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擴張,要么消失。誰能搶占先機上市,就等于在后續的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

圖片來源:pexels
2024剛開年,奶茶,成了在資本市場上最活躍的行業。
1月2日下午,茶飲品牌“古茗”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書,同日晚間,蜜雪冰城也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
發軔于河南和浙江數年,蜜雪冰城和古茗在國內茶飲界,已經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牌子。
當下,蜜雪冰城在全球有超過3.6萬家門店。招股書中,蜜雪冰城自稱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現制飲品企業”,以星巴克為參照。古茗則稱自己在“大眾現制茶飲店”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
而以一個黑眼圈熊貓出圈的奶茶品牌——茶百道動作更快。在去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后,茶百道近日獲得了中國證監會備案。這也意味著,茶百道已取得香港上市聆訊的前置要求,可以在港交所進行上市聆訊。
想要上市的,遠不止這三家??偛课挥诎不瞻霾旱?ldquo;甜啦啦”1月5日傳出消息,將在2024年制定港股上市計劃,2025年實現港股上市。
除此之外,霸王茶姬、滬上阿姨等,亦流出上市傳聞。
上市,對奶茶品牌來說,已經想了很久。
自2021年奈雪的茶成功登陸港股以來,多家茶飲品牌都試圖尋求上市機會,還掀起了“新品大戰”、“店鋪大戰”等多輪激烈競爭,家家都在狂飆,人人都在競爭。
愈發同質化的奶茶,也讓不少消費者審美疲勞,“累覺不愛。
對眾多奶茶品牌來說,盡早在資本市場上融到資金,可能是打敗對手的一大法寶。
瘋狂擴張,全靠加盟商“帶資進組”
想上市,規模必不可少。
蜜雪冰城1997年創立,2020年門店數萬。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球門店數超過36000家。
從1萬到3萬家,“雪王”只用了3年時間。
2023年前九個月,門店網絡共實現出杯量約58億杯,這是蜜雪冰城在招股書中所披露的。
按照香飄飄提供的奶茶界“匯率”(3億杯=繞地球一圈),蜜雪冰城賣出的奶茶,杯子連起來可以繞地球19圈,也是很震撼了。
這也帶來了可觀的進賬。僅2023年前九個月,蜜雪冰城實現收入和凈利分別為154億元和25億元,同比增長均在50%左右。
創立于2010年的古茗則更專注于區域。目前僅在大本營浙江,以及鄰近的福建、江蘇、江西等地有店。北京、上海暫時還沒法買到。
截至2023年底,古茗門店在9000家左右,門店賣出現制飲品12億杯,僅次于蜜雪冰城。
有著“茶飲界老三”之名的茶百道,目前全國門店數在7000家左右。
而無論是蜜雪冰城、古茗還是茶百道,做大做強,靠的都是一眾加盟商。
《鳳凰WEEKLY財經》梳理發現,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三家企業均主要通過加盟模式,快速擴張。大部分收入則來自于向加盟門店銷售商品、設備及提供服務。
舉例來說,2023年前九個月,蜜雪冰城向加盟商銷售商品的收入為145億元,占總營收的94%。古茗這一業務的收入為42億元,占到了當期營收的四分之三。
相比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的商業模式有本質不同。
簡單來說,古茗、茶百道給加盟商的原材料大多是從供應商手里進貨,加上一定的溢價賣給加盟商,賺的是中間差價。
蜜雪冰城則是一家實打實做供應鏈的公司,包辦了產業鏈上下游。
在招股書中,蜜雪冰城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覆蓋全球六大洲、35個國家的采購網絡。產自新西蘭的奶粉、加納的可可粉;來自中國安岳的檸檬、越南的百香果;產自埃塞俄比亞、哥倫比亞、巴西等國的咖啡豆調和出獨特的配方。
自建工廠、供應鏈,自產核心原材料,使得蜜雪冰城能將價格壓到極致。
2塊錢一個的冰淇淋、4塊錢的檸檬水、6塊錢的霸道奶茶,常賣常新。
對于月薪幾千的打工人來說,消費一次蜜雪冰城,只要收入的“千分之一”。
相比之下,古茗和茶百道主要占據10元-20元的茶飲市場,這也是人均消費最多的領域。
在多年跑馬圈地之下,新茶飲大致形成了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人均20元,以喜茶、奈雪的茶為主;第二梯隊人均15元,以茶百道、古茗為代表;第三梯隊人均下探至七八塊,以蜜雪冰城一家獨大。
留給奶茶的時間,不多了
為什么2024一開年,蜜雪冰城和古茗就搶著上市?
“元旦節剛過就提交申請,這個時間點是值得玩味的。”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對《鳳凰WEEKLY財經》表示,首先,二者披露的都是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某種程度上,這與四季度全國大部分地方天寒地凍,對茶飲的需求也大大減少有關。
除了“保住”財務數據,此時扎堆港股IPO,還在于港股上市周期短、上市標準相對寬松。
特別是蜜雪冰城去年折戟A股,從“A轉H”,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也是必然之舉。
再者,快速上市,也應了一眾投資人的心愿。
以奈雪的茶為例,上市前共歷經6輪融資,估值約為130億人民幣。
與狂飆的資本相反的是,奈雪的茶直到上市都沒有實現凈利盈利。對于已經砸下真金白銀的投資人來說,上市幾乎就成了唯一的退出之路。
要想上市,一看技術壁壘,二看規模優勢。
茶飲本身的技術壁壘并不突出,此前的現象是,一個新產品熱賣,幾天之內就會被同行抄襲,模仿出山寨版。
無法靠技術壁壘立足,那就只能拿著融資不斷開店,以搶奪市占率。
這也讓人不禁想到了瑞幸。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瑞幸全國門店數已經超過1.3萬家,這距離其6月開出第1萬家門店僅過去幾個月。有瑞幸高管介紹,去年9月瑞幸新開門店數超過了1100家,也就是說,平均每37分鐘開出一家新店。
與奈雪的茶、瑞幸類似,2020年底,在確立上市戰略和拿到20億元的首輪融資后,蜜雪冰城緊緊抓住紅利期,瘋狂開店。正如前文所述,2020-2023三年時間,新開了26000家店。
這也導致了一些網友熟悉的場景,“出租車坐了兩公里,一路上遇見了十多家蜜雪冰城。幾步路就有一家,一家的對面還有另一家。”
除了從行業本身考量,新茶飲扎堆上市,還在于“世道變了”。
消費熱潮不斷冷卻,奶茶已經不復當年的榮光,投資人對奶茶也不再偏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和2022年,行業融資還以億元居多。而在2023年1-8月的融資中,接近80%是千萬元級別的融資,僅有1筆上億,還是茶百道用來沖上市的戰略融資。
要么擴張,要么消失。誰能搶占先機上市,就等于在后續的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
新茶飲第二股,不僅僅是一個名頭,也是實打實的時間窗口。
一杯奶茶的熱度,靠全世界來“保溫”
但上市并非終點,更不意味著能躺贏。
猶記2021年,奈雪的茶信心滿滿登陸港交所,結果上市即破發。此后,其股價猶如一條下墜的曲線,按照最新3.25港元的股價計算,較發行價(19.8港元)已經跌去了80%。
對蜜雪冰城和古茗來說,必須尋求更多增量,拿出更多“武器”。
去海外找“錢”途,已經成為常規操作。
在東南亞市場布局4年后,蜜雪冰城開始沖擊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市場。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已經在海外11個國家開設約4000家門店。
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超在內部提出了一個充滿野心的目標,“兩美元,讓全球人民吃好喝好。”
幾乎和蜜雪冰城同時期出海的還有霸王茶姬。目前,霸王茶姬在海外門店接近100家,分布于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
而在東南亞、英國、澳大利亞之后,去年12月,喜茶走進了紐約百老匯大道。
但出海之路也不好走,除了要面對一眾海外勁敵,還要建立起一套全球的供應鏈底盤,努力維持國內的運營成本。
去年9月,蜜雪冰城的越南加盟商還發生過集體拉橫幅抗議總部事件。起因是蜜雪冰城宣布在越南產品降價25%,但供應給加盟商的原料只降低8%-10%,引得要一同承擔降價成本的加盟商們“叫苦連天”。
于是,打造概念,也成了不得不走的路。
原因看看隔壁的星巴克便可知??恐?ldquo;第三空間”的理念,星巴克走遍全世界,知名度持續攀升,收益也源源不斷入袋。
而此前,蜜雪冰城起用的“雪王”代言人,也力求做到這一點。無論是那首“我愛你,你愛我,蜜雪冰城甜蜜蜜”神曲,以及那部刷屏網絡的動畫片《雪王駕到》,還是各種聯名、周邊,都帶來了一撥熱度。
2023年,從咖啡到奶茶,也在不停地用IP聯名,試圖維持熱度。
僅以奈雪的茶為例,就先后將海綿寶寶、葫蘆兄弟、蠟筆小新、武林外傳等多個影視、游戲、動漫IP納入到旗下產品之中,依靠IP的熱度吸納粉絲消費。
但要持續出圈,而不淪為曇花一現,茶飲品牌們依然要做很多功課。
不然,為什么蜜雪冰城的炸串、雞排沒有賣起來,還被一眾網友批為“不務正業”呢?
熱鬧背后有多少心酸,恐怕只有奶茶品牌們自己知道。
本文轉載自鳳凰WEEKLY財經(ID:fhzkzk),已獲授權,版權歸鳳凰WEEKLY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