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出海大混戰下,商家爆賣還是爆冷?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們提前三個月就開始預測‘黑五’銷量,備貨到海外倉了。”一位亞馬遜百貨賣家告訴霞光社,他們“黑五網一”期間熬幾個通宵,盯數據、盯廣告、盯庫存都是常態。“但今年確實單量一般,美區幾大快遞公司都因為快遞太多而限量交貨了,但爆單的明顯不是我們。”
今年“黑五”情形究竟如何?
“不少人都說今年是‘最冷黑五’。”跨境賣家森森說。
“雖然時間拖得比往年都長,折扣力度也最大,但卻單量最少。好多同行都說,廣告費花了、折扣打了,單量還和之前一樣,只剩下了點過年的錢,根本談不上利潤,只能看看圣誕節前后能不能再有明顯增長。”
“黑五”即“黑色星期五”,是11月最后一周的周五,被認為是歐美市場年末最為盛大的全民購物節,商家往往通過極大的打折促銷力度吸引消費者“血拼”。
網購場景愈發普遍后,“黑五”之后的首個周一即“網一(網絡星期一)”,是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優惠策略的時刻,熱度堪比國內“雙11購物節”的全球性電商折扣購物盛會。而在線上線下消費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影響下,“黑五網一”的時間線早已擴展至11月整月,乃至更長的促銷時間線。
“今年美區“黑五”確實有點“啞火”,但主要體現在亞馬遜賣家的單量上。”一位跨境電商從業人士告訴霞光社。
“今年‘黑五’,亞馬遜的流量被Temu、SHEIN等平臺分走幾乎是必然。”賣家Elena告訴霞光社。“市場就是不斷變化的,賣家不應該固守一個平臺,應該分散入駐上新起店,利潤是第一指標。”
毫無疑問,亞馬遜的市場地位正在被中國互聯網電商出海平臺撬動。
根據Adobe Analytics數據,今年“黑五”美國消費者在線上花費了98億美元(折合700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增長7.5%。其中,亞馬遜“增長退潮”的份額,被持續發力的“電商出海四小龍”所分流和搶占。甚至有賣家表示,在亞馬遜上銷量未達預期卻帶來了大額倉儲成本的貨品,最終是通過TikTok Shop才得以完成清貨。
雖然不少賣家吐槽亞馬遜此次效果不佳是因為“連續舉辦兩場秋季Prime Day”“預熱期過長”。
然而,比起幾位“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SHEIN、Temu、速賣通和TikTok Shop,亞馬遜的大促時間反而是最短的那一個:
在美區大促時間最長的Temu,其大促周期一直從10月20日的預熱期,一直到12月5日的網一大促結束,總計為期47天。同期亞馬遜的大促時間為11月17日至11月27日,總周期僅為期11天—— 這還已經是亞馬遜應對“中國對手”拉長購物節時間線之后的結果,是亞馬遜近年來大促周期最長的一次。
當然,在中國互聯網電商出海的不同平臺中,賣家們也有不同感受。
一位假發跨境賣家告訴霞光社,SHEIN平臺非常難以入駐門檻很高,然而在費力入駐之后,店鋪“黑五”期間的單量數據較前一周也并沒有明顯增長,然而Temu店鋪卻帶來了驚喜:上架的貨品已經全部賣空。而另一位賣家則表示,Temu這邊“滯銷退供”的貨品,她也會上傳到SHEIN。
Temu是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平臺,原意為“Team Up,Price Down(拼者愈多,價格愈低)”。
根據拼多多內部消息稱,其跨境平臺目前“每天出口包裹量超過40萬個,日均貨重達600噸左右。”
此次“黑五”期間Temu的異軍突起,再加上今年11月28日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后總市值上漲,直逼同在美股的阿里巴巴,拼多多可以說是一時“風光無兩”“內外通吃”。
“外卷”爭奪戰,中國電商靠什么贏?
電商出海平臺“群雄并起”競爭激烈,各家“黑五”自然打得火熱。
包括Temu、TikTok Shop、SHEIN、速賣通在內的以中國供應鏈為基礎的跨境電商出海平臺,以及亞馬遜、Wish、Target、沃爾瑪等北美本土零售平臺,都卷入了這場全球化的“購物節之戰”。
“目前3C產品比較多,傳統賣得好的有3C數碼配件,以及玩具、手辦、服裝,假發,以及節慶類用品、圣誕裝飾、保暖用品等,低價去打亞馬遜是有優勢的。”某跨境電商平臺內部人士告訴霞光社。
對比海外跨境電商平臺,“電商出海四小龍”有著中國供應鏈的成本優勢。
由于全球通脹之下的消費降級,海外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正在提升,于是加大折扣力度成為眾多零售商的選擇。而主打低價的中國出海平臺,正好滿足了這一趨勢。
供應鏈成本優勢,體現在托管服務模式。這一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取消中間商差價,讓商品從工廠直達消費者。這讓許多制造工廠省下了原本在銷售鏈路中“賺差價”的品牌方、貿易商的環節,于是可以把價格壓縮到最低。目前,包括SHEIN、速賣通、Temu在內的跨境電商平臺都紛紛引入了“全托管”或類似的供應鏈模式。
在“全托管”模式下,平臺掌握了極大自主權,能夠在大促期間統一控制優惠力度,給出低價。同時平臺也一力把控著渠道與物流,在減輕工廠負擔的同時,平臺也保證了“黑五”大量訂單下的時效和體驗。
SHEIN的“柔性供應鏈優勢”也有著同樣的底層邏輯。在大促活動供應順暢的要求下,需要工廠有靈活反應機制來保障快速生產。
在“全托管”和供應鏈優勢的基礎上,“電商出海四小龍”的出海策略又各有傾向。
速賣通贏在物流和服務。在其“2023年最重要的3件事”中,除了跟進“全托管”外,“提升到貨時效”和“提升購買體驗”,成為其另外兩個“拳頭”。速賣通還引入了“雙11”,與菜鳥合作了“全球5日達”, 保證貨品能在5天內送到海外消費者手上。此外,得益于速賣通今年在國內“雙11”時期就發起海外購物節的“搶跑”優勢,其也吃到了最早一波購物節紅利。
SHEIN贏在足夠平價時尚。SHEIN賣家總是在忙著更新換代、快速測款上架,迎合海外年輕人喜好。在和幾位賣家的訪談中,能明顯看出他們更重視海外市場的消費和流行趨勢,并以憑借無可替代的款式取勝為傲。而在“黑五”大促期間,SHEIN還推出了“閃購”和“直降”,甚至開始同Temu“卷”起了價格戰,成為折扣力度最大的一年。
一位銷售圣誕節日商品的SHEIN賣家直言,自己做了顏色和圖案的迭代,“消費者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新東西”。
TikTok Shop則有著內容電商基礎,著重發力美國站點。尤其是今年10月后TikTok shop在美國全量上線,“黑五”成為TTS美國的第一場大戰。再加上其將原本巴西、東南亞的一部分員工,都調來全力沖擊美國市場,更顯出了此次的“重點押注”。高達50%折扣的促銷策略下,效果也非常明顯,根據FastMoss數據,美國TikTok Shop在11月24日黑五單日GMV超過了3300萬美元。
靠著“價錢壓得更低、戰線拖得夠長”,Temu、TikTok Shop、SHEIN、速賣通作為“電商出海四小龍”在今年“黑五”圍攻亞馬遜的爭奪戰中,贏面逐漸越來越大。
電商出海“打骨折”,背后的隱憂
本文轉載自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已獲授權,版權歸霞光社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