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旅游的出片執念,催生一系列的產業變革。

圖片來源:pexels
你可能不知道位于北極圈的捷里別爾卡(Teriberka),但或許聽過那里有座“世界上最孤獨的秋千”。它孤零零地坐落在北冰洋畔,遠方是雪山或極光,游客坐在上面,“身后皆為南”。但如今,這座秋千不再孤獨,黑壓壓排隊的中國游客擠滿秋千之外。
這不是問題。問題在于:這個景點幾乎成了“中國特供”,只賣愛打卡拍照的中國人。且這種類似景點,還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中。
最孤獨的秋千,擠滿中國人
聽到“世界上最孤獨的秋千”這個稱謂時,來自湖北武漢的琪琪便敏感察覺,這種文藝過頭的描述,估計就只是一個華而不實的網紅打卡點。
今年2月1日,琪琪跟三位朋友從俄羅斯北部小城包車去捷里別爾卡,傳說中位于世界盡頭的北極圈小鎮。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捷里別爾卡擁有極晝、極夜等獨特天象,諸如“最北秋千”“冰封王座”“沉船墓地”等極具誘惑力的景點,也在各類社交平臺上漸漸走紅。
包車花了1200元。剛下車,琪琪便被眼前這無垠的雪白所震撼。雖然位于北極圈,但體感溫度也只是-10°,并沒有預期刺骨的寒。
但愉悅的心情很快就隨著眼前的人龍消散。琪琪發現,捷里別爾卡的這個景區頂多20分鐘就能逛完,最孤單的秋千看起來并不特別,旁邊卻排滿了四五十位同胞游客。
琪琪心里一沉。雖然不想湊這個熱鬧,但“來都來了”。
圖片來源:琪琪
包車司機主動上前幫忙排隊,讓琪琪先自行逛逛。在黑壓壓的中國人中,這位俄羅斯司機看起來更像一名外國人。
一個多小時后,聽到司機在呼喊自己,琪琪趕緊沖向隊伍前端。只見一個自稱某書旅拍達人的妹子特別積極地高聲介紹,她所在的位置就是最佳機位,“大家就站在這里,用我這個角度拍,保準出片還不浪費時間。拍完一個就趕緊下一個,我們抓緊時間。”
一句歌詞浮現在琪琪腦海里,“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
坐上秋千,被人用力一推,琪琪面向北冰洋蕩了起來,耳邊的風聲里夾雜著相機的喀嚓聲,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就結束了。
琪琪飛速撤離,為下一位心急火燎的中國游客讓道。司機再幫忙去十幾米外的另一處“冰封王座”排隊,那里又是一條中國龍。
后來問及這些景點都有什么歷史淵源時,司機回答,“都是翻修的,就是給你們中國人拍照用的。”
圖片來源:@大蝎的人間冒險
這場“北極圈春運”,也發生在世界上各個角落。
在奧地利西南部的因斯布魯克,一座隱藏在阿爾卑斯山脈中的普通小橋,也因為在社交媒體上吸睛,成為熱門的網紅打卡點。
來自北京的阿恒在某書上看到這樣一幅照片:有人單臂抓住橋索,懸在半空中,身后的湖面蜿蜒進雪山。他也便趁著假期前去效仿。
圖片來源:@李查德
來到現場,出片比阿恒想象中要麻煩得多:導航至一個拼寫極為復雜的地址,需要開車1.5小時,中途還會有人收取約16歐元(約121元)的過路費。由于基建并不完善,停車后還得繼續徒步。
冬天的阿爾卑斯山脈盡是積雪,一路滿是大石頭,沒有做好登山準備的阿恒腳步打滑,好幾次險些摔倒。戰戰兢兢爬山近2小時,阿恒才望見不遠處的山頂木屋——網紅橋就在旁邊。
終于抵達網紅橋后,阿恒才發現這里竟然聚集著七八個慕名前來的國人。由于借位拍攝需要離地4米,大家齊心協力地彼此幫忙。一名肌肉健碩的男士,站在大石頭上用肩膀助力阿恒,讓他可以伸手夠到橋索。
費盡力氣拍到這張充滿力量感的照片后,阿恒第一時間發了朋友圈,配文是“戰勝恐懼后才發覺,我終于把握住了人生。”
他又為某書貢獻了一帖,這張照片將會吸引下個出片黨,跋山涉水而來。
出片質量,撬動國外文旅
到底什么叫“景點網紅化”?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一個答案。它并不是一個有著明確定義的學術概念,但每個人腦海中或許都會浮現出某個城市、某個區域,具化到某個建筑某個角落。
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中國游客在全球遍布了2000多座城,體驗類項目支出大大提高。但如果這份體驗沒有被照片記載,旅游似乎就失去了意義。
在窮游網的調研中,87%的中國游客坦言,影響出行目的選擇的重要因素,是“出片質量”。在諸多游客心中,網紅景點就是完美出片的最佳答案。
總體看來,中國游客的出境選擇,有以下幾個特點:
地標打卡成為新型體驗式消費
去一個新的國度,如果沒有一張標志性的打卡照,就“等于白來”。泰國水門寺大佛、 埃及金字塔、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等耳熟能詳的地標建筑,都在熱門打卡的行列。
以法國巴黎為例,老佛爺百貨,以宮殿般的奢侈品購買體驗享譽全球,但其吸引力正在逐年下降——前來光臨的中國游客占比從2019年的58%在2023年降到了36%。
客人都去哪兒了?另一旁的巴黎瑪黑區正在悶聲發大財:以咖啡、服飾、展覽等藝術打卡為主的店鋪們,迎來了平均22%年增長率的中國游客。比起老字號但略顯陳舊的老佛爺百貨,巴黎瑪黑區的買手店們顯得更先鋒、更文藝、更出片。
算法驅動游客涌向打卡地
在某社交平臺上,#巴黎瑪黑區 的標簽數據為1.2億,而#老佛爺購物 僅為2800萬。超過4倍的流量差,足以解釋中國游客為何更青睞前者——看似主動的選擇,其實是數據流在背后牽引。
冰島上有處飛機殘骸,曾是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取景地,但地如其名:就只是一架殘破的飛機而已。但在某社交平臺1萬多篇筆記的加持下,這處殘骸成功晉升為“人生必去的打卡點”。
出片的代價是:停車至入口后,需徒步前往,來回7公里大概要走3小時。但這并沒有阻止無數國人前赴后繼。中國游客的打卡占比從2018年的12%升至2023年的37%。
肉眼可見,大量一般的旅行景點正在逐漸轉化為“網紅化”的拍照打卡點。當社交媒體在算法機制下,讓圖像的傳播飛速裂變,出片質量實打實地撬動了國外文旅經濟。
網紅景點周邊地產溢價是第一個顯形現象,如泰國清邁寧曼路,自從網紅咖啡館Graph Cafe出圈后,周邊商鋪3年租金從8000泰銖/㎡漲至35000泰銖/㎡,漲了4倍多。
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的溢價,最終都被消費者——尤其是中國游客承擔了。自從某平臺 “牧場濾鏡”上線后,泰國清邁的“牛仔農場”熱度攀升,不斷前來拜訪的游客直接讓門票翻了3倍至150泰銖(約32元)。
向來是旅游勝地的印尼巴厘島,餐飲、酒店都上漲了30%左右,甚至連以前300元就能租到的摩托車,也變為了500元。
為了迎合出片渴望,國外諸多景點也開始為中國人量身打造出片套餐。
冰島飛機殘骸跟某書合作推出了官方攝影指南,特設了“極端天氣風險自擔”的中英雙語警示牌。俄羅斯圣彼得堡冬宮開設“黃金時段攝影票”。塞爾維亞的澤蒙小鎮不僅在熱門打卡街道增設了中文拍照指引牌,當地旅游局還特意培訓了30名中文導覽員。
傳統的商業模式也紛紛跟出片綁定。
澤蒙小鎮在天鵝湖旁推出了“天鵝飼料+拍照”套餐,價格從最初的5歐元漲到了11歐元(約83元)。巴黎花神咖啡館不僅可以用支付寶預約靠窗座位,還推出了“莫奈睡蓮同款下午茶套餐”,98歐元(約738元)/人的價格,包含了專業攝影師的10分鐘跟拍。
過度拍照,引發產業變革
在流量變現的商業邏輯下,商家、消費者乃至政府等,一定程度上都裹挾在了網紅主義的浪潮中。擁抱中國的社交媒體,成了國外某些景點的“救命稻草”。
被巴黎瑪黑區沖擊后,老佛爺百貨并未“坐以待斃”。相關工作人員曾雇傭中國留學生團隊,專攻小紅書“法式慵懶風”擺拍教程,間接帶動老佛爺百貨箱包銷量,增長41%。
土耳其棉花堡的當地旅行社,購買中國某短視頻平臺“探店達人”賬號孵化服務,讓景點進入#治愈系旅行話題推薦池。據平臺內部評估,算法維護費約12萬美元,但為棉花堡引流的價值超過了300萬美元。
泰國清邁寧曼路火了后,擁有超強商業嗅覺的中國投資者,火速趕來收購了沿街老舊店鋪,改造為“廢墟風攝影基地”,迎合以中國游客為主的拍照打卡黨,據說回報率超過了普吉島海濱酒店。
一系列跟出片相關的舉措,在國外文旅行業中引發變革漣漪。
當拍照打卡取代了更為多元的城市功能,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城市迭新的窄化。過渡拍照導致流量反噬的案例,屢見不鮮。
因為忍受不了一輛輛中國游客下車后瘋狂拍照,感覺自己被當成動物圍觀的澳洲黃金海岸居民們,聯合工作人員一同報警。
泰國普吉島機場旁邊有片沙灘,因為可以拍到飛機大片而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躥紅。由于拍照行為有造成飛機墜毀的風險,泰國政府宣布:在這座沙灘上拍照,將判處死刑!
日本富士山“逆富士”拍攝點,也因為游客的過渡拍照,在2023年出臺了限流措施。
旅游確實能帶動當地經濟,但過度拍照確實也對當地的生活空間帶來了隱性或明顯的擠壓。
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國家景點,已經率先開展了行動。以下舉措,或者能成為更多地區參考的良策:
人流量管控
面對大量慕名而來的人群,小景點及時限流,便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提高游客的游玩體驗。
克羅地亞古城啟用了攝像頭監控人流,只要人數超過六千就會關門——如果早上7點前入場,票價還會優惠40%,用以分散打卡高峰。
馬丘比丘只向國外游客開通3條固定的參觀線路,保證本地居民免受侵擾。威尼斯開始向一日游的游客收取“入城稅”。
拍照限制
限制拍照,也就過濾掉了跟風白嫖黨,留下一些更有出片能力的客群。
冰島當地政府就要求華人攝影師考取“極地安全執照”,設備租賃時需繳納20%環境保護押金,過濾掉更初級的攝影愛好者。新西蘭特卡波湖,也因為光污染問題,向夜間使用補光設備的游客收取300紐幣(約1236元)。想出片,先給錢。
也有景點進行了更先鋒的商業實驗。秘魯馬丘比丘在2024年試行了“無手機游覽”。游客進入前繼續先寄存手機。出片則有官方攝影師出力。這種沉浸感的追求,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其中參與的中國人占比29%。
虛擬出片
新技術時代,合成照片就跟呼吸一樣簡單。今年,克羅地亞計劃計劃借助AR,為游客虛擬打卡——不用親自前往實體遺跡,就能拿到《權游》同款打卡照片。迪拜未來博物館也推出了“虛擬分身打卡服務”,一張照片25美元(約183元)。
攜程也在AI技術的支持下,測試場景遷移算法,游客在自己家就能生成“冰島極光照”。這種純粹的出片項目,或許會對傳統旅拍造成沖擊。
當拍照出片行為重構全球旅游價值鏈時,行業也正在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為中國游客提供高附加值服務。
不過對游客來說,當你終于拿到一張可以秒獲千贊的人生照片時,或許需要想想,真正感動你的是這張照片,還是更有觸感與溫度的真實風景。
本文轉載自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已獲授權,版權歸真故研究室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火熱預售中,228元包郵到家!
過去一年,全球消費市場在經歷經濟波動的挑戰與技術迭代的帶來的機遇與變革后,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在整體增速放緩的表象下,大量結構性機會仍待挖掘。當前,企業既需應對短期生存壓力,又需布局長期價值,面臨的挑戰難度加碼。順應趨勢、重塑心力,將會成為消費企業的核心戰略。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