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店固然還是有價值,但一切都在回歸本質。

圖片來源:unsplash
大家都在看風口,都在看趨勢,從茶飲到中式甜品,從外國的快時尚,到國潮的倉庫快時尚…但不得不說,這幾年的網紅店似乎越來越“短命”,金錢依然有威力,越來越難輕易造出來爆款,持續收割了。
這背后是網紅本身,對于消費者的耐心和忠誠度問題?還是,網紅背后,大家對于網絡社交的消費動力在下降?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網紅店的故事,看看初代網紅店后來如何?也看看哪些網紅品牌穿越了周期?或許,是時候重新去理解“網紅經濟”了。
那些年的初代網紅店,后來怎么樣了
每個時代看到的網紅店,似乎都有不同的標準。
倒回去,十多年前的微博時代,大眾點評也剛興起,網紅店的定義還沒有狹隘到拍照、打卡、裝修好看,而更多的是一種特色,反傳統,新鮮感,前衛。
中國臺灣貓頭鷹餐廳HOOTERS ©圖源小紅書 張育哲
2012年時A&F卡耶現場 ©圖源無時尚中文網
2010-2014這個時期的網紅店,比如,全是美女服務員的貓頭鷹餐廳HOOTERS,打著性感招牌在消費涌動的10年前后還是火了一把。
因為蓬勃發展的開放性情緒,彼時大家都愿意追逐性感經濟,比如服裝圈子里的Abercrombie& Fitch Co.(*后文簡稱A&F),美式復古松弛感是什么,那時候沒人討論,但買不買A&F,都會對開業時,一排肌肉猛男赤裸上身的性感營銷多少有點印象,賣弄性感從來不分性別。類似的品牌,似乎都在這個階段都特別火,比如我們熟悉的Victoria Secret,Guess。
這一時期,網紅消費的代表,我們更定義為年輕少男少女的夢。
element fresh新元素(原成都太古里店) ©圖源小紅書生小夕醬
除了性感,在同一時期,初代網紅出圈,還有一種生活質感的經營,這方面要看看餐飲。
比如新元素餐廳,雖然在千禧年初期就出現在上海,但真的被全國小眾人群們追捧,也是在12年前后。健康生活的理念確實很超前,消費價格也很超前,大家似乎在這家餐廳身上看到了更新穎,更“世界公民”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寄托了一部分人不斷掙錢改變自己的想象。
殊途同歸的,還有來自北京的MustGuette紅郵筒餐廳,隨著鹿晗打卡,開進三里屯太古里排長隊不斷走紅。這家英倫all day brunch的餐廳,在那個時期的走紅,不僅僅是產品和裝修多好,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帶入,符合當時奮發圖強的我們,期待看到更遼闊的世界。
后來的故事,有的品牌沒落,有的消失或者變成別的模樣,都是市場同質化和品味眼界供不應求的結果。
愛吃蛋糕的人越來越多,但是蛋糕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那些年的初代網紅店,不管是餐飲還是零售,其實更多都是吃到了時代的紅利,不一定是網紅局限的打卡經濟,更多是第一個吃螃蟹,第一個給到美好眼界的概念。
審美提高了,消費降級了
最新一期的維密走秀,被網友集體吐槽。重振旗鼓,這兩年再次出發的A&F和Holister,慢慢褪去了性感招牌,迎來了美式松弛感的主流認可潮流,但似乎也沒有完全起飛。為什么呢?大概是困在了國潮平替的消費浪潮中。
北京藍色港灣的A&F+Holister
©圖源小紅書蒙那自莎的苦笑
打開小紅書,搜一搜大家對新的Hollister怎么看?會發現出來一堆評論都是辯論,價格不如BM,但是質量還是比BM好那么一點的??墒?,那么一點,還有多少人會買單呢?
原U37創意倉庫內的UID cafe ©圖源小紅書UID CAFE
現Regular源野的UID cafe ©圖源小紅書UID CAFE
成都老派的美式復古生活方式品牌UID Café。
這個出生在U37創意園里的品牌,20年前就把除了美式復古的哈雷、銀飾、Vintage帶到了大家的視野中,組合這咖啡的美式復古生活方式空間里,當時的我們還是只看到咖啡挺好喝。
再后來,REGULAR源野里開出了久違的新店,復古的裝修被不知道故事的人評選為新一代網紅,不知道老板會開心還是難過。
或許感受不重要,錢不會被貼上標簽。
這不,UID Café也重新整理孵化了支線品牌KOHIOK以及迎合當下集市主題的33oz系列,結合Vintage服飾和咖啡做整體生活方式的傳播。
我們不得不面對當下消費認知水平,確實提高了,打開了,但是兜里的預算,收緊了。
當優衣庫Uniqlo的銷售額都在不斷下降,大家喊著要買Uniqlo平替的時候,國潮供應鏈背景的品牌就一定能夠滿足大家嗎?不一定。
©圖源小紅書妮塔的收件箱
總有人,審美不允許。收入可以起伏,審美提升了很難下降,所以某種程度上目前的市場只是在擠掉泡沫。這個泡沫,是由于2020年后眼球經濟的興起,是因為小紅書一類打卡社交的需求。在這個階段,網紅也不再是創新,不在追求個性,而純粹就是好看。
顏值即正義,但是顏值吃不飽穿不暖。以前的網紅店,不怕沒有復購,因為人會源源不斷更新,很快就回本賺錢,但現在愿意投入嘗試成本的人減少了,愿意為顏值消費溢價的人減少了,這才是關鍵。但是,本身的消費需求,不會減少,還是那句話,生活方式上去了不容易下來的。
品牌故事講到什么程度?過了就不需要概念了;裝修網紅氛圍整到什么檔次?再貴就望而卻步了…...這是新時代的課題。
標簽化,再反標簽化,不辜負網絡時代的生命力
即使如此,我們討論去網紅化,其實更多是希望去掉那種標簽。
網紅店,網紅臉,網紅本身,都經歷了只是代表很火爆,到有了非常具象的聯想形象,到刻板印象的微負面標簽,到如今,我們是不是有可能重新理解一下?
其實網紅,只是學會很好地利用網絡時代,孵化品牌/生意的邏輯。而網絡的手段召喚的,某個時間點確實是畫面為主,但慢慢地,大家也在回歸本質,探索產品功能、生活連接感、個人心靈感受等等。
看幾個正在穿越周期的“網紅”。
原FINE西洋果子咖啡館
©圖源小紅書空間設計設計師Candy
| FINE
生長于烏魯木齊路的FINE,是另一種小而美的網紅店。它不追求連鎖,卻依然不斷在擴張和生長:
不斷變換的大本營FINE,從洋果子到FINE FAN zakka&canteen;
專注四川爆炒的niǎoniǎo鳥鳥炒菜店;
北京地安門外大街的Oh!byFINEcafe&canteen主營舒芙蕾松餅;
成都源野的FINE PARK picnic&canteen;
B1OCK合作的天目里Fine bistro......
每家店都有新的概念,但也都有熟悉的小心思,比如玻璃面四季涂鴉,季節限定甜品,也能夠串聯起Fine系列的偏愛者共同記憶。
能夠發展有時勢,更難得的是創始人自帶“生命力”,看過一篇采訪,品牌主理人提到“靈感來源于生活,要主動觀察和學習。”
為了這些一次次打動消費者的店,不只是菜品,每個環節的設計,每個氛圍感受都來源于日常的積累和觀察。
這樣生長出來的網紅感,是立體的,有生命力的,既能借助網絡傳播的工具,又不會被拋棄于時代生活本質之外。
FINE的八年十五家店
©圖源小紅書FINE主理人提子_tizzy
|B&C黃油與面包
很難想到誰能替代,這家火了3年的烘焙品牌:BUTTERFUL&CREAMOROUS黃油與面包。
這次的故事繼續B&C擅長的富麗堂皇,但不只是裝修上回到了巴黎,而是帶來了300多種全新產品,聚焦當下最受追捧的品類:貝果和司康。
©圖源小紅書杭州湖濱銀泰in77
從最初新天地的標準店,惠靈頓牛排牛角包出圈,到山海茶點的聯名體驗,再到Ciao Panificio by B&C的意大利場景主題,再到今年上海世紀匯的The garden bakery,一秒穿越中世紀古堡......
或許很多品牌不斷增加副標題,都有商場方話題和交差的需求,但我們也能看到,真正開一個火一個,火一個活一個的,一定不只是表面的名字,而是從產品研發,到場景設計,一次次,都在突破。
模仿網紅重投入的設計可以嗎?有錢就可以。
有錢可以請到有審美的設計師以及有實力的產品師落地,但為什么我們想不到第二個B&C?
西安曾經出現過模仿的故事,那個2021年開在原力場的Delicous chessful,在B&C最火的時候全COPY引起了很多浪潮,如今3年過去,山寨關掉了,不知道賺到錢沒有,西安大悅城的B&C首店悄然打圍了。
西安大悅城B&C圍擋©圖源小紅書Stuanley菠菜
本質上,仍是綜合的實力比拼,網紅感是一種表面的體驗。
就像我們通過社交媒體,看到一個品牌一個人,只能通過圖片和文字、視頻,但是真實的感受是多維度的:產品的味道,更新復購的探索感,服務員的態度,坐下來的椅子舒不舒服......
|LENBACH 蘭巴赫
這個品牌可能對于更多年輕的消費者就更看不懂了,一個創立于大連,源于德國啤酒供應鏈優勢的傳統餐酒吧,怎么就穿越周期了?
十年前,還是混跡于藍蛙之前的最刻板餐酒吧版本,從上海海軍別墅開始重新起飛,網紅泳池店視覺出圈,但并不只是蹭一蹭裝修網紅流量,品牌一下子孵化了更多的新鮮產品:專注西班牙風情的Tapa Tapa bistro以及CASA BAJA海鮮主題餐廳,聚焦地中海美食的Naif、主打墨西哥主題的Los pacos。
從這里出發,新的“蘭巴赫家族”故事開始,從天空之城到蟠龍天地,從EKA天物到西岸夢中心,你不會覺得,怎么這幾年開的商業總是有它,因為每個它都有那么點不一樣…
LENBACH蘭巴赫Gate M上海西岸夢中心©圖源小紅書安妮AnnieWang
LENBACH蘭巴赫上生新所店©圖源小紅書安妮AnnieWang
不同位置的LENBACH,你能收獲到不同的消費體驗:
富民路的店,充滿老上海CBD的社交屬性,不管是服務員還是裝修燈光給到的氛圍,都更Classic;西岸的店,更生活化更標準化,提供一種可約會可家庭可獨處的社區配套,總體更Chill;上生新所的店,則更適合拍照更直給,更流量友好,更適合年輕人的社交和娛樂;EKA·天物的店,有破局引流的需要,更大方更包容,提供更多的時間空間去消費和交流;說到底,支撐這一切的,除了時代需要的審美和消費敏感度,還有扎實的供應鏈和團隊。
看清楚本質,做品牌還能賺錢的,一定服務的是時代生活,而不僅僅是個人理想。
后記
網紅店固然還是有價值,但一切都在回歸本質。本質不是干巴巴的產品功能,而是不局限于社交網絡的需求。那部分依然存在,但加上了生存、精神娛樂、自我療愈等等綜合的需要,原本被放大的,擠掉了泡沫而已。
我們看到這些長命或不長久的網紅品牌,或多或少都有些共性,又或者,我們也會發現,很多品牌不在乎長期主義,只希望“迅速賺一波”的立場。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共存是健康的表現,但是網紅越來越短命,甚至趕不上割韭菜就血虧離場的背后,也說明人們對于網絡媒體驅動消費的動力在下降。
我們不鼓吹長期主義,但我們相信與時俱進。
本文轉載自感性城市SCity(ID:zoffzuo),已獲授權,版權歸感性城市SCity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