨
針對細分人群做零食,是良品鋪子高端化戰略的體現之一。
2020年,良品鋪子董事長楊紅春認為,在歐美日韓,普通食品不怎么增長,只有高端產品才有增長,所以良品鋪子產品升級會牢牢抓住三個方向:針對不同人群健康營養需要、不同用戶場景需要、用更好的原料做最好味道的產品。
動作1:做兒童的生意,推兒童零食品牌,開線下店
于是2020年,良品鋪子就在行業內發起了兒童零食標準白皮書,并且推出兒童零食子品牌“小食仙”,一石激起千層浪,當時兒童零食賽道一度被媒體廣泛報道,一眾企業也開始跟風做兒童零食,百草味、三只松鼠也都分別推出了“童安安小朋友”、“小鹿藍藍”,來伊份也上線兒童食品“伊仔兒童零食系列”產品等。
良品鋪子用了更好的原料、更嚴格的檢測標準,當然也是和代工廠合作,據了解,這家工廠的車間投入就高達2億元,良品鋪子寄希望于更好的質量管控和研發來贏得優勢。
除了良品鋪子既有的渠道,2022年4月,良品鋪子還專門在武漢開了全國首家“小食仙X良品鋪子”兒童零食品牌專營店,如今仍在營業。良品小食仙還在零食大禮包里增加了一些恐龍魔法禮盒。
看起來良品鋪子也認真做了一些動作,而實際上良品小食仙的聲量卻在逐年變小。關于良品小食仙最新的業績說明,還停留在2022年半年報,良品小食仙上半年全渠道終端銷售額為2.19億,同比增長21.33%。除了自建品牌,良品鋪子還收購一家兒童食品品牌媽咪呀15%的股份,但也沒有公開過業績情況。
小食仙和三只松鼠推的小鹿藍藍都有過年營收4-5億元的時候,但2022年三季度財報都沒有了它們的身影。
從銷量上看,國內兒童零食市場的主力軍仍然是雀巢、瑪氏、旺旺等大牌。從爆款上看,小食仙似乎依然沒有爆款,而專注于兒童零食賽道新銳品牌如哆貓貓有爆款吸吸樂(乳酸菌果凍吸吸樂),妙可藍多、奶酪博士們有大單品奶酪棒。
在IP上,小食仙的IP形象差異化不明顯,線下店和“張君雅小妹妹”風格較像,更是比不過親自下場做兒童零食的小豬佩奇、迪士尼等大IP。
數據顯示,中國兒童食品行業市場規模2021年達到了1445.7億元,增長率為12.5%。
兒童零食是千級市場,而且在線下的零食店中,寶媽帶孩子購買的場景也比較多,良品鋪子聚焦兒童人群也可以理解,只是建立所謂的標準只是第一步,零食領域有個不可能三角“健康、好吃、低價”。那參見妙可藍多,為什么它引領的奶酪棒能在兒童零食市場一騎絕塵,原因之一就是它實現了“消費者頭腦中的健康”和相對的好吃。
更何況,從現狀來看,小食仙還在延續過去大而全的產品策略,和兒童的溝通也較為匱乏,對“好吃”的研究似乎也不多,這就使得它在終端的差異化不夠,后續增長乏力。
動作2:做健身減脂人群的生意,推健身代餐零食品牌
良品鋪子CEO楊銀芬對外表示,對健身代餐的中短期目標是銷售額10億元。
在健身代餐這個品類上,良品鋪子一共布局了兩個品牌,分別是2020年8月推出的“良品飛揚”,其一口氣推出了27款產品,產品有低脂魔芋、低脂全麥面包等,曾取得從上線到2021年中全渠道終端銷售額2.03億元的成績;
還有一個是2022年4月“控多卡”上市,這是良品鋪子孵化投資的品牌,品牌的價值主張是“好吃不餓還掉秤”,曾上線三個月,月銷破百萬。
只不過良品飛揚在2021年的財報中就沒有了消息。
控多卡是良品鋪子孵化投資的品牌,2022年前品牌總監段文從良品鋪子離職,變成了控多卡創始人。2022年年底,良品鋪子CEO楊銀芬接受采訪時主動提到控多卡,表示做控多卡是為了滿足愛吃零食、又擔心熱量過高、對自己體重有要求的人群。
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中國代餐輕食用戶持續增長,2022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1200億元。又是一個千億級市場,又“折戟”了一個新品牌,從自己躬身入局做到投資,從做低脂食品到做冷鏈運輸的減脂餐,產品看起來離健身人群越來越近,而良品鋪子在此賽道投入的精力也越來越少。
動作3:做糖尿病患者的生意,推出“解唐憂”品牌,開線下店
良品鋪子還直接進軍到了糖尿病功能性食品賽道。
2021年,良品鋪子成立的糖尿病食品事業部就圍繞“低碳水高纖維”的血糖管理方案,開發系列低碳水、低GI的控糖主食和零食。
2022年年底,武漢,一家名為“解唐憂糖友食品專賣”的門店開業,里面有160余種產品,包含主食、食材調料、休閑零食、飲品和功能營養5大品類,覆蓋一日三餐,每餐均價在20元以內。因為可以滿足一些控糖人群一站式采購的需求,吸引了一些對控糖人群的關注。
這就是良品鋪子CEO楊銀芬在采訪時提到的為糖尿病病人開發的零食品牌解唐憂。企查查顯示,良品鋪子參與投資了解唐憂,解唐憂的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為肖金玲,最終受益股份為45%。
據了解,解唐憂要落地更多門店,五年內成為中國糖尿病食品第一品牌。
據了解,中國有1.4億糖尿病患者。在小紅書上,關于控糖的筆記高達38W+,零糖、低碳水化合物、低GI飲食等成為關鍵詞。
而成立于2020年的糖友飽飽,也是專注糖尿病細分領域的低碳水食品品牌,產品包括主食和烘焙類零食,今年年初完成了由星陀資本投資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
入局市面上不少企業都盯上了糖尿病細分人群,只不過更多產品起到的是安全功能,也有企業推出了能真正調節血糖、降血糖的食品,這個賽道也在“卷”。
其實不管是做兒童的生意,還是做健身人群的生意,還是做糖尿病患者的生意,良品鋪子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在做垂直人群的生意,滿足特定的場景,在原有的業績體系下,如何實現增長,做垂直人群和特定場景就是其中一個方向,可能是良品鋪子為了增強用戶粘性的新嘗試。
據了解,在良品鋪子,研發團隊每研發出一款過億單品可獲獎勵超過百萬元,而且已有多個團隊獲得百萬大獎。但推出了一個個上億級單品,然后呢?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獲得短期增長,獲得一堆億級的低矮灌木叢嗎?
而且目前良品鋪子的拓品思路看起來都是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做細分人群的生意、找代工廠、推出一堆產品,對外宣傳產品的原料有多好,做的產品有多專業,但看起來都在自嗨,在消費端還未引起大的反響。不管做哪個人群的生意,都要消費者買單才行,都要扎下根來,做出真正差異化的產品,才有可能改變現狀,否則就是嘗試的時間成本和投入成本居高不下,卻一直失敗。
不斷開拓賽道,卻在“丟西瓜撿芝麻”
在良品鋪子一味往高端化方向做的時候,立足低價的零食量販“黑馬”零食很忙短短幾年開出了2000多家線下門店。2022年零食很忙全國門店零售營業額達64.45億,同比增長139.7%;公司年度綜合納稅總額超1億,同比增長204.8%。
而良品鋪子的門店數為3000多家店,有1萬余名一線業務人員。
可能是無法忍受自己的零食市場被分走,也可能是認為自己有幾千家店的線下渠道優勢,于是2022年下半年,良品鋪子又下場了。它推出了自有品牌零食頑家,品牌Slogan為“便宜才是硬道理”,開出4家店,今年要聚焦湖北市場快速拓展布局。
今年年初,良品鋪子又投資了零食集合店品牌“趙一鳴零食”,這個2015年在江西宜春起家的品牌總門店數已800余家,多集中在縣域。
零食量販店,包括之前的臨期食品折扣店的崛起,都是因為符合了經濟下行趨勢下人們對低價的需求。而零食量販店之所以能做到比商超更低的價格,則是因為零食量販店相比傳統商超費用更少,因為低價、品類豐富、動銷更強,零食集合店可以直接采用買斷制,可以解決品牌商的回款周期問題。
有業內人士認為,不管零食量販店的故事包裝地多么完美,永遠只能在低價上做競爭。
如果這個新賽道的競爭關鍵是低價,對零食量販店來說,開更多的店,形成更大的采購量從而獲得規模優勢,以及促成更快的動銷,都是發力點。
對于一直做“高端化零食”的良品鋪子,選擇“中場”進入,而且零食頑家選擇的是不售賣良品鋪子的自有品牌,以售賣第三方品牌為主,那就需要問問自己在上述兩個方面有優勢嗎?
除了做零售量販店,良品鋪子還進入了餐飲這個賽道。
早在2021年,良品鋪子就在武漢開出了“Tbreak良品茶歇”門店,主推茶飲、西點、咖啡、冰淇淋等產品。但據新消費智庫觀察,Tbreak良品茶歇良品大廈店的最新狀態是“暫停營業”。
2022年,Tbreak coffee入駐良品鋪子武漢人信匯店,在原本的店內布局下,增加了咖啡吧臺,這是店中店模式,該店尚在營業,但也沒有新店開出。
到2023年,良品鋪子就表示要打算在新開的門店中增加咖啡、烘焙、短保面包等餐飲品類,這不,采用中店模式,增加咖啡餐飲等品類,不就規劃上了。
我認為,這種店中店模式,可能更適合走低價或平價咖啡路線,畢竟沒人愿意為一個零食店里的咖啡付太多溢價,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成本低,能通過咖啡這種剛需高頻的餐飲品類,為門店引流。
這和武漢另一家知名連鎖品牌Today便利店有點兒像,Today便利店也做了自己的咖啡連鎖品牌???,有店中店模式,有開在Today隔壁的獨立小門店模式,也有開在核心商圈武漢天地的“大空間模式”。Today便利店目前已在武漢開了10多家??ЭХ鹊?,有關掉的,也有新開的。良品鋪子才剛剛開始。
那同樣是開咖啡店,便利店的協同效應可能更強,畢竟便利店有餐飲鮮食的供應鏈和相關服務體系,顧客還有可能停留,而良品鋪子一個零食店里賣咖啡,似乎跨度更大。
總的來說,我認為,良品鋪子的這兩個線下動作,并不是基于其現有優勢下的最優解,還是一種無法預知未來的探索。所有的探索都應該先找到“自己”,而不是跟風。
良品鋪子和休食還有未來嗎?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整體上,中國的休閑零食領域,幾個巨頭都是以代工為主,因此,整體的一個創新升級,以及迭代的紅利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
從這個角度說,休閑食品巨頭們的“陣痛”幾乎是必然的,現在的競爭和以前不一樣了,早期的高營銷投入打法已失靈,這些休食巨頭并沒有足夠的護城河和門檻。
特別是當休閑食品巨頭們品控頻頻出問題,消費者忽然發現這些高端零食品牌的背后都是找的代工廠,以前講故事、做營銷那一套高端化零食的套路,人們不再買賬了。“什么三只松鼠、良品鋪子,哪個折扣多就買哪個。”有消費者表示。
作為萬億賽道,休閑零食消費高頻、覆蓋人群廣,不可能沒有市場和未來。集中被卡脖子的是良品鋪子、三只松鼠這種老一派的零食企業。
當然,休閑零食賽道依然有一些新的方向。零食量販店往下做,做的是多品類的集合,殺手锏是低價。而熊貓沫沫、薛記炒貨們在往上做,做的是短保、新鮮、高客單。它們都獲得了資本們的青睞。
休食巨頭們如果仍然停留在原地,只做一些隔靴搔癢的探索,而不從工廠端、供應鏈端做大的突破,那市場份額只能漸漸萎縮。
具體到良品鋪子身上,它也是如此,良品鋪子為了獲得增長一直在探索,但反映在財報上凈利潤卻在不斷下跌。因為它一直是一種小打小鬧的探索,到處插一腳,這種探索牽扯了太多精力,是一種激進的“病急亂投醫”,沒有真正聚焦到一個核心痛點去做改革創新,甚至一些應該做的功課也沒做好。
良品鋪子的未來方向該往哪兒走,我采訪了萬物天澤營銷咨詢創始人許曉輝后,總結了如下幾點。
第一,在產品上進行“強創新”。
良品鋪子最核心的問題在產品本身的研發和創新上,但它們相關的研發投入并不大。從增量競爭時代到存量競爭時代,產品層面還是要做強創新。
第二,作為零食,要提高審美價值。
產品的審美設計是產品價值的一部分,尤其是短視頻、直播時代,可視化顏值就是產品的必要組成部分。除了產品本身的物理價值,消費者也需要情緒價值。作為零食,對審美的要求更高,但良品鋪子目前在審美上是欠缺的。
第三,經營品牌,要加強內容營銷。
作為一個品牌,你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是要靠內容實現的,而不僅僅是靠賣貨。以奶茶行業為例,這幾年奶茶的整體品牌化做得很好,有更多互聯網化的事件,直播間的場景也做得更好玩,有自己的格調,這些都是內容營銷的范疇。
也許,“激進”的良品鋪子是時候停一停、想一想,找到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
本文轉載自新消費智庫(ID:cychuangye),已獲授權,版權歸新消費智庫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正式發布,預售直降70元!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