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狂飆到狂甩,只需要一紙新規。

圖片來源:unsplash
作者 | Tin
來源|剁椒Spicy
4月1日起,家用美容儀市場真正“變天”了。
在大限之前,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緩沖期”里,有人甩賣離場,有人直接跑路,還有人觀望等待,幻想著“有證以后賣得更貴”的未來。
新規正式執行后,各大電商平臺明面上都沒有了射頻美容儀的蹤影,品牌官方旗艦店里,OGP射頻、覓光膠原炮、雅萌ACE5/6、花至小紫彈等產品已不見,對話客服,也都紛紛表示“目前沒出售”“已經下架了”“在售產品不包含射頻類”。而某些不那么正規的電商平臺、微商以及二手平臺,則還有人在擦邊試探,含淚甩賣。
從“狂飆”到“狂甩”
從2014年至2016年的摸索期,到2017年家用美容儀發展元年,再到2018年至2023年,家用美容儀實現了狂飆。畢竟,日本、美國的家用美容儀市場滲透率為11%、20%,而2020年中國的這一市場數據僅為4%,有著巨大的市場開拓空間。
聞風而動的資本扎堆入局,梅花創投、騰訊投資、小米集團、順為資本、IDG資本等都在這一賽道下注。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2023年,美容儀市場融資事件至少28起。頭部的覓光、JOVS、可思美、飛莫等,都獲得了數輪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集團先后投資了inFace、可思美、氧芬,想賺女生的錢的心,頗為迫切了。
圖片來源:億歐網
在“所有女生”火熱的用戶需求面前,加上直播電商的東風,覓光、雅萌、宙斯、初普、花至、JOVS等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冒頭。連明星、網紅旗下的美妝品牌也趁勢“開撈”,例如范冰冰旗下美妝品牌Fan Beauty推出UP-S美容儀,美妝博主張沫凡創立的MO AMOUR也與初普推出聯名美容儀。
圖片來源:小紅書
遙想當年,2020年“雙11”,初普美容儀憑借在李佳琦的直播間1小時內GMV破億的成績,一戰成名。據青眼情報《2023中國化妝品年鑒》,2023年中國美容儀市場規模為183.7億元,同比上升70%。而據2023年前九個月天貓和淘寶美容儀銷量統計,覓光直接大賣10.76億,市場占比為11.04%。老二則是賣了超10億的雅萌。
圖片來源:未來跡
那是美容儀市場的黃金時代,也是美容儀品牌的最佳上升期。魔鏡洞察數據顯示,2023年天貓+淘寶平臺的美容儀銷售額高達97.427億元,銷量達2045.6萬。其中,射頻美容儀作為高單價、高利潤的產品,成為了幾乎所有美容儀品牌的拉高GMV的拳頭產品。
《2023年LED美容儀行業趨勢白皮書》顯示,2023天貓淘寶家用美容TOP10品牌中,產品主要集中在射頻及LED兩大類別上,其中射頻類美容儀產品占比88%,LED美容儀產品占比83%。
主播們也動不動就開一個美容儀專場,一場直播下來,破千萬、破億都是常事。2023年618大促,廣東夫婦直播間熱火朝天,直接打造了極萌美容儀銷售額突破一億五千萬的直播記錄;雙11,賈乃亮光一個“覓光美容儀專場”,就憑講解 5 小時,賣出超 1 億元,打破品牌抖音專場銷售額紀錄。
似乎一切欣欣向榮,智研咨詢預測數據顯示,2026年,中國家用美容儀市場規模將破200億。
從狂飆到狂甩,只需要一紙新規。
5000多跳水為500多,3000多甩貨價直接200多,“白菜價”“跳水價”都不夠形容了,得叫“跳樓價”。抖音某品牌旗艦店上,射頻美容儀甚至直接跌到18.3元。
圖片來源:抖音
雖然說,監管只是對射頻美容儀下“狠手”,并沒有一桿子打死所有美容儀產品。
從技術和原理的角度,家用美容儀主要分為LED美容儀、導入導出類美容儀、微電流類美容儀、激光類美容儀、射頻類美容儀等5大主要品類。
射頻類美容儀的工作原理是:射頻能量穿透皮膚表層,實現對真皮層膠原纖維的加熱,使之收縮,從而讓松弛的皮膚變得緊致,以此實現去皺的效果。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楊蓉婭曾表示,“射頻具有穿透性,射頻家用美容設備的功率、能量遠低于醫療用的大型設備,只有通過臨床試驗才能證實產品是否真正具有其宣稱的效果”。
這樣說來,將射頻美容儀從“小家電”上升為“第三類醫療器械”,實施更嚴格監管,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圖片來源:《2023年LED美容儀行業趨勢白皮書》
據業內報告統計,射頻類產品中54%在 1500-5000 元價位,13%價格在5000元以上。其他產品,射頻類產品中高端價位的占比遙遙領先。當監管拿捏住了售價高、利潤高的射頻美容儀,對于沒有資質的美容儀品牌來說,等于直接掐住了七寸。能不能自救,就要看情況了。
2月份,花至首席產品官申迅就在訪談中表示,新規落地,預計有幾個月無法銷售射頻美容儀,將影響公司40%左右的營收。
瘋狂營銷的收割機?
“狂甩”之下,直接引發了“射頻美容儀抄底熱潮”。有人撿漏,就有人開罵: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我當初花七八千買的,現在你甩三五百,合著就自己當了冤大頭唄。
當初花的大價錢,是不是在為瘋狂營銷而買單?是不少買家的疑問。
據業內人士透露,不少美容儀原料成本其實只占總成本的10%,加上研發也僅有15%左右。其高利潤可想而知。而要如何讓消費者買單?鋪天蓋地的營銷必不可少。有爆料稱,射頻類美容儀器給到主播的傭金甚至高達60%!
在小紅書、知乎、B站等社交平臺上,關于“美容儀是不是智商稅”等相關問題的討論層出不窮。但對于真正的買家來說,幾乎都跳過了這個問題。畢竟,明星代言、瘋狂投放、直播帶貨、達人種草、IP合作……這些無處不在的營銷已經占據了用戶心智。有媒體稱:社交媒體平臺的崛起,正式給了已經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國產美容儀品牌真正崛起的機會。
以行業頭部品牌覓光為例,短視頻種草、達人直播等就是它快速占領市場的幾大利器。
根據數科社統計,2021年時,覓光在抖音的關聯賬號為111個,直播抖音號92個、視頻抖音號22個,但到了2022年,其關聯賬號總數飆升到了1225個,直播賬號和視頻抖音號分別漲到了962個和298個。2022年“雙11”,它僅在抖音平臺就和合作了100位達人,達人直播為覓光貢獻了抖音雙11期間97%的銷售額,品牌自播只占3%。
小紅書同樣成為品牌的“必爭之地”。小紅書上目前已有美容儀相關的51萬+篇筆記,6700+件商品,其中做一些產品植入、露出,這誰看了不迷糊?
圖片來源:小紅書
同時,還有大量美女明星先后進行背書,如俞飛鴻代言雅萌,娜扎代言絲可,童瑤代言初普,鞏俐代言金茉,周冬雨代言極萌,周也代言Comper……代言之外,還有很多女星、網紅、KOL的品牌合作推廣。當她們在鏡頭前暗示你她們的美貌來自某款美容儀,你值得擁有,你說這誘惑大不大?
從左至右:俞飛鴻、娜扎、童瑤 圖片來源:小紅書
高頻、賣力、大范圍的營銷攻勢下,各大品牌銷售節節高。但與之不大匹配的,是來自用戶的口碑。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美容儀關聯的投訴超3500條,皮膚燙傷、漏電、接觸不良、重金屬超標、效果夸大,都是常見的投訴項。
而之前有媒體就市面上的美容儀進行測評時,符合標準的產品不說“全軍覆沒”,也可以說是“所剩無幾”。覓光、初普等大品牌都因為虛假宣傳、品控問題等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遑論行業中的中小品牌。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營銷迷人眼,深情不堪許”,亂象背后是監管的不足。2018年,家用美容儀迎來第一次監管收緊,被正式納入小家電監管類目;而今年4月1日起,家用射頻美容儀正式納入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強監管政策的正式實施,意味著什么?
1、行業準入門檻的提升,產品上市成本的增加。一些趁熱撈錢的中小品牌沒有過硬的技術力、品牌力,很難再從中獲利,退出這一賽道是必然的。
2、對產品技術、品質的追求達到新高。監管之下,沒有金剛鉆,難攬瓷器活,對廣大品牌提出了新要求。
3、營銷的收縮、趨穩。一方面,花大價錢搞代言、直播、種草,拉動銷售的模式不好跑了;另一方面,品牌要想走得長遠,在技術研發的投入必然增長,錢得花在刀刃上了??梢灶A見的是,今后,美容儀領域的代言數量將有所下降,并在代言人選擇上更為謹慎。
混戰之后,能否塵埃落定?
新時代來臨,洗牌時刻到了。誰能上桌,誰得下桌,是否有人掀桌?都是未知數。
有業內人稱:中國市場上可以合法使用的射頻美容儀數量將大幅減少。
畢竟,想賣射頻美容儀,就得“持證上崗”,就得需要進行臨床試驗,提供科學依據來證明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這個證有多難拿呢?“通常需要花費品牌2~3年時間,投入千萬元費用都不一定能下來。”
目前,只有4個與射頻治療儀相關的臨床試驗項目在科學技術部備案,分別是花至、覓光、雅萌、OGP時光機。而從備案到真正拿證到手,還有很長路要走。大量投入的錢和時間,更不是中小品牌能耗得起的。
找到下一個突圍點,成為了各大品牌的緊急考驗。
有的品牌開始推非射頻類的新賣點、新產品:從去年開始,雅萌推出了兩款微電流美容儀和美眼儀,花至推出LED大排燈嫩膚面罩,初普推出了金刻刀美容儀、光子嫩眼儀。LED光、光子成了不少品牌的新聚焦點。
天貓新品創新中心數據顯示,僅在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天貓淘寶家用美容儀中LED美容儀增長超1619%,射頻美容儀增長率僅為55%,可見一些品牌市場反應速度之快。
有的品牌則巧思連連:比如金茉新推出的G20e,核心技術是高頻間歇高脈沖、真皮超吸科技。極萌推出第二代膠原炮Max,核心技術是超光子促生科技、5D感應微電流,看起來和射頻并無關聯。只是這些新品,和老款幾乎一模一樣,要么新瓶舊酒,擦邊上架;要么就是他們的研發人員堪比光速、連夜研發出來的。
還有一些國外品牌絲可、Newwa等,眼看內地行不通,開始利用自己在港澳、歐美原有的市場優勢,把射頻美容儀賣到新規監管之外的市場。而一些國內品牌,則開始瞄準新目標:日韓市場。
有人努力磕資質,有人另辟細分賽道、上架新品,有人冒險擦邊,也有人轉移陣地。而誰能率先度過“陣痛期”,拼的是市場反應速度、爆品擊穿力和產品品質&口碑。
至于誰可能成為下一個階段領跑者?市場就是最好的“賽馬機制”。一切拭目以待。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