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偶像經紀公司們紛紛開始尋求本土化復合型運作。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創造營2021官方微博
伴隨著《創造營2021》的官宣,2021年偶像選秀的序幕就正式拉開了。
過去短短數年間,中國偶像產業拔地而起,各方紛紛入局,這不僅考驗著各大節目、平臺和選手,也是背后偶像經紀公司的激烈角逐游戲。
根據目前已公開的信息統計,《創造營2021》共計90位學員參與選拔,其中包含12名個人練習生,余下78名分別來自53家經紀公司,參與經紀公司的數量超過了去年的47家。而這一數據,在那更早之前的《偶像練習生》時期為31家、《創造101》時期為40家。
3年來,圍繞著偶現產業,關于平臺、經紀公司、偶像等鏈條關鍵角色的討論從未停止。偶像選秀節目背后的經紀公司總體數量變化不大,但名單卻已幾經變更,有公司低位逆襲之后沒能續寫神話繼而敗北淡出,自然也會有能逐漸走向頭部穩定產生的代表,牌桌上的玩家已經換了一批。
而無論最終牌桌上留下了誰,可預見的是,在激烈競爭的驅動下,國內的偶像經紀市場正逐步趨向于專業化、生態化發展。
偶像經紀的江湖,誰主沉???
根據藝恩發布的《2020年中國偶像產業發展報告》,2020年中國偶像產業總規?;虺?300億,覆蓋了核心層音樂460億和外衍層劇集、電影、網絡電影、綜藝、廣告代言以及明星周邊/衍生品在內的各大領域855億規模。
一方面,男孩們再次“上島”,偶像男團迎來了競爭最激烈的年份,過去幾年互聯網強勢推動下的經濟“藍海”,等待著開發。
與此同時另一邊,也有不少曾得到過姓名的偶像經紀公司,在經歷過3年的偶像選秀之后,商業模式與持續造星能力始終沒有得到足夠有效的解答,暫時消失在了偶像選秀的舞臺。
這里面,包括基本都成立于2016年、2017年,且在2018年吃到了偶像紅利的新銳公司們:麥銳娛樂、坤音娛樂以及AIF等等。前兩者受困于解約風波,疲于自身內部協調,后繼乏力。資本迅速冷卻,根據相關報道,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獲得融資的文娛企業僅200家左右,其中,偶像經紀公司幾乎為0。雖然各家也都尚能保持著選手的輸送,卻也的確開始顯著吃力。
中國偶像產業,已不再是初起步階段,隨熱門綜藝蜂擁而至的資本開始謹慎,雖然依舊有新晉公司躍躍欲試,一批沉寂,就有另一批的新偶像廠牌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甚至連MCN機構都試圖入局分一杯羹。
但,這一場角逐游戲,伴隨著偶像產業大盤的基本定型,頭部偶像經紀公司也正逐漸顯現出格局。以哇唧唧哇、樂華娛樂、絲芭傳媒、時代峰峻等為代表的偶像經紀公司正占據國內偶像經紀市場的主導地位。
從運營模式上來看,絲芭傳媒與時代峰峻同屬于日系養成模式。養成模式,核心粉圈黏性高,冷啟動的優勢顯著,適合0到1。長江國際十八樓上的時代峰峻,在臺風少年失利之后,便開啟了“閉關鎖樓”的玩法,以此對抗偶像節目的大潮,如今,二代時代少年團,勢頭良好,C端變現效果顯著,粉圈運營能力突出。
但二代的養成之路從啟動到時代少年團出道,前后約耗費了5年的時間,養成周期實在過長。加之一代TFBOYS難以復制的現實困境也擺在眼前。此外,收割核心粉圈的“賺錢小天才”調侃背后,實則還暗藏著引導粉絲氪金的隱患——無論是會員制還是專屬福利、物料、限量周邊,容易失控。
樂華娛樂則是韓式工業化練習生體系造星的典型,其運營模式已經較為成熟,優勢是,在專業的練習生培育模式下,相對而言其人才質量、數量都較為穩定且優質。整體偶像大盤來看,目前為止,樂華頭部偶像的流量態勢不容小覷,范丞丞、吳宣儀等等都算目前較為頭部的偶像藝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韓國,偶像組合職業化屬性明確,但在本土的偶像產業里,偶像的定義相對混合,職業化程度沒有那么高,這也是韓式流水線的批量產出,會在本土面臨著后續運營跟不上、有愛豆無舞臺窘境的主要原因。中國偶像產業鏈條有待加強完善的情況之下,韓式造星想在本土發揮完全優勢,是有難度。這也是樂華要面對的重大挑戰之一,樂華當然也知道,可以看到,樂華的偶像藝人,在加大曝光之后,多數均有嘗試向影視領域拓展,本質上也是復合型運作的一種探索。
比較有意思的是,他們之中的哇唧唧哇,既不是日系養成路線,也不是韓式工業體系。
藝恩數據在《2020年中國偶像產業發展報告》這樣定義哇唧唧哇的模式:從偶像挖掘、培訓、養成、經紀到粉絲經濟的全產業鏈閉環、本土化造星模式。
換句話來說就是將傳統偶像經紀公司運營“人”的思維,升級為內容、造星、影視拓展的復合型運作。
具體來看,過去的2020年,哇唧唧哇繼續以《明日之子》為核心,跟隨綜藝系列化開發的腳步,進行新人的挖掘。這檔系列化節目的造星能力,大家有目共睹,2017年的毛不易、2018年的蔡維澤、2019年的張鈺琪、洪一諾,再到2020年的氣運聯盟樂團、水果星球等等風格各異的音樂人。
而以優質原創綜藝來為藝人儲備做補充,之后,又在運營藝人的基礎定制原創內容,《橫沖直撞20歲》《十一少年的秋天——炸裂狂想曲》以及《炙熱的我們》等等。綜藝之外,影視部分除了早期的《哦!我的皇帝陛下》和去年的《極限17》,還陸續推出了短劇作為內容體系的補充。
如此配套作戰,既可以引導粉絲應援,又能在內容維度上增加藝人露出渠道與機會。同時,哇唧唧哇的多數內容,主要以音樂方向為主,與藝人選拔類型達成配合,補充藝人儲備的同時,也能迅速建立起音樂內容領域的優勢。
在熱烈燃燒了3年之后,中國偶像產業進入亟待變革的時期,即便網綜選秀如火如荼,偶像造星的工業化進程卻依然遲緩,這個現象,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中國偶像產業與吹起偶像經濟風口的訓練生模式造星體系之間存在水土不服。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何實現品牌打磨,將短暫的流量轉化為長效,是得有個本土化的方案。
就當前國內偶像產業的發展而言,哇唧唧哇率先嘗試的延伸業務領域、多線布局,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更加符合偶像產業的本土化特征。而這樣的演變背后,其實也是中國偶像經紀公司不斷通過自我孵化和產業布局,同步開始新偶像、新業務的孵化趨勢。
偶像經紀公司,本質上也是內容公司,持續化的內容生產和運營能力,才能實現持續的傳播與曝光。偶像經紀從本質上來看,最終還是公司運營能力以及資源嫁接能力的比拼,這也是國內偶像經紀公司們紛紛開始尋求復合型的集團化發展的主要原因。
方法論:2021偶像經紀公司還能如何繼續推陳出新?
時間進入2021年,偶像產業迎來了最擁擠競爭最激烈的時機,“6檔選拔”、“600個男孩”,幾乎成為了談及偶像產業避不開的數字。
而在過去的2年里,“偶像”屢被質疑門檻,練了1個月都能進入這喊著夢想和努力的口號進入這個賽道,新人練習的速度更不上節目出新的速度,因而偶像選秀如此擁擠,卻始終難以建立起牢固的行業壁壘。
3年9個限定團之后,傳統偶像經紀體系肉眼可見地受到了沖擊,參與這場大賽的每家做好都要面對平臺期的轉型變革挑戰。如何更大程度保證偶像的質量水平?如何更多維度拓展業務范圍以保持活力?也就成為了擺在各大經紀公司面前的難題。
本年度,加上昨日官宣的119位,目前已經有209位選手蓄勢待發。不過,明顯的變化是,一個公司打包一個團全員參加的現象正在顯著減少。相較于去年,哇唧唧哇、樂華在2021年的這一場競爭中,整體輸送數量都呈現了下滑趨勢,兩家分別輸送了3人到《創造營2021》與《青春有你3》,時代峰峻則只送了一名選手參與《青春有你3》。
很好理解,各家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培育更好的苗子。策略上,樂華今年選擇的三位選手,分別是唐九洲、劉琦、張景昀,除了唐九洲在其他綜藝中露過面,稍有名氣,其他兩位都算新人。
而哇唧唧哇這邊,則選擇了去年七月在《明日之子樂團季》表現良好并加入同一樂團出道的三位學員參與《創造營2021》的角逐。與去年的選手們一樣,付思超、任胤蓬和張嘉元,他們也是已具備了一定“偶像”藝能的種子選手。
兩家都有長期持續合作的曝光渠道,這一點幾乎難分伯仲。但在體系建設上,基于兩個團體運營業務的深化,哇唧唧哇在配套衍生內容、粉絲運營的場景開發上的確經驗更加豐富一些。
深挖哇唧唧哇的業務結構,從參與制作音樂綜藝節目、到簽約音樂偶像與運營偶像團體,再到線下大型活動的主辦與承辦,偶像產業快速崛起的三年,哇唧唧哇也正逐步完成“音樂綜藝+偶像經紀+演出”的本土化探索。
同時,以偶像音樂為核心的哇唧唧哇也展現出了 “跨媒體”開發的野心與能力。不提影視ost這樣的常規操作,3月份,彼時,尚未解散的火箭少女101就攜手《和平精英》,拍攝主題TVC、上線服飾套裝等互動合,甚至還為之后《和平精英》的周年慶,量身打造了主題曲《On Fire》。其跨界合作能力,可窺一斑。
在C端,養成系依然是佼佼者。絲芭主力分布在女團,時代峰峻這邊則密集集中于C端變現——催化粉絲的活躍度和戰斗力。十八樓的運營能力有目共睹,根據FUNJI的統計,從2019年11月23日到2020年11月23日,一年時間里,時代少年團成員的微博粉絲數均增長超過百萬,其中馬嘉祺微博粉絲累計增長達到393.9萬,遠超過成團前的微博粉絲數。
但,就近些年偶像產業的發展來看,國內偶像經紀公司正在呈現集團化運作趨勢,一方面是基于品牌的延續,無論是成熟偶像的人氣與熱度維持還是新人的迭代與推出,塑造具有高度辨識度與可持續的偶像經紀品牌也是能讓偶像產業不斷保持活力的前提。只要有變量,就還有機會。
另一方面,整體環境上,國內偶像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也意味著單一的偶像經紀運營業務愈加難以支撐偶像經紀公司的產業價值。倘若偶像經紀公司單純把業務和職能限制在為“人”的框架里,忽略內容制作與商業變現能力的提升,是無法在更加強勢的平臺面前拿到話語權的,這在任何一條產業鏈里,都是必然。
而對于類似哇唧唧哇這樣的偶像經紀公司而言,從單一偶像輸送到逐漸形成從偶像培養、粉絲運營到影、劇、綜、音樂全產業鏈布局的產業生態,未來國內偶像經紀公司在偶像產業這片藍海里,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性勢必會日益凸顯,破局變量或許就在其中。
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受到整體配套設施不完全發展的限制,目前為止,中國偶像產業依然缺乏相應的市場規則和高標準的上下游行業鏈條配套供應,無法達到韓國高度商業化和職業化的水平。因而,哇唧唧哇的本土化探索模式,依然不可避免地要面臨如偶像定義錯位、資源嫁接困難等等挑戰。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