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追捧預制菜背后,折射出中餐預制菜的出海潛力,同時在餐飲端,海外中餐廳對預制菜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愿稱預制菜為留學生之光”。
“對于不會做飯的留學生來說,預制菜真的是神一樣的存在”。
“預制菜最應該出海了,簡直是救苦救難”。
……
兼顧效率與口味的預制菜,正在成為留學生們就餐的新選擇。
預制菜拯救中國留學生
近日,“留子才是最需要預制菜的人”相關話題屢上熱搜。
餐飲供應鏈指南以“留學生預制菜”為關鍵詞在小紅書上搜索后發現,對比國內市場的爭議不斷,預制菜在海外呈現出了另一番景象:留學生群體毫不掩飾對預制菜的熱愛,甚至有人直呼預制菜是“救命般”的存在。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留學生熱衷于分享自制預制菜的心得;或是曬出在國外選購預制菜的攻略;有留學生更是趁著回國一次性囤上幾十斤預制菜,備好幾個月的口糧,再通過轉運公司運輸到國外。
在德國生活的重慶博主“一只小肥”在小紅書發文稱,原本以為預制菜都不好吃,結果發現味道都很不錯,和大學食堂的味道很像。“一只小肥”還推薦了紅燒肥腸、內蒙牛雜鍋、貴州羊肉粉等預制菜。
該帖子引發了一些IP顯示在海外的網友共鳴:“預制菜不好吃是在國內才有資格說的,對我們來說是美味佳肴了。比很多中餐館好吃太多了”“預制菜確實適合海外留學生解饞”“都留學生了,我還關心預不預制嗎”……
還有留學生開始在網上“跪求”預制菜品牌清單。“去哪買預制菜”“怎么買預制菜”“怎么挑選轉運公司”都成為了熱議話題。
除此之外,一些留學生開始自制預制菜,他們通常會一次性做好足夠吃上一周的飯菜,然后放進冰箱冷凍保存,吃的時候再解凍加熱。醬牛肉、咖喱牛肉、番茄牛腩、燉雞肉等是留子們常做的預制菜。
為何留學生開始愛上預制菜?在海外很難吃到正宗的中餐,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不少海外的中餐館通常會為了照顧當地人的口味喜好對菜品進行本土化改造,這樣一來,即便去中餐館消費,也很難吃到正宗味道。
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留學的阿文告訴餐飲供應鏈指南,在海外,由于吃不到家鄉風味的美食,飲食習慣也不得不做出調整。
“很難吃到正宗的生煎包、肉夾饃、涼皮等食物。布里斯班就是美食荒漠,根本吃不慣”。據阿文透露,由于吃不慣國外的食物,他還會特意從國內背火鍋底料、辣椒醬到國外。
生活在新加坡的木木在接受餐飲供應鏈指南采訪時表示,新加坡擁有各式各樣的中餐廳,但地方特色菜系卻很少見。
“相對于歐美國家,新加坡的中餐算是比較豐富的,但大多數中餐廳的菜品都是東北菜、川菜、湘菜這些口感較油膩辛辣的菜系。”
木木表示,雖然新加坡也有火鍋、燒烤、烤魚店,但是地方特色菜餐廳非常少。
此外,在海外吃中餐消費也不低,自己做飯又很耗費時間精力,而預制菜方便即食,即便算上運費從國內轉運過去,通常也比外出就餐花費更低。
讓留學生們在異國他鄉吃到家鄉味道的預制菜,慢慢成了一個撫平中國胃的存在。
在雅加達工作的悅悅告訴餐飲供應鏈指南,當地中餐廳以湘菜、重慶菜、粵菜等為主,吃上一頓價格并不便宜。悅悅有次和朋友聚餐吃火鍋,4個人加起來花了上千元。
企業組團發力出口,預制菜的未來在海外?
圖片來源:周鵬邦提供
本文轉載自紅餐網(ID:hongcan18),已獲授權,版權歸紅餐網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