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品牌所做的都是“順勢而為”。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在《2020新消費洞察報告》(點擊此處直達報告)梳理的十大領域消費趨勢當中,“智能小家電”和“植物食品”都位列其中。許多消費品牌洞悉行業風向、趁勢而起,并且借助時下大熱的直播電商快速出圈。
前不久,CBNData就邀請到了切入植物基賽道的新素食創始人兼CEO高松,聚焦小家電并進行創新營銷的九陽跨界營銷部總監何潔,專注于電商領域的服務品牌蚊子會創始人吳蚊米,與CBNData資深市場總監姚貝貝一起聊聊超級內容時代的新消費品牌增長。
圖為新消費洞察大數據沙龍現場
左起姚貝貝、何潔、吳蚊米、高松
植物基市場大熱,品牌所做的是“順勢而為”
姚貝貝:后疫情時代,大家對健康這件事情越來越關注,植物基的概念也非?;鸨N覀?0月底在上海做過一場新健康消費創享論壇,也和當下非常受歡迎的燕麥奶品牌聊過植物蛋白飲料市場。我們看到新素食今年剛剛成立,切入這個大熱的賽道。然而選擇植物肉代替真肉這件事情,需要投入很多教育和溝通的成本,請問新素食是如何建立大家對植物肉的認知的?
高松:數據分析2050年全球動物蛋白市場滿足不了人類需求,而人體的健康離不開蛋白質,在這種情況下蛋白到底從哪來?很多人無肉不歡,但發展至今也出現一些問題:第一不夠吃,地球承載不了;第二吃肉過程中出現副作用,畜牧業養殖的過程產生的廢氣是全球廢氣排放的首要來源,比汽車尾氣、工業排放還要大。
中國人是谷飼民族,其實我們的腸胃消化系統更適應吃谷物,但谷物沒有那么好吃,就用炒、煎、炸等各種烹飪方法來做。而對于動物蛋白,反而很多人在代謝消化沒有那么適應,這當中可能還會存在抗生素、激素的問題。短期看可能還好,但是長期食用會對身體有非常大的傷害。大豆蛋白、雞蛋蛋白和牛奶蛋白,是全球公認的三種優質的蛋白,國人在這方面攝入不太夠,我們做植物肉就以大豆蛋白為核心原料。另一方面,許多消費者三高問題比較嚴重,而吃植物肉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看到一個蛋白基市場的大趨勢的到來,由此去順勢而為。
圖為2020進博會現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打造驚喜感的關鍵是知道用戶想要什么
姚貝貝:植物基食品對環境更友好一些,我也非常堅定地認為,未來一兩年中國的年輕消費者會越來越接受可持續的概念。而講到植物蛋白,九陽最早的時候是做豆漿機出身的,中國消費者最習慣的植物蛋白就是豆漿。
九陽在近年來做了許多年輕化嘗試,包括和喜茶、哈爾濱啤酒、LINEFRIENDS進行跨界聯名,但在大家注意力非常稀缺的當下,您認為如何跨界才能出圈或制造出驚喜感?
何潔:最重要的是知道用戶想要什么。首先我們和阿里很多小二、各個渠道的平臺方以及用戶都建立了比較緊密的聯系,我們發現用戶群體在快速地年輕化。小家電的消費者當中女性占七到八成,他們需要很多圈層文化,我們去抓取這些圈層的興趣點是什么,IP就是其中之一。其實中國的IP產業在快消服飾當中已經比較成熟了,很多是一個服裝貼一個圖,但在耐用品上會考驗更多維度,比如工藝屬性、用戶體驗、產品造型等等。所以我們在前期做了很多用戶調研,去看人機互動的體驗是怎樣的。
而在IP的選擇上,我們會選消費者更愿意擁有的品牌,比如LINEFRIENDS,我們發現它賣的東西特別貴,但買的人、分享的人也特別多,它的消費者有較強的購買力。我們發現家電行業還沒有人開始做相似的事,所以選擇和它聯名,并在前期不斷打磨,在造型的各個方面做了很多突破。
我們“在家做飯”這個系列,二月份很多產品賣爆了,大家都在家做美食。后來我們還做了幾個“在家”系列:第一個在家擼串,跟哈啤聯名做了烤串機和啤酒,讓消費者可以邀請好朋友一起回家擼串。第二我在家喝喜茶,我們把喜茶的四款爆品跟我們的產品進行匹配,多肉葡萄可以在我們果肉機里面還原,波波茶可以和豆漿來做豆乳,會有很多DIY的樂趣。
這種驚喜感在前期的打磨當中非常花時間,但又非常重要。然后在產品上要怎樣體現,這個產品的工藝設計要讓消費者一看就覺得,哪怕貴也愿意買。最后玩法上,你得是消費者需要的,并且是不一樣的。接下來我們也會針對更多的興趣圈層文化,來匹配我們不同的渠道和用戶。未來文化屬性和國貨會呈現出更強的趨勢,我們希望能夠給到國人更多有趣又實用的產品。
姚貝貝:非常多干貨也很實在,我自己的感受是,首先九陽深度挖掘了年輕人的需求痛點,比如在家喝喜茶不是剛需卻是情緒的痛點,品牌對年輕消費者特別敏銳的背后,是對新市場有敬畏心。而用IP做營銷這件事情,我們CBNData也在孵化一些自己的IP,我們將data音譯為“蛋撻”,打造了路塔塔的IP形象,目前也在嘗試和品牌做跨界聯名。我非常認同何總說的IP自帶溢價,而怎么將IP的張力轉化成產品力,將IP的粉絲流量轉化成銷量,這件事情不在于IP的影響力有多大,而在于品牌是不是真的能夠洞察到消費者,建立起產品跟IP之間的連接點。
電商直播,內容策劃是必不可少的
姚貝貝:我們看到現在的電商直播有越來越豐富的內容,也有各種娛樂化、綜藝化的趨勢,但同時也有一種說法是“直播帶貨不是內容驅動也不是娛樂驅動,而是價格驅動”。請問您認為電商直播背后的驅動力主要來源于什么?將來是否會發生一些變化?
吳蚊米:現在直播間千奇百怪,不可能每個人的直播間都發展成聚劃算。我最近常跟我們團隊說,感覺現在做電商就像做營銷,我們還去中國廣告節領獎,其實也說明我們在內容這一塊會有更多可以摸索的好玩的點。
我簡單講三個點:第一是我們跟所有的品牌合作,都不是直接采樣到主播的直播間,而是根據達人氣質和風格,對內容環節進行強控,拿腳本跟他對好之后才把腳本隨樣品一起發出去。
第二,在品牌的店鋪直播中,內容策劃是必不可少的。當全店產品不多而大促直播時間又長的時候,怎么讓消費者看得下去,內容到底在哪里?首先我們會有人設,比如母嬰產品我們有五個全職主播,分別代表洛麗塔媽媽、精英白領、二胎寶爸等角色,每個角色都能留住某一個部分人。我們場控的同事每天每十分鐘都會登記數據,我們會發現來直播間的大多是新手媽媽,她們會有一些反饋,說她們最懷念的就是結婚那時候,很多人有產后抑郁癥,去年雙十一我們讓主播穿上婚紗直播,下面留言哭聲一片,引起大家的共鳴。
第三點,品牌請明星成本很高,怎樣讓明星效應發揮到極至?我們經常會先找到一個跟品牌相符的頭部主播,安排明星先到他的直播間,他直播的時候品牌店鋪直播開始預熱,而店鋪直播間的產品卡片就已經是“薇婭同款”、“李佳琦同款”了。然后明星再到店鋪直播間,會把那邊的粉絲也帶過來。我們會讓這個直播間跟其他矩陣店鋪進行連麥,又幫他導流。最后我們會將明星和主播在直播間玩的小游戲、推薦的其他品牌,剪輯出來很多小視頻,進行后續的傳播。
姚貝貝:剛才吳老師講了非常多的玩法,他們也會通過數據來調整下一步的動作。我們也越來越看到未來營銷的戰場會由技術來驅動,不過理性數據固然重要,感性的數據也是我們所在意的,它更多基于對消費者長期的洞察,不管消費行業的巨變,還是貨品端、營銷場域的變化,本質上都源自消費者的變化。
過去兩個月,CBNData新消費洞察大數據沙龍和論壇先后在上海、北京、廣州、杭州舉辦,跟十幾家中國的新銳品牌、傳統品牌一起探討對消費者、對行業的洞察,新一代消費品的操盤手都有著非常好的品牌戰略思維和產品思維,同時他們也保持著清醒,不會被流量沖昏頭腦,并且有著更大的格局和視野,也更愿意分享。
我們也希望未來這些消費品牌越做越好,也相信我們的消費者會更信賴與愛用中國制造的產品和品牌。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