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水的故事仍在延續,如今椰子水還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圖片來源:unsplash
從2020年起,椰子水日趨風靡,銷量逐年走高。但近一年內,食品行業里出現了越來越多關于“真假椰子水”,以及食品安全相關的質疑。
例如去年,職業打假人松哥打虎大批量購入良品鋪子的百分百椰子水,似乎在為打假做準備,但很多人還沒來得及上車,就發現自己去線下門店已經買不到了,旗艦店也已經搜索不到產品。
良品鋪子方面則聲明,“NFC100%椰子水”這款產品僅在其線下門店正常銷售,并未在線上渠道進行銷售,同時表示未收到任何監管部門的問詢,松哥也表示自己只是因為喜歡喝而購買而已。
“各個品牌的椰子水里面,一定有可被挖掘的空間。”張昊在上海有著四家奶茶門店,同時有著大健康食品公司,對貨源、生產和添加劑情況十分熟悉,他表示:“比如說加了糖,但糖的量不足以檢測出來,就宣稱沒加糖,或者說不足以達到國標,這種事情對我們做食品的人來說很常見。”
吊詭的是,多數百分百椰子水的原料嚴重依賴進口,這兩年隨著入局的椰子水品牌越來越多,產品價格卻不升反降,一路走低。
剁椒觀察發現,線下商超里,大批量 1L 裝椰子水的售價已跌破十元大關;在淘寶、拼多多等平臺,百分百鮮榨椰子水 1L 裝兩瓶僅售 13.9 元,180ml 袋裝的椰子水,15 袋只要 23.12 元,算下來一袋不到兩元,價格幾乎與礦泉水持平。
“為了調節口感、延長保質期、降低成本,部分椰子水產品中添加了檸檬酸、維生素 C 和食用香精等成分”, 在飲品行業的生產和質檢部門工作了十年的琳琳透露,為控制成本,某椰子水品牌已將原料產地瞄向廣西,但廣西產的椰子味道很差,基本不能當作原料,該品牌不得不添加大量糖來掩蓋其中的怪味 。
盡管如此,“配料表很干凈”仍然是這些店鋪最多的評價,不少消費者由于信息不對稱,正不自覺地陷入消費陷阱之中。
“椰子水的成分本身就含水和糖,所以根本沒有辦法檢測出它是不是有添加”,張昊向剁椒表示,在行業內,往椰子水里加水、加糖幾乎是公開的秘密,但是在配料表里面只寫了百分百椰子水這一項,通過模糊的表述和消費者玩文字游戲,誤導消費者以為產品純粹無添加 。
除了糖和水之外,添加劑也屢見不鮮。“我敢保證,目前市面上買到百分百椰子水產品,90%以上都有添加劑,行業里貓膩多,只是外行人不知道罷了”,一次對談中,一位椰子水廠商向琳琳透露。
現制茶飲領域的情況更為堪憂。“我們拿貨的話,大眾所熟知的品牌我們都不會去拿,因為它的價格相對透明,且價格要比公司供應的貨還要更貴一些,所以我們會拿一些消費者不太知道的品牌,甚至可能是專為拼多多渠道而做的一些白牌”,一位從業者表示。
市場現狀是,許多店鋪在短短三年內就迅速失去了市場寵愛,正面臨著是否含有香精、添加劑的質疑,甚至迎來了大批倒閉潮,椰子水市場的整體銷售增速已大幅放緩。
當然,椰子水的故事仍在延續,其他賽道的品牌還在接連入局,1月15日,周黑鴨與泰國IMCOCO集團在武漢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并聯合推出天然椰子水品牌“丫丫椰”,試圖分一杯羹。
但問題是,如今椰子水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低門檻的椰子水,打健康牌拿下年輕人
“椰子水和其他果汁可不一樣,果汁在榨汁過程中會丟失掉粗纖維,只剩下糖分,椰子水可以理解為只是換了個外殼。”資深椰子水愛好者果果始終堅信椰子水是最健康的果汁。
和果果一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近兩年來,主打“天然飲料” 屬性的椰子水被廣大年輕群體追捧。
“百分百椰子水肯定更健康,而且熱量還低”,沈陽95后“11”也這樣認為,他向剁椒表示,山姆、盒馬、奧樂齊、if、malee、叮個椰、椰氣滿滿等,比較熱門的品牌他都會嘗試,而眾多品牌里, 12.9 元1.08kg 的凍顏密碼瓶裝椰子水是他的第一選擇。
消費者旺盛的需求,讓大量品牌嗅到商機,紛紛入局,最為明顯的是白牌的批量涌現。
從2020年起,無論是知名大廠,還是不知名小廠,通過大批量自主生產或代工的方式,推出了各類 PET 包裝、利樂包裝甚至袋裝的椰子水,市面上的椰子水品牌應接不暇。
國內傳統企業如椰樹、春光、歡樂家、蘇薩,憑借多年行業經驗和資源優勢積極布局;而新消費品牌椰子知道、菲諾、可可滿分、椰氣滿滿等品牌以及國外品牌三麟、if 等也紛紛搶占國內市場份額,就連統一、娃哈哈等在飲料行業深耕已久的老牌企業也按捺不住,陸續搭上這股消費浪潮。
一位椰子水品牌方向剁椒透露,“ 2020年—2023年,同行的業績增速都能達到 30% — 40%,保守估計,這三年不少椰子品類的增速能維持在 20% 左右 。”
本著 “既然配料表都標明是百分百椰子水,品質應該差別不大” 的心理,不少消費者們都會去嘗試這些新品牌。
但他們明顯感覺到,“市面上沒見過、沒聽過的椰子水牌子越來越多,而且價格越來越低,就連那些比較知名的品牌,跟前兩年相比,價格也下降了不少。” 然而,嘗試得多了,他們也漸漸 “對椰子水祛魅了”,因為不少椰子水喝起來都帶有一些玉米須味或者淀粉味,而且甜度比普通椰青要高很多。
透過一個個具體的消費實例,張昊將眾多品牌進入、品質參差不齊更多地歸結在了生產門檻低上。
“實際上任何果汁的門檻都不太高,或者說任何食品的門檻都不太高”,他直言,“很多毫無經驗的廠家、品牌,隨便找個代工廠就能進行椰子水生產”。
甚至在果汁品類中,椰子水的門檻也屬于較低的水平。“椰子基本在同一個相對穩定的產地,品種相似,口味也相對統一,口味調和就比較容易,不像葡萄,有眾多不同產地和種類,需要復配穩定的工藝”。
據剁椒多方了解,目前市面上的椰子水主要采用兩種制作方式,一種是濃縮稀釋,另一種則是直接灌裝。
國外椰子水存在兩種典型供應模式。琳琳和張昊介紹,一種是先在國外把椰子加工成濃縮汁,運輸到國內后再兌水復原,便于運輸和儲存,成本相對較低;另一種是在國外直接原裝灌裝,進口到國內直接銷售,這種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椰子水原本的風味,但運輸成本高,價格一般在 10 元以上,規格在 300 毫升、350 毫升、380 毫升左右。
國內椰子水通常采用直接原裝灌裝的方式,但業內人士透露,“國產椰子很大部分存在風味欠佳的問題,有些口味還不錯的,可能添加了大量的果糖和添加劑。”
直接灌裝這種方式涉及 NFC(非濃縮還原)加工,涵蓋多種加工技術,像 HPP 技術(高壓滅菌技術)、利樂的瞬間滅菌技術等,雖然名稱不同,但“本質都是超高溫瞬間滅菌,只是滅菌時長和溫度不同,在國家標準里的叫法也不一樣 。”
配料表“造假”是常態
椰子水市場在短時間內吸引眾多品牌蜂擁而入,隨之而來的是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而在眾多業內人士眼中,配料表造假已經成為椰子水行業內部心照不宣的秘密。剁椒從多處獲悉,椰子水配料表造假主要呈現出兩種類型。
首先,大量添加水、果糖以及各類添加劑成分已是普遍操作。
正如前文所述,部分椰子水在制作過程中會進行濃縮稀釋的加工。但“在國內,兌水復原的椰子水會依據稀釋比例的不同,添加過量的水、果糖和各類添加劑,甜度也會有所變化”,琳琳表示,這直接導致落到每瓶產品的成本大幅降低。
國內的椰子水普遍存在類似情況。由于國內椰子味道相對一般,且每個椰子的口味存在天然差異,難以保證產品口味的穩定統一,所以添加糖成為最常見的調和手段,甚至有一些品牌為了進一步改善口感、延長保質期或增添風味,還添加了檸檬酸、維生素 C 和食用香精等成分。
“大部分國內的椰子甜度并不達標,而一些配料即便是通過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也難以檢測出來”, 業內人士進一步透露,“不同實驗室的檢測規格和能力存在差異,部分實驗室不具備檢測某些特定添加物的條件,而且國家在這方面也沒有強制要求”,為一些不良商家在配料中做手腳提供了可乘之機。
其次,大部分品牌仍會在配料表上宣稱自己是百分百椰子水,玩文字游戲是不良商家慣用的伎倆,更是成為了誤導消費者的重災區。
不少商家對此有著自己的說辭。一方面,他們聲稱 “百分百椰子水” 常常只是作為產品名稱出現,并不代表產品中椰子水的實際含量真的達到了百分之百,電商平臺上,味暢力、百多利、百優果、佳果源、椰小美等以“百分百椰子水” 為產品名的椰子水品牌隨處可見。
另一方面,以京覓椰子水為例,它曾在產品詳情頁依據國標 GB/T31121 關于 100% 果汁的定義進行解釋,即只要產品中未添加水以外的其他物質,便能定義為 100% 果汁,也為商家在配料表上提供了操作空間。
琳琳指出,商家在玩文字游戲的手段非常多,是不是真的百分百椰子水無法一概而論。
一是,商家可以將自己的商標注冊為 “百分百椰子水”,二是,商家還可能注冊 “百分百椰子水’”這一slogan的所有權,在產品包裝上標注 “百分百椰子水”,還有商家把 “百分百椰子水” 設定為產品品類,或者直接將其用作產品名,而這種方式在市面上最為常見。
顯然,這種誤導十分有效,大部分消費者僅憑這一名稱就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買到的是純椰子水,就連經常喝椰子水的 11 也表示:“我一直以為百分百椰子水指的就是含量。”
社交平臺上,還有很多人詬病,目前市面上的椰子水既沒有專門的省級標準,也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不過,站在食品生產商角度,張昊認為這是合理的,他指出,“椰子水實際上不一定非要單獨制定國標,因為它可以歸屬到更大的國標范疇進行管理,比如它屬于果汁類或者 NFC 果汁類。”
椰子成本暴漲,椰子水價格卻越來越低
從行業全景視角來看,全球椰子水品牌格局非常清晰,可明確劃分為全球領軍椰子水品牌、東南亞本土品牌以及國內品牌三大陣營。
明顯的趨勢是,椰子水產品的價格差異性較小,且市場的“紅海”效應開始顯現,各品牌都在尋求突破。
近兩年突出的椰子水品牌,競爭核心一是在于上游供應鏈的把控,像歡樂家等品牌,已先后在椰子主產區展開原料產業布局,推出了 “椰鯊” 這一獨立品牌;二是品牌影響力,例如唯他可可、if 等,都是頗具知名度的專業椰子水品牌,擁有較高的市場認知度。
顯然,供應鏈是重中之重,但需要明確的是,我國椰子主產地較少、市場競爭力較弱,對國外原料的依賴性極強。
央視曾報道,海南省是全國唯一可大面積種植椰子的地區,全年產量占全國椰子產量的 90% 以上 ,但海南每年僅產果約 2.2 億個,而國內椰子需求量每年高達 26 億個左右;社交平臺上也有業內人士透露,“海南省椰子年產地約 2.5 億個,僅能滿足 6% 的椰子水市場需求”。
作為一個重度依賴海外供應鏈的行業,去年被眾多業內從業者形容為 “原料混亂大年”,根源便是國外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漲。
根據食品內參數據,海南口岸用于加工的去皮老椰子,超過 98% 依賴進口,越南特殊的氣候條件下,成熟老椰產量大幅度減少,我國企業轉而從其他國家采購椰子,成本直線上升。
采購過程中,椰子的價格常常會被抬高 20%-30% ,與椰子相關的一系列產品,如椰油、椰蓉、鮮椰、老椰、椰子汁、厚椰乳等,價格也全線上漲,且漲幅均在 20% 以上 。
成本的壓力下,除了常見的加水、加糖外,“控制原材料” 也是關鍵一招。
原料端,椰子的選擇出現了明顯的降級現象。“市面上現在口感最好的椰子品類是泰國的香水椰,成本也會更高,而黃皮老椰子放置時間普遍較長,成本要低很多。”琳琳指出,近兩年,黃皮老椰子成為了眾多商家的優先選擇。
市場端,也出現了消費分級的現象。有人追求高質,自然有人傾向于低價,張昊向剁椒表示,“但凡氣候稍微溫熱的地方,理論上都具備生產椰子的條件,只不過在口感上存在一定差距罷了”,為低成本椰子進入市場提供了空間。
“要供應那些便宜的,更廣大的市場,那就用更便宜的的椰子,比如說廣西的椰子”,但這類低成本椰子往往口感不佳,為了改善口感,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為降低成本選用低質椰子,因口感差添加大量糖和添加劑。
與此同時,原料上漲,椰子水行業的價格卻并未水漲船高。
“一是現在的消費行情很不好,二是有國產的椰子可以做替代,無非就是加糖”,琳琳指出。市場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大批量價格10元以下容量1L左右的椰子水銷量可觀,拼多多上袋裝椰子水最暢銷,15 袋僅需 23.12元,銷量已突破 78.1 萬袋。
虧損風險籠罩整個行業,雖不少品牌選擇降價自保,但難以從根本上扭轉局勢。
新品牌在這片市場紅海中舉步維艱,根據企查查數據,在近 1 - 3 年間,與 “椰子水” 相關的餐飲企業新增 96 家。然而,同期登記狀態異常的就多達 25 家,這意味著將近三分之一的新品牌連 3 年都難以支撐,甚至不少品牌連一年都維持不了。
放眼整個行業,在 2023 年之前,椰子水市場一直保持著高增長態勢,進入 2024 年后,市場形勢急轉直下。即便是行業內的大品牌,如今也開始顯露出瀕臨崩潰的跡象。以歡樂家為例,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為 13.4 億元,同比增長僅 2.61%,增速極為緩慢,更為嚴峻的是,利潤出現了斷崖式 “變臉”。
歡樂家還表示,由于打造 “椰鯊” 椰子水新品,公司在廣告宣傳和線下推廣方面投入巨大,數據顯示,2024 年前三季度,歡樂家的銷售費用高達 2.26 億元,與 2023 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6547 萬元。
但從銷量來看,即使是歡樂家此類擁有供應鏈的老品牌也難以拿下椰子市場。
財報顯示,公司的椰子水產品以及其他飲料的銷量均出現了明顯下滑,其中,椰子汁產品的銷量同比下降了 8.3%。大量白牌入場后,消費者對于價格更加敏感,不少消費者認為“椰鯊只有純椰子水單品,在口感上和其他品牌沒有什么區別,但12.5元1L的價格并不便宜。”
消費降級下,椰子水賽道終究也卷入了“9.9元”大軍。
為了保住市場份額,許多品牌只能降價自保,而對于那些沒有建立起自身穩定供應鏈的品牌來說,缺乏穩定的原材料供應渠道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體系,它們在成本把控上難度極大,面對價格戰往往不堪一擊,不少品牌的壽命不足1年。
劣幣驅逐良幣,現制椰子水門店遭遇“閉店潮”
現制椰子水門店遭遇的窘境,也是椰子水行業現狀的另一個縮影。
當下,大量奶茶店正不斷擠壓垂類椰子水現制店鋪的市場空間。一位茶飲店店主向剁椒透露,“相較于其他新品,椰子水的上新頻率較高,我們可能一個月就會推出好幾個新品,很多新品會下掉,但椰子水是一直保留的。”
他補充到,一方面,消費者普遍認為椰子水較為健康,符合當下追求健康飲食的心智;另一方面,椰子水產品價格相對便宜,成本也較低,“以 500 毫升的飲品為例,實際添加的椰子水只有 80ml,其余大部分是水、冰塊和糖漿。”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椰子水現制門店的經營狀況并不樂觀。
椰子水專門店不僅產品種類少,價格也更高,有加盟商無奈表示,“現場開椰、直接裝瓶,成本居高不下,根本不賺錢。”
這種經營困境,直接體現到了市場數據變化中。
美團與咖門聯合發布的《2022茶飲品類發展報告》顯示,2022 年椰子類茶飲專門店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增長率高達驚人的 66.5% ,僅僅兩年后的 2024 年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體量排名前十的椰子水品牌中,有近一半閉店率在40%以上。
據窄門餐眼數據,目前與椰子水相關的現制茶飲品牌共有 12 家。其中,cococean 椰子水以 28 家門店居于首位,椰小小?元氣椰子水擁有 24 家門店緊隨其后,cocosakura 椰子水共 22 家門店位列第三,均價普遍在 20 元以上的椰子水,門店數量難以突破 “30 家” 大關。
經歷了前兩年的擴張熱潮,2024 年椰子水品牌的新增門店速度顯著放緩。除了椰不二新增 15 家門店外,其他品牌在開年之后新增門店數大多是0或個位數。以 cococean 椰子水為例,近一年新增門店數在 2023 年 9 月達到巔峰,當月新增 5 家,此后截至 2024 年 4 月,長達 7 個月的時間里,再無任何新增門店。
蔻蔻椰的發展軌跡也反映了市場的殘酷。2021 年,蔻蔻椰曾滿懷信心地表示,預計到 2022 年,品牌將開出 60 - 80 家門店,但現實卻是沉重一擊,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 2025 年 1 月 10 日,門店數量僅為 12家,與當初的目標相差甚遠。
眾多品牌的“落寞”體現了椰子水這一品類的局限性。
此前,各大地方品牌一度各自占據一方市場。cococean穩扎北京市場,cocosakura占據上海一隅,深圳的蔻蔻椰、茶大椰,長沙的整椰椰、椰蹦蹦、帶殼超級椰水,合肥的口口椰,南京的X-YES!荀椰以及成都的椰幾の水,都在各自的區域市場收獲了一大批忠實擁躉。
而現在,整個市場上,面臨著發展周期短,技術壁壘不高的問題,椰子水賽道的“跟風現象”明顯,加上產品創新力不足等原因,椰子水賽道同質化問題日益凸顯。
各大品牌的產品形式被局限在 “時令水果 + 椰子”“牛奶 + 椰子”“椰子蛋” 等幾種常見模式中,名字也大多是 “椰”“coco”“水” 等要素的簡單疊加和搭配,產品定價大多在 25 元左右徘徊,相似性更高,品牌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且無序 。
結語
回看2020年,椰子水靠著健康、天然的屬性,被眾多業內人士與消費者一致視作潛力無限的黑馬品類,如今,三、四年過去,健康天然屬性也逐漸淪為空談。
價格戰惡性循環,讓整個椰子水行業陷入死胡同,回到最初的困境。為了在低價中盈利,意味著需要極力控制成本,一些品牌不得不削減原材料、以次充好、添加水、糖、添加劑,短期內緩解成本壓力,直接導致產品品質下滑。
就像從業者們感慨的那樣,“好好的行業,沒幾年就被做壞了。”
本文轉載自剁椒Spicy(ID:ylwanjia),已獲授權,版權歸剁椒Spicy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