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一世界,一餐一時代,2024年上海飯局里的生意經有什么變化?

圖片來源:pexels
1993年,黃河路餐廳的包房里,不缺聲色犬馬的故事。在經濟騰飛的前夜,飯桌上的男男女女們聊生意、談下海、挑股票、講段子,金宇澄說“時代進入一場接一場的狂歡”。
食物和飯局恐怕是《繁花》最為重要的意象,得意與失意在飯桌上盡顯。要緊事總得找個高檔包房邊吃邊聊,最好再來幾道青魚禿肺、紅燒劃水、大王蛇,飯局規格越高,菜也越名貴。
至真園的原型是是黃河路上的苔圣園酒家,美食顧問和店長向眼鏡王提供了不少可借鑒的細節。只是如今的苔圣園已然沒有了當年的光輝,在這個被戲稱“有自己貨幣”、omakase盛行的城市,一個毗鄰人民廣場、有著40多年歷史的老上海餐廳,人均155元的消費水平顯得頗為良心。
如今,上海真正的名利場是陸家嘴。在《繁花》的結尾,東方明珠落成,陸家嘴開始逐漸擺脫“下只角”爛泥渡的身份,迎來了自己的“繁花”年代。
如果再具體一點,上海國金中心是名利場的心臟。上海乃至全國、全世界的商務精英們,熱衷在這里交朋友、談生意、聊行業八卦、感知錢的流向。
從事二級投資的張凱樂是國金中心利苑的???,他的辦公室就在國金中心樓上。利苑離公司近,吃飯方便,人均600元的價位恰好符合報銷標準,利苑有著“粵菜黃埔軍校”的稱號,人人都說全國有頭有臉的粵菜師傅基本是從這里出去的。“商務宴請選粵菜,粵菜里面選利苑”,張凱樂覺得這是相當穩妥的選擇。
國金中心樓上聚集著華安基金、交銀施羅德、重陽投資和中信保誠等一眾資管巨頭,這些吞吐著金錢的龐大機器,也造就了一批如張凱樂一般把利苑當工作日商務宴請的高凈值人群,國金中心底商能為他們提供的選擇顯然不止一家。
遍尋國金中心三四樓,幾乎很難找到一頓低于人均300元的飯。光海釣大黃魚,就能找到三種做法:甬府尊鮮是紅燒慢燉,南麓薈館是杭式蔥油,嫣花叁玥是川椒水煮。
“高端版wagas”花廚做的是最貴簡餐,人均消費263元,這還是199元引流下午茶套餐拉低客單價的結果。國金中心4樓消費天花板當屬人均1023塊錢的樓上薈館,服務員會貼心地幫你煮58塊錢兩根的油條;最便宜的餐廳是一家人均98元的拉面館,但一份單人黃金龍蝦面套餐就要268元。
國際化小籠包鼎泰豐,在國金中心,也只能去負一樓了。在上海,挑選高端飯館是一件需要斟酌的事,一位北京的二級從業者就對上海來的朋友說過這種話:“我們北京不像上海,好館子不多,請你吃新榮記吧。”
二級投資人喜歡聚在飯桌上“開小會”,一級投資人愛和創業者在咖啡廳和茶館里聊商業模式。90后一級投資人Jason現在聊項目很少會約人吃飯,“這個行業需要大量時間聊天,吃飯的話吃不好也聊不好。”
Jason長期關注消費賽道,見過不少消費企業創始人,他得出的規律是“重線下的老消費品牌創始人肯定是要喝酒的,而新一批線上起家的品牌創始人反而沒有喝酒的習慣”。
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里,新與舊的矛盾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夜長大的元氣森林在2019年一度產能告急,唐彬森也不得不在飯桌上和健力寶廠長“玩命喝酒”,只為了能多拿到幾條產線,但最終以元氣森林親自下場自建供應鏈告終。
商務飯局上往往會說些場面話、邊角料,真要談合作還是得找個安靜的空間坐下來聊。Jason習慣擁抱新的商務空間,更常用的選擇是星巴克和隱溪茶館,“隱溪茶館私密性高適合談事情,環境又很不錯。”
成立于2015年的隱溪茶館,是上美集團創始人呂義雄的副業。隱溪茶館主打新中式茶館,選址商場,平均每個門店的面積在400平左右,可以提供20多個包廂,隱溪茶館的包廂相互獨立,每個包間大致能容下2到4人。和星巴克類似,隱溪茶館也在做第三空間的生意,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在家和工作之外的第三選擇。
大店模式、商場選址、翻臺率低決定了隱溪茶館不是一門可以批量復制的生意。因而隱溪茶館客單價很高,人均169元以上,比“至真園原型”苔圣園酒家還要高。假如買一份599元的三人套餐,相當租了三個小時的小型會議室,商家還送你三壺茶。
隱溪茶館的高端定位、高客單價,注定不是一門屬于大眾的生意,而是屬于一小部分高凈值人群的生意。一些創業者、投資人、咨詢分析師成為了隱溪茶館的核心客群。窄門餐眼數據顯示,隱溪茶館現在已經開出了41家門店,其中有36家門店都位于上海。
圖片來源:截自小紅書
某種程度上,以利苑、新榮記為代表的高端餐飲和以星巴克和隱溪茶館為代表的第三空間,肩負起了當年至真園的功能,吃飯飲茶是面子,商務溝通是里子。
投資學暢銷書《如果巴西下雨,就要買星巴克股票》闡述了市場波動的一種規律,如果巴西下雨,意味著咖啡豆會豐收,星巴克的成本會下降,進而利好星巴克。二級市場的波動往往受到各種信息的影響,包括商業、自然、政治、貨幣政策等等,即使遠在巴西的雨也會讓納斯達克的線條波動。
反過來想,如果星巴克里的人們都在找工作而非談生意,市場是不是也正在度過屬于自己的陰天?2023年下半年,金融行業限薪、降本增效紛至沓來,二級從業者安娜公司之前酒店報銷標準是JW萬豪,現在已經改住亞朵,但想到亞朵現在也漲到一晚八九百,內心平和了不少。
前幾天張凱樂又去了一次利苑,發現平日里常常需要排隊的午餐時間沒有坐滿,腦海中回想起朋友剛對自己說:“報銷預算減了,以后還是你請我吧。”
本文轉載自36氪未來消費(ID:lslb168),已獲授權,版權歸36氪未來消費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