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低薪”“高風險”,才是短劇推廣賽道的真實標簽。

圖片來源:pexels
對于正當紅的短劇行業,相信即便有人并沒有完整看過某部劇,也在抖音、快手等平臺刷到過相關內容的精彩切片。
這種看似純粹的用戶推薦與分享,或許成功種草他人,或許就此一掃而過,但少有人知,這些短劇切片其實關聯著一條叫做短劇推廣副業的灰色產業鏈。
不管是賣課還是辦培訓班,這些領路人打著“輕松賺錢、快速致富”的幌子,利用一部分人的焦慮和貪婪,精心設下“0基礎月入過萬”的副業騙局,但學員們的入行結果,大都也一如之前鋅刻度曝光過的那些套路一樣,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短劇推廣副業成灰產“新皮”
隨著短劇市場的日漸火爆,與短劇曝光度緊密相連的短劇推廣副業,其花樣也多起來了。
“短劇推廣爆單秘籍,7天變現指南,新手也能月入過萬。從0到1手把手帶你吃透紅利期,不只是教程,更是你的變現加速器”“短劇賺錢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把短劇的視頻剪輯好,發布到平臺上,然后掛載短劇或著短劇平臺,有人充值或者有人下載APP,你就能拿到分成。0粉短劇推廣免費拿授權,詳細教程和短劇推廣技巧已經整理好了”……
正如這些聲稱“0基礎”“爆單秘籍”“詳細教程”的廣告帖,標價幾十塊甚至幾塊就能買到一個足以一夜暴富的機會,從相關商品鏈接的下單量,不難看出買家們想賭一把的投機心態。
當然,要是覺得純靠這類商家不知從哪里搜索匯集而成的資料自學太不靠譜,還有更簡單高效的手段——花幾千元報個短劇推廣培訓班,通過短期推廣流程的操作訓練、拿到熱門短劇的一級推廣授權,并領取做推廣內容的剪輯工具,就能開啟“躺賺”模式。
但從一些學員發布的避雷帖來看,質疑上述培訓班是“割韭菜”或“騙局”的聲音不少:“交了4880買了一級授權,承諾一個月內掙不到錢全額退,結果我辛辛苦苦發了兩個月作品根本不出單,找老師要求退費不回復甚至拉黑”“說是有崗前培訓,不會中途收費,結果崗前培訓通篇都是廢話,暗示性Pua,已經換著電話舉報了”“腦子一熱報名短劇推廣一級授權,還說學AI無人直播、數字人帶貨能躺賺 ,結果交完錢就被割韭菜,承諾的獨家資源根本沒有,課程全是過時內容,找售后直接玩失蹤”……
除開買資料和報班外,還有一種由平臺串聯起來的相對安全的參與方式,即通過“好短劇推廣”“小程序推廣計劃”等營銷撮合渠道,自由接取上面的短劇推廣任務,由此就能享受自動化任務跟進、收益計算、結算分成等功能。換句話說,只要對應相關任務發布推廣視頻,就能坐等渠道自動結算這一單的勞動所得,至于賺大賺小則由該視頻的發布效果而定。
關鍵是,從一些用戶的參與反饋來看,這份錢也沒那么好賺:一方面,推廣視頻的實際效果難以量化,想要起號甚至需要形成流量矩陣,后續能不能爆更要看運氣;另一方面,短劇內容本身就具有套路化、重合度高等特點,推廣時要是選用同類爆點進行剪輯,很容易撞素材、撞文案,從而被發布平臺判定為同質化,封號風險頗高。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那些把短劇推廣當成一條好財路的人而言,該賽道的實際下場體驗早就被替換成“耗時”“低薪”“高風險”了,而那些入場比較早,確實從中吃到紅利的人,或許正是已經轉變思路靠賣課收割新人的“前輩”。
培訓班騙局為何屢禁不絕?
其實隨著短劇行業的日漸火爆,與短劇推廣相關的話題熱度長期居高不下,甚至在部分觀眾看來,推流已經成為短劇上新前后的關鍵性動作,這也是外界對短劇市場復雜生態和商業邏輯的樸素認知。
在短劇產業鏈中,買量成本占總流水的比例很大。有業內人士表示,推流成本通常占充值流水的70%~90%,部分項目甚至“入不敷出”。嘉書科技(冰甜短劇)創始人王小書曾經直言,做小程序短劇這一行,買量的成本要占到總票房的80%到90%。
可見,推流之于短劇行業確實是剛需。有頭部短劇制作方甚至跟鋅刻度透露,短劇分發平臺會主動幫他們做內容推流,但鋅刻度在詢問相關平臺時,卻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孰是孰非看起來像是一場羅生門,各方說法莫衷一是,但無論真相如何,折射出的是該市場背后復雜的利益糾葛與生態亂象。
對于短劇制作方而言,推流是獲取流量、吸引觀眾的關鍵手段,在競爭激烈的短劇市場中,沒有足夠的曝光度,再優質的內容也可能被淹沒。因此,他們愿意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買量,哪怕成本高昂,也寄希望于通過后續的觀眾付費觀看來收回成本并實現盈利。
而分發平臺作為連接制作方與觀眾的橋梁,其角色定位和利益訴求則更為微妙:首先,分發平臺需要吸引優質的短劇內容入駐,以豐富自身的資源庫,提升用戶黏性;其次,平臺也需要通過有效的推廣手段,將短劇內容精準推送給目標觀眾,從而實現流量變現。在這個過程中,平臺與制作方的合作細則都是潛于水下的東西,鮮少為外界所知。
在這個看似繁榮卻又暗流涌動的市場中,諸多隱藏的規則和潛規則自此悄然運作,而這些必然不會是普通推廣者所能看到的全貌,乃至僅僅是冰山一角,就串聯出了前文所提及的短劇推廣副業這條灰色產業鏈。
對于普通推廣者來說,他們往往處于這個生態鏈的末端,既沒有制作方的優質內容資源,也缺乏分發平臺的強大推廣能力。一些所謂的可以幫忙帶上路的從業者,利用這類人群渴望賺快錢的心理,以高額回報為誘餌,由此編織出一個個看似誘人的“創業神話”。
在此類騙局中,從業者們或是宣稱自己掌握著獨家的推流技巧、內部渠道資源;或是與各大短劇制作方、分發平臺有著深度合作關系,能夠為推廣者提供穩定的素材來源和高效的推廣策略,保證短時間內就能實現高額收益;抑或是展示不少成功案例,比如某個新手推廣者在短時間內通過他們的指導賺取了數萬元,甚至曬出一些轉賬記錄、收益截圖,以此來增強可信度……種種手段,可謂精準狙擊學員們那顆想走捷徑的心。
然而,當學員真正投入資金和時間后,才發現自己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還損失了本金和時間,成為了這場灰色產業鏈中的受害者。
近幾年來,鋅刻度調查過不少打著“副業發家”旗號的培訓班,除了給出的賺錢方式不一樣,之后的所有動作卻都驚人地相似:從宣傳造勢,催促繳費;到開班上課,承諾未來;再到學員醒悟,求告無門……若是緊跟市場風向,緊隨時事熱點換一換拉人噱頭,還能不斷收割新“韭菜”。
但要是在“交錢上路”之前,多想一想這么賺錢的生意別人為什么不選擇悶聲發大財,反而要宣揚得人盡皆知,恨不得把賺錢秘籍雙手奉上,或許在時過境遷以后,在網絡上發帖控訴并維權的學員也就沒那么多了。
畢竟,在正常的商業邏輯中,真正暴利且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往往不會如此輕易地對外公開,更不會以如此低門檻、高回報的方式廣撒網式招募“合作伙伴”。
本文轉載自鋅刻度(ID:znkedu),已獲授權,版權歸鋅刻度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