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不管新茶飲企業能否成功上市,但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已是不爭的事實。

圖片來源:pexels
今夏,新茶飲熱度再起,這種熱度不僅局限在新品和新口味上,更進一步傳遞到二級市場,整個行業正迎來“上市潮”。
繼6月份茶百道完成由蘭馨亞洲領投,正心谷資本、草根知本、中金資本、番茄資本跟投的新一輪融資后,市場上就傳出茶百道正在同步籌備赴港股上市進程的消息。
除茶百道外,古茗選擇高盛和瑞銀安排推進香港IPO事宜,預計明年初上市,計劃募集資金約3億美元。目前古茗方面的回應是“不予置評”。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8月,當時古茗也曾被爆IPO計劃。
另據相關媒體報道,滬上阿姨準備香港IPO,預計今年年底遞交招股書,中信證券和海通國際將共同幫其推進。霸王茶姬也被曝出正在探討赴美IPO,并與美國銀行和花旗合作。此外,主打奶茶+炸雞的新時沏,也是本次IPO的大軍之一。更早之前,蜜雪冰城曾向A股遞交招股書,但上市計劃卻一再被擱淺,目前仍未透露新的上市地點。
有消息人士稱,這幾家都明確的上市計劃,而且在比拼誰的速度更快。至于新茶飲為何扎堆沖刺IPO,業內普遍認為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消費市場穩步、持續恢復的助力。
新茶飲競爭背后,看誰錢多
進入2023年,新茶飲行業競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行業也在紅海中廝殺。
一方面新茶飲行業技術壁壘低,市場準入門檻低,產品同質化嚴重。當市面上一家推出爆款新品時,其他品牌能在半個月內推出類似產品。為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價格戰就成為行業最常見的打法。
比如說,悸動燒仙草、書亦、滬上阿姨、茶百道、古茗目前的客單價均在13-16元之間,處在同一價格帶。不僅如此,此前曾標榜高端新茶飲的奈雪和喜茶,早期價格動輒30元一杯起步。而如今不僅告別3字開頭,還開始在抖音上推出“100元喝10杯喜茶”“9.9元奈雪配送到家”的團購。
另一方面,面對高線城市的密集開店潮,針對下沉市場的“爭奪戰”和“加盟戰”也在打響。其中,樂樂茶推出“0.5倍樂樂茶+1.5倍其他茶”加盟店概念;書亦燒仙草則推出創業幫扶計劃,提供1億元幫扶加盟商;堅持自營多年的奈雪的茶,前段時間也放開加盟政策。
喜茶自去年下半年放開加盟政策后,據窄門餐飲數據,截止今年7月份門店已突破2121家,并且這些門店多以下沉市場為主。這意味著喜茶已經與茶百道、滬上阿姨、蜜雪冰城等開啟在下沉市場的貼身肉搏。
除應對行業競爭需要大量資金外,新茶飲自身發展也需要更多資金支持。按照當前新茶飲拓店速度來看,若無意外今年下半年多家新茶飲品牌將進入到萬店規模。但“萬店”之下,產品的持續創新、爆品的持續打造、加盟商團隊的管理和賦能均需更多資金投入。
面對大量的資金需求,上市融資不失為一個方向。然而“新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股價表現卻并沒有給出很好的表率,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股上市當日,開盤價和IPO價分別報18.86港元/股和19.80港元/股,上市即破發。而到了今年6月30日,奈雪的茶收盤價為5.42港元/股,兩年時間股價蒸發超72%。
奈雪在二級市場的股價表現糟糕,也讓一級市場投資人對新茶飲賽道的融資開始謹慎。以2022年為例,新茶飲賽道共披露了26件融資事件,披露的融資總金額超過45億元,這和2021年的融資金額相比有著明顯差距。
一系列現實問題下,新茶飲品牌只能通過上市來募集更多資金。否則一旦競爭對手搶先一步上市,便有了更多資金加速擴張,就會讓自身陷入尷尬的境地中。
“科技”的概念并不好使
2022年蜜雪冰城原擬在深交所主板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001萬股,募集資金649559.19萬元,用于生產建設類項目、倉儲物流配套類項目、其他綜合配套類項目、補充流動資金。但因蜜雪冰城的S2B2C模式,也導致蜜雪冰城的上市計劃被擱淺。
所謂的“S2B2C”簡單來說就是,蜜雪冰城并非一家新茶飲消費公司,而是一家供應鏈公司,這點從蜜雪冰城的招股書中也能得到側面證實。
一方面,蜜雪冰城招股書中所提到的22000家門店中,直營店為73家,加盟店為21582家。另一方面,從2019年到2022年的前三個月,蜜雪冰城最大的營收入來源便是食材和包裝材料的收入,在蜜雪冰城主營業務收入中分別占比86.2%、85.5%、87%和87.7%,幾乎接近九成。
市場變了,從增量向存量
事實上,不管新茶飲企業能否成功上市,但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已是不爭的事實。
細化到企業來看,當一個行業逐漸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后,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博弈將更加激烈。
電商平臺這些動作的背后,符合存量市場競爭下的最大特點——一人之失即他人所得。
另一方面抱團取暖、優勢互補、互相融合也將成為新茶飲品牌抵抗風險的武器。從此前喜茶收購王檸和野萃山、奈雪收購樂樂茶來看,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兼并融合已有所顯現,“1+1>2”成為所有企業追求的目標。
套用一句很多創始人在敲鐘現場的發言“上市不是終點在,而是高質量發展新起點”。的確,上市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而只是某些情況下的“特效藥”,要想徹底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還需從企業內部著手。
據艾瑞咨詢預測,2023-2025年新茶飲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分別為13.4%、6.4%、5.7%,這意味著未來整個行業的增速將逐漸下滑,但加入這條賽道的玩家卻并沒有減少。沖刺IPO之外,新茶飲確實需要在打破創新瓶頸、貼合消費需求上下功夫了。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