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起事件洞見商業信號。

圖片來源:Pexels
8月的商業世界,不少事件成為了洞察未來趨勢的窗口,從阿那亞的長三角擴張,到上海Gate M西岸夢中心的開幕,再到優衣庫在中國市場遭遇的挑戰,這些事件不僅描繪了當下的商業圖景,也預示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我們將通過十起事件洞悉商業信號,探索它們背后的意義和可能帶來的影響。
阿那亞,終于要進長三角了
8月26日,阿那亞宣布進入江蘇省東南部的常熟,代表著長三角首個阿那亞項目的落地。
據新聞介紹,此項目的選址常熟的中新昆承湖園區,園區規劃總面積為46.4平方公里,重點打造數字科技、新能源加現代服務業,阿那亞將與其他合作方在此共同探索教育領域,目標打造一個“有溫度的學習型社區”。
“阿那亞”已經不只是一個地產品牌,它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而這顆閃耀的符號在近幾年已經成功走出北戴河,不僅接連在北京周邊的金山嶺、霧靈山、崇禮等地完成布局,更是“南下”來到廣州、三亞等地。阿那亞目前在全國累計開發和運營的物業管理規模超300萬平方米。
常熟項目的意義在于阿那亞在長三角地區的“插旗”,但相較只有北戴河阿那亞的京津冀而言,長三角已有莫干山、西塘、舟山等較多選擇,行業內一直在流傳著“上海是否需要阿那亞”的討論。這不禁讓人好奇,面對品質文旅供給更激烈的長三角,阿那亞將在一片高新區,交出怎樣的答卷?
Gate M 西岸夢中心開場,魔都濱水空間的新看點
8月31日,Gate M 西岸夢中心“開場”,該項目的開業不僅拉開了上海商業“金九銀十”的序幕,也揭曉了西岸濱水空間的擴寬正式進入新階段。
該項目最大的特色無疑還是在于“與濱水0距離”,沿徐匯濱江水岸鋪陳了800米,商業體量達16.2萬平方米,整體劃分為演藝文化區、可持續時尚區、微度假休閑區、夢工場、現象級城市戶外區五大分區,通過濱江景觀、穿梭步道、餐飲外擺等布置,營造著社交休閑、獨具開放性的街區氛圍,讓濱水生活場景變得更加具象。
目前,包括藍瓶咖啡、M stand、阿嬤手作等沿江餐飲品牌,lululemon、PUMA、new balance等運動品牌,Tagi.、UODYCOCO有蒂棵棵、BAPE GALLERY™全國首店等生活方式與零售品牌齊聚這里,一系列主題活動同步上演著。
特別的,上海首個城市濱水市集BLOOMARKET將亮相,由孵化眾多餐飲品牌的BLOOM TEAM拿下了整棟8號樓(原為亞洲最大水泥廠廢料倉庫)進行打造,未來將裝滿當地食材、異地風味與創意料理,集聚復合餐飲業態,成為城市公共生活新場域。
盈展入局,誰都想分“谷子經濟”的一杯羹
最近,URF盈展在南京東路上的U479項目進入升級階段,定位直接對標二次元經濟,推出全新線下場景品牌IPBOX,并帶來總面積約2000㎡的名創優品全球壹號店MINISO LAND,延續“超級IP”+“超級門店”的創新表達。
IPBOX定位「IP」,將集中展現國漫、動漫、IP聯名商品、IP展覽、見面會等多元化內容,力圖把IP體驗放大到極致。
上海的二次元商業市場已然炙手可熱,不僅有靜安大悅城和百聯ZX創趣場兩大地標共同推動市場繁榮,各個商圈也都漸漸浮現出二次元商業,跟隨著谷子經濟(谷子為“Goods”諧音,這里指二次元相關的周邊產品)的思路進行業態及活動調整,多點開花。
此外,百聯ZX將改造楊浦五角場商圈的悠邁生活廣場,并將其命名為百聯ZX造趣場,同樣定位二次元,計劃今年年底重開。
隨著盈展的最新入局,上海的二次元市場爭奪戰已經打響,各方“勢力”你來我往,都想進去分一杯羹。
即時零售:萬個前置倉“席卷”城市生活
在一線城市,“外賣”不僅能送食物飲品,市民早已習慣了各種零售商品都能“一小時達”的即時性到家服務,而這樣的即時零售業務之所以能快速發展也依賴于各大廠的“互卷”。
盒馬正在上海重啟四年前放棄的前置倉模式,嘗試為3公里范圍內的顧客提供30分鐘內送達服務,重新開啟即時零售業務。目前處于試點階段,核心目的是服務盒馬鮮生大店覆蓋不到的區域。
但目前即時零售行業市場上的頭部玩家并不是盒馬,而是山姆和美團。山姆在中國擁有約 400 個前置倉,2023 年貢獻交易額超 400 億元;美團 2023 年在即時零售上的交易額總計在 2000 億元的量級,閃購業務目前擁有約 9000 個閃電倉;生鮮電商領域,盒馬、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和美團旗下小象超市是主要玩家。
對于即時零售行業來說,前置倉的布局至關重要,且需要長期投入,其定位通常是門店的補充,提供標準化商品和生鮮產品,以滿足城市居民對便捷生活的需求。隨著前置倉數量的增加和布局的加密,平臺的配送時效和服務體驗都將進一步提升。
今年,來自不同領域的大廠紛紛加入即時零售市場的競爭,如名創優品已開出超200家前置倉、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也在考慮入局,淘寶小時達、京東秒送、抖音小時達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大潤發M會員店也在通過前置倉擴大服務半徑。(新聞來源:晚點LatePost)
優衣庫業績下滑,性價比之王也正在被“平替”
近期,優衣庫在中國市場遭遇了業績下滑的問題。根據迅銷集團發布的2024財年前三季度財報,盡管集團整體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雙增長,但優衣庫在中國內地市場的表現卻出現了明顯下滑。
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潘寧分析這一現象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2023年同期業績基數較高、氣候反復不佳導致消費意愿下降以及購物中心之間的競爭激烈的外部因素和產品組合未能滿足客戶需求、營銷活動不足以及因商場差異導致部分門店無法吸引顧客的內部因素。
此外,潘寧提到了消費者心態的變化,即所謂的“平替”消費,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而非品牌產品。
又因優衣庫在2023年下半年對部分產品進行了價格調整,各類服飾都有小幅度增長,導致性價比下降,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品牌忠誠度。
在消費者價格敏感度升高的背景下,即使是以性價比著稱的優衣庫也面臨市場份額的流失。為應對挑戰,優衣庫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其定價策略、產品組合、以及營銷方式和銷售渠道,確保更好地滿足當前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優衣庫最近就參與了即時零售,上線淘寶小時達頻道,積極拓寬新零售渠道。
做茶飲,做聯名,瑞幸繼續狂奔
8月11日,瑞幸官宣劉亦菲為瑞幸咖啡全球品牌代言人及茶飲首席推薦官,這一舉措緊隨其推出的“輕輕茉莉·輕乳茶”新品之后,該新品在首周銷量就突破了1100萬杯。
8月19日,瑞幸與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聯名產品“黑神話騰云美式咖啡”上線,并提供指定套餐,可限量獲贈3D限定海報光柵卡、3款聯名杯套等周邊,幾乎一上線就立刻售罄,并迅速成為熱門話題。
圖源:瑞幸
通過這些策略,瑞幸不僅拓寬了其產品線,從咖啡延伸到了茶飲,實現了從早上咖啡到下午茶更多時段的覆蓋,從而提升了營收;同時通過與國潮文化的跨界合作,成功激發了男性消費群體的消費熱情和購買力。
連續在品牌營銷上的大獲成功,瑞幸再次刷新了公眾對品牌的認知及注重與國潮文化相結合的品牌形象,充分展示了其產品的多樣性和品牌的靈活性。
鼎泰豐宣布閉店,餐飲正進入大洗牌
8月26日,鼎泰豐宣布將陸續關閉北京、天津、青島、西安、廈門等14家分店。中國大陸的其他18家分店(位于上海、蘇州、無錫、南京、嘉興、杭州、寧波、廣州、深圳)經營不受影響,維持正常運營。
鼎泰豐于1972年成立于中國臺灣,以小籠包聞名,閉店消息傳出后,北京多家門店近日迎來客流高峰,不少當地消費者紛紛表示惋惜和不舍。不過也有消費者表示,鼎泰豐價格偏高,口味一般,已經難以適應京城激烈的餐飲市場競爭。
鼎泰豐退出北京市場的背后,是北京中高端餐飲消費市場的萎靡。北京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年營收1000萬元以上的餐飲業利潤總額1.8億元,同比下降88.8%,利潤率低至0.37%。紅餐大數據顯示,去年北京人均消費500元以上的餐飲店占總數的1.35%,約2700多家,而到了今年7月,這一數字減少了1400多家,門店數量下降超過一半。
更即時的到家服務是否影響餐飲?答案是肯定的,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消費進入下半場,中產階級消費觀念的轉變,實際上受沖擊的,也并不止中高端餐飲行業。
lululemon增長放緩,On昂跑更好賣了
8月底,lululemon公布了202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全球凈營收同比增長7%,相較上年同季度的18%,增長明顯放緩,營收增長34%的中國內地市場為國際業務帶來了29%的凈增長。公司表示原因包括全球供應鏈的挑戰、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變化。
8月上旬,On昂跑也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業績:第二季度凈銷售額同比增長27.8%至5.677億瑞士法郎,再次創造單季度最高銷售紀錄,并推動上半年凈銷售額同比增長24.4%至10.759億瑞士法郎。品牌表示亞太區銷售額表現突出,增長了73.7%,主要來自于中國市場持續強勁的發展勢頭,日本門店每天都會排起的長隊,以及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新興市場創下的銷售記錄。
同為生活方式品牌,lululemon和On昂跑的業績表現截然不同,前者增長放緩,后者屢次突破銷售記錄,當然,這也與兩個品牌勢能的先后周期也有很大關系(lululemon效應已經在全球持續了多年,昂跑最近兩年才剛剛起勢)。但中國市場均為二者保持增長的核心市場,前不久lululemon的創始人還出現在上海,可見國際零售品牌對中國市場依舊重視。
安福路第一批商家,逐漸搬離
在安福路上開了三年的咖啡店into_the force原力飛行,也是三頓半的線下概念店,于8月底宣布搬往愚園路街區。
此外,近年從安福路搬離(或閉店)的品牌還有BEAST野獸派旗艦店、in the PARK、Cabana、casa casa、Indigo Living、BADMARKET、東息素顏鏡、An Ko Rau安高若、SEVEN FRIDAY、Aussie Bar、SOFIA等。
新品牌如13DE MARZO CAFE(小熊咖啡)、D.Desirable D.Coffee、NU SHOP、wiggle wiggle、BLACKHEAD、GRAF等有著出片效果/打卡屬性的品牌開始在安福路占據一席之地。
盡管業態波動如此之大,但安福路的人流依然旺盛,打卡蜂擁而至。作為網紅街區的租金越來越高,“短暫”存在的品牌也越來越多。
這也反映了當前線下零售消費的環境變化,打卡效應僅能持續一時,并不能讓“流量”真正持久。
我們當然愿意看到安福路成為一個城市IP,保持商業生態“持久”的韌性,而非品牌來來去去,一批又一批地更換,始終留不下長期內涵。
只有蓋章的馬路生活節
8月的最后兩周,第二屆小紅書馬路生活節登場,設有「吹吹風市集」和「落日音樂會」(僅第二周)、「小馬路逛吃玩之旅」三個板塊,相較第一屆升級了活動規格,還被推選為「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的七大標桿活動之一。
其中,「小馬路逛吃玩之旅」根植于馬路,聯合8條馬路上的90+家友好門店,設置了五大主題,活動規則是在官方兌換點領取紅色護照—進入友好門店蓋章—回到兌換點兌禮。
活動期間,街道上的人流陡然增多,人們積極地參與蓋章,而現場幾乎所有店家的蓋章位都在店外,很多人甚至都不會進店多看一眼,匆忙蓋章便離開。活動變得十分“打卡化”,本應是主角之一的商家,成了打卡任務的“輔助”,似乎未能獲得更多曝光和實際收益。
馬路生活節以此種形式與城市街道產生互動,并未給城市、街道、每個商家留下更具實感的聯結。
那么,打卡之外,生活在哪?
本文轉載自RQ商業觀察室(ID:RQmarketing),已獲授權,版權歸 RQ商業觀察室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