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消費場景成為文化、創意和生活方式的交匯點,線下的繁榮才能一直持續。

圖片來源:pexels
燈光、香氣、人聲,再次涌上街頭。
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城市重新熱鬧起來。年輕人們離開屏幕,從算法組成的虛擬世界,回到可以相互打招呼的線下街區。
在小紅書上,“假期市集”“生活節”等話題訪問量已超過4億次,上海的微醺音樂市集、杭州西湖邊的玩樂市集、集安早市、青島夜市……各類市集在長假里吸引游客的目光,評論區的高贊留言寫著:“不買東西也想去逛逛。”
據億邦動力不完全統計,十一期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各式各樣由電商平臺、本地文旅以及策展機構發起的創意市集,不少于百場。盡管還沒有第三方機構發布相關統計數據,但從去年同期的數字來看,“市集”已經成為了當下最熱門的消費場景,和生活方式。
據同程旅行公布的數據,過去一年,長假期間關于市集和夜游的搜索量環比假期前一個月增長了220%。其中,“策展型市集”、“沉浸式市集”等新型市集最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贏商網相關報告顯示,2024年“策展型商業”客流同比增長35%;Z世代消費者愿意為市集的“氛圍感”多支付50%的預算。
“市集”一詞,源自“市”和“集”——古時“市”指固定交易場所,“集”則是定期匯聚的臨時交易。自唐宋以來,城市的街市便是生活與商業的交匯點,《清明上河圖》中人流與鋪面交織的景象,正是“市集”最早的模樣。
如今,線上消費形態不斷演變,但線下空間總是在回歸最初的形態——不僅是商品交換的場所,更是日?;顒?、人文交流的匯聚之地;人們在這里不只是“購物”,而是尋找生活的體驗、情感的連接與文化的歸屬。
平臺市集:電商走向線下的巧妙形式
電商平臺誕生之初,線下商業空間受到沖擊,尤其是那些獨具特色的小店,在線上琳瑯滿目的高性價比商品面前,逐漸失去競爭力與生存空間。
二十年后,隨著人們對消費的追求從“效率”重新轉向“體驗”,那些擁有獨特魅力的商家、商品和場景,又被平臺以“市集”的形式帶回線下。
十一前夕,淘寶就攜手余杭非遺,將數十位老字號、創意非遺品牌,以及相關傳統非遺工藝體驗和產品搬到了杭州湖濱銀泰in77步行街。
這場市集以“行走+解謎+共創”的模式,將非遺與尋寶融合,打破了以往靜態觀賞的展覽形式,以古代“街市”的形態將展品、商家和非遺體驗融合在一起。過程中觀眾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是主動的非遺探索者,在與每一件展品的互動中,完成一場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其中,方回春堂、南宋胡記等老字號品牌帶來了各自的非遺技藝,例如國家級非遺傳統膏方制作技藝等;另一些更年輕的創意非遺品牌,例如藏香文化品牌“抱樹”、原創銀飾品牌“東黑三白”、民間手工藝品牌““王的手創”等,則用更貼近年輕人的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的產品,影響消費者對非遺文化的接納與理解。
圖片來源:淘寶
這一邊,非遺市集正將小眾的民間手工藝推向大眾消費市場。而且另一邊,美妝購物市集則讓消費者們集中體驗了一次線下購物狂歡。
9月30日至10月4日,“所有女生的快樂市集·靚靚派對”登陸廣州。“所有女生的快樂市集”是美腕打造的線下市集IP,延續“從貨架到街頭”的理念,將李佳琦直播間的精選產品帶到線下,打造集試妝、打卡、互動、購物于一體的沉浸式線下體驗,讓消費者“先試后買”。
廣州的這場靚靚派對,匯集了Olay、寶潔、嬌韻詩等30余家熱門品牌涵蓋美妝、護膚、零食、生活用品等多個品類。今年五一,美腕就曾將所有女生的快樂市集帶到上海,同樣以以拍照打卡和集章為游覽主線,匯集多家直播間精選品牌攤位,并帶來新品首發、小樣體驗等以試用為主的購物環節。
長假的人氣,不僅能為線上品牌帶來曝光,也一樣可以為線下商家帶去活力。
9月26日起,小紅書“馬路生活節”在上海、杭州和廣州三地同時開啟。其中,上海站在9月26日至27日,打造了“微醺”游園會,聯合上海本地的酒水品牌和門店,設置落日瑜伽、療愈音樂等30多個游玩、微醺體驗;杭州站則在10月7日至8日舉辦“甜香”游園會,邀請市民在西湖上讀詩、賽艇、吃甜品;廣州站結合了本地美食與養生文化,在10月4日至5日開啟了“輕養”為主題的市集游園會。
“馬路生活節”是小紅書最大的線下品牌活動之一,已舉辦兩屆,去年小紅書上海馬路生活節吸引了近60萬市民游客線下參與。特別的是,今年伴隨馬路生活節的舉辦,小紅書同步推出本地生活會員服務“小紅卡”,購卡的用戶可在合作線下門店享受不少于9折的優惠。
圖片來源:小紅書
對此,小紅書馬路生活節相關負責人表示,馬路生活節與小紅卡的結合,將使更多參與者從“玩在線下”,升級成“消費在線下”。“我們希望馬路生活節不只是讓大家玩得好,也能助力線下商家‘活得好’,為大眾消費注入更多新活力。”
馬路生活節已經不是小紅書今年舉辦的第一場線下市集。今年8月,小紅書先后舉辦了手串,和覆蓋多品類的商家市集,將線上的生活方式和購物體驗搬到線下。
與此同時,小紅書也將自己的電商入口正式更名為市集。和傳統的電商購物不同,小紅書希望在產品價格、參數和豐富度之外,提供以場景、驚喜感和真實連接為主的購物體驗。
文旅市集:本地文化的沉浸體驗場
沉浸的場景、驚喜感,以及真實連接的極致體驗,其實就是一場旅行。而本地市集,又是旅行體驗中最濃縮的精華。
這也是為什么,例如北京簋街、上海田子坊、杭州南宋御街……這樣的“街市”,甚至一些城市的早市、夜市會成為眾多游客心目中的必打卡點。
美團旅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前半月,“早市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上漲70%,吉林集安早市、天津西北角早市、西安小南門早市等,成為“早市附近酒店”熱門搜索目的地。
圖片來源:通化旅游
“早上坐在街邊吃一碗胡辣湯,就會看到當地樂隊走街串巷敲鑼打鼓,過節氛圍很濃厚。晚上吃燒烤時,店家現切現烤,肉質非常鮮嫩。”一位網友表示,自己這個假期前往河南旅行,就特意選擇了一家靠近當地市集的酒店,沉浸式地體驗當地的生活。
越來越多極具“煙火氣”的市集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在社交平臺上,一條關于南京茶南大街的短視頻轉發量過萬,視頻中的桂花酒釀、金陵鍋貼、金陵蜜汁藕等特色小吃引人垂涎,不少網友留言:一定會前去體驗。
捕捉到消費者的這一情緒,越來越多的城市也開始推出“文旅市集”。位于海南五指山的保亭縣推出以“金秋漫游 亭留三道”為主題的國慶輕旅市集,匯聚了40余家特色攤位,涵蓋非遺文創、熱帶美食、汽車展銷等業態,用黎錦、藤編等非遺手工藝品,以及山蘭酒、三色飯等極具保亭特色的美食,讓游客充分感受當地的風俗特色和文化底蘊。
黑龍江省嘉蔭縣同樣以“非遺傳承+節日氛圍+地域特色”為主題,舉辦了一場以“非遺+文旅+民俗”為核心理念的創意集市,劃分非遺與游戲體驗區、中秋美食專區、愛國互動打卡區三大主題區域,鼓勵游客體驗葫蘆烙畫、樹皮畫、衍紙、剪紙、拓畫等非遺項目,游戲區則復刻了投壺、飛花令、猜燈謎、投幣祈福等經典民俗活動。
陶瓷之都景德鎮市國慶期間推出了不少于5場陶瓷主題的創意市集。景德鎮還推出了“市集地圖”,推薦最佳游覽路線、交通推薦等信息供游客參考。這么做的還有寧夏、山東,分別針對當地市集規劃了文旅地圖,分享各個城市的特色市集信息。
文旅市集之外,各地圍繞購物、城市生活的主題市集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歡迎。
上海蘇州河公園一直以來都是市民游客的散步游覽的熱點之一,這個國慶,上海普陀區借助“蘇河夜游”的熱點,推出蘇河市集,匯聚了餐飲、文創、零食、潮玩四大品類,9輛特色餐車與15個集市攤位沿河岸線排開。除了逛市集,游客還能乘坐游船,游覽蘇河夜景,觀賞音樂表演。
另一邊,廣州在9月29日晚啟動“購在中國?2025廣州國際購物節”,聯動全市11個區超過萬家商戶,開設了多場創意潮流市集,從特色美陳到互動體驗,以及音樂狂歡,并在中秋期間特別推出了“星月微醺集”主題市集派對,集結了游園集章、飛花令、投壺等特色活動。
據了解,廣州的這場線下購物狂歡預計將延續至12月底。而僅在雙節期間,公開信息顯示,廣州市線下零售就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了4.7%,餐飲業同比增長了11.9%。
市集是未來線下消費體驗的最優解嗎?
市集,作為各地文旅、平臺拉動消費,助力商家和行業發展的手段之外,同樣也是一些小眾生活方式圈層的重要社交場域和文化符號。
這其中,不得不提到銀鹽復古市集。自2018年在杭州成立以來,銀鹽迅速發展成為國內多個城市的復古文化代表。每一季的市集都吸引了大量復古愛好者,現場陳列著上世紀的服飾、經典復古品牌和手工藝品,參與者還可以欣賞到樂隊演出、復古藝術展覽,還可以參與手工坊活動,親手制作屬于自己的復古手工藝品。
這個國慶,銀鹽在上海、北京、蘇州、西安、濟南多地開啟復古市集,市集現場除了古著店鋪、品牌之外,還有手作工作室、餐飲門店以及樂隊入駐。其中,西安場與西安國際車展聯合,特別打造了一場公路主題市集,除了銀鹽標志性的音樂會之外,還增加了公路電影展映環節。
圖片來源:銀鹽SPACE
濟南場則聯合濟南市煥新老街巷的上新時代文化街區,舉辦“上新集”?,F場除了品牌攤位外,也請來了兩個首次登陸山東的美學生活方式特展品牌與13場街頭藝術巡游以及互動演出,為市民游客打造一站式的沉浸美學體驗。
“新一代集市已經遠遠超越了一種買賣形態,成為一種城市生活的新表達,是城市商業極具潛力的新力量。”銀鹽市集的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市集這樣的社群商業場景正脫離傳統的招商邏輯和固定的品牌組合,轉而趨向于積極推動主理人,也就是品牌之間的對話和聯動。
未來的商業亟需注入更多非標準化的創新元素,而市集恰好充當了培養和孵化這一類非標內容的理想溫床,擔當著品牌接觸市場、理解消費者、對接細分市場社群消費需求,以及不斷創新實驗的重要渠道。
圖片來源:賦刻
基于這一理念,去年開始,銀鹽創始人良岑創辦了食品品牌“上糧山”,以及旗下市集品牌“糧山市集”,從給品牌提供攤位逐漸轉向做產品。
相較銀鹽市集,“糧山市集”更垂直,主要匯集與食物有關的產品和體驗。十一期間,“糧山市集”在浙江湖州莫干山舉辦了為期5天的市集“鬧糧山”。市集主要涵蓋了米酒、面包、味噌等發酵食品品牌、工作坊和分享會,同時依舊保留了銀鹽的保留節目——音樂會,也融入了DIY手工坊、陶藝油畫展、露天電影等體驗環節。
和銀鹽類似的,還有成立于成都的市集品牌“凡幾”。但與銀鹽不同,凡幾市集涵蓋了香氛、家居、生活小物等生活方式類品牌,咖啡、甜品、輕餐類品牌,也有插畫師、獨立印刷品牌,以及服飾、寵物等,還有展覽、表演、workshop等互動內容,致力于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高品質、獨特氛圍的社交平臺。
今年十月,凡幾避開國慶高峰,選擇在10月16日至19日開啟上海站的創意市集。這一站,凡幾一次性請到超過350家品牌,在超過1萬平的場地上,聚合了藝術裝置、插畫展覽、手工坊和全天live演出。此外,市集還支持攜帶寵物入場。
事實上,無論在銀鹽、糧山市集,以及各地火熱的非遺市集、二次元谷子等垂類市集,還是在凡幾、小紅書這樣的生活方式市集里,都能看到線下消費正重現生機——只要擺脫簡單的商品、商鋪陳列,而是讓消費場景成為文化、創意和生活方式的交匯點,線下的繁榮才能一直持續。
本文轉載自億邦動力(ID:iebrun),已獲授權,版權歸億邦動力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