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哽咽道歉時,蜂花抖音號在相關視頻下留言“能不能撿粉絲”,“5斤79元”還真拉來了上百萬粉,連蜂花都感慨自己有“實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短短兩三天內,蜂花漲粉超百萬,帶貨GMV超過2500萬,不少產品直接賣斷貨,還接連上了好幾個熱搜。
蜂花到底做了什么?
這一切都要從蜂花跑到李佳琦掉粉視頻下方“撿粉絲”開始說起……
李佳琦“跌倒”,蜂花“吃飽”
李佳琦“塌房”后,許多品牌都蹭起了流量,其中蹭得最成功的,當屬國產洗護品牌蜂花。
9月11日,當李佳琦在直播間中哽咽著道歉的時候,蜂花官方抖音賬號就出現在李佳琦相關熱點視頻的評論區,并留言:“對不起,弱弱地問一下可以撿粉絲嗎?”
隨后,蜂花抖音官方賬號發布了一條“79能在花花這里買到多少”的視頻,還連夜上架了三款79元洗護套餐。截至9月14日發稿,蜂花抖音旗艦店里的這三款79元套餐都顯示被搶光了。
▲蜂花抖音官方旗艦店的3款79元套餐均被搶光,圖片來自抖音。
一波操作下來,蹭熱點的蜂花,把自己蹭成了熱點,接連上了好幾個熱搜。
9月12日,“蜂花商戰”“蜂花撿箱子”“蜂花回應撿箱子發貨”等相關話題就上了熱搜,截至9月14日,“蜂花商戰”話題有2.3萬討論,累計閱讀量達到2.3億。
▲微博上的“蜂花商戰”話題引發關注,圖片來自新浪微博。
而平日里只有幾十人、幾百人的蜂花抖音直播間,也開始涌入大批觀眾。
從9月11日開始,其直播間最高在線人數突破3萬人,截至9月13日19點40分,,累計觀看人次達到了1971.6萬人。
蜂花不僅蹭到了熱度,也確實撿到了不少粉絲。
截至9月12日12:00,抖音蜂花官方旗艦店的粉絲數量為257.4萬,而截至9月14日15:53,該賬號的粉絲數量已經突破374.4萬,短短兩日,粉絲數量增長了近120萬,而且粉絲數量還在增長當中。
僅在9月12日當天,蜂花就撿了50多萬的粉絲。蜂花官方旗艦店抖音號還在9月13日發看一條視頻匯報這個“戰績”,而且還驕傲地對粉絲說:“憑實力撿的”。
▲蜂花抖音號發布漲粉視頻,圖片來自抖音。
蜂花不僅蹭了熱度,撿了粉絲,銷量也是大漲。
果集·飛瓜抖音數據顯示,9月12日的抖音直播帶貨日榜中,蜂花直播間以直播間單日1000萬-2500萬元的銷售額排名第五,截至9月13日晚7點40分,蜂花直播間累計銷售額達到了2500萬-5000萬元。
在沒熱度可蹭的時候,蜂花直播間的銷售額并不高,過去180天里,其單日銷售額最高的時候為500萬-750萬元。
賣慘、哭窮、拉踩,屢試不爽的套路
在此次李佳琦事件中,蜂花是一邊蹭著流量,一邊瘋狂拉踩花西子。
要知道,花西子并不是引發眾怒的主要原因,但是,蜂花在蹭流量的過程中,卻將“花西子79元一支眉筆很貴”這個點不斷放大。
例如,蜂花抖音官方賬號在短視頻中,多次使用“79元能在花花這里買到什么”,“79元可以買很多洗發水和護發素”,“我家護發素一瓶等于0.12花西子”,“79等于五斤半”等話術。
▲蜂花官方賬號拉踩花西子,圖片來自抖音。
蜂花官方賬號甚至模仿網友,直接用單克多少錢的方式計量。同樣是79塊錢,在花西子只能買到3支0.08克的眉筆,在蜂花卻能買到3瓶5斤的洗護產品,拉踩有些過于明顯了。
花西子和蜂花同屬國貨品牌,卻像兩個陣營。打著“國貨情懷”的蜂花,利用網友對花西子的負面情緒蹭流量,如果兩者是競爭對手的關系,或許還能理解,關鍵是,蜂花跟花西子并不是競爭對手。
在外界看來,通過“賣慘”“裝窮”等方式來獲取流量,已經成為讓蜂花屢試不爽的一種營銷套路。
它最早開始玩這種套路是在2021年。當年,一條“蜂花疑似倒閉”的視頻突然火了,還上了熱搜,許多心疼國貨,支持國貨的消費者涌入蜂花直播間,為其帶來了一波“野性消費”。
蜂花董事長顧錦文在2022年接受采訪時曾透露,2021年11月火了之后,蜂花在抖音的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比前一個月翻了7倍。
2022年,蜂花又火了一次。2022年5月17日,“蜂花董事長含淚直播”的話題沖上熱搜。網傳蜂花董事長在直播間含淚表示,蜂花不是雜牌,長期受到外資企業打壓,10年來僅漲價2元。
那次熱搜同樣給蜂花帶來了巨大的流量。2022年5月18日當晚,蜂花直播間人數暴漲幾十倍,超16萬人涌入。
之后,蜂花進行了辟謠,表示老板很忙,暫時沒時間直播。但“裝窮”的人設從此立住了。
后來,有網友提出升級包裝等建議,蜂花卻給出了“這個要花錢吧”、“我們其實本來就很廉價”、“沒有錢”等“哭窮式”回復。
由此可見,從2021年至今,3次熱點事件的流量都給蜂花帶來了十分喜人的銷售增長。
對于蜂花此次的做法,網絡上有人反對,也有人支持。
提出反對意見的大都是一些行業人士,他們認為,同是國貨品牌,蜂花沒必要這樣拉踩花西子。而且蜂花將產品論斤賣的行為,可能會誤導消費者,長此以往,消費者會認為國貨品牌只能走低價路線,對國貨品牌來說是一種損害。
有不少網友則力挺蜂花,怒懟行業人士,稱“只要消費者不反感就行了,從小用到大的蜂花便宜好用,關業內人士什么事”,“業內反感,基本上等于消費者喜歡”。
9月13日,“蜂花蹲熱點引發行業人士反感”話題上了微博熱搜,截至發稿,已經有1.6萬條討論,2.9億的閱讀量。
“套路”雖有效,小心被反噬
過去一直很低調的蜂花,這些年為何為變得如此渴望流量?甚至為了流量還會采取一些并不是很光彩的做法。
主要還是因為,傳統大賣場渠道的零售紅利基本見頂,過去以線下渠道為主的蜂花,如今不得不向線上渠道轉型。
蜂花董事長顧錦文在接受“南都灣財社”采訪時曾表示,2021年蜂花在全國各地有一級經銷商300多家,覆蓋1600多個大中小城市,實體終端延伸至630多家大賣場,覆蓋沃爾瑪、家樂福華潤、永輝等,甚至包括鄉鎮小店。
近些年,蜂花一直在提高線上渠道的占比,2020年蜂花的線上線下銷售比例為26:74,2021年該比例為40:60,到了2022年一季度,該比例已達38:62。顧錦文表示,未來蜂花還將繼續提高線上銷售的占比。
2021年8月入駐抖音之后,靠著蹭熱點事件的流量,蜂花線上銷量的增長還是比較明顯的,截至2022年11月,蜂花在抖音平臺的GMV已經突破了1億元。
據某位電商服務商透露,蜂花的營銷方案是上海的一家服務商做的,它從2021年開始就在運營蜂花直播間。
▲9月13日,鴻星爾克直播間主播表演用鞋子洗頭,洗發水是蜂花。
流量是把雙刃劍,蜂花在玩流量的同時,也已經遭到了流量的反噬。
顧錦文在接受“南都灣財社”采訪時曾吐露過這方面的煩惱:自2021年那次火了之后,網絡上經常有人用假照片發視頻,冒充蜂花董事長做視頻封面,用虛假賣慘銷售引流、蹭流量。這種行為已經影響了蜂花品牌的聲譽。
此次事件發生后,也有業內人士給蜂花提了個醒,站在企業營銷的角度來看,蜂花利用消費者的“國貨情懷”或“同情弱者”的心理,來獲取流量增加銷量的行為無可厚非。
但是,這種“套路”不能玩太多,玩得多了,反而會傷害消費者的“國貨情懷”和同情心,最終形成的反噬,仍將由品牌埋單。
本文轉載自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