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在引入IP時,必須深刻理解并尊重IP的精神內核,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感和認同感。

圖片來源:unsplash
當下,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開始關注IP,希望通過IP來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從整體商業場景的打造,到局部的雕塑和造型引入,IP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種現象反映了商業運營者回歸于人,關注場所精神構建的進步,但同時由此也帶來了新問題,許多項目對IP在商業中的作用缺乏深入理解,導致投入巨大但效果甚微,甚至至今也幾乎看不到因為受到IP激勵而經營火爆的商業。
基于RET睿意德超過100個文化商業項目的服務經驗,以下針對商業如何更好的借助IP,做出針對性分享:
IP的吸引力在于能夠觸動人心,與個人情感和價值觀產生共鳴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縮寫,在現代文化娛樂產業中通常指的是具有獨特性和原創性的形象、故事、角色等。這些元素通過電影、電視劇、動畫、游戲、小說等多種媒介進行傳播和衍生,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和商業價值。IP形象或場景之所以能吸引人們,是因為它們能夠觸動人們的情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是實現某種愿望和夢想,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IP像是另一個自己或知己,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情感寄托的空間,特別是在面對生活壓力時,可以通過與IP的互動來尋求心靈的慰藉。
IP因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而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某一時代的精神風貌或者某種價值觀,在這一價值觀下往往會形成一個特定的社群,社群的形成能夠滿足個體對于社會歸屬的需求,增強個人的認同感,滿足人們對社會認同的需求,成為了IP在文化象片意義上的吸引力。
除了情感層面,IP的創意與創新亦是吸引人們的關鍵因素。獨特的創意和創新,無論是角色設計還是故事情節,新穎的元素都能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吸引他們去探索和了解。精美的視覺設計、動聽的音樂、深刻的文字等藝術形式,能夠給人帶來美的享受,這也是IP魅力的一部分。
IP的源頭在于內容,獲得授權的場所需持續更新內容以保持吸引力
根據吸引粉絲的模式,我們可以將IP分為內容型IP和形象型IP。內容型IP由故事內容支撐,如文學、影視、動漫等,這些IP通常通過單一媒介經由多媒介改編,其價值觀深入人心,典型的例子包括《盜墓筆記》、《斗羅大陸》和《哈利波特》等;形象型IP則通常沒有清晰的故事內容,主要憑借獨特的形象獲得粉絲的喜愛,代表性的有Hello Kitty、芭比和泡泡瑪特的系列IP等。
以文學和游戲為代表的內容型IP具有明顯的故事性,容易在短時間內形成口碑熱度,進而通過跨媒介開發放大IP價值。相比之下,形象型IP通常缺乏完整的世界觀和故事線,與用戶之間的情感聯結相對較淺,因此更需要通過內容植入和強化來延長其生命力。依據東吳證券的IP專題研究報告,截至2023年12月7日,全球收入排名前50的原始類型中,角色形象IP僅有芭比和Hello Kitty,數量明顯少于其他內容型IP。
▲ 數據來源:東吳證券研究所
形象型IP通過構建或融入更加豐富的故事背景和世界觀,進而轉型為內容型IP已漸成趨勢。例如,芭比這一經典玩具形象不僅限于實體產品,還成功地轉變為童話故事中的主角,賦予了品牌更深的文化內涵和情感連接。同樣,泡泡瑪特通過推出《夢想家園》手游,為其旗下的形象IP提供了新的表達平臺和互動方式。這些舉措的核心目的遠不止于增加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通過多元化的內容創作來增強IP的生命力和市場影響力,吸引了更多潛在的新用戶群體。
有商場運營者將引入IP視為一勞永逸的內容創造,但實際上恰恰相反
許多商場運營者將IP視作“流量磁石”,希望通過引入IP為商業場所帶來持久的人流。但這種一勞永逸的想法其實暗藏風險:雖然引入IP短期內可以借勢引流,解決了內容創造的瓶頸,但本質上并未降低運營門檻,反而對商場自身的內容創意提出了更高要求。
IP是內容的終端,如果沒有優質內容的持續生成來維持其生命力,所有IP都將逐漸失去吸引力。因此,商場如果不致力于為IP增添新的內容,IP就會由新鮮轉向老化,逐步變成一個陳舊的標志,商場也會因此被打上“過時”標簽,不僅無法吸引顧客,反而可能產生負面效果。
商業場所引入IP,更像是“領養”了一個“生命體”。不僅要持續思考如何保持其生命力和新鮮度,更意味著不斷圍繞IP創造新內容。如果只是任由IP的生命周期自然發展,那么在當前快速變化的趨勢下,IP的影響力很可能在短期內出現斷崖式下降。
引入IP是對自身內容創造力的更高要求,且商場未必有能力負擔
對IP的再創作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它不僅要求創作者根據IP的特點和背景故事進行創新性的續寫,還需要在各大媒體平臺上進行高效推廣,以保持IP的熱度和活力。對于商業實體而言,這不僅僅是一般的運營工作,而是踏入了“文化創意”的領域,需要組建專業團隊,實現高質量的內容生產和商業轉化。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但如果是一個單獨的商業項目或少數幾個商業項目,可能難以承擔起這樣的創作和宣發費用。我們看到,能夠自創內容并持續更新的公司,比如從早期的海爾兄弟,到近幾年的三只松鼠,再到新近的泡泡瑪特,這些企業都是產品公司,擁有較大的銷量規模。它們通過影視、手游、演出等形式來塑造IP,從而獲得了足夠的市場杠桿效應。相比之下,單個商場或多個商場與這些產品化公司相比,普遍盈利能力有限,因此很難考慮投入大量資本和資源來維護和開發IP。
植入IP的商場必須以IP的精神主張為核心,展開深度運營
IP的核心價值在于其內在的精神主張。這種精神主張不僅是IP獨特性和吸引力的源泉,更是其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的基礎。以迪士尼為例,其“夢想成真”的理念貫穿于其電影、主題公園、商品等各個方面,成為全球范圍內廣為人知的品牌形象。這種精神主張不僅讓迪士尼在眾多娛樂品牌中脫穎而出,更是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共鳴。
商場在引入IP時,必須深刻理解并尊重IP的精神內核,確保所有營銷活動、店鋪設計、商品選擇等都與之相契合,從而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感和認同感?;诰裰鲝埖膬热輨撛焓且粋€動態過程,創作者要不斷探索新的表達方式,同時保持對核心價值的忠誠。比如,可以通過舉辦主題活動、限時展覽、互動體驗等形式,還可以通過跨領域的合作等,不斷為顧客提供新鮮的內容,保持IP的生命力。
結語
一切事物皆有其本質,這一本質可被視為“1”,而其他所有的外延特質則是“0”。若無此“1”的存在,再多的“0”亦無實際意義。購物中心作為一個物理的商業空間,其存在的根本意義在于為人們提供購物、娛樂、社交等多種功能的場所。IP則是這一本質之上的外延價值附加,且可能是一個高成本、高難度選項,商場運營者若將項目的存在過重依賴于外部IP來賦予時,就已經失去了自我定義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不斷強化核心,適度拓展邊界,商業如此,大道如是。
本文轉載自RET睿意德(ID:retweixin),已獲授權,版權歸RET睿意德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