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雞”繞道港股,本質在于實力落后野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安徽素有“無雞不成席”的風俗。
對此,聽聽合肥人那句家喻戶曉的歌謠便知曉:“從肥東到肥西,買了一只老母雞”。合肥在古代稱為廬州,下轄肥東、肥西兩個縣,以地為其命名的肥西老母雞,所煲制的湯,是為廬州菜系中的一道名菜。
養殖戶出身的束從軒,從2003年開設第一家“肥西老母雞”門店,歷經20余年的時間,打造出了號稱“國內第一中式快餐連鎖品牌”——老鄉雞。
2022年5月和2023年2月,老鄉雞兩度沖刺上交所。首戰失利因招股書失效且恰逢IPO改制,而第二次在問詢后于2023年8月主動撤回材料而宣告終止。
2025年1月3日,老鄉雞再度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由于此前輔導A股上市的國元證券因持有老鄉雞0.68%的股權而被監管質疑其獨立性,因此本次港交所的之旅改由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陪跑。
盡管繞道港股,但是懸在頭上的達克摩斯之劍仍在。老鄉雞此番能否如愿,將是2025年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大看點。
股權暗面
2003年,束從軒與妻子張瓊在合肥開設首家快餐店,名為肥西老母雞。8年不到便開了100家直營店。直到2012年,始更名為“老鄉雞”,并開始向省外市場進軍。
老鄉雞是實打實的家族性控股企業。目前,束小龍(兒子)、董雪(兒媳)和束文(女兒)分別持有公司70.78%、6.22%和15.02%的股權,合計持股比例高達92.02%;加上股權激勵平臺Kandel Holding Ltd持有的3%,合計持股超95%。
外部股東僅有Harvest Capital一家,穿透后,出資人/股東為國元證券及其關聯方。
股權高度集中是家族性企業常見的現象。但是老鄉雞的操作有點迷人,讓監管幾乎從頭到尾都給問了一遍:
(1)2003年至2005年的初始出資以及兩次增資問題,其中2004年增資是實控人夫婦另外一家公司(正旺畜禽)以債抵股的形式,而2005年增資是由正旺畜禽和張瓊還未申請得到的商標等入股。
這個出資的規范性問題包括其中涉及的國資股權轉讓問題,在本次提交的申請書中堪稱“一筆帶過”,毫無細節可究。
(2)在2023年申請上交所上市的時候,財報中稱,
束從軒、張瓊、束小龍、董雪、束文于2022年3月簽署了《共同控制協議》,在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以束從軒為主。
但是從股權結構上看,從2007年的時候束小龍(才20年)已經成為彼時肥西老母雞的最大股東(持有95%的注冊資本);
即使后來一通復雜的增資與股權轉讓,但在2021年公司改制的時候創始人束從軒和張瓊夫婦并未持有老鄉雞股權。
這種控制關系讓監管發出靈魂拷問:
束從軒未持有發行人股份的原因、是否存在規避法律規定的情形。
不知道是老束真的交棒了,還是為了避免舊菜重炒,在本次提交的申請書中提到:
由于本集團管理層由束從軒先生傳承至下一代已基本完成,先前共同控制協議被認為不再適合或不需要,并于2023年12月28日終止。
(3)年代久遠,出資的追溯和民營家族性企業管理中出現的一些瑕疵或許在所難免,但是關于“實際控制人行賄”這個暗面卻揮之不去。
據中安在線2024年10月9日在中國新聞網報道,2011年至2013年,束從軒向彼時當人安徽農委的處長金樹芳行賄共約7萬元,后來這位被稱為“千萬處長”被查處。
幾個疑問
老鄉雞早期皆以直營為主,直到2020年開始探索“加盟”生態。
截至2024年9月30日,老鄉雞在全國9個省份共53個城市擁有1404家門店,其中包括949家直營門店和455家加盟店。
對連鎖品牌而言,采用加盟模式可以實現快速的、輕資本的地域擴張,并且相比自營而言,不僅能夠大幅降低管理負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品牌溢價。
根據上市申請書數據,2022年至2024年9月底,老鄉雞加盟店數量從118家快速提升至455家,但同期直營店或轉讓或關閉,從1007家持續降至949家。
從收入上看,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老鄉雞總營收分別為45.28億元、56.51億元和46.78億元;隨著加盟數量的增加,直營店收入占比從95.21%持續降至88.13%。
但是問題又來了:
1,老鄉雞的加盟店并非全部為新開門店,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由直營店轉加盟店數量分別為25、77和97家,占當期期末總加盟店數量比重為21.18%、34.7%和21.32%;對轉讓直營門店,公司認為:
非一線城市或非新一線從事的相對成熟的門店,且該市場較小較分散,需要本地化以實現有效運營。
2,加盟商中有大量的來自前員工,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前員工作為加盟商的分別有59、101和176名,占總加盟商數量比重為58.42%、64.33%和51.92%;
而前員工加盟的門店數量占各期總加盟店數量比重為61.86%、69.47%、54.28%——也就是說自2020年開啟加盟戰略以來的4年多時間里,超半數的加盟生態由前員工支撐。
這就讓監管很疑惑,如何一碗水端平?遂在2023年上市申請的意見函中發起多個疑問。
重點在于,從經營數據上看,加盟商日均銷售額、翻臺率以及單位面積日均銷售額都不如直營店,并且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呈現持續惡化的現象,且差距越來越大。
實力落后野心
近年來,關于“預制菜”的爭議一波接一波,但是老鄉雞卻很實在,早在2016年就將廚房做成透明化以讓消費者可以“透視”廚房,贏得無數好評。
而在2021年起開始公開發布“自查自糾報告”,2024年年中又集中發布了677頁共20萬字的《老鄉雞菜品溯源報告》,將其202個供應商明細、484個三卡追溯檔案向全社會原文公開,其中預制與半預制菜占共35個,占比不到3成。
這對整個食品行業而言是一個大膽、真誠的舉動。
但是隱患也因此懸而未決——自老鄉雞從肥西老母雞更名以來變開始向多地進軍,其供應鏈能力跟不上其擴張步伐:
在2009年于合肥設立首個中央廚房服務大本營安徽后,直到2024年上半年才在上海運營第二個中央廚房,這就導致了“同價不同質”的問題,其在自家公眾號上發表的《看完你還敢吃老鄉雞嗎?》中自己也坦言:
“老鄉雞目前僅能在合肥和六安做到食材每日配送,在其他城市的配送時間需要2天,這對菜品新鮮有一定的影響”
或許看到老鄉雞上市之路坎坷,或許加盟發展在短期難以寄予厚望,2021年12月投資入股的“麥星投資”和“廣發乾和”在2023年底選擇落袋為安——前者出資0.89億元占0.49%、后者出資0.5億元占0.28%,獲利約11%。
以上,從學習、模仿麥當勞與肯德基到創新成為國內最大的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實屬不易。但是在供應鏈能力尚未成熟之際,跑馬圈地式擴張存在天然桎梏。老鄉雞要走向全國乃至出海,尚需時日與苦功。
本文轉載自IPO金榜(ID:IPOjinbang),已獲授權,版權歸IPO金榜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