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效應撞上年輕父母“雞娃”、扎堆音樂早教的焦慮,入學的火爆可以想見。

圖片來源:王力宏微博
“我夢想‘月學’可以幫助每一個人去發出他們的最強音,不管他們有多少唱歌經驗。我耗費了數月的時間,把我30年的經驗進行總結和簡化,讓我可以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大家的聲音在30天內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公眾號“月學 越快樂”的推送《來自王力宏老師的一封信》里,王力宏這樣介紹自己創辦唱歌教學APP“月學”的目的。在結課推文中,王力宏寫道“請回到下載月學App的應用商店并給我們留下五顆星的評論!”目前其評分在App Store中高達4.7分,評價者幾乎全為粉絲。一些差評則集中在軟件使用問題、效果不明顯、發音無糾正等方面。
除了在社交媒體上不遺余力地宣傳,王力宏還在《天天向上》《百變大咖秀》等綜藝中提及“月學”。據悉,該課程共吸引了兩萬多名會員,按照課程單價1699元計算,人稱“二哥”的王力宏共計吸金3398萬。首期表現可觀,據悉王力宏已有擴大月學規模的打算,計劃在今年夏天開放更多藝術類的大師課程上線。“明星X知識付費”會不會成為收割粉絲經濟新潮流?
人氣巔峰期之后,王力宏的“垂直圈層”變現探索
作為和周杰倫、陶喆同時代,伴隨著一代人青春期成長記憶的天王、創作型歌手,王力宏已經淡出公眾視野許久。2017年發行的《A.I.愛》迷你專輯第一集、第二集分別售出20余萬張,與流量藝人相比差距甚遠,例如王一博的《無感》在網易云音樂上售出1748.2萬張。而他最近主演的電影要追溯到2018年上映的《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月》,票房僅有1411.9萬。許多人對王力宏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那些耳熟能詳的金曲《唯一》,在《色,戒》中的出演,以及在春晚舞臺上與李云迪合奏《金蛇狂舞》的名場面。
上一次熱搜則伴隨著些許尷尬——王力宏在代言娃哈哈20年后與其解約。2019年,娃哈哈接班人宗馥莉在節目采訪中表示“自己并不喜歡王力宏,也不喜歡娃哈哈純凈水包裝,因為“王力宏太老了,有審美疲勞。”由此引發了巨大輿論爭議。2020年5月,娃哈哈正式宣布因《想見你》而爆紅的演員許光漢成為新代言人。這一公關危機事件,從側面反映出了明星偶像迭代、品牌渴望形象年輕化的事實。在人氣巔峰期之后,明星應當如何探索新的變現路徑?
原有粉絲基礎外,其優質偶像形象、學霸人設在課程軟件推廣和變現過程中助力不小。創作才子標簽下,王力宏曾獲得威廉姆斯大學、伯克利音樂學院兩大高校的榮譽博士學位,共推出25張專輯,舉辦過上千場演唱會,在華語樂壇獲得過許多獎項,并在《中國好聲音》中擔任導師,權威性和專業度被公眾認可。
月學公司主體為踢抖文化經紀(上海)有限公司,天眼查App顯示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2020年9月27日公司法人從王力宏變更為畢秀玲。身為名人明星積攢的人脈,在應用創業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據王力宏本人在直播中透露,月學在App Store上架之處審核“卡殼”,他親自致電給蘋果電腦CEO庫克,推動App順利上架。同時他還得到了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在程序語言方面給予的建議和指導。
該課程從1月22日起開放報名,從2月22日起正式開學,每天一課,3月23日正式結課。從公布課程來看,整個教學“干貨”不少,涉及到音色、音準、音域、情感、混聲等相關知識和技巧。與其他聲樂教學相比,這也是一次粉絲專享的追星之旅:王力宏在課程中分享了緩解緊張的方法、常用麥克風、私人故事等,前2222名學員能夠獲得王力宏周邊禮物。
在36氪采訪中,其團隊表示將由20人組成一個小班進行授課,與家人朋友同組或匿名隨機分配,每周進行6天教學+訓練+作業,課程總時長為30天。課程結束后,每位學生會完成至少1首個人代表作。王力宏也不可謂不認真:親自編寫了84頁的教學書,自學編程,在特定課程中,錄制了3個多小時的練習音頻以及總共6小時15分鐘的教學視頻。
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以錄播為主的聲樂在線教學并不能解決最核心的問題——互動不足,缺乏現場糾正使得提高并不顯著。如同線上健身課程與私教的區別一樣,以錯誤的姿勢用力,事倍功半。許多評論中同樣有所提及。“沒有助教矯正發音”“門檻高”“一節課程需要很多天消化”等等。這些問題在下一期能否改善,關系著其音樂教學APP能走多遠。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中國音樂教育市場預計會達到4000多億元規模。除了王力宏此次音樂教學布局外,此外還有胡海泉投資創辦的“學音悅網校”,2015年胡彥斌也曾試著推出集合王錚亮、郁可唯、丁當等明星教師的音樂教育產品“牛班”,提供團隊PGC的流行音樂的教學視頻和練習模塊,課程視頻同時上傳視頻網站。
次年胡彥斌推出了牛班線下音樂學校,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成都均有分校。明星效應撞上年輕父母“雞娃”、扎堆音樂早教的焦慮,入學的火爆可以想見。由此帶來的想象是,王力宏的月學將來是否會效仿牛班線下化的思路?
胡彥斌、楊瀾尋找職業生涯第二曲線,知識付費是個好思路?
和普通人一樣,到了一定年齡階段,明星同樣面臨著職業生涯瓶頸焦慮,對于創作型音樂人尤其如此,在過了巔峰期之后靈感可能面臨枯竭,許多人的高光時刻停留在十幾年前,新作品水平則往往為人詬病。由此,能夠看到不少明星熱衷于副業甚至轉型為企業家,自帶資金,粉絲基礎和話題關注度,明星開展副業要有優勢得多。
近日陳赫的“賢合莊火鍋”天花板掉落砸傷顧客,陳赫道歉沖上熱搜,折射出明星跨界餐飲的風險性:過于強調明星效應而弱化安全、質量品控等環節,后續可能傷害明星IP。在餐飲、投資等副業之外,低成本投入、依靠內容變現的知識付費便成為了可能的選項之一。
信息大爆炸時代,職場焦慮催生出新的學習渴望。在經歷2016年的爆發和此后一段時間的沉寂后,由于宅家時間增多,“知識付費+圖文/音頻/直播/語音/視頻”的泛知識付費去年有所復蘇,抖音、快手、B站、喜馬拉雅等紛紛布局。易觀發布的《2020年音頻泛知識付費市場分析報告》指出,2020年疫情的爆發推動泛知識付費行業進一步發展,泛知識付費行業市場規模超過230億,用戶規模突破5.4億。
據知乎招股書顯示,2020年知乎的付費會員收入達3.2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23.7%,成為廣告外的第二大收入,從2019年的8800萬元升至2020年的3.2億元,同比增加264%。
伴隨著知識付費站上風口,一方面,知識網紅頻頻出圈,例如財經作家吳曉波直播帶貨,羅翔登上《吐槽大會》。另一方面,擁有聲樂、舞蹈、表演等相關專業知識的明星開始入局知識付費領域,與知識網紅爭奪飯碗。兩者邊界日益模糊,共同體現出優質內容供給源的稀缺性。時至今日,周冬雨、萬茜、張譯等不少明星仍然在知乎上回答問題,答問本身也有豐富自身公眾形象的作用。
2016年,果殼旗下的語音問答App “分答”上線,曾一度引領“明星+知識付費”大熱。單個問題標價3000元(后提高至4999元)的王思聰在分答上共回答32個問題,涉及投資、直播平臺、兩性等領域,累計語音長度20分鐘,總收入23.8萬。章子怡、汪峰、佟大為、海清等明星均有入駐。
幾個月后,分答被監管層叫停進入整改,2018年,“分答”更名為“在行一點”、歸屬于在行品牌,標志著游走在紅線邊緣的私密向娛樂向淺層信息知識付費問答的落幕。
2019年,楊瀾創辦的知識付費社區天下女人研習社App上線,定位于中國25-45歲職場女性,采取“專項課+訓練營+線下沙龍”模式,集結張怡筠、彭凱平、李開復、周國平等名人,表示從自我成就、情感修通、健康心理以及興趣審美等四個維度予以打造。
“明星X知識付費”的趨勢或許仍將繼續下去,知識付費深入發展,平臺增多、競爭增強意味著日漸趨向多元化、垂直細分化。隨著監管增強,用戶閾值日益提高,將收割粉絲視為“一次性割韭菜”之舉,只會使得明星變現再無“下一茬”。如何通過內容吸引力提升獲取用戶注意力,從深耕自有粉絲垂直圈層到破圈,或許才是“明星X知識付費”的根本要義。
本文轉載自娛樂獨角獸(yuledujiaoshou),已獲授權,版權歸娛樂獨角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