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擊“城市戶外”第一股蕉下還是招股釘子戶,“半路殺出”的伯希和仍只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初生嬰兒”,離掛牌上市的路怕是還有段距離。

圖片來源:unsplash
近日,戶外運動品牌伯希和同國元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創立于2012年的伯希和自主創建了PT-CHINA新自然科技平臺,目前開發PERFORMANCE、MOUNTAIN、CLASSIC、TRAINING等系列產品線,覆蓋徒步、登山、露營、悅野等新自然戶外場景。
“想吃第一只螃蟹”的蕉下上市之路并不順利,經歷多次招股書逾期失效,至今仍未完成掛牌工作,伯希和能否實現“并駕齊驅”乃至“彎道超車”成為一大看點。
伯希和,崛起靜悄悄
“半路殺出”的伯希和是何方神圣?
靜悄悄崛起的伯希和十幾年前就已是“互聯網大牌”。
2012年,淘寶商城更名“天貓”,伯希和是第一批入駐天貓的戶外運動品牌,推出沖鋒衣、抓絨衣、防曬皮膚衣等類目,之后又相繼入駐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臺。
據品牌方透露,在這個純電商階段,伯希和取得戶外類目銷量前十的好成績。
線上的成功未能填飽伯希和的胃口,2015年,伯希和收到國外某資金3500萬美元的加持,著手鋪設線下門店,并于2016年在北京通州萬達廣場開設首家線下門店。截至目前,伯希和在全國范圍內共有超百家線下門店。
2022年是伯希和發展歷程的重要分水嶺,首家品牌體驗館PELLIOT SPACE正式建成,全年營收超5億元。
更有消息稱,伯希和計劃在2023年實現15億的營收規模。“從5億到15億”有著大文章。
人們對于戶外運動的需求快速增長,近年來,露營、騎行等生活方式逐漸興起,戶外運動品牌開始呈倍數增長。
此外,當下眾多社交平臺上興起了戶外風穿搭、山系穿搭,戶外服飾裝備已然不再局限于戶外運動場景使用,而是融入到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之中。
戶外消費需求的擴增,讓伯希和這種主打性價比的戶外品牌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2021年發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中提出,要普及推廣冰雪、山地戶外、航空、水上、馬拉松、自行車、汽車摩托車等戶外運動項目。
2022年發布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中指出:計劃到2025年戶外運動產業規模將超過3萬億,更是呼吁打造戶外運動龍頭品牌。
天時地利人和,伯希和近些年的悄然崛起也就不難理解了。
伯希和走得路子有多野
戶外運動品牌存在鄙視鏈,穿外國品牌總感覺要比穿國產品牌要更加專業。
談起戶外運動品牌,人們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外國貨:老大哥始祖鳥,被笑稱為冬日“學生校服”的北面,“中產收割機”的Lululemon,還有平價“直男”的迪卡儂……
當然,戶外運動媚外不無道理。外國戶外運動興起比國內早的多,我們現在玩的大都是別人玩剩下的。
外國戶外運動品牌往往具備合理細分的垂直戶外領域、科技前沿的戶外服飾技術以及悠久濃厚的企業文化和理念,這些都是使其穩坐寶座的法寶。
但市場蛋糕就這么多,伯希和要發展,就必須從突出重圍,轉變產品理念是伯希和走的最“野”的一步。
傳統的戶外運動產品邏輯是聚焦于垂直細分領域的科技研發,基于特定的戶外重場景來設計相關用品,這也導致大多數產品重功能輕外觀,在款式和顏色上較為單一,難以走入日常生活場景。
而伯希和自建立起就倡導“回歸自然”的產品理念(WELCOME TO NATURE),“新自然戶外”的新概念,抓住人們在快節奏時代的慢需求,開發功能復合性強、具有時尚元素的戶外產品,兼顧運動、通勤,讓戶外服飾成為人們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符號。
比如今年推出的山系露營沖鋒衣和經典款CLASSIC全新系列沖鋒衣,將當下火熱的露營風與沖鋒衣結合,沒有使用黑灰棕綠藍等傳統色調,而是米色、巖灰色、藏藍色、橄欖色三種戶外流行色,融合了流行時尚元素,而三合一可拆卸穿法也使得服飾更好適應不同的使用場景。
當然,路子走得野,也得走得穩,戶外服飾的根本在于技術研發。
據稱伯希和與POLARTEC、EVENT、CORDURA、PRIMALOFT、DERMIZAX、VIBRAM、POLYGIENE、RECCO等全球頂尖戶外科技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開發了PERFERMANCE專業性能系列產品。
據官網顯示,目前伯希和擁有STORM BREATH防水透濕科技、P-ENERGY TECH熱能反射科技、WARM LOCK鎖溫科技、STORM SHIELD風盾科技、STORM DAY速干科技等核心科技。
伯希和由此斬獲的品牌榮譽也不少:獲評“2015年戶外產業十大杰出品牌”“2016中國戶外領軍品牌”“2016國際品牌裝備大獎”,連續三年榮獲中國紡織協會“年度十大紡織類創新產品大獎”。
只不過,伯希和在競爭激烈的當下,依然沒有觸達到更廣泛的人群中去。
伯希和,干得過蕉下嗎?
有著同一個“上市夢”的蕉下與伯希和,誰能率先“靠邊上岸”?“半路殺出”的伯希和,干得過歷經多年上市流程的蕉下嗎?
粉絲基數是品牌收割力的有力展現。從淘寶平臺上搜索,蕉下官方旗艦店粉絲數為702萬,伯希和官方旗艦店則為194萬。
而從營收數據上看,僅2022年上半年,蕉下營收就達到了22億元,而同年伯希和全年營收只為5億元。
綜合來看,伯希和想要趕上乃至超越蕉下還遙遙無期。
當然,伯希和與蕉下相比也并非完全沒有優勢。
比起深耕戶外防曬的蕉下,伯希和更注重品牌的多元化發展。
2019年,伯希和買斷了韓國帆布品牌EXCELSIOR帆布鞋中國經營權,融合運動行業和時尚行業,把握跨行業巨大的市場機會及發展空間。
消費者的投訴也能一定程度體現品牌的發展狀況。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伯希和投訴量僅為兩位數,主要圍繞第三方平臺銷售優惠以及節假日售后服務等問題。
而蕉下的投訴量則是前者的十幾倍,產品的質量不佳、品控不穩、價格波動和不完善的售后服務使其倍受爭議。
從相關投訴內容可以看出,相比蕉下,伯希和的售后服務更加完備。
戶外運動產品很多功能特質比如抗磨損需要長時間的檢驗,不同使用場景下的產品后續維護與保養也是一大難題。
面對這些問題,伯希和在最初做線上時,就將提升體驗的重點放在產品退換和維修政策——“90天物流退換貨,終身免費維修”。
并且伯希和正致力于線上線下同價,讓消費者能夠同時收獲親身體驗和實惠價格。而反觀蕉下的品控、產品質量投訴問題,恐怕才是比較致命的弱點。
你方唱罷我登場,沖擊“城市戶外”第一股蕉下還是招股釘子戶,相較之下,“半路殺出”的伯希和仍只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初生嬰兒”,離掛牌上市的路怕是還有段距離。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火熱預售中,限時直降140元!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正式開啟預售!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