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明星店需要搞清楚的是,決定粘性的是客戶體驗,不能因為有流量就忽略餐飲行業的本質。

圖片來源:unsplash
沒有什么煩惱,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也沒有多少明星,能逃得過火鍋店“魔咒”。
從早年的薛之謙的上上謙,黃磊、孟非的黃粱一孟,任泉、李冰冰的熱辣壹號,到后期跑男團成員(因綜藝《奔跑吧,兄弟》而火起來的明星)幾乎人手一家火鍋店——陳赫的賢合莊、包貝爾的辣莊、鄭愷的火鳳祥和Angelababy的斗鎏火鍋等,即使不少品牌已經處于倒閉或大量關店的狀態,依舊有不少明星不是在開火鍋店,就是在開火鍋店的路上。
這不怪明星“沒創意”,火鍋這個賽道,的確非常適合明星群體。它是餐飲行業中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開店難度較小的賽道,同時,明星可以借用自己的光環給火鍋店攬客,還可以甩手給第三方運營公司進行運作和招商,坐收加盟費分紅和開業出場費……有業內人士坦言,這些明星火鍋店賺的就是加盟商的錢,算一筆賬,即便一家加盟商支付加盟費30萬,加盟數百家,就意味著數千萬元的收入。
即使作為娛樂圈明星的頭號副業,明星火鍋店也難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魔咒。前期明星在各種渠道為自己的火鍋生意站臺,不管當時的消費者有多么捧場,只要店面或明星個人的負面新聞一出現,關于明星火鍋店難吃、菜價貴、服務差等負面輿論,就會集中爆發,進而影響生意。
有消費者認明星,就有明星會繼續開火鍋店。但一位餐飲行業人士表示,這些明星店需要搞清楚的是,決定粘性的是客戶體驗,不能因為有流量就忽略餐飲行業的本質。
明星火鍋店必翻車?
和普通餐飲品牌相比,明星火鍋店在明星藝人的濾鏡加持下,每次亮相必上熱搜。第一次上熱搜是開業,出道即巔峰,但下一次上熱搜,總是離不開事故、爭議、關店等“壞消息”。
最普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7月8日,“杜海濤合肥火鍋店被責令停業”沖上微博熱搜。當天下午,辣斗辣火鍋發布致歉聲明,隨后杜海濤轉發了該聲明。
在過往的公開報道中,明星杜海濤和吳昕曾宣稱是“辣斗辣”火鍋店的創辦人。不過,據天眼查顯示,“辣斗辣”品牌背后的成都辣斗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股東為袁鋼和龍伯成,分別占股60%和40%。這是常見的“明星+專業團隊”的運作模式。
食品安全是餐飲業的命脈,但類似問題在明星火鍋店身上屢見不鮮。2017年有媒體曝光了哈爾濱一家鴨血加工廠用牛血兌水冒充鴨血,其產品直供明星包貝爾所開的辣莊火鍋,但此前,該火鍋店服務員稱所銷售的“鴨血”都是從四川空運,“一天一到”;2020年6月和9月,薛之謙旗下的上上謙火鍋店的餐具包括(熱水杯、調料碗和筷子)連續多次被檢測出大腸菌群。
2020年8月,陳赫的賢合莊長春新天地購物公園店發生鍋底爆炸,導致食客手部臉部被燙傷;2021年4月,一位消費者在賢合莊杭州一家分店用餐時,被突然掉落的天花板吊頂石膏板砸中了頭部和手臂,造成右臂骨折,其丈夫被天花板砸翻的火鍋鍋底燙傷。
明星火鍋店的“不走心”還體現在裝修風格上,不少火鍋店曾被“正主”點名,涉嫌裝修抄襲。
近日,杭州火鍋品牌“灥喜鍋”被指抄襲九毛九旗下火鍋品牌“慫重慶火鍋廠”,后者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發表圖文,一一列舉“抄襲”細節:心形蒜泥油碟、大盤鮮切黃牛肉都出現了同款,兩家店內的裝修、擺設、口號、冰激凌和茶包等,也高度雷同。
灥喜鍋首家杭州銀泰門店開業時間為2021年5月,晚于慫重慶火鍋廠在2020年開出的首店。公開資料顯示,胡海泉為“灥喜鍋”品牌聯合創始人和股東。
2020年7月,演員鄭愷帶著妻子苗苗為自己新開的火鳳祥鮮貨火鍋店宣傳造勢,兩人婚后首次合體露面,立刻上了熱搜。沒想到,第二天火鍋店又上了熱搜,劇情與上述“灥喜鍋”類似,成都一家名為“吼堂老火鍋”的餐廳在微博發布了《致鄭愷先生的一封信》,其中通過多圖對比直指鄭愷新開的“火鳳祥”,從設計風格到裝修方式都涉嫌抄襲自己。
“明星開餐飲能不能走點心?自帶流量和名氣還不好好做,不把粉絲當顧客。”幾年前常去明星火鍋店打卡的曉西,在屢次被高價收割后,對明星店的興趣大減。
實際上,明星火鍋店翻車事件輿論發酵后,明星老板們總是會在微博上轉發品牌的道歉聲明,并表示“立即整改,絕不姑息。”但曉西表示,消費者們更在乎的是,為什么這樣的事總是重復發生。
明星火鍋店,賺的就是加盟費?
明星火鍋店在大眾視野里有兩大關鍵詞,開店、翻車……為何一邊翻車,一邊頻繁開店,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開火鍋店賺錢。
尤其是2020年,疫情的影響一度讓部分藝人無戲可拍,除了進直播間帶貨外,扎堆開餐飲店成為他們創收的途徑。事實上,不少火鍋店就是在2020年之后成立的。
在餐廳運營方面,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目前國內火鍋市場的運營已經非常成熟,出現了一大批專業的第三方運營團隊。“明星們既不必在運營上投入過多心力,還能在短期內依托粉絲經濟實現收支平衡。”
其中典型的操盤手就是“四川至膳”。這家公司曾與“巴蜀笑星”廖健合作,打造出“譚鴨血”這一品牌。之后,公司將這種“明星站臺、至膳運營”的模式復制開來。陳赫的賢合莊、關曉彤的天然呆奶茶、黃曉明的燒江南等,都曾被報道背后有至膳的身影。
開菠蘿財經梳理公開資料發現,令粉絲們趨之若鶩的明星火鍋店,在實際運營中主要瞄準的并非C端消費者,而是加盟商。換言之,高昂的加盟費是這些品牌盈利的大頭。
當然,明星火鍋店在各地加盟費不等。據市界報道,以在北京地區開一家賢合莊為例,首先要交55萬加盟費、5萬保證金,加上設計費、裝修費、原料采購等,一家店開業前的投入金額在200萬元左右。
也因此,明星火鍋店在首店開業前后,是明星“站臺營業”的高峰期,吸引加盟商、快速擴張的意圖不言自明。“快速擴張以后,有5家店以上就會成為連鎖品牌,流通到資本市場中,品牌的溢價將會以倍數增長,不少店會趁著沒有覆滅之前快速擴張。”士清稱。
在明星火鍋店的商業邏輯中,明星的個人影響力是最重要的一環。因此,開業后,明星還需要在電視、屏幕和短視頻平臺中進行持續曝光。
2020年前后,陳赫的賢合莊和沙溢的辣叁成頻頻登上抖音熱榜,相關話題播放量分別達12.5億和13.1億次,視頻中各路明星、網紅、KOL爭相探店,互相站臺。
在多重渠道的曝光下,陳赫的賢合莊用一年多時間在全國開了700多家門店,鄭愷的火鳳祥火鍋在兩個月間開了50家加盟店,并計劃在2021年底開到180家;杜海濤的辣斗辣火鍋2021年預計開業200家。
在朱丹蓬看來,快速擴張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擴張,品牌就難以具有規模效應;如果高速擴張,管理跨度變大,又會加劇經營的風險。
明星開店風風火火,但站在加盟商視角,他們能“吃”到多少“明星效應”紅利?又一定能賺錢嗎?不少業內人士對此表示“不看好”。
面對招商人員“毛利率60%,一年回本”的話術,業內人士都知道,就連海底撈2019年的經營毛利率也才18.6%。而加盟明星火鍋店除了加盟費,還要一筆成本,用來支付火鍋底料、鹵料等核心食材,以及鍋碗瓢盆和營業用具。此外,還需要上交給總部2%的營業額流水作為管理費。由此可見,加盟商賺錢并不容易。
被玩壞的明星火鍋店
從第一批明星火鍋店發展至今,這個賽道就已和“翻車”字眼掛鉤,隨著擠進這個賽道的明星越來越多,消費者對這種模式不但新鮮感漸低,信任度也已大打折扣。有網友調侃,“明星火鍋店”和“網紅品牌”一樣,已經被玩壞了。
朱丹蓬表示,從商業邏輯來講,明星開店是利用自己的IP效應變現,選在自己最紅的時候去變現,本身沒有錯,但問題是,如今很多明星在創辦火鍋品牌后,當起了“甩手掌柜”,自己沒有精力參與運營,交由第三方管理。“老板”失去對品牌和門店的掌控力,可能是明星火鍋品牌出事的核心原因。
一方面,依托明星光環,明星火鍋店確實能在開業之初吸引大波流量,可一旦明星本人出現負面輿情,會殃及品牌及門店。同理,品牌及門店出現問題,也會對明星造成很大影響。
例如,據贏商網報道,7月2日,薛之謙參與投資的“上上謙”時尚火鍋店關聯公司——上海上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新增注銷備案,目前上上謙在滬門店已從鼎盛時期的近十家門店收縮為兩家門店。某餐飲從業人士稱,“上上謙在滬一度火爆,由于薛之謙人設崩塌,品牌也受到波及。”
另一方面,若明星只在開業時短暫現身,粉絲見明星的心愿不能被滿足,也會加大店鋪運營的風險。“在店里見到明星,是很多粉絲最初去明星店消費的目的,即使菜品很貴,如果能見到明星,也可以為此買單。但一年都碰不到明星一次,憑什么東西賣這么貴,還不正宗?”曉西稱。
士清表示,明星開火鍋店,本質是用IP變現,圖的是快速回本,而這與傳統餐飲業更看重品牌價值相悖。據他觀察,發展到一定規模的餐飲品牌,會刻意避開與流量明星的捆綁。
朱丹蓬稱,隨著明星火鍋店越來越多,明星引流的作用漸漸被稀釋,想要真正做好一家店,品質、品牌和服務體系都缺一不可。
身處餐飲行業多年的士清認為,民以食為天,只要市場有需求,就一定會有明星嘗鮮開火鍋店,但消費者會越來越理智。
“自帶流量的明星,能解決到店消費問題,但到店后的客戶體驗,需要專業的餐廳團隊接力服務。餐廳環境、菜品搭配、優惠力度、服務體驗等都是重要因素,某個環節出了問題,更容易被寫進差評里。”士清稱,明星店沒有這種意識,就不能成為真正的“明星店”。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士清、曉西為化名。
本文轉載自開菠蘿財經(kaiboluo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開菠蘿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