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之外,哪些城市成為隱藏的“咖啡高地”?咖啡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

圖片來源:pexels
年飲用杯數從2016年的9杯,升至2024年的22.24杯,咖啡已經融入越來越多國民的日常。
經過十年高速發展,中國咖啡市場形成了怎樣的格局?
北上廣之外,哪些城市成為隱藏的“咖啡高地”?咖啡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
一起來看這份中國咖啡地圖。
全國咖啡門店超25萬家,廣東、浙江、江蘇位列Top3
據窄門餐眼數據,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全國咖啡門店總數為254730家。
按省級行政區劃分,咖啡店的分布與經濟活躍度高度重合。廣東、浙江、江蘇三大沿海省份位居前三,門店數量分別達到41959家、22496家和19729家。
在城市層面,上海是唯一咖啡門店數突破萬店的城市,以10652家位居榜首;廣州、北京分別以8452家和7335家位列第二、三名。
上海是海外咖啡品牌進駐中國內地的首選之一,星巴克在上海的門店數已超過千家。
上海不僅跑出了Manner、M Stand、挪瓦咖啡等已形成規?;季值倪B鎖品牌,還涌現出一尺花園、三立方、銀流咖啡等特色品牌,以及o.p.s、村口大樹、有容乃大等獨立咖啡館,展現出多元的咖啡生態。
廣州除大型連鎖外,本土連鎖與獨立咖啡館占據不少市場份額。區域連鎖如 store by .jpg、PAIX COFFEE、來回咖啡,在當地風生水起。而濃厚的社區咖啡文化,則支撐起大量獨立咖啡館遍布街巷。
而北京,不僅吸引國內外知名品牌布局,還生長出獨具特色的本土咖啡文化。METAL HANDS 等品牌是胡同咖啡代表,故宮角樓咖啡憑“咖啡+文創”模式走紅,近兩年還跑出Grid Coffee、小咖咖啡等新勢力。
縱觀門店數量排名前十的城市,無一例外為一線或新一線城市,這也印證了區域經濟水平對咖啡消費的強勁驅動力。
從省級行政區的角度看,上海每萬人擁有4.29家咖啡店,西藏、海南緊隨其后,分別是3.98家、3.73家。
具體到城市,咖啡店密度Top10覆蓋新一線至五線城市。值得一提的是,拉薩、麗江、珠海分別以9.47家、6.81家、6.15家位列前三。
“咖啡濃度”高于北上廣,這些城市憑什么?
如果說一線城市將咖啡喝成了“日常剛需”,那么更多中小城市則通過在地化改造,成功塑造了獨具特色的咖啡生態。
它們的門店總數或許不多,但可觀的人均密度恰恰揭示了當地的消費活力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1、西藏拉薩:咖啡館密度Top1,“高原咖啡”打破認知
窄門餐眼統計,拉薩現有830家咖啡門店,數量不多,但對應約87萬常住人口,咖啡濃度全國排名第一。
“拉薩現在到處都是咖啡廳,幾乎每個小巷都有。”當地藏A咖啡老板感慨。
在拉薩,酥油茶和甜茶長期占據飲品主導地位,“甜茶館”更是當地休閑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時代變遷,咖啡廳逐漸成了年輕人的“新甜茶館”。
它們多以“咖啡+”的融合業態存在。比如餐廳、民宿引入咖啡,尤其是一批坐擁布達拉宮觀景位的門店,成游客打卡標配。
連鎖品牌也在積極進入這個邊緣市場。2023年,庫迪開出拉薩首店。%Arabica、太平洋咖啡也曾嘗試在此開店。本土出現了檸渡咖啡等區域小連鎖,以及西子咖啡館等特色品牌。
產品上多融合藏式飲食文化,例如糌粑咖啡、酥油咖啡、青稞咖啡等是爆款。
政策與文旅發展為咖啡提供了生長土壤。自2020年起,西藏咖啡文化節連續舉辦多年,帶動了當地咖啡消費習慣的養成。
值得關注的是,藏式咖啡的影響力已開始向外擴散。近兩年,昆明、成都等地都出現了藏式文化主題咖啡店。
2、云南麗江:依景賣景,“雪山咖啡”成一大亮點
麗江擁有851家咖啡門店,以平均每萬人6.81家的數量,緊隨拉薩之后,同樣展現出濃厚的咖啡氛圍。
作為旅游名城,麗江雖非咖啡產區,卻憑借豐富的旅游資源,將“云南咖啡”與在地文化緊密融合,發展出“咖啡+文旅”的特色模式。
人民日報客戶端云南頻道2025年5月消息,僅在麗江大研、束河、白沙三大古鎮片區,就匯聚著超700家咖啡館。其中更靠近玉龍雪山的白沙古鎮,咖啡門店超百家,形成了高密度的咖啡街區。
在這里,咖啡門店更像是文化體驗的載體,納西東巴文化、雪山景觀普遍被融入場景設計。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有近30%的咖啡門店選址在景區景點,承接旅游客流。
在大眾點評咖啡熱門榜上,自見山·雪上觀景咖啡、虎牙咖啡館、久哥·豬圈咖啡位列前三,這也體現了觀景打卡、在地特色是咖啡消費的主要驅動力。
3、廣東江門:僑鄉基因+產業鏈優勢,咖啡”底氣“十足
江門現有2718家咖啡門店,以平均每萬人5.64家位列榜單第五名。
除全國連鎖品牌外,當地咖啡市場以社區咖啡館為主,客群年齡跨度大,跑出了粵追發逹咖啡等社區連鎖。
提到江門,很多人會想到“中國第一僑鄉”,卻很少有人知道,這里還是中國咖啡器具產業聚集地。
2024年江門市發布的《江門咖啡產業投資指南》提及,江門擁有300多家咖啡器具及零配件企業,相關產品出口額達8億元,年均增長30%。
為推動咖啡產業發展,當地還舉辦了中國僑都(江門)咖啡文化周等活動,建設了江門(蓬江)咖啡產業園區。
僑鄉基因+產業鏈優勢,讓江門的咖啡市場有了不一樣的“底氣”。
4、浙江湖州:村咖盛行,多家“目的地咖啡”爆火出圈
湖州有1907家咖啡門店,以平均每萬人5.5家位列榜單第六名。
與一線城市的“快咖啡”不同,這里多將咖啡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催生出一批以“賣風景、賣體驗”的鄉村咖啡館,吸引了大量江浙滬地區年輕消費者專程打卡。
安吉縣尤為突出,憑借遍地特色咖啡館,這個少見的地名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以初代網紅瀑布咖啡為例,從杭州自駕1個多小時便能抵達,憑山洞、瀑布等自然景觀自帶流量。主理人Jason曾在采訪中透露:“暑期幾乎每家店都爆滿,工作日客流在1000~1500人,假期能達到2500~3000人。”
通過瀑布咖啡、礦坑咖啡、稻田咖啡等差異化場景、沉浸式體驗,湖州讓咖啡消費成為一種另類的短途度假。
5、吉林延邊:邊貿打開“咖啡窗口”,喝咖啡就像吃飯
Top10城市中,還有一座東北小城——延邊,有952家咖啡門店,以平均每萬人5.05家位列榜單第九名。
延邊靠近中俄朝交界,較早接觸國際咖啡文化,咖啡消費一直都很活躍。早期流行“韓系咖啡館”,還培育了勞頂笨等本土連鎖品牌。
作為延邊首府,延吉被稱為“被咖啡館串起來的城市”。
“對于很多延吉人來說,喝咖啡就像吃飯,是每日必需,‘咖不離手’是普遍的生活方式。”一位當地咖啡創業者如是說。
當地還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咖啡產業配套。據延吉市商務局統計,截至2024年10月,全市有咖啡烘焙工廠8家,其中,連鎖咖啡門店配套工廠5家、獨立生產工廠3家,涉及經營咖啡產品的商戶1000余戶。
結語
從北上廣到邊陲小城,作為舶來品的咖啡,已經越來越多地融入大眾生活。
《2025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達3133億元,較前一年增長率達18.1%。人均年飲用杯數較上一年的16杯提升至22.24杯。
未來,中國咖啡市場將走向何方?新機遇又藏在哪里?
(特別說明:數據來源窄門餐眼,截至2025年10月15日)
本文轉載自咖門(ID:KamenClub),已獲授權,版權歸咖門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