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奶奶”飾品到年輕人新寵,珍珠飾品的走紅是時尚的輪回?還是市場的炒作?
圖片來源:Pexels
“這款項鏈光澤感非常好,很柔和精致,搭配最簡單的白襯衣也完全不落俗套,今年好多女明星都在帶同款,喜歡的姐妹們抓緊去拍,明天就不再補單了。”
古典布景彰顯優雅的氣質,暖色柔光燈打造浪漫的氛圍,妝容精致的主播侃侃而談,介紹著珍珠的品類、鑒別方法和穿搭示范,儼然變成了教學直播。
涌入珍珠市場的年輕人
珍珠翻紅,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
Morketing認為二者都有,并且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接下來就仔細分析原因。
-
直播風口,珍珠起飛
自2020年起,線上零售的腳步就在不斷加快,珠寶行業也是如此,據新抖數據平臺顯示,7月抖音主播帶貨榜的前三名均來自珠寶行業,月成交額均突破5億元,前十名中有一半被珠寶主播占領。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粉絲數量僅有百萬,不算大的體量卻撬動了上億的銷售額,直超粉絲數千萬的東方甄選和交個朋友。
可以說野路子打法在開辟新市場時異常奏效,珍珠直播垂類賬號迅速崛起。近兩年諸暨珍珠在直播行業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40%,諸暨山下湖鎮的新長樂村甚至培育了一批專業電商團隊,幫助去年該村線上銷售額突破了40億元,仿佛只要帶上諸暨倆字的珍珠直播就沒有虧的。
不僅如此,如今拋去傳統思路的珠寶“正規軍”品牌也紛紛加入“網紅+直播+電商”的玩法,交個朋友趁著熱度開啟珠寶專場,和禮蘭珠寶合作推出交個朋友專屬特價珍珠飾品;最近爭議很大的瘋狂小楊哥也經常帶貨周六福珍珠項鏈;董潔更是憑借和珍珠調性高度吻合的氣質成為直播間里的珍珠種草機,合作的品牌偏向于小眾設計款。
借助直播,珍珠飾品從商場一層的專柜走向原材料批發市場,這無疑降低了門檻,觸達了更廣闊的受眾群體,而此時觸達最多的就是有直播消費習慣的年輕人,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珍珠能從奶奶輩的飾品變成了年輕人的心頭好。
-
日本排污,市場焦慮
如果說直播是主動擁抱變化,那么環境污染就是被迫承擔后果,日本排放核廢水事件給珠寶界也帶來了巨大的震顫。不同于其他礦石類珠寶依靠大地的“饋贈”,珍珠可以在淡水或海水進行人工培育,因此也極其看重水質。
而排放核污水的日本正是與世界珍珠市場最密不可分的國家。話說18世紀以前,天然珍珠昂貴且稀有,是只有皇室和貴族才能佩戴的飾品。1893年日本率先突破了珍珠養殖技術,御木本·幸吉培育出了第一顆養殖珍珠,此后日本的珍珠產業迅速發展,1916年就開始了商業化養殖,而此時距澳大利亞大規模生產還有四十多年,中國的淡水珠養殖技術更是直到1983年才逐步完善。時至今日,日本的Akoya珍珠仍舊占領不小的市場份額。
日本排放核廢水后,不少人擔憂污水是否會導致母貝大量死亡,就算能產出,那些珍珠是不是也含有輻射。面對種種疑慮,市場也焦慮了。河南省珠寶玉石行業協會專家組成員楊佳在面對《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用“前所未有”形容今年珍珠行業的漲勢,“一串同等品質的10mm—12mm尺寸的澳白珍珠項鏈今年價格能達到30萬元,此前大概在10萬元到15萬元之間。”
珍珠產量減少,導致價格一路狂飆,如此夸張的漲幅背后是消費者的恐懼和商家的貪婪,正如營銷消失的馬爾代夫那樣,萬一被污染的海水再也培育不出珍珠,你還有什么理由不趁現在買一串呢。
-
明星效應,銷量翻倍
改變銷售渠道,制造焦慮是重要因素,但珍珠的爆火更離不開這幾位女明星的“傾情代言”。
最火的當屬倪妮,在小紅書搜索關鍵詞“倪妮珍珠”,相關筆記達到兩萬多篇,商品3100多件,相關搜索詞條都有15個。簡單的黑T搭配光澤度上成的大尺寸澳白,或者疊搭單珠和小米珠,基礎款配上華麗的珠寶,隨性中透著一股毫不費力的精致,倪妮的搭配讓人大呼被種草了,有網友調侃“求求倪妮別再戴珍珠了,每戴一次就漲一次價”。
事實也確實如此,不少賣家表示明星同款銷量會更好也會更貴一些,總有人拿著圖片來問有沒有同款,可見明星的行為引領著流行文化和消費趨勢。而珍珠妙就妙在它是一種飾品不是一個牌子,往往粉絲追求明星同款需要花大價錢買奢侈品,而珍珠豐儉由人,即使是樹脂的只要搭配好看也可以讓人接受。明星穿搭打破了珍珠只能配禮服的固有觀念,融入了日常生活里,佩戴場景多了需求自然就大了。
此外,朱珠、江疏影和高葉也是珍珠重度愛好者,她們的小紅書高位關聯詞條都有珍珠。不難發現這幾位與珍珠關聯度高的明星都是氣質型,在當今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大眾審美越來越趨向溫和內斂,而非張揚外放,珍珠給人的感覺就是優雅和有內涵,與現在的大眾審美非常契合。
總的來說,珍珠飾品的再次走紅離不開新的平臺,新的環境以及明星在搭配上的一點新意。
問題頻出,好生意也需要掂量掂量
結語
本文轉載自Morketing(ID:Morketing),已獲授權,版權歸Morketing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