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的平價化開始從服飾、美妝等非剛需品類向餐飲外賣這種剛需品類蔓延,美團的頹勢也開始顯露出來。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3年的中國互聯網競爭似乎又回到了10年前的樣子,“燒錢搶市場”再次成為主旋律,從阿里京東拼多多的“低價”三國殺,再到美團和抖音的本地生活大戰,隨處都是硝煙的味道。
但中國互聯網能迎來黃金10年,一個重要前提是經濟增速的托底,但這在今天的商業競爭中卻成為了最大的變量——經濟陷入萎靡,人們開始對價格敏感,隨之而來的是消費意愿和預期的下降。這深刻影響了一眾互聯網巨頭未來的業務走向。
以餐飲、娛樂、酒店等接觸性消費為主的美團在疫情后率先迎來反彈,但當消費的平價化開始從服飾、美妝等非剛需品類向餐飲外賣這種剛需品類蔓延,美團的頹勢也開始顯露出來。
年初至今美團的股價跌幅,在主要恒生科技權重股中僅次于京東和B站,達到了41%,明顯跑輸大盤。除了抖音帶來的競爭,人們最大的擔心是經濟低迷是否會影響美團主營業務——餐飲外賣的增速。
三季報發布前夕,市場的普遍預期是,美團Q3 的外賣訂單增速將低于20%,但實際證明要高于這一數字,但因為對Q4只給出15%的指引,明顯低于預期,昨日美團的股價一度跌超8%,創近一年來的新低。
美團年初至今股價走勢
圖片來源:官方
如果拋卻情緒因素,Q3美團的業績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營收764.6億,同比增長22.1%;經營利潤大漲 239%達 33.58 億元,雙雙超過預期。但是核心本地商業的利潤增速只有 8.3%。
為何美團的股價一直跌跌不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新業務想象空間的薄弱。
一位投資界人士曾向36氪分析,當下影響美團估值的三個因素中,抖音的沖擊更多是短期,中期是經濟向好,更長期看則是實物零售(主要是美團優選)的規模效應。
在餐飲外賣可預見的增速下滑下,外界期待美團能在新業務中找尋增量,但這恰恰是美團表現較差的地方——本季度新業務收入增長15.3%至188億元,低于預期的192億,雖然虧損率有所收窄,但仍然單季虧出51億元。多位投資人都表示,現在新業務對美團的整體估值貢獻為負。
對于這一現狀,美團CEO王興也在財報會上表示,“目前美團的股價只反映了外賣單一業務的估值,并不符合公司的內在價值,董事會正考慮推進10億美金的回購計劃”。
對于未來新業務的走向,管理層也表示會繼續投入,甚至不排除尋求海外的增長,但也同時透露,“如果一個新業務無法成為有價值的資產,會對策略及時做出調整”。
外賣頂住壓力,提前完成年度訂單目標
外賣訂單增速的低預期,是最近美團股價走勢萎靡的主要原因,但Q3美團還是頂住了壓力。
本季度美團即時配送訂單達到61.79億單,折算下來日均單量是6800萬,這里面包含餐飲外賣和閃購訂單。36氪了解到,閃購本季度的日均單量在700萬出頭,這意味著餐飲外賣Q3的日均單量突破了6000萬,提前完成年度目標,訂單增速也超過市場預期,達到了21%,與營收增速幾乎持平。
美團餐飲外賣各季度日均單量數據
數據來源:財報、各大券商數據
此前我們曾報道過,美團外賣2022 年單量目標是年底達到日均 6000 萬單,如今這一目標提前一個季度完成。促成這一因素的關鍵可能在于拼好飯單量的猛增。
這一疫情期間為了解決履約問題而上線的外賣拼單業務,意外的切中了當下人們追求低價的消費趨勢,據悉其二季度的日單量就超過了500萬單,Q3則逼近了700萬單,打開“拼好飯”的頁面,低于10元的外賣隨處可見。
不過,拼好飯訂單占比的提升也部分稀釋了美團外賣的客單價,Q3這一數字從去年同期的超50元,下降到了48元,疊加三季度對騎手補貼加大,本季度美團的配送收入增長繼續低于單量增速,也使得外賣的利潤率優化并不明顯。
美團即時配送收入各季度變化
數據來源:財報
這里重點提一下閃購的增長。從去年Q2開始,美團把閃購從新業務分項中拆出,并入核心本地商業模塊,邏輯在于,閃購與外賣同屬于即時配送,且有著相似的商業模式——都是靠廣告費和傭金支撐收入增長。
過去一年,閃購的訂單從去年Q3的490萬單,猛增至今年同期的超700萬單,同比增速近44%。目前閃購日均單量達到外賣的11.6%,但因為客單價更高,其GTV達到外賣近20%,但仍處于小幅虧損狀態。
一位美團內部人士表示,內部對于閃購的盈利潛力非??春茫m然單量還不及外賣,但其廣告貨幣化率已優于外賣(但整體貨幣化率還不如外賣)。Q3美團閃購的年度活躍商家數同比增長了30%,專為閃購服務的「美團閃電倉」也突破了5000家,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意識到即時零售需求的增長。
去年閃購的GTV突破了1000億,今年這一數字很可能突破2000億,這是閃購負責人肖昆前不久在閃購大會上透露的數字。
但進入Q4,越發不明朗的經濟形勢以及淡季效應,迫使管理層給出了只有15%的外賣訂單指引。美團CFO陳少暉在展望Q4時也表示,“預計餐食外賣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速將低于Q3,閃購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速(與三季度相比)將持平,但兩個業務的客單價都會出現下降”。
與抖音的戰爭還遠未結束
美團核心本地商業傭金和廣告收入增速變化
數據來源:財報
美團到店酒旅與抖音本地生活各季度GTV變化
數據來源:財報、券商調研紀要
本文轉載自36氪未來消費(ID:lslb168),已獲授權,版權歸36氪未來消費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