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賣。

圖片來源:unsplash
這兩天,“賣掉了”這個梗突然火了。在小紅書上,各大品牌官V都開啟了“賣掉了”玩梗之路。
天貓、高德、喜馬拉雅、洽洽等一系列品牌,都參與了這場熱??駳g。
“官號賣掉了!不干了!躺平了!不玩了!”
甚至閑魚的小紅書官方賬號,還發布了“賣掉了高清大圖,歡迎自取”的筆記。不得不說,這場玩梗熱潮真的是愈演愈烈,熱鬧非凡。
而在各大賬號下方,不僅有各大品牌互相評論、互蹭熱度,甚至@濰坊市人民醫院也玩起了“賣掉了”的梗,更有大量用戶在醫院的評論區開啟了各種互動。
“生孩子有單間嗎?”“割bp掛啥科?”“你們醫院有單身的女青年嗎?”“你要賣了號去旅游嗎?”……在造??駳g下,網友的腦洞都好大啊。
所謂梗,其實就是有趣的金句。只是隨著時間的變換,我們把“與天斗其樂無窮”等標語,變成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樣更符合當代年輕人喜好的標語。
為什么當前的熱梗那么多?一方面,這和年輕人喜好追逐熱點的情緒有關,但與此同時,熱梗的出現更和品牌、平臺的主動造梗息息相關。
萬物皆可賣,從商品到符號的價值重構
在當下的網絡交易環境中,“賣掉了” 這一熱梗背后,展現的其實是一種 “萬物皆可賣” 的奇特現象。
比如,在閑魚上進行搜索,我們會驚訝地發現,網友售賣的商品可謂千奇百怪。
有人別出心裁地將“空氣” 放在手中,掛在閑魚上出售。還有人腦洞大開,標價200元售賣“地球使用權二十年”。
這些看似無厘頭、違背常理的商品售賣行為,實際上是Z世代獨特的消費文化和價值觀念的體現。
他們用戲謔的方式消解傳統意義上的嚴肅商品交易概念,以荒誕的行為對抗現實生活中的焦慮和壓力。
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年輕人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擾,這種獨特的 “售賣” 行為成為了他們釋放壓力、表達個性的一種途徑。
甚至還有年輕人覺得生活壓力太大了,“想把主任賣了出去散散心,或者給我來當主任”。這顯然這是一種幽默的調侃和一種情緒的宣泄。
同時,熱梗催生了一批專注于梗文化傳播的賬號,比如抖音的@十萬個梗百科,粉絲近400萬;小紅書的@??破盏?,也積攢了近11萬粉絲。
這些賬號的起號策略就是緊緊抓住熱梗這一流量密碼,每天緊跟熱點,借解讀熱梗進行內容創作和傳播。
不得不說,年輕人的造梗狂潮,也為這些賬號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契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梗文化產業的發展。
青年亞文化,在解構中尋找意義錨點
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追逐熱點熱梗就像是一場盛大的狂歡派對。熱梗的快速迭代更新,也是Z世代獨特文化現象的一個重要體現,這也暴露出年輕人瘋狂追逐熱潮的喜好。
比如,從“躺平”到“擺爛”,這兩個熱梗雖然都表達了一種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消極態度,但又有著細微的差別,反映出年輕人在不同階段的心態變化。
從“特種兵旅行”到“Citywalk”,則體現了年輕人對旅行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探索和新追求。
在不斷制造新梗的過程中,年輕人引領著一次次的潮流風向。這些熱梗不僅在網絡上掀起了熱潮,還對現實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熱梗帶火了各種景區,比如特種兵一口氣打卡五岳成為熱潮,很多年輕人為了體驗這種獨特的旅行方式,紛紛踏上旅程。甚至熱梗讓很多原本不為人知的小地方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正是看到了熱梗強大的傳播性和影響力,當前無論是品牌、平臺還是各類影視宣發方,都希望通過造梗這一手段,實現更具價值的傳播效果,紛紛加入到造梗的行列之中。
每年,網絡上都會涌現出幾個熱門的詞匯和熱梗,這些熱梗的來源多種多樣。有些來源于影視劇,比如當年大火的《狂飆》中的“我想吃魚了”;《玫瑰的故事》中的“北京到底有誰在?。?rdquo;
從一方面來說,是影視劇本身的火爆,帶動了其中相關梗的火熱傳播。但不可忽視的是,梗的爆發也為影視劇吸引了新一波流量,注入了新的用戶。
很多觀眾因為在網絡上看到了這些熱梗,對影視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去觀看這些作品,進一步擴大了影視劇的影響力。
而前文提到的, “特種兵旅行”、“Citywalk”,這些熱梗則是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推起來的典型案例。
這些平臺深知熱梗對用戶的吸引力,于是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造梗和推梗。它們會邀請一些知名的創作者參與相關話題的創作和推廣,甚至還發起相關活動,設置有趣的話題標簽,吸引用戶參與話題打卡。
用戶們為了參與話題打卡,會積極創作和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生活故事等內容,這些豐富的內容不僅提升了平臺的活躍度,也讓平臺的生態商業價值和內容價值得以提升。
狂歡之后:熱梗經濟的冷思考
所以,像“賣掉了”這樣的熱梗的出現,看似只是年輕人自發的娛樂效應,但其影響卻遠遠超出了娛樂范疇,涉及到品牌營銷、平臺運營以及社會文化等多個層面。
對于品牌而言,在熱梗帶來的巨大流量面前,如何平衡流量追逐與價值傳遞,成為了營銷領域的新課題。
品牌參與熱??駳g,確實能夠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的曝光和關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但如果僅僅是為了蹭熱度而玩梗,缺乏與品牌核心價值的深度結合,那么這種熱度往往只是曇花一現,無法真正轉化為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和認同感。
對于平臺來說,怎樣構建健康的內容生態,避免陷入“為梗造梗”的怪圈,考驗著運營者的智慧。過度依賴熱梗來吸引流量,可能會導致平臺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出現大量低質量、同質化的內容。
而從年輕人本身來看,更需要正確看待熱梗文化,在享受虛擬狂歡的同時,積極參與現實生活,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習慣,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歸屬感。
或許正如網友所言:“我們不是在賣空氣,而是在販賣對自由的想象;不是在玩梗,而是在尋找情緒的出口。”
當“賣掉了”成為時代注腳,我們更清楚: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里,每個荒誕的表達背后,都藏著對確定性的隱秘渴望。
本文轉載自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已獲授權,版權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火熱預售中,228元包郵到家!
過去一年,全球消費市場在經歷經濟波動的挑戰與技術迭代的帶來的機遇與變革后,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在整體增速放緩的表象下,大量結構性機會仍待挖掘。當前,企業既需應對短期生存壓力,又需布局長期價值,面臨的挑戰難度加碼。順應趨勢、重塑心力,將會成為消費企業的核心戰略。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